陶罐和铁罐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已的短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教师事先板书题目:陶罐和铁罐。
教师指板书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读课题,想想: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讲的是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注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词卡,学生认读生字。
御厨骄傲奚落谦虚懦弱轻蔑恼怒和睦
相处吵羞耻流逝覆灭渣滓掘开哟
朴素氧化
3.就文中有的学过的字的读音反复读。
傲慢争辩盛东西相提并论倒塌遗落荒凉
惊讶价值兴奋立即
4.读准下列多音字,并组词:
5.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铁罐奚落
陶罐的?(学生读后答道:从开始到“陶罐不再理会铁罐”。)又有哪几小段写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不复存在了?(从“时间在流逝”到完。)所以这篇课文可分两段,哪两段?(学生再说一遍,加深印象。)
2.学生读第一段,想: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只思考不回答)①学生读第一段,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语言。(学生答教师板书)“敢碰吗?”这是铁罐怎样说的?(傲慢地说)什么是“傲
慢”?(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这说明铁罐在向陶罐挑衅。
教师指导读这句,读出傲慢的语气。
问:铁罐见陶罐不敢碰它,更加骄傲自大,它又说什么了?什么是“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这时它是怎样说的?(轻蔑地说)什么叫“轻蔑”?(轻视,小看,不放在眼里。)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句。读出它自高自大来。
教师问:当陶罐与它争辩时,它又说了什么?什么叫“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为什么铁罐说陶罐不能与它相提并论?铁罐还说总有一天要把陶罐碰成碎片,你们说铁罐怎样?(傲慢自大,无理取闹、蛮横无理。)
教师指导学生读铁罐的话,读出它的恼羞成怒,蛮横无理来。
教师说:铁罐不仅自高自大,看不起陶罐,而且还觉得和陶罐在一起感到羞耻,哪儿写着呢?请读一读(学生读)什么叫“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②同学们看板书回答:铁罐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奚落陶罐的?
3.对于铁罐的一次次奚落,陶罐又表现如何呢?
①学生读陶罐的话,回答,教师板书。
“谦虚”什么意思?(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在文中找出它的反义词。(骄傲)
读陶罐的第一次对话,读出谦虚的语气。
面对铁罐的轻蔑,陶罐说什么了?争辩说明了什么?(说明陶罐不服气,申诉自己的理由。)读陶罐的话。提问:“陶罐的话说完了吗?那么,它还想说什么呢?”(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回答。)
对于铁罐的蛮横无理,陶罐仍很耐心,它说什么了?读“何必这样说呢?”这句话换个说法,但意思不变,应怎样说?(不必这样说)学生比较这两句,哪句最能表达感情?(第1句)这句是反问句,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学生再读反问句。
②学生看板书回答: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无理是怎么说的?
4.学生讨论:铁罐看不起陶罐,对吗?为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师提问: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却被氧化,早已无影无踪了。)
6.当人们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时,它的心情怎样?(兴奋)它说什么了?从它的话里你觉得陶罐怎样?(很懂理知礼,并对铁罐很友好。)
四、前后对比,揭示寓意
1.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对别人要知礼懂理,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3.学生说寓意。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讲这个小寓言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
美观不复存在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一》!
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 坚硬——→氧化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⒈认识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⒉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课件
课时安排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读
⒈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画画
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陶罐和铁罐画下来。(分组进行)
⒉展示学生的作品。
⒊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过渡:同学们画得真好,能不能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呢?
四、演演
⒈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语言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⒉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学生分小组演练)
⒊组织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五、说说
⒈故事最后的结局怎样?
⒉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觉得铁罐错在哪里?有什么启示?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从这则寓言明白任何事物总有长处,也有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全面看待事物或问题,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更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要学会看事物一分为二。
七、作业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有具体可测的知识能力目标。不使其空泛和随意;更关心过程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对话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对人对社会态度的提升,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凸显设计的开放性,突出时空的弹性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上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因素很多,减少“刚性”设计,重视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启迪学生感悟的独特性,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不必对任何探索都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唯一的答案和划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选择或截取一个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与角度去感受、领悟,通过多种手段合成,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设计特色】
读写结合,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通过“一议二读三品四改”的'教学流程,体现“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互动、生成,训练,创造”,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体现鲜明的教学特色。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朗读及形体动作演绎故事;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
【流程预设】
课前预热:
找一找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之处,能简要说出不同人物(或场合)的长处和短处。
一、议,陶罐和铁罐的长处与短处
1. 大屏幕出示生活中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讨论它们的用途;
2.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3. 师结合学生讨论分别板书它们的长处与短处,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二、读,陶罐和铁罐的谦虚与傲慢
1. 大屏幕出示:傲慢轻蔑恼怒愤怒
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2.学生齐读词语,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组词语,为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分别给陶罐和铁罐送一组词语,应该送哪一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 理解第一组词语的意思,用形体及动作表演一下,教师相机小结归纳这组词语的特点(表示人物神态的词);
4. 把对词语的理解送进句子里读一读,大屏幕出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读;读陶罐的话,注意体会陶罐的谦虚友善、不亢不卑。
三、品,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与启示
1. 过渡,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2. 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自己想到了什么;
3. 以你就是那只消失的铁罐,此刻会对陶罐说些什么,让学生进行练笔,并指名交流,老师用大屏幕出示写话内容,指名读。
四、改,逆向思维创改寓言《铁罐和陶罐》
1.结合板书,启发思考: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确实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只是它太骄傲,很傲慢,那可不可以转换思维赞扬一下铁罐呢?各抒己见,别被课文束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2.师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机动:现场可以口述,也可写后交流)
作业超市:
1. 课文真有趣,我想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 课文很传神,我想抄写描写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3. 课文真精彩,我们小组准备演一演这个故事;
4. 课文有意思,我要绘声绘色地讲给我的家人听。
板书设计: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长处美观坚硬
短处易碎易生锈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教案】相关文章:
《陶罐和铁罐》教案06-29
陶罐和铁罐教案12-05
精选《陶罐和铁罐》的教案3篇12-30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11-09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09-27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08-14
陶罐和铁罐教案 15篇12-12
陶罐和铁罐的说课稿10-08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06-25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