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

时间:2024-12-11 12:57:35 教案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桂林山水教案合集5篇

桂林山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板书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

  资料提供者:丘艾

桂林山水教案 篇3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⑴ 介绍漓江: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 静:

  ① 请同学们来看插图: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

  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③ 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⑶ 清:

  ①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② 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

  ③ 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⑤ 齐背。

  ⑷ 绿:

  ① “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② 演示:

  “半边渡”。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⑸ 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⑹ 本节小结,演示:

  连续欣赏。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⑵ 奇:

  ① 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

  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 指导朗读。

  ⑶ 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⑷ 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

  (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

  “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教学中的互动。于是,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通过让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实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触发情感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谁知道广西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们纷纷回答:桂林。我问:你们去过桂林吗?学生摇头。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从课文中去游览桂林的山水,看看那里的山水。我随即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

  1、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吗?甲:居第一位。

  三、初读课文,进行预习

  1、①读准生字读音。②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③大声地读通课文。读不准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①啊的读音。

  ②指名读课文。

  四、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一)、理清段落

  课文哪一节描写山?哪一节描写水?

  (二)、了解桂林的水

  如诗如画的漓江,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全长有170多千米。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如果用关键的几个字来概括呢?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③注意不同的前字韵母带来句末啊的不同发音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这些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来漓江的特点呢?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漓江的水真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来朗读这几句精彩的描写吧,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独特的美。

  (3)师: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三)、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结: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5、交流:奇、秀、险(板书)

  6、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谁能把险的样子画出来?指名试画。(出示幻灯)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感情朗读。

  7、(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幻灯出示,谁能从画面上点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示意学生说下去)

  8、这么的多奇形怪状的山排列着叫奇峰罗列。

  9、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10、(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幻灯展示)让学生体会秀。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

  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四)、布置作业

  争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员。

  课外熟悉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激情试说。

桂林山水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是本堂课的主要特色。就教学而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就目的而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积累---顿悟”的教学思想。

  设计意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绝作,就连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

  齐读课题《桂林山水》

  二、整体感知,

  带入情境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和词语。读了课文,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整体感知,提炼评价)能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桂林山水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甲天下”)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景能与天堂相媲美, 而桂林的山水敢称天下第一。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丽吗?就让我们坐上木船,赶快去欣赏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缓缓地行驶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便是美丽的漓江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读一读,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现出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注意三个“啊”的变调,教师指导朗读)

  2、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点呢?(静、清、绿)

  3、同样是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如果老师把这三句话变一变,变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你看看是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写作中要求生动、具体、形象。)

  4、如此美丽的漓江水,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透过清澈的漓江水,你还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鱼、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拓展练习: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5、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课文中说它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解释翡翠:翡翠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个斑,我们就称之为“瑕”。漓江的水像一块翡翠,并且是一块没有斑点的翡翠。(幻灯出示翡翠与漓江水的对比图片)

  6、漓江的水就是这么美,一起再来读一读。(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静、清、绿”,美得独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与众不同呢?让我们把木船靠边,欣赏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迁移:

  (同学们可以借鉴学习漓江水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对比本地的山:

  我们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连着一座,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连绵不断)

  3、桂林的山——奇.再来看看桂林的山,好像从地里拔出来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么词来说(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连在一起吗?(没有),这个就叫做(各不相连)。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拓展练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 )…….

  对,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课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这一特点?(奇),这个奇是奇怪吗?(理解“奇”的意思,解释为奇特,样子很少见。)的确,这样的山,在别处很少见,所以说是(奇峰罗列)。读出奇特的感觉来。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读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险

  图文结合,理解“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还耸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峰,我们称之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的怪石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叠的?(怪石嶙峋)

  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险)

  (指导朗读,谁来念念这种山势险峻的感觉?)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险之外,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秀)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秀丽、秀美),由此可见,“秀”就是指“美”,你们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带着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品位语言,感悟美景

  木船渐渐划远了,看来大家的心中都充满了难舍。老师也曾用相机捕捉了这最后的迷人一刻,一起来看看吧!

  (幻灯出示桂林美景)

  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们的脑海中,你能来称赞一番这迷人的山水吗?

  桂林山水( )! 六、课外拓展,加深感悟

  这美妙的仙境让我们如痴如醉,难怪历来的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笔墨地大加赞赏,我们来听听著名诗人贺敬之是怎样称赞桂林山水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欣赏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们不由得为它的美景所折服。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树阴照水爱晴柔。枫叶红于二月花,红妆素裹更妖娆。”来形容桂林山水是再合适不过了。难怪乎,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观 赏 先看图,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11-26

《桂林山水》的教案11-26

教案:桂林山水07-11

桂林山水教案10-27

桂林山水优质教案12-06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10-30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7-23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1-03

《桂林山水》的小学教案08-01

【精选】桂林山水 教案四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