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水教案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1、本课从无色、透明的液体的分辨引入,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感受和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和液体的一些共同特征,欣赏体会水体的美丽。
2、本课主要组织学生对水和其他外观与水一样的液体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水的物理性质、水的溶解性、水的净化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江、河、湖、泊、溪流、瀑布等水域景观,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
3、本课是以“水及外观与之相同的液体”展开研究,认识水的一些性质。所以应重点选择一些学生常见的典型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
(2)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3)通过学习过滤的实验操作,初步了解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
2、能力培养: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体会自然界的美丽。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了解什么是溶解。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运用对比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溶解的因数。
【教学准备】
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小瓶。
活动2:气球、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常见的.液体图片。
活动3:滴管、烧杯、水、食盐、糖、小石子、墨水、油、玻璃棒。
拓展:茶水一杯。
活动4:烧杯、玻璃棒、方糖、冷水,热水、小锤。
拓展:一杯浑浊的泥水、玻璃棒、过滤装置(铁架台、漏斗、烧杯、滤纸)。
资料:自来水过滤示意图、视频。
活动5:美丽水体的相关图片、视频。
第一课时 认识水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出纯水的活动,区分不同的液体,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以及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2、通过讨论,区别白酒、白醋与纯水,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
3、通过玩水球,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像这样的物体叫做液体。
[教学重点]
通过找出纯水的活动,区分不同的液体,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以及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玩水球,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像这样的物体叫做液体。
[教学准备]
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小瓶。
活动2:气球、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常见的液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好吗?
师: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水。
师:同学们真聪明!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水。
引出课题,板书:4 清清的水。
问题情景:海水很清澈,为什么不能喝呢?
师:我建议同学们不能单纯从颜色方面去认识水,应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去观察,等一下我们再解答这个问题好不好?
二、探究活动一:
活动1:哪瓶是纯水?
台面三个小瓶里分别装有白酒、白醋和纯水。你能找出哪一瓶是纯水吗?
讨论:根据平时你对白酒、白醋和纯水的了解,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一瓶是纯水?把方法写在P28中间。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提示:实验时,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
师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瓶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
学生探究活动后,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扇闻的方法观察这三个小瓶,并把闻到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区分它们。
归纳:无色无气味的那一瓶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
师:白酒、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它们和纯水有什么不同?
师:白酒、白醋用眼睛看起来和水一样,但是它们中都比纯水多了一些物质,只是这些物质已经溶解在水中了,用肉眼看不出来。海水虽然看起来清澈透明,但是,海水里面却含有许多其他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钾等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进入人体内将对人产生不利的作用。所以,不能饮用海水。同学们回家后可以试一试糖水和盐水要怎样区分?
三、探究活动二:
活动2:给水变个样
(1)玩水球
(出示装满水的气球)你玩过水球吗?能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吗?
师提示: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
实验: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学生画在课本第29页)
汇报交流各组捏成的形状。
归纳:水可以捏成任意一种形状。
(2)倒水游戏
谈话:出示各种形状的容器。根据玩水球的实验想一想,如果把水倒在这些容器里,水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猜想。
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形状的改变。
归纳:水倒进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3)认识液体
师出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
提问: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师:常见的液体还有许多,如油、橙汁、牛奶,这三种液体也像水一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总结。
板书:
4 清清的水
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节约用水意识,教育幼儿爱护和保护水资源。
2、引导幼儿了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活动准备:
光身娃娃若干、水盆、课件。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律动《洒水车》,激发幼儿活动的激情。
师:唰唰唰,我们都是快乐的洒水车。洒水车里的水都装满了吗?摇一摇,让我听一下。好,我们出发吧!
幼儿随着音乐和老师的带动快乐自由地表现。
律动结束,洒水车开回家罗!
2、给娃娃洗澡,在游戏中感受水的特性。
师:我们的工作真快乐,看,大马路被我们洗得怎么样?
对,马路被水洗得又干净又漂亮,真舒服呀!
情境:哎
师:顾老师为什么叹气呀?
顾:我心爱的娃娃,被我的宝宝玩得脏兮兮的.,像灰老鼠一样,又难看又难受,还一直喊着好痒痒,我的
心里真难过,怎么办呢?
幼儿一起给娃娃洗澡。
师:给娃娃洗洗澡,他们好舒服,这样,他们就会健康快乐地长大。把他们送回家吧。
3、讨论、了解水的用处
师:水能把马路洗得干干净净,把娃娃洗得漂亮可爱,水还有什么用呢?
幼儿自由讲述,随着幼儿的回答,在电脑上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总结:水能喝,能洗澡洗东西,小苗苗离不开水,小金鱼小乌龟需要水,水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4、了解水的危害,拓展幼儿的经验
师:但是,水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要是水发脾气了,会怎么样呢?
幼儿观看形象生动的视频,边看边讲述
师:看了刚才的录象,你们的心里感到怎么样?
引导幼儿说出心中的害怕、担心之情。
总结:原来,水太多或太少,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不要让水朋友发脾气。
5、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录象,请你们认真看看,录象里的弟弟妹妹是怎样对待水朋友的?
一起看录象,并进行讨论。
总结:及时关掉水龙头,茶桶开关,等到厕所、马桶脏了在去冲水,这样,可以节约水,水朋友就会高兴的。
师:刚才给娃娃洗澡的水我们也不要浪费,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一起把剩下的水带到教室,浇花、冲厕所、拖地板。
水教案 篇3
一、设计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孩子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们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去探究水的一些科学现象。“谁是水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正是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比较、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尝试分类,使幼儿在玩水过程中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某物品(糖、盐等)溶于水。某些物品(沙、泥等)不溶于水的现象。
2、了解科学技术将水溶解现象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
3、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三、活动准备:
1、糖、盐、油、泥沙、味精等物品若干,分别放入透明量杯内,外贴形象生动的标签,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标签。
2、透明量杯若干,搅拌棒、小勺子、纯净水、饮料等。
3、提供红、蓝桌各一张。
4、饮料、凉开水、纯净水、草莓晶若干;
5、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着清水的`杯子:这个水娃娃好孤单,谁愿做它的好朋友。
复习认识糖、盐、油。水娃娃请我们帮忙找一找,谁到水里不见了,谁就是它的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观察这三种物品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1、交代操作注意点,不要同时放二种物品,如果水浑浊了,就换水再进行试验,记住谁是水的好朋友。
2、提问:你找到了谁是水的好朋友?
3、讨论:还有谁可以做水的好朋友?
(三)扩大尝试范围,并进行分类。
1、介绍能溶入物品的名称。
刚才,我们已帮水找到了两个好朋友:盐和糖,现在有更多的娃娃想做水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分别介绍物品的名称,帮助幼儿复习认识物品标签。)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分类。
将水的好朋友放到红色桌子上,不是水的好朋友放到蓝色桌子上。
(四)了解水溶解现象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而成的饮料。
│纯││凉││饮│
出示│净││开│││
│水││水││料│
└─┘└─┘└─┘
请幼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介绍纯净水的由来。
1、请幼儿品尝、比较。
2、讨论:这三种物品有什么异同点?
3、看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4、讨论:饮料是怎么来的?
小结:这些都是根据水溶解的现象,工人叔叔运用科学技术而制作的。
(五)自制饮料(草莓汁)
五、活动延伸:
1、把泥沙、油这两样物品单独尝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与父母一起自制饮料。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持物在宽25厘米的平行线中间走,保持身体平衡。
2、能选用合适的工具,把水运至目的地。
3、乐意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基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满水的桶4只,大周转箱 2只,运水工具人手一份。
2、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衡凳4张,宽20厘米的平衡台4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消防员是做什么的?(灭火、救援)
2、教师和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
师带领幼儿扮演“小小消防员”,边念儿歌边活动身体。(准备活动:“消防员,真能干。左蹲蹲一二三四五,右蹲蹲五四三二一;左扭扭一二三四五,右扭扭五四三二一;左撑撑一二三四五,右撑撑五四三二一;左摆摆一二三四五,右摆摆五四三二一;拍拍膝盖揉一揉,站起身,拍拍手,跳一跳,走一走,轻轻松松做运动。” )
二、基本部分
1、练习走小桥
师:咦!消防员们,训练开始喽!这里四座不同的小桥,请你试着走走两种不同的小桥,看看在上面走时有什么不同。(知道有的小桥高低不平需要稳稳地跨过高处;有的小桥有点高需要保持身体的平稳,循环反复练习2次。)
师:今天消防员们就要来帮助停水的小区送水哦。
2、游戏“单手运水”
(1)介绍游戏玩法:选择一个运水工具,先把空桶(或杯)在起跑线前有水的桶里盛点水,然后走过小桥,把水倒到终点线的大箱里,直至幼儿全部运过水。
(2)提出游戏要求:选择自己走得最稳的小桥去运水,注意不要把水洒在外面。
3、游戏“双手运水”
(1) 介绍游戏玩法:选择二个运水工具,玩法同上。
(2)提出游戏要求:选择自己刚才没走过的小桥去运水,注意不要把水洒在外面。4、游戏“双手运水接力赛”
(1)介绍游戏玩法;继续选择二个运水工具,然后走过从新组合的小桥,把桶里的水倒到终点线的大箱里,直至幼儿全部运过水。
(2)提出游戏要求:必须走过从新组合的小桥去运水,注意不要把水洒在外面。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师:消防员们今天训练得开心吗?大家表现得都很好,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巩固运水过程规则)我要表扬xxx。他注意力很集中,在小桥上走得又快又稳。大家为他鼓鼓掌,
2、做做放松运动。
师:老师也为你们自己鼓鼓掌,因为你们也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跳个圆圈舞吧(脚跟脚尖踏踏踏),然后回教室,小朋友口渴了要记得去喝水。
3、收拾,整理好场地后回班。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资源的宝贵。
2.在亲自体验中,懂得爱惜水,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教材、两盆花(一盆先不浇水叶子有些垂下)、与水有关的图画一幅。
2.幼儿生活经验: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幼儿懂得动植物生长需要水。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两盆花:浇过水的和没浇过水的各一盆,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发现两盆花的不同,了解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
2.利用画面的情景,了解水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教师提出问题:说说画面中小朋友在干什么?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小朋友用水在做什么?等。
由此引起幼儿对水的关注,知道人们生活和小动物生存都离不开水。
3. 结合幼儿对水的认识,引导其说说水有什么用途。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什么时候需要水。
4. 请幼儿进一步思考并讨论: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水会怎样?在幼儿充分感知水的用途及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讨论:在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怎样爱惜水?
活动结束:
1. 利用语言活动学习儿歌“小水管”,知道要节约用水。
2.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幼儿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水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认识量筒和毫升。
过程与方法: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师生交流法、对比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为学生准备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然后找几个学生简单说说并说出理由。
2、新课教学
1、讨论比较水的方法并比较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师生一起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学生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新课教学中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怎样来描述呢?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问学生一些问题: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老师总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3、巩固提高
很多学生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接着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4、小结延伸。
师生总结本课内容。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观察、比较水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特性。
2.在游戏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盆清水,一盆有色水。
2.各种运水工具:有孔的塑料袋、小水壶、瓶子、杯子等;每组一个大盆一个水桶。
3.盛满水、盖上有孔的饮料瓶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点。
1. 教师出示水盆,提问。这是什么?(幼儿回答)
2. 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这里有一个玩具,如果我把它丢到水里,我们能看见它吗?请一个幼儿轻轻地将玩具放进水里,其他幼儿观察。提问:你们能看见玩具吗?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教师启发幼儿说说水的颜色和透明性。)
3. 教师出示一盆有颜色的水,轻轻地将玩具放进去,请幼儿观察。提问:这一盆水怎样?和我们平时见的水有什么不一样?请你看看玩具放在里面会怎样?为什么我们看不清楚玩具呢?
4. 教师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二、进行玩水游戏、感知水无味、会流动的特点。
1. 运水游戏,感知水会流动的。请小朋友选用一个喜欢的'运水工具,然后用它把水盆里的水盛进桶里。
2. 幼儿相互交流水的感受盆里的水都运到桶里了吗?你是怎么运的?你发现水会流动吗?
3. 请你闻一闻桶里的水有没有什么味道路
4. 教师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而且没有味道,还会流动呢。
三、户外游戏,看谁的水射的远。
请幼儿一人拿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当小水枪,挤一挤瓶子,看谁的水射得运。
水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幼儿园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沟,我看见受到污染的河沟水,心理很难受,我就思索要设计一个活动来培养孩子们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河沟水是否受到污染;
2、引导幼儿认知人们处理垃圾的一些坏习惯对河沟水的污染,以培养幼儿良好处理垃圾的习惯;
3、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操,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 指导幼儿做环保标志图片
活动准备
清清河沟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看看图片上的河水是什么样的。
同时让幼儿讨论:这幅图画得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河水很清,里面有小鱼在游、 还有小蝌蚪在里面游, 图片上的风景很美丽。
二、 那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看看我们这里的河沟水是怎么样的呢?
组织幼儿到户外河沟去观察河沟水的情况,让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河沟水是什么样的?河沟水又脏又臭、全是垃圾和废弃物、河沟里的水也快干了、河沟里没有了小鱼小虾!
三、 幼儿回到教室:让大家一起讨论怎样保护河沟水?怎样做才不会让河沟水受到污染?
1、不往河沟里倒垃圾,和废弃的物品,比如;用过的塑料袋,旧鞋子,旧衣服,不往河沟里倒粪便和腐蚀物。
2、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买东西时,能拒绝不用塑料袋;
四、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提示人们要爱护河沟水
1、组织幼儿利用废旧纸箱做垃圾箱,放在河沟边;
2、让幼儿制作警示牌挂在河沟边;
3、让幼儿绘画——请爱护环境的标志贴在河沟边的墙上。
五、组织幼儿在河沟边去挂警示牌和张贴绘画。
但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讲讲今天的活动,让他们也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列。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很仔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分析了河沟水受到污染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各种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的方法,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水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小百科:油是常温下为液体的憎水性物质的总称,由一种或多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硅油有很大部分由硅氧化合物组成),与醇、酮和醚等碳氢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油的组成部分不极化,与脂肪的区别在于组成油的化合物的分子长度和分子之间的连接比较小。
水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知道糖能溶化使水变甜,愿意和同伴分享。
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棒棒糖搅拌的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过程
一、甜甜的棒棒糖
1.观察故事画面:小兔有根棒棒糖。
2.交流:这是一根怎样的棒棒糖?
3.甜甜的糖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形状,我们都喜欢甜甜的糖,可是多吃会蛀牙。
二、一根棒棒糖
1.边听故事,边看故事画面。
2.交流:朋友们都想吃棒棒糖,可是只有一根,怎么办?一根棒棒糖怎样和许多朋友分着吃?
3.演示:小兔将糖溶化在水中的办法。
4.交流:糖会溶化在水中吗?水会有什么变化?
三、快乐的棒棒糖
1.操作:幼儿将棒棒糖放在杯中。
2.模拟:
(1)我是一根棒棒糖(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棒棒糖)。
(2)会搅拌的棒棒糖:
欣赏音乐——棒棒糖是怎样搅拌的?
动作再现——用肢体动作表现棒棒糖的搅拌(有节奏、创造性地表现)。
故事穿插——幼儿多次表现。
四、甜甜的河水
操作品尝:水变甜了吗?——尝尝我们的水。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水是宝教案12-20
《奇妙的水》教案07-25
水的净化教案08-28
《水的用途》教案09-05
水的秘密教案09-29
水小学教案01-10
关于水的教案11-28
水的教案模板11-04
关于水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