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钓鱼教案

时间:2025-01-09 07:46:3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猫钓鱼教案(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猫钓鱼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猫钓鱼教案(合集15篇)

小猫钓鱼教案1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真听故事,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理解故事大意。

  2、使幼儿知道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指导幼儿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猫哥哥、猫弟弟、蜻蜓、蝴蝶)的头饰。

  2、钓鱼竿、折纸鱼宝宝字卡“钓、抬、追、坐”。

  3、电视,动画光盘,手工制作的房子。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

  1师生互相问好。(小朋友们好,老师好。小朋友们早,老师早。)

  2.放音乐,作侓动。

  二、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学猫叫,请幼儿猜是什么声音?从哪传出来?(事先准备好背景房子,小猫从房子出来。)

  2.以小猫的身份,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吗?(出示小鱼图片)

  3.我家里没有鱼了,你们有吗?怎么办呢?出示字卡‘钓’,引出活动题目。

  三、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师边拿图片,边讲故事。(讲到猫弟弟听了猫哥哥的`话认真的钓起鱼来暂停,后来它钓到鱼了吗?请幼儿展开想象,说一说。)

  2.接着讲故事。

  3.讨论故事内容(1)在《小猫钓鱼》这个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主要讲的是谁?(2)猫弟弟一共钓了几次鱼?都钓到了吗?

  四、表演故事,理解角色的行为与对话。

  1、猫弟弟第一次钓鱼的时候谁来了?小蜻蜓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学学它?

  2、猫猫弟弟看见了心里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3、猫弟弟第二次钓鱼的时候又看见了什么?它的心情和第一次是不是一样的?

  4、猫弟弟两次都是怎样回到河边的?它看见猫哥哥钓到大鱼时,心里怎样?

  5、后来,猫哥哥是怎样对猫弟弟说话的呢?理解词语:三心两意、一心一意

  6、猫弟弟听了哥哥的话,钓到一条大鱼的时侯,它的心情又是怎样?它是怎样的语气讲话的呢?

  7、老师指导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评价孩子的表演。

  8、师小结:只要一心一意,认真仔细、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五、引导幼儿看电视动画,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六、以游戏"小猫请吃鱼"结束活动。

  1.准备若干手工折的大、小不同颜色的鱼,上面分别写上〝追、钓、坐、抬〞的字宝宝。

  2.激发兴趣,说:猫弟弟请我们中一班小朋友去他家吃鱼呢。

  3玩法:播放轻音乐,老师引导幼儿每人拿一小鱼字卡。师举起大鱼字卡‘钓’,请拿相同小鱼字卡的幼儿放到它下面。出示其他鱼宝宝字卡,游戏继续进行。

小猫钓鱼教案2

  分析

  本活动融体育游戏和计算游戏为一体,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快乐地参与,真正做到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挤撞。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环节:

  一、扮演角色,激发参加活动的愿望:

  1.教师建议,分配角色(教师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

  2.戴头饰,从中渗透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二、游戏《小猫捉鱼》:

  1.小猫跟着猫妈妈学爬。

  2.小猫捉鱼:

  观察猫妈妈手中的鱼,知道有许多鱼和许多种颜色。

  小猫妈妈把小鱼朝一个方向抛,小猫朝这个方向爬着去捉鱼。

  要点:必须是爬着过去捉鱼。

  三、小猫装鱼:

  分颜色装到相应的盘中,渗透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四、小猫回家:

  猫妈妈带着小猫听着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把小鱼送到娃娃家。

小猫钓鱼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是观赏鱼,哪些是食用鱼。

  2.理解《小猫钓鱼》故事内容,并能利用图片复述故事。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1.知道一些常见鱼的名称。

  2.知道鱼是可以吃的。

  教材/环境布置:

  《小猫钓鱼》故事书,小猫头饰若干,钓鱼竿若干,自制池塘一个,观赏鱼与食用鱼的图片若干,平面鱼缸一个,盘两个。

  教学步骤:

  一.引起学习动机:

  出示小猫头饰,问幼儿:“小猫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

  “有一只小猫想到河边去钓鱼,我们看看它有没有钓到鱼。”

  二.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小猫钓鱼》故事书,讲述故事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幼儿根据故事的图片,进行复述故事。

  4.教师:“小猫钓了这么多鱼,可是这些鱼儿,有些可以吃,有些是给人观赏的不可以吃,小猫不懂怎么分,你们帮小猫分一分,把观赏鱼放在鱼缸里,把食用鱼放在盘子里。”

  5.教师让每个幼儿拿一张鱼儿的图片,轮流把鱼儿分别贴在鱼缸或盘子里,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要把这条鱼儿放在鱼缸或盘子里。

  6.小朋友全部贴好后,让幼儿说一说对不对,并问幼儿为什么

  有的观赏鱼不可以吃?

  三.区域活动:

  共设有五个区,幼儿模仿鱼儿的动作,唱着《鱼儿水中游》的.歌曲进入各区进行活动

  四.结束活动:

  幼儿在“鱼儿水中游”的歌曲中回到大组活动区,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刚才玩了什么游戏?感觉怎样?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鱼可以做成哪些食品,明天告诉老师。

  教学评估:

  1.通过今天的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对观赏鱼和食用鱼进行分类,能利用故事《小猫钓鱼》的图片进行复述故事。

  2.在进区域活动时,幼儿都能自己选择要去的区域,专心地操作。

  3.在活动区域,幼儿对教师说投放所的玩具、教具都很喜欢,个个很认真、投入,连平日坐不住的幼儿,也专心地玩。

  4.在益智区,幼儿对钓鱼游戏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个幼儿都钓得很好,美工区的幼儿在使用剪刀方面,掌握很好,能够剪出水草、鱼儿的形状,颜色配搭很鲜艳。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在版面上布置和呈现来,都非常高兴和有成就感。语文区的幼儿对老师所提供的书本也读得

  津津有味,这可能是因为老师准备的大书本,内容包罗万象,图片色彩鲜艳,吸引了小朋友。在角色扮演区的幼儿,很投入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有一位幼儿买鱼,钱都用完了,其他小朋友还会把自己的钱借给他。

  5.在大组教学时,教师在启发幼儿回答问题时,还做的不够,如能多提开放式问题,让幼儿经过思考回答问题,那效果会更好。

小猫钓鱼教案4

  一、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二、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小猫钓鱼教案5

  设计背景

  《纲要》中明确指出:4—5岁幼儿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随着幼儿知识经验逐渐丰富,较为喜欢想象和动手操作,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喜欢与人交流,共享快乐。本班幼儿在学习了看图讲述《小猫钓鱼》后,幼儿对故事情节和对话很感兴趣。于是教师抓住教育机会进行活动延伸,成立小剧场。自制道具表演《小猫钓鱼》,调动幼儿对表演的兴趣,使每位幼儿体验表演的乐趣。从而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

  3、通过故事使幼儿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体验表演的乐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难点:自制表演道具

  活动准备

  1、故事《小猫钓鱼》的图片

  2、CD、录音机

  3、皱纹纸、彩色纸、布、磁铁、曲别针、胶水、蜡笔、剪刀、小木棍、桶、绳子、雪花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小猫钓鱼》的图片让幼儿看图片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教师:“之前的语言活动中我们学习了看图讲述《小猫钓鱼》,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讲得非常精彩。现在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客人听”要求幼儿有感情讲述,注意表情语气。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根据《小猫钓鱼》故事情节自创表演道具及布置场景。

  幼儿讨论{1}故事《小猫钓鱼》中需要准备那些道具?

  教师小结:故事《小猫钓鱼》中我们需要准备猫妈妈、猫弟弟的头饰,花蝴蝶、蜻蜓、小鱼、小河、鱼竿、花、草、树、太阳等道具。

  幼儿讨论{2}这些道具可以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可利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我们现在就开始只做道具,来布置故事《小猫钓鱼》的场景。

  2幼儿制止道具及布置场景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完成及布置场景。

  3情景表演

  幼儿分组表演故事《小猫钓鱼》,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一区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另一自由而当解说员,两组幼儿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像小演员一样表演了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的非常生动。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导幼儿说出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今天留给小朋友一个任务,回家后用“一心一意”说一句完整话。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明天我们大家一同分享。

  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比较单一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刚要》提倡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实际上就是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幼儿所有感官的`参与,将多种教育形式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不单调,不枯燥,唤起学习的欲望,把学习变成是一种快乐的事。因此,教师应将语言活动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发展。

  这节语言活动充分的激发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分享快乐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故事情节的表演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运用适当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言进行讲述,给幼儿提供充分交流和分享的机会,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小猫钓鱼教案6

  小猫钓鱼

  活动目标:初步学习用概括的方法概括故事大意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单幅图的讲述

  出示单幅图的多媒体课件(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后提问:

  1、图上有哪些动物?

  2、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二、讲述由单幅图向多幅图过渡

  1. 出示多幅图的多媒体课件,告诉幼儿将刚才的单幅图连成了一个故事,请幼儿仔细观察后提问:

  1) 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2)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幼儿教案小猫钓鱼

【小猫钓鱼教案】相关文章:

小猫钓鱼教案10-12

小猫钓鱼的教案10-31

《小猫钓鱼》教案11-04

《小猫钓鱼》教案07-27

小猫钓鱼教案07-03

小猫钓鱼音乐教案12-29

小猫钓鱼教案中班12-17

《小猫钓鱼》中班教案11-04

小猫钓鱼大班教案11-14

中班《小猫钓鱼》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