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明确习作要求,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2.能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受最
深的地方,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3.从自己难忘的经历中获得启发。
重点难点:
1.重点:说真话、心里话;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难点: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清楚。
教具学生回忆与流泪有关的经历,在家中与家人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1.营造氛围,巧设情境。
策略一:回顾课文,调动情感。以《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中律师的身份诉说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律师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策略二:小游戏激趣。教师出示图片——一位哭泣的小姑娘,引导学生猜一猜她为什么会哭,借此引出本次习作话题。
2.回忆选材,拓展思路。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泪水”为话题,交流自己流泪的经历。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1)因为什么事别人误解了你,你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2)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倍受感动的你流下了激动的泪?
(3)是什么事使你如此高兴,以至于你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4)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当你含着悔悟的泪水时,你是否已从错事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根据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从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打开思路。
3.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习作提示,了解这次习作的要求: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情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题目自拟。
第二课时
(1)点拨指导。
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怎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建议。
学生交流后,教师应加以,让学生明白:时,要注意将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重点是将经过部分写具体,对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自己的感受要进行细致地刻画,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附板书设计:
泪水
喜悦、感动、幸福、伤心、委屈、失望、同情、…
写清楚,写具体。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认读“鹦”“鹉”“惶”“怔”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体会作者劝告人们真心爱护鸟儿的情感
重点难点: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
教具收集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
2.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板书课题
4.质疑:到底谁是谁的知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
2.分角色读课文中的对话,弄清分别是谁说的话。
三.自学交流,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2.交流讨论: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
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
1)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叫的怎样?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
3.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的'用法。
1)我这鸟儿叫的怎么样?
2)我怎么听着着鸟唱的不是美歌呀!
比较明确,第一句的问号表示疑问,需要回答,第二句的问号表示反问,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3)第二组
真实美鸟唱美歌呀!
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
两句的惊叹都表示语气强烈,但第一句是赞扬的语气,而第二句是申诉的语气
4.感情朗读
朗读1`2自然段时,要读出清晨公园的热闹,画眉的惹人喜爱。
分角色读时,读出画眉对笼外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读出围观者从哄笑到没做声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
1.教师
2.拓展想象:老人最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4个生字,正确认读“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大饱眼福”等词语,并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
4、引导学生练习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非洲的认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知识,自学课文内容,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离开了万象之国——泰国,我们仍深深地陶醉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今天我们要走进辽阔的非洲,去欣赏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教师板书课题:28彩色的非洲)
2、齐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二、自主学文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课文中边读边作批注。)
3、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全班交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
2、朗读句子。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
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
(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
(4)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5)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5、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
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画一画: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重点交流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
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写出了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出示句子:“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分小组交流非洲其他方面的“多彩”。
(3)小结:作者写非洲,紧紧抓住非洲的特点——“多彩”展开笔墨,从天空、植物、动物、非洲人的生活、艺术五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写出了非洲特有的风情特色。
五、总结非洲风情
1、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着非洲的热烈与奔放,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学生朗读这两个感叹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3、教师点题: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两个感叹句。
4、学生自找答案:回到课前学生的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彩色的非洲”为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六、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搜集到的非洲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如,画一幅画,写一段话,写一首小诗等。
2、全班交流。
七、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白鳍豚的特点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口述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是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白鳍豚的:
第一至七自然段介绍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第八、九自然段则介绍白鳍豚的进化过程,表明它是原始鲸类的活化石。
1.第一部分的学习,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格,来比较分析白鳍豚和鱼类的区别。
在学生引用相关语句的时候,教师要相机进行说明方法的指导。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这样进行比较的好处,使大家对白鳍豚有更深的印象。
2.第二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白鳍豚演讲团”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白鳍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进化过程。在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的目的。
3.课文学完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课文的说明方法与《生态金字塔》有什么异同?
三.朗读记忆,拓展延伸
1.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白鳍豚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把这些句子读听,比赛看谁能把他读的快速记下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枯燥困难的背诵变得有趣而简单。
2.教师可出示有关白鳍豚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对白鳍豚的知识进行探索,并激发学生以“白鳍豚的自述”为题写一关于白鳍豚的短文。
四.资料
白鳍豚哺乳纲,鲸目,淡水豚科。体长1.5~2.5米,嘴长约30厘米;上下颔共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头圆有短颈,有背鳍。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以鱼类为食。栖息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也有发现。冬季常三五只成群。能发超声波,有回声定位能力。是特产珍贵动物,数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附板书设计: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
1、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出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篇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3.制定班级公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同学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1.闯红灯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随意跳来跳去等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我们要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规则)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其实,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每个地方都有规则。
生讨论,并发言。
三、制定班级公约
师:我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为我们班制定一下班级规则——制定班级公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公约:
1.从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制定。
2.从你发现的'我们班里不文明的现象方面进行制定。
3.制定的公约要合理、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
四、分组制定班级公约。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针对班级情况,制定2条你认为最重要的班级公约,并写在纸上。
1.小组讨论、制定。
2.反馈。(交流时,针对一条公约让学生提意见、修改,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小结:看来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合理、科学,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老师建议下节品德课继续来讨论、修改这份班级公约,最后打印成文,使它成为我们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相信有了这份公约的约束,我们班的同学会越来越有教养,而我们的集体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团结!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悠闲、松弛、尴尬、熟视无睹、彬彬有礼、翩翩起舞”等词语。
2、引导学生借助词语学习课文内容,能在辨别与争论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泰国大象的特点,感受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体会大象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与象共舞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在比较与欣赏中感受人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神游泰国,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着大家神游另外一个国家(播放图片)。
简介:泰国富有“千佛之国、黄袍之国”的美誉。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致美观的佛像,为泰国妩媚动人的热带风情平添了许多神秘的气息。今天,我们既不去欣赏泰国迷人的热带风情,也不去感受它佛教文化的神秘,而是跟随作者赵丽宏去感受与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板书课题:强调“象”与“舞”的写法)
设计意图:播放异国风情,拉近了学生理解的时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泰国有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并由“大象节”引入课题,为下文学习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制定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些什么?请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在学生支离破碎的目标制订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完成以下目标:
(读:了解内容
想:情感表达方式
用: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完全习惯被老师牵着走,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制订学习目标,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使他们逐步懂得自己学习的必要性。
(三)初读课文,初次识象
1、自由读课文,努力完成学习目标。自己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强调留下读书的痕迹:兴奋处疑难处、共鸣点)
2、和同桌简单交流读书感受。
3、检查读书效果:
自己感觉读书效果如何?做个小测验,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记住了多少和“象”有关的四字词语?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靠自己去成功。词语的检测重在强调要学会“积累”——因为“学文如聚沙”。
4、思考词语:(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都和谁有联系?)
(1)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晶莹温和悠然而去
课文中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大象的,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温和悠闲自在)用不慌不忙、悠闲自在的语气读这组词
(2)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透过这组词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大象?(勇猛)(读出来)
(3)行礼谢幕彬彬有礼
透过这些词语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温文尔雅的大象聪明乖巧的大象)
(4)翩翩起舞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舞之蹈之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聪明灵活的大象活泼可爱的大象)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感情的,只有联系课文透过词语看到它背后传达的情意才能感受文学的魅力。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5、再读词语,用心感受:
教师有意把词语串成每段的第一句话,并相机呈现:“熟视无睹、国宝、聪明而有灵气、跳舞”等词语。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发现: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把中心句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6、小结:大家在第一环节教学中,自己读书,了解了主要内容,老师作为你们的学习伙伴和大家一同学习,帮助大家学会了在读书中摘记关键词语,并且引导大家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再看这些词语,你还会有什么发现?(初步感受“和谐”及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渗透写法,了解了全文的写作特色。同时在一次次读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有所发现,逐步化难为易,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四)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当象在我们心目中越来越神圣的时候,认真回顾全文,课文哪一段将这种美好境界进行了最精彩的描述?
2、自由读第五段,有一个词具有传神的功力,找到它就可以感受“与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一个巧妙的问题设计给予学生学习的具体导向,他们在读书中辨别,在读书中思考,再次感受词语的魅力。
3、汇报交流。
①预设1:
翩翩起舞:引导学生联系下句理解: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请学生反复朗读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朗读训练,强调朗读要努力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才能准确传达出文字的感情。把具体的描写还原成画面能让阅读自有趣味,舞之蹈之的大象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
②预设2:
感染: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引导学生思考“感染”的根源,在思考中想象“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的热烈气氛”。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看似普通的词语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将口语表达与想象力训练有机结合。
③预设3:
陶醉:
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引导学生充分地阐述“陶醉”的理由,在讲述中回顾全文,感受人象相处的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小结训练。抓住词语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感受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才能感受象完全放心地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原因。
4、小结并指导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因为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构思而成,每一个词语都表达了人与象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筛选词语不是目标,在筛选中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才是目的。
(五)回扣全文,总结提升
1、人们尊重大象,大象信任人们,信赖往往可以创造美好的世界!这种彼此的信赖足以让我们看到与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播放音乐——天籁之音)推荐阅读赵丽宏的书——《异乡的天籁》
设计意图:课堂小世界,学习大舞台!必须巧妙地将学生引到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爱上阅读,在读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2、呈现一组组大自然和谐的画面,升华主题——冰心老人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设计意图:将与象共舞的和谐拓展到自然界,在一组组画面的欣赏过程中既受到审美熏陶,也逐步理解了美的真谛——和谐!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种子,一颗“和为贵”的种子。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
1.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
5.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五、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
【板书设计】
制定班级公约
学习方面
纪律方面
卫生方面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筋、联、盟、络、某、择、垮、谨、慎、惯”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何在习作时养成谨慎用字选字的好习惯,锤炼语言。
4.体会课文段落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2.难点:体会如何谨慎用字选字;了解段落之间的连接。
教 具识字卡
一、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理解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1)思考:作者谈到习作时要如何用字呢?
(2)交流探讨。
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通过例举、比较的方法,一步一步深入地谈如何用字。首先,谈到意思相近的词也有差别,不能随便用,通过造句,把“上学”和“入学”进行了比较;接着,谈到“字面差不多的字眼”,不明白意思,不能马虎用,“最好打听明白”,举了“联盟一联合”、“联络一联系”的例子;然后,谈到明白了字的意思,用对了,但是如果不规范、不是约定俗成的,也不行,在这里把一对同义词“行一走”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了比较;最后,谈到即便是现成字,是规范的,还要比较选择最恰当的.才行,又举了三个同义词“做一干一搞”,把它们分别放到同一个语境中进行比较,“恰当”与“别扭”一目了然。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前后自然段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要注意给足时间,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体会,小组成员商量讨论,明白段落巧妙地使用了过渡句承上启下(如第三、四、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它们之间形成逐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的构段方式,给人连贯通顺、一气呵成之感。
2、理解课文第六自然段。
(1)阅读思考:知道了用字的困难,怎样克服它呢?
(2) 指名汇报。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简单,但要做起来就难了。教师教学时,除了引用书上的句子外,还可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出示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仿照文中的比较方法试着分析,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习作训练谈体会。例如,“饮”和“喝”,都是一个意思,即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可以说“饮酒”、“喝酒”;但在“饮水思源”中,不能说“喝水思源”;在“他没喝过几年墨水”中,不能说“饮墨水”。从而得出结论:要字字想好,谨慎用字,养成习惯。
二、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等不同角度来谈。
2.你有谨慎用字选字的好习惯吗?如果有,请把经验介绍给大家。
3.课外阅读老舍的作品。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的:
1.认读“焕、氧、碳、囱、嚣”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了解我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读中悟法
为略读课文,建议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在读中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读的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建议将朗读、默读、速读结合起来,把个人自读与小组合作研读结合起来。
(二)理清层次,体会写法
1.理清层次。
教师以“‘我’为什么爱在树林中漫步”这个问题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
这文章的结构层次非常清晰,第一至四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就是“我”爱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层次上的特点,快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动笔画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写法。
在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的'说明方法。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在前两说明文中学到了哪些说明的方法,在中又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可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
3.激情朗读。
可让学生选择文中优美的语句或者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激情朗读。如第一自然段讲绿色的作用,可先让学生欣赏几张美图,或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
将学生带入“绿色的诗一般的境界里”,再进行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可补充说明绿色植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让学生读出对绿色植物深深的谢意。
在激情朗读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这样写不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还使读者读来更亲切。
(三)交流回顾,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本组三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说明文章的特点。
教师可在课外收集一些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说明文读给学生听,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当中去。
板书设计:
丰富的绿色
我爱在林﹛清新的空气﹜亲近自然身心舒适
中漫步茂密的树冠
鸟叫和虫鸣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的: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板书设计:
16生态金字塔
肉食动物
爱护大自然﹛草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疏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温故入新 导入新课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其中小说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孔乙已的自命清高、迂腐不勘折射出了封建文化教育对人性的扭曲;胡屠户的前倨后恭、骄横奉承折射出了封建社会世态的炎凉;奥楚蔑洛夫的欺上瞒下、趋炎附势折射出了沙俄社会的黑暗。小说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透过人物形象来感悟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
二、导学引领 感知文本
导学提纲:
1、请你参照下面情节示意图,简述故事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举例说明本文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描写方法。
4、指出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三、汇报展示 互动释疑
内容提炼:
1、文章里是怎么描述窗外美景的?
备注:
u 清澈的湖水
u 漫游的鸭鹅
u 玩耍的孩子
u 散步的情侣
u 盛开的鲜花
u 整齐的商店
u 隐约的市区
u 精彩的球赛
u 美丽的姑娘
2、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这番景象吗?
备注: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等等。
3、远窗者听了近窗者娓娓动听的叙述是怎样一种感受?
备注:“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4、为什么那一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啊?
备注:生命是宝贵的,又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世界多留下美好的记忆。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任何人都强烈渴望自己的生命能长久、平安。窗边的病人所描述的景色是那么的有生命力、有生气,对于一个渴望生命、渴望活着的人而言,简直是太诱人了。
5、诱人的景象,赋予他动人的渴望;动人的渴望,又令他萌生了可怕的想法。什么想法?
备注:“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6、一开始,他还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也竭力不再这么想。但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就反而越强烈,“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备注:由对事发展到对人。 对窗边病人的妒忌,引发了他内心的私欲或自私心理。
7、他的这种私欲影响到他什么样的行为呢?
备注:他见死不救---- 一天晚上,他的同伴突然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8、你怎么知道他是见死不救,文章里能不能找出最能体现这点的句子或词语?
备注:同伴半夜醒来,呼吸急促,两手摸索着救命时用的电铃按钮。“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置曾为他带来”享受”的同伴的性命于不顾,嫉妒心恶性发作,私欲膨胀,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9、身边的生命消逝了,不靠窗的病人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当他如愿以偿地靠在窗边时,小说的结局竟是如此地出人意料。
备注:“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结尾
形象透视:
靠窗的病人: 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热爱生命、乐观向上
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强、见死不救, 冷酷无情、卑劣可耻
描写方法:
作者通过心理、动作的描写,将两位病人作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读者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心灵一美一丑,一善一恶,在对比中“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表现更为突出
揭示主题:
1、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为什么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备注: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风景。冷漠的心中是不会有春天的,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关闭着的,就象堵着一堵墙,所以他无法看到那美丽的图景,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2、为什么死去的病友要编出如此谎言呢?借此,我们来评价一下这两位病人吧!
备注:第一个病人他渴望生命,对生活有着满腔的热情,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同时,在他的心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第二位病人也热爱生命,他也有善良的本性,但是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嫉妒的阴影蒙蔽了他善良的人性本色,自私扭曲了他对生命的诠释。在同伴面前,他显得是多么渺小不堪。
四、拓展延伸 情感渗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拥有了什么收获?
---在生活中做人不可自私自利,不可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在生活中不应有嫉妒之心和贪婪之 心。
---给自己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自己,更爱他人
结束:学生齐读《多一些宽容》的“四互”。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让我们在平坦的学习与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去寻找我们班美丽的风景,那么我相信我们班的师生就会相处的更加和谐!学习的更加愉快!生活更加美好!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捕”“询”“论”“吠”“痕”“硕”“蒲”“盏”10个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教具字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和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
1.板书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
3.交流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交流自读情况
1)注意读音:
捕bu询xun论lun吠fei痕hen
蒲pu盏zhan译yi衔xian硕shuo
捕的声母是bu,
硕的声母是shuo
“询论痕盏衔”都是前鼻音
1)注意字形
3.读课文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渎课文,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描写一位守林老人保护树林和鸟,赢得了鸟的信赖喜爱和尊重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四.课堂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的:修改习作,完善习作
重点难点:修改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初稿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4、提出修改意见
二、学生修改习作
1.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
2.检查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进行修改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修改
三、誊写习作
将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四、示例。
霸道的“皇太后”
我特别喜欢母鸡,家里曾养过六七只,其中一只又大又霸道,人称“皇太后”。“皇太后”全身披着金黄色的“披纱”,头戴一顶鲜红的“后冠”,还有一对灵敏的小眼睛,可谓神气十足,威风八面。
记得有一次,我抓了一大把米喂它们,“皇太后”扑扇着翅膀飞奔过来,最先抢到我的面前,那眼神似乎在说:“小主人,你来得正好,快喂喂我吧!我都快饿死了!”见它这副馋样,我乐悠悠地把米放进槽里。“皇太后”立即跳到槽前,做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它专挑大颗的吃,吃一阵后又转过头冲着别的鸡“咯咯”地叫,好像在说:“急啥,等我吃饱了再说……”瞅准一个空子,“黄妈妈”偷偷啄了一颗掉在地上的米,正想啄第二颗时被发现了,“皇太后”一下跳到“黄妈妈”的背上,用力地啄着,“黄妈妈”疼得直叫唤……
还有一次,“皇太后”边散步边“咯咯咯咯”地哼着小曲。或许是它饿了,当它看到邻居家的聪聪手中的牛肉干时,眼睛都直了,迟疑了片刻,就向聪聪手中的牛肉发起了猛攻。聪聪连忙追打“皇太后”。“皇太后”见势不妙,蹿进了旁边的竹林里。它不甘心地拍打着翅膀“咯咯”地叫了几声,好像在说:“可恶,你这个小毛孩连我也敢打!”聪聪刚放下心来,正想把牛肉放进嘴里,“皇太后”又来了。这次,它更大胆了。只见它气冲冲地拍打起翅膀,伸长脖子敏捷地往上跳,边跳边啄。牛肉没啄到,聪聪的手倒被“皇太后”啄破了皮。聪聪边哭边拾起地上的石子狠狠地向“皇太后”扔了过去,“皇太后”见无机可乘,只好灰
溜溜地逃了。
哎!我家的“皇太后”就这个德性,谁叫它是“皇太后”呢?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
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
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
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
(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
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晶莹温和;
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
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象(和谐,亲密)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
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
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2、交流句子。
预设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
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
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板书:国宝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
泰国人对于大象是
板书:平静坦然
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
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
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
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____……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
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
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
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
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4、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
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
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
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
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
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
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
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老师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
3、课堂练习
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
和谐亲密
人←———→象
平静坦然熟视无睹
国宝表演、按摩、开玩笑
【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26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07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12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01-08
五年级语文教案10-08
五年级语文教案11-12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鲸》10-0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04-09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8-26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