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开学第一课教案总结(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学第一课教案总结总结(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学第一课教案总结1
教学目标:
一、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1、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3、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二、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三、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四、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设想:
一、抓住文眼,确定教学重点。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思考和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介绍作者、解题;
三、正字正音;
四、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五、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勤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l)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ōng砺lì参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虚词:而温故而知新
于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介词:从青取之于蓝
苛政猛于虎介词:比而青于蓝
告之于帝介词: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者有蒋氏者,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原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而君将哀而生之乎连词:并列关系知明而行无过矣
潭西南而望连词:修饰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连词:转折关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连词:顺接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泽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3、熟读课文。
4、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
(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开学第一课教案总结2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
一、 盼春天:
1、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听,春天来了……
2、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
二、 找春天:
3、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例: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5、问:“写草(或花、雨、风)怎么样?” 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三、 读春天:
6、(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7、分小组诵读课文。
8、正音正字。
9、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四、 诵春天:
10、全体齐诵读课文,
要求:
(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11、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12、作业布置:
(1) 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 把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并说说理由。
附:(第二、三课时)设想: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作用;
2、借景抒情的写法;
3、写景方法小结。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词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
开学第一课教案总结3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图片)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想知道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丑小鸭,老师板书:丑小鸭(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反复拼读,同桌相互检查。
3、用“开火车”的形式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用小黑板出示本课要认识的字,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5、听录音磁带,听完后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汇报。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第一幅插图,说说画面中的内容。
2、课文哪几个小节是写这幅图?
3、指名读一、二小节,说说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呢?
(板书: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过渡:丑小鸭来到这个世界上,它的处境如何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出示第二幅插图:
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⑴ 齐读三、四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都有谁欺负它?怎么欺负它?
⑵ 请你从这些人物或动物中找出一个,你扮演一下,它怎么欺负丑小鸭?(抓住“咬、啄、讨厌、孤单、讥笑、追赶、躲”等词语表演)
⑶ 小鸟讥笑它,可能会说些什么?
⑷ 受到欺负的丑小鸭哭了,它会想些什么?
⑸ 有了这么多想法,你们看它是怎样做的?(钻出了篱笆,离开了家,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5、看到别人都欺负丑小鸭,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伤心、难过)所以我们要读出一种怎样的语气?(悲凉、同情)
6、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7、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 齐读课文。
⑵ 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悄悄地过日子?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着重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地在天空飞翔。)
⑶ 伴随着天气变化,它是怎样过冬的?(体会“冻僵、幸亏”两个词语,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⑷ 感情朗读五、六自然段,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8、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这时的`丑小鸭和过去可不一样了,这时的丑小鸭是什么样呢?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丑小鸭变成什么样子?
(老师板书:天鹅、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⑶ 听音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在读中去祝贺丑小鸭。
⑷ 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假如又回到了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它们不知道是谁,可能会对它说些什么?
⑸ 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这个自然段,读后评议。
9、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或自己想演的角色试演,为演课本剧作准备。
10、学生选好伙伴编演课本剧。
四、达标深化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懂得了什么道理?
(要学会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开学第一课教案总结4
教学目标:
一、游泳和预防溺水教育
1要求学生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二、防震减灾教育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 耽误宝贵时间; 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 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三、交通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 2、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 3、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 4、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伸窗外,扶紧把手莫忘记。
四、消防安全教育
(一)防火的基本措施。1、控制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消除着火源; 4、防止火势蔓延。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法; 2、窒息法; 3、隔离法; 4、化学抑制法。
(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左手托住灭火器底部,右手拿住压把,拿出灭火器; 2、奔赴火灾现场; 3、拔掉安全销; 4、左手握灭火器喷头并对准火焰底部,右手按下压把喷射。
五、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事项
1、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2、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3、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六、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开学第一课教案总结5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3、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4、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腰鼓表演的片断。
2、课文朗读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3、 理清课文结构,引导寻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同学们,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兴。腰鼓手们由青年农民组成,在表演时,穿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壮观。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特别是xx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2、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检查预习。
预习生字词情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这些词语。
三、朗读、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师生合作读课文。
3、划分结构:(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14)安静的腰鼓。
二(512)激昂的腰鼓。
三(2830)静寂的腰鼓。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①(513)宏伟的场面。
②(1417)雄壮的声响。
③(1822)击鼓的后生。
④(2327)奇丽的舞姿。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有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article/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四、朗读、品味。
1、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①让学生齐读第6段。
②教师示读(将大家刚读的内容改成另一种文学式样诗)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的内容。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朗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
①划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明确: 容不得一股劲。
②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句式特点: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
前后呼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思想内涵: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性格特征是粗犷、豪放的。
【开学第一课教案总结】相关文章:
《开学第一课》教案09-27
开学第一课教案08-14
开学第一课教案02-25
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09-17
美术开学第一课教案10-06
我的开学第一课教案11-24
秋季开学第一课教案11-08
小学开学第一课教案08-27
2022开学第一课教案12-16
2020开学第一课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