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难点: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思路:
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课前布置:
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
(《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正课:
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⒋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学生说)
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你准备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呢?
(学生出谋划策)
三、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桂林如诗如画的景色,也倾听了不少优美动人的传说。对桂林,你还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给老师推荐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呢?
(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潆回的“漓江源头”,刘三姐对歌的大榕树,桂海的碑林,千古灵渠,奇峰镇等)
四、总结:
是啊,祖国有着如此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如此动人而凄美的传说故事,让我们用双眼去观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笔去描绘祖国这
些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吧。
五、作业
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
六、板书:
画山绣水
杨朔
标题:
景物:
传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重在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两个重点:①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如此生动的,并学会这种写法。②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知道如何使间接材料合理而恰当地为自己的作文而服务。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课前准备:
1、课件,烧杯、小勺、滴管。
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老师很爱旅游,课前老师和几位同学也聊了聊,发现他们也很爱旅游,而且去过很多地方。省内的、省外的,国内的、国外的。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哪里呢?地球外,你们去过吗?
2、但是我们国家的宇航员杨利伟却去过,这是他在“神州五号”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从太空看地球,你们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
教师小结:你们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话题“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教师提问:
1、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它们都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海洋、河、湖泊、小溪、冰川、高山积雪……(教师帮着整理、并板书)
2、空气中有水吗?对,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
3、那谁来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那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不同地方的水。(播放课件)
4、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广,它分布在祖国及世界的各个地方。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个更加形象美丽的名字吗?(水的星球)
教师讲述:
1、这个名字非常美!还有吗?(水球)
2、好,这个名字非常形象!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愧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三、体验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师提问:
1、既然地球是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人利用,为人们服务吗?哪些水我们不能用呢?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能用,因为那里的水是咸水。)
2、咸水我们不能直接利用,那么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水是什么水呢?(淡水)
3、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淡水呢?(河、湖泊、冰川、水蒸气、地下水)
4、对,它们都是淡水,是不是所有的淡水都能被人们直接利用呢?(不能,冰川中的淡水无法被人直接利用。水蒸气也无法直接利用。)
教师讲述:看来,只有河流、湖泊、地下水容易被我们开发利用了。
教师提问:
1、那容易被我们开发利用的淡水究竟是多少呢?下面同学们请看资料中是怎么分析的。(播放课件)
2、通过看资料,我们了解了地下水的什么知识?(地下水又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3、这两种地下水有什么不同吗?都容易开发利用吗?
教师讲述:
1、那么容易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也只有浅层地下水,河流,湖泊这三种了,它们占了地球淡水面积的那么点。看来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确实少,少到什么程度了呢?确实不好说。
2、下面老师给大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们就明白了。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所有水比做一个大西瓜,那么淡水就相当与一小块西瓜,而可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与一颗小西瓜。(播放课件)
教师提问:
1、现在大家看看能否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杯水、一个勺子、一只滴管生动形象地向大家展示一下“地球上的水”“淡水”“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哪个小组能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上台展示并解说: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水相当与这一杯水的话,淡水只相当于这一杯水中的一勺水,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勺中的一滴水。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大家有什么感受?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地球上的水
淡水:河、湖泊、冰川、水蒸气、地下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2. 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一、认识“水污染”和“浪费水”的现象
教师提问:
1、虽然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但是可让我们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少的可怜,少到只相当与这一杯水中的一滴水,就这么仅有的一点淡水资源总该完全地被人类利用吧?(不能)为什么?(还存在被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2、你们听说过或见过哪些关于水污染的现象呢?
教师小结:像石头、泥沙、杂草都是自然界的物质,它们没有毒性,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无害。我们说这种现象不是“水污染的现象”。像水中有了一些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使水的成分发生改变,这才叫“水污染的现象”。
教师提问:下面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份资料中的水资源是怎样被污染的?结果怎样?(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1、工厂排放废气和水蒸气凝结形成酸雨。
2、工厂排放污水使鱼死亡。
教师讲述:
1、据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排放污水达 1000 亿吨,造成 5 万多亿吨的水体被污染致使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引起的疾病。
2、看来污染的水不仅影响到了动物、植物的生存,更加严重的是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
教师提问:看来,归根结底造成大多数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就是人类自己。人类究竟有那些水污染的行为呢?(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人类水污染的行为基本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农业上的污染,比如农民过量喷洒农药,大量的农药会在下雨天随雨水留入附近的河流。其次是工业上的污染,比如许多工厂将废水、废渣倒进附近的河流湖泊中。最后还有生活上的污染,比如人们将生活垃圾倾倒到河流湖泊中,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附近水域的水质,还可能污染到地下水。
3、出示一杯污水,你们能想办法将这杯水变得干净一点吗?
4、学生讨论后分组实验过滤的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吗?(学生回答)
二、体验节水的必要性
教师提问:
1、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污染水”和“浪费水”的行为,那我们作为地球上的小公民,该怎么做呢?①随手关好水龙头;②洗完衣服的水墩地、冲厕所;③不玩水枪。
2、大家说的非常好,说出了那么多做法,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今后该怎么做吗?(节水、爱水)
教师讲述:
1、我想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节水、爱水意识。但光靠同学们节水、爱水是不够的。我们要号召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参与到节水、爱水的活动中来。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份宣传小报的形式来宣传这次活动,老师这是一个样本,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做出你们满意的设计。(播放课件)
2、不过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组为你们的宣传小报设计一句响亮的宣传语。下面各小组进行讨论设计。
学生每组发言,交流宣传语
三、课堂小结
教师讲述:大家设计的宣传语各具特色,小报的具体内容下去完善,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次活动一定会取得成功。老师希望每位同学及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像珍惜自己生命那样去“珍惜每一滴水”(播放课件)“如果不珍惜水的话,那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播放课件)
板书设计:
地球上的水
生活中要做到:节水、爱水
水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本节语文课虽然我要面对不熟悉的八年级学生,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忽略。另外,听说读写也应该作为最基本的能力要素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鉴于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深入解读文本,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升华”的方法。通过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全班交流法,本着启发式原则,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在本文中,还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速读、跳读和感情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另外,作为一课时来设计,绝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依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旨在使学生有一点收获即可。
【教材分析】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洗尽历史铅华的周庄,卓然独立,风姿绰约,周庄在水,在水周庄。课文“水韵”悠长,蕴涵在长街曲巷、黛瓦粉墙、橹声灯影里的宁静,素雅、悠远的古典情韵和当代水乡的溢彩流光中。蕴涵在四个画面里:小桥流水人家图、春雨迷蒙水墨画、冬天雪后动感版画、春夜七彩梦幻图画
【重点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周庄水韵”的整体感和局部感。
2、品味语言,习得写作经验。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美文《周庄水韵》,这里有独特的景色,清新的语言,更有创作的快乐。
【设计意图】:文本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大于老师的'语言的,从这点来说,直接入题省时省力。
二、一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进行第一项活动,理解文意,欣赏美景。老师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速读课文,并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拟这样题的理由。
1、学生自己读课文、拟题;
2、交流、说理由;
3、、将自己拟的题目写在标题旁边,进行比较。找几个同学板演自己的标题;
3、抓住学生拟的题目里的“水”,告诉学生最简明、准确、概括性强的标题还是“周庄水韵”,尤其是一个“韵”字,韵味十足,将周壮水的情致都表达出来了!
【设计意图】:本文围绕着“水韵”来选材做文章,学生拟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梳理再创作。即使有些只是抓住一小节一小部分,在准备理由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并且通过交流研讨,学生在自评他评对比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不足,学会方法。
三、二读课文,欣赏周庄水韵
了解主要内容后,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品味语言,丰富积淀。老师建议大家这样朗读课文,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你写完文章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带点微笑,我自己写出的文章,我要朗读它。
1、朗读课文;
2、读课文时发现哪里的语言最美呢?批注,注意理由;
3、交流赏析(注意引导学生朗读);
4、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简单小结,四幅画面的安排设置:小桥流水人家图、春雨迷蒙水墨画、冬天雪后动感版画、春夜节日七彩梦幻图画
语言使用的技巧方法: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②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写景物。③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④运用比喻等修辞法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本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清新隽永,读来令人身临其境。而品系语言不仅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景色之美,深入解读文本,更能够学会写作方法,进行语言积淀。
四、三读课文,概括周庄印象
作者笔下周庄韵味十足,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拟题),一篇文章来描摹(品味到的语言),还可以写几句话来宣传。下面,让我们跳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放飞思维,快乐创作。
1、学生跳读课文,提取信息,
2、整理思路,提笔成文。
【设计意图】周庄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不希望学完本文后学生依然是一头雾水,另外,写作也是语文基本素养中重要一环。这环节设计,使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有所体现。
五、小结
做周庄人是幸福的,做欣赏周庄的人也是幸福的。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水》大班教案08-26
水是宝教案12-20
《奇妙的水》教案07-25
《水的秘密》教案09-27
关于水教案10-17
关于水的教案11-28
水的净化教案08-28
水小学教案01-10
好玩的水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