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时间:2024-11-10 22:15:41 教案 我要投稿

北京教案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教案3篇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读9个字。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写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教学过程:

  1.资料简介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作。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某些有关传说,经过综合熔裁,再创作而成。今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为最早,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清初毛宗岗又作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濬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暴露了董卓等封建统治者的某些罪恶。书中的许多描写,为了解封建社会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材料。文字用浅近的文言,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公元1494年(明弘治甲寅年),蒋大器(庸愚子)第一次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序时说,此书写成之后,人们“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弹指五百年过去了,该书已越出中国,溢出亚洲,得到了世界人民的珍视。这不能不使我们为祖先贡献了这样一部杰作而感到骄傲。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在几个世纪中得到不同民族,乃至不同阶层人们的热爱,自有其奥秘。它作为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的是一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它又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文学巨制,它用一种雄浑的旋律和悲怆的音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天文地理、外交方略、巫医方术、科技发明、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有的人在这里汲取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思想材料和一般做人应世的本领,有的人从书中找到一种国家统一、民为邦本、君明臣良、安居乐业的寄托,当然,也有的人只是把它当做一件艺术品加以欣赏或消遣。因为它在艺术上也确有其迷人之处:其结构宏大而布局严谨,头绪纷繁而脉络分明,情节曲折,妙趣横生,像三顾茅庐、单刀赴会、群英会、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计等故事,都写得引人入胜,精彩非凡。至于它所刻画的400多个人物中,如诸葛亮已成为智慧才略的化身,曹操是奸诈权术的代表,其他如关羽、刘备、张飞、周瑜、鲁肃等都写得形神俱足,在我国乃至亚洲许多国家都已妇孺皆知。这就难怪它一直拥有大批的读者。

  2.课前查找资料,了解内容。

  3.课后练习2——借箭成功的条件

  认真分析,找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难就难在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地表述也可以详细地解说。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找出借箭成功的条件”的要求。一是指借箭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它们都是实际存在的,而不是借箭计划实施之前孔明的计划和准备;二是指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借箭的计划就不能成功。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从而得出孔明借箭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江上有大雾(气象自然条件);鲁肃提供的船队、束草、军士(物质条件);诸葛亮对草船受箭的精心安排;曹军只射箭拒敌而不出战(军事策略条件)。这四条缺少任何一条借箭的计划都不可能成功。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二.在错别字下面“_____”线,把正确的字写在()里。

  1.周喻说:“这是工事,希望先生不要推确。”()

  2.我得吩附军匠们,造剑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3.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追也来不急了。()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计谋高明,很有预见性。()

  2.大声喊叫助威。()

  四.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才……

  只要……就……不仅……还……

  1.()江上雾很大,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2.曹操()知道自己上了当,()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三天造不好十万枝箭,()会受到周瑜的惩罚。

  4.周瑜()对诸葛亮的想法一无所知,()以为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幸运的小树

  湖畔有两棵树,一棵粗如熊腰,一棵细若手臂。给湖底清理yū()泥时,它们被锯掉了。从此,岸上就多了两根树桩。

  冬天过去,春天来临,湖边的树开始抽芽没多久,已是满湖春色。也许是灾难过于深重,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灭顶之灾,总之,对岸边的热闹,两根树桩没有一丝的回应。游人都以为它们是两根死了的树桩,园林处的人也都认为它们活不了了。

  一天,来了一个花木工人,要挖掉它们重新植树。这时一位散步的老爷爷走过来,说:“大的不敢保证,小的一定会活。”花木工人看了看树桩,没有动,收起工具走了。

  就在夏天将要到来时,小树桩果然如老人所言,拱出一粒嫩芽。它立在截面的边沿,如满脸怒气的壮士,粗粗的,紫紫的,显得威武有力。那根大的,也拱出了嫩绿的芽,绿芽密密地围成一圈,就像一个绿色的圆。

  花木工人开始浇水,开始加固围栏,他希望它们重新长成大树。

  一年过去了,小树桩上的嫩芽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大树桩上的嫩芽长成了一丛灌木。花木工人希望大树桩上的嫩芽也长出枝条来,他砍去多余的枝条,留下最有希望的一枝。可是,一点儿都没有用,你掰去多余的枝条,它又会长出来。你今年掰,它明年长,你明年掰,它后年长。被有意留下的那一枝,则永远不长,它总是在一尺左右高的时候就枯萎,第二年再留,它依然枯萎。

  就在花木工人打算把它捆扎起来,仅露出一根枝条的时候,那位散步的老爷爷经过这里说:“没有用,它太老了。”果然,三年后,这根拱过多次芽的大树在最后一根枝条枯萎后,悄无声息的死了。

  有一天,散步的老爷爷又来到这儿,园林工人遇见了他,特别想解开心中的迷hu()。老人说:“书和人一样,凡是早年遭受cu()折的人都是幸运的,他们还有从头做起的时间,可以鼓起勇气,不忧不惧的重头再来,最后成为有用之材。到了四五十岁才灾祸临头,就真正可怜了,他已没有从头做起的时间和精力,现在,那棵小树桩()”

  1.查字典,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汉字。

  2.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灾祸——枯萎——依旧——

  3.两棵树被锯掉后命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____”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自己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内容,在()内填上合适的结尾。

  教学反思:学生读文较困难,大部分同学不能正确流利的读文,理解文章内容较吃力。需要教师讲解文章大概意思。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能知道孔明借箭能够成功的条件。学生练习速度较慢,需要加强限时练习的训练。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认读字。

  2、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3、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重点: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国宝金丝猴

  问

  1、你见过金丝猴吗?它长的什么样?

  2、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自学课文,看看书中介绍了关于金丝猴的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并把生字词多读几遍。如有不懂的词,请借助字典理解。

  2、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根据自学提示,独立阅读

  (一)自学提示

  1、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地方。

  2、二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金丝猴的那些知识?

  3、三读课文,想想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二)自学情况交流

  自学字词情况

  腹部 乳白色 夺目 高雅华贵 忍 耐

  惧怕 酷暑 幼芽 拒绝 率领

  砍伐 仅仅 赠给 逼人 逃之夭夭

  (三)朗读课文,解答问题

  样子

  食物

  敌害

  (四)读一读有关的段落

  四、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

  1、说一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讨论明确:金丝猴浑身是宝,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只有在我国才能看到。

  2、补充材料:72页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面临灭绝,打算怎样保护它们?

  五、总结

  1、现在大家有什么最想说的话?

  2、选做:设计以金丝猴为内容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阅读,能够基本的理解课文。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会用关联词语“不光……还……”“只要……就……”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所举的三种动物,体会动物间的互惠互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动物的

  互惠互助

  蜜獾←————→导蜜鸟

  海葵虾←————→红海葵

  鳄鱼←————→千鸟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关联词语“不光……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最常见不同的动物互相为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同学们的例子真不少呢。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2、理解课题。

  “惠”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齐读词语。

  (4)描红。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读后评议。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是什么句子?第一句是什么句子?

  3、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生存竞争”)

  4、课文主要写生存竞争还是互惠互助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搜集动物互惠互助的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题,齐读:动物的互惠互助

  2.指读词语:捣毁扇动海葵觅食享受饱腹肉屑美

  3.选择正确的读音: 扇(shàn shān)动

  啄(zhuó zuó)食

  觅(mì miè)食

  蜂巢(cáo cháo)

  4.齐读句子:“你知道吗?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5.师: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动物之间不仅会因为食物、领地而产生相互的撕杀、相互的争执,它们之间还有互惠互助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理清思路

  1.动物世界的朋友很多,课文是说了哪几对动物朋友之间的互惠互助呢?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几对动物好朋友。

  (板书:蜜獾、导蜜鸟海葵虾、红海葵鳄鱼、千鸟)

  3、这三对动物朋友的故事的确很有意思,他们是如何互惠互助的,我们还得来认真读读课文,你们愿意凭借自己的力量学一学吗?

  三、指导学习第一组事例。

  1.指名读第2自然段,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自读,交流它们的互惠互助体现在什么地方?

  3.指导朗读:采用多种形式地读,读出它们是缺一不可,互相帮助的!

  4.指导学生按要求填表。

  5.小结:蜜獾和导蜜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也从中得到了好处。它们之间的.合作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仿效。

  6.回归整体,再读第2小节。

  四、自主学习第2、3组事例。

  1.导语:为了提高今天的学习效率,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

  2.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明确活动内容:指读要求

  “小组活动要求”:a、选择多数组员喜欢的一对动物,读通语句,读懂内容。

  b、说说其中的两种动物是怎样互惠互助的,划出句子,找出互助的动词。

  c、根据课文内容,采取喜欢的形式读读。

  3.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交流:随学生的交流相机学习课文内容

  (1)先指名读该自然段。

  (2)让学生交流它们的互惠互助体现在什么地方?并相机填写表格。

  a、海葵虾觅食夹着东游西荡遇到提起不担忧

  红海葵用毒对付足以饱腹

  (出示关联词卡:只要……就……) 指导造句。

  b、鳄鱼闭口张嘴飞出清洁口腔

  千鸟寻找进入啄食吃食

  (3)采用多种形式地读,读出它们是缺一不可,互相帮助的!

  5、小结: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这些动物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它们之间的合作真有趣啊!

  6、回归整体,再读2、3、4小节。

  五、扩展练习:

  1、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故事远不止书上说的这三个,还想了解其他这一类的故事吗?教师提供图片略说其它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

  2、指名交流:将你搜集到的课外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六、课外作业:

  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动物互惠互助的故事写具体的?搜集有关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助的关系,再写下来。

【北京教案】相关文章:

《北京》的教案11-28

《北京》教案10-09

北京教案模板07-11

《北京》的教案15篇09-16

《北京欢迎你》教案03-31

精选北京教案3篇11-22

《再见了,北京》教案10-21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12-15

实用的北京教案八篇11-23

关于北京教案合集10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