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重点难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四、教法教具:从理解题目入手,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顺序,透过相关词句,理解课文用词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的特点。
投影、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再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4、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5、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课的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读课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相相似)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排比句)
句中的四个“同样”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而且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有气势。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火星与地球之间极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孪生兄弟”。
(指名朗读“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孪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难怪”等词。)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因为……,所以人们把火星称为……。)还可以怎么说?(人们之所以把火星称为……,是因为……。)
3、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 相似 表示特殊含义。)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4、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
(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朗读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画出
2、指名说。课件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3、这两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4、哪个自然段讲了彗星和陨石风暴?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
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5、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写一写,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指名读写的话。
四、学习七、八 自然段
1、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自由读7、8自然段
2、指名说。 用自己的话说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4、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七、板书: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 同样
水 生命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在以前呢,大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总是能够很快地学会生字,并将生字认会,那么今天老师不参于大家的学习之中,小朋友们通过自学能否将本课的生字给消灭掉呢?
二、识字
1、自主识字:
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
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引导:
⑴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⑵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⑶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⑷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⑸ 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⑴ 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⑵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⑶ 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⑷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不懂的问题 解决
【课后记】
本文是一个有趣的科学故事。要求学生正确,流利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主要要学生学会不迷信,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而且能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唐代诗人孟浩然南下吴越,一路观光游览,曾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一首久诵不衰的绝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当时,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漂泊,自然会有些离愁别绪,那“新愁”又指的是什么呢?原来,这跟他以前的一段经历有关。
孟浩然曾经奔赴京城,想得到朝廷的重用,也好施展平生抱负。他经大诗人王维的举荐,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几首自己十分得意的诗。哪知唐玄宗听着听着,突然变了脸色……
原来,孟浩然的诗中出现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意思是说我没有什么才能,英明的君主弃置不用;我身体多病,老朋友也一个个疏远了。这岂不是在抱怨皇帝吗?唐玄宗很生气地说:“我没有弃你,是你自己不争气,没有上进心罢了!”这样,孟浩然求官不成,还碰了一鼻子灰,因吟诗闯了祸,被唐玄宗逐出了京城长安。
孟浩然只好离开长安,南下吴越游玩。在这样的心情之下,他哪里会有心思去欣赏秀丽的风景呢?想想自己满腹才学,却前程无望,而今又作客他乡,怎能不平添一些“新愁”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 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 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字音:“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 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 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5、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 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 找出相关词语。教师出示:( )的琴声
8、 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 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三、想像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谁再来读?
生:“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冬天的寒夜,…………”
师: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板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文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本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课后的“我会读”是一个词语积累的练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是学习课文。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绍,然后出现父亲的图片,由小朋友介绍他的父亲一生都喜欢树林,喜欢爱唱歌的鸟。这时,出现课题《父亲和鸟》。由师提问,这一课到底讲了父亲和鸟的什么事呢?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自由读、同桌读、找伙伴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
反馈学生读的情况时,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
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反馈学情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师提问:朗读了课文,你觉得父亲对鸟怎样?从哪里看出?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
2、读最后一句话,与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在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让学生观看一则公益广告《我是一只小小鸟》,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3-6段,能按问题找到对应的课文段落。
2、能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3、能区分倒影和倒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3-4段
1、自读3-6,思考:哪几段是写丑小鸭离家后的不幸遭遇。
2、自读3、4段,先自学生字,再填空:
来到哪里遇到什么不幸
水草地野鸭()
()里小鸟()猎狗()
()丛中天气()
3、再读课文3、4段,填空:
离开了水草地
白天()晚上()
()在芦苇丛中
4、朗读指导
5、丑小鸭离开家之后有哪些不幸遭遇?
三、学习5、6段
1、哪几段是写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天鹅,很快乐?
2、自读,学习生字
3、学习第5段,巩固单元学习提示
A、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B、回顾按事情发展写的段,应该怎样读?
C、自读,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哪几句说同一方面的内容?这段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4、学习第6段
A、默读,用~~~划出说明丑小鸭快乐的句子。
B、训练有表情地朗读。
5、丑小鸭发现自己长成了美丽的天鹅,为什么那么快乐?
四、作业
1、课作5
2、齐读3-6段。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5、6段
2、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丑小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理解、学用“极了”
1、课后作业第4
2、体会“极了”的意思
3、用“极了”说一句话。
三、背诵、默写5、6段
1、背诵
2、默写
3、同桌互批
4、订正
四、总结明理
1、齐读全文
2、安徒生为什么要让大家读《丑小鸭》的故事?
3、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吗?为什么?
4、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常常不受人喜欢,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5、假如,我们班上有只丑小鸭,学了课文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他?为什么?
6、小结:
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顽强生活,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较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11个生字的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描摹汉字“台、友”。
2、初步了解课文讲述的内容,初步感受到荷叶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3、看图展开想像,练习把话说完整、说规范。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谜语:
“圆圆大玉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鱼拿它当凉伞。”(荷叶)
2、老师带大家到荷花池去看一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媒体。
交流。
3、师:是呀,的,绿绿的,可真美呀!今天,我们学习49课。
齐读课题
教学生字:“荷”(拼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请同学们来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荷叶有哪些好伙伴?
交流,贴图(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朋友)
学说话:“……是……”
师1: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说话?师:小水珠是荷叶的好伙伴。(交流)
师2:谁能两个、三个、四个朋友一起说?(交流)
2、荷叶有好多好伙伴,它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你赶快来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这些生字宝宝的字音。
出示媒体,巡视。
3、教学生字,练习。
出示媒体,老师觉得这几个生字宝宝的读音要特别注意,你知道为什么?
(后鼻音)
谁会拼?(多种形式拼读,学习生字。)
这些生字宝宝真顽皮,一下子都躲到词语里去了。媒体出示,谁会读?
师:像亮晶晶、笑嘻嘻这样的词,我们叫它们是ABB形式的重叠词,课文中还有两个,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齐读)
你能自己说说吗?
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你能试着来读一读吗?(个别,男、女合作读)
三、进一步学习课文,知道朗读,学习生字。
1、刚刚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了课文,荷叶的四个好伙伴你喜欢吗?请你喜欢它的哪个伙伴就读读哪一小节,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完后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生自己读,师巡视。
交流读。
2、小组讨论:四个好朋友为什么那么喜欢荷叶?
生讨论,师巡视。
交流,贴板书:摇篮躺
机场停
歌台蹲
凉帽戴
分析字形:“摇”,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做做动作)
“篮”,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
“台、友”的田字格位置书写指导。(师示范,生书空。)
师:关于“蓝”和“篮”,老师找了两句俗语,
媒体出示:“竹篮打水一场空。”
“青出于蓝胜于蓝。”
师简单讲解,生齐读。
3、指导朗读:角色的语言。
师:请你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小时侯你睡在摇篮里,妈妈摇着你,你有什么感觉?(舒服、高兴、开心)那谁来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小蜻蜓呢?(高兴)谁来读?
小青蛙蹲在圆圆的、美丽的歌台上,心情怎么样?(光荣、自豪)谁来读?
多种形式朗读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总结
圆圆的荷叶不仅给伙伴们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笑声,你们喜欢它吗?你们觉得荷叶快乐吗?是呀,“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希望我们能将这份开心、快乐带给每个人,带到每个角落,让我们的周围充满笑声。
五、复习、游戏。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1、接龙读生字。
2、我们来展开小竞赛,看谁的反映快。(读词语)
3、说一说,想像一下,荷叶还可以是我的什么,可以补充说明一下理由。
“荷叶是我的。”
六、拓展。
1、荷花这种植物有什么特点呢?老师找了一些资料。(介绍)
2、了解了荷花,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荷花的优美小诗。
自己读。
交流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巩固生字,回忆课文
1.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玫瑰、花骨朵、终于、一瘸一拐、惋惜、黄莺、散发、渐渐地、安静、弟弟、哥哥、浇水、微风、谢谢、抽出
2.请学生抽读、齐读
3.请学生用上上面的几个词,联系课文讲一两句话。
二、再次个性化阅读课文,精读课文5—8段
过渡:上课节课我们知道了,小鹿辛辛苦苦种了玫瑰花,却连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那么,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你从哪句话知道的?指生读鹿弟弟的话。
1.为什么鹿弟弟又说没有白栽?请学生默读5-8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2.交流、理解黄莺和微风说的话。
(1)黄莺的话:小鹿,我见过你家那些红玫瑰,可好看了!看着那些花,我就想唱歌。
先请学生做做黄莺,读一读黄莺的句子,随机采访:请你说说,你为什么看到这些玫瑰花,就想唱歌呢?(预设:因为花美,所以心情很好想唱歌)
再请其他同学来做一做黄莺,把快乐传递给大家。指导朗读,读出玫瑰花和黄莺的快乐。
(2)微风的话:小鹿,我闻过你家的玫瑰花,可香了!我带着它的香味吹过森林,大伙儿都夸我是“玫瑰香风”呢!
请学生读读微风的句子,随机采访:微风,你吹过森林,遇到了哪些伙伴呀?
请大家当小伙伴,夸夸玫瑰香风。
微风,大伙儿夸你,你心里怎么想?(自豪、开心)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生读(评价)
(3)拓展、想象
那么美、那么香的'玫瑰花一定还吸引来很多小伙伴,你们说说还会有谁啊?
教师进行引导,如: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我看见过玫瑰花,她可漂亮了,我看到她就想跳舞);可爱的蜗牛爬来了,她说:(我看见过美丽的玫瑰花,她可香了,我还在她的花朵上美美的睡了一觉呢!)……
3.原来,小鹿的玫瑰花给那么多人带来了快乐。如果你就是小鹿,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预设:原来我的花有那么多人看见过,还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我想,我的花没有白栽。我也就不难过了。)
指导朗读鹿哥哥说的话:“原来,我栽的玫瑰是红色的,它们很美丽,还散发着香味。谢谢你们告诉了我。”
4.这么多人欣赏到了玫瑰的美丽与芳香,小鹿自己没看到也是值得的。怪不得鹿弟弟要说:(生: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指导朗读,读出鹿弟弟高兴的心情。
5.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生根,发芽。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小鹿自己也快乐。有一句话就可以用在这个时候,出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在4-8自然段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小组中表演一下。
3.抽学生在全班表演。
四、写字教学,完成练习
1.你看小鹿多好呀!如果你就是那黄莺、微风、蝴蝶,你会怎么做?(要向小鹿学习,向小鹿表示感谢)。
2.我们写一个“谢谢”送给他,好不好?
学生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三部分要紧凑)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四人小组比一比。
3.自学其余两个左中右结构的字:渐、微。反馈,强调“微”的中间部分。
4.出示“抽、拐、浇。” 学生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漂亮。发现字形特点:左窄右宽。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5.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一题、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
①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②读懂课文内容。
2.能力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情感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猜个
谜语
,看你们能不能猜到?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同学们想一下,有谁猜出来了?z荷花{
有谁见过荷花啊?请你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想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荷花”。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二、复习生字词。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词,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以下。(挤,蓬,骨,胀,裂,幅,翩,蹈,昨,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下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
三、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现在请同学们自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 “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②全开的白荷花()。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3.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 “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10-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小学语文教案12-12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8-0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29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11-01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30
小学语文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8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