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2、教育幼儿要爱惜玩具,懂得好玩具要大家一起玩;
3、了解电动玩具的特点,初步学会电动玩具的正确玩法。
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每位幼儿从家里带一样电动玩具来园。
活动进程
1、对比观察,引出课题
出示两只小狗玩具,一只是电动小狗,一只是用布做的小狗。请小朋友来玩玩具小狗,教师引导幼儿让玩具小狗动起来,并让幼儿说一说两只玩具小狗有什么不同?
2、幼儿自由探索活动,自由探索各种电动玩具的玩法
(1)请小朋友自由玩自己带的汽车、小火车、小鸡、小鸭等电动玩具,互相介绍以自己的玩具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向全班小朋友演示电动玩具的玩法,并让小朋友说说这些电动玩具有什么特点。
①启发引导:
A如果没有电池,电动玩具还能动吗?
B如果开关没打开,电动玩具还能动吗?
②小结:电动火车等许多玩具必须装上电池、打开开关才能动起来,所以他们叫电动玩具。
(3)教师与幼儿一起找一找各个电动玩具放电池的.位置和开关,并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4)幼儿互换玩具玩,使幼儿懂得大家一起分享好玩的玩具。
3、组织幼儿欣赏儿歌《爱惜玩具》,培养幼儿爱惜玩具的品德。
评析:
该活动主体部分属于“自由—引导式”的实验操作。即让幼儿自由探索两种玩具(一只是电动小狗,一只是用布做的小狗),发现两只小狗的不同,探索电动玩具的不同玩法。其中,老师的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幼儿容易理解。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蚂蚁。
2、体验观察蚂蚁的乐趣,激发爱护蚂蚁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对蚂蚁的初步认识及捉蚂蚁的经验。
2、物质准备:昆虫瓶、树叶、羽毛、冷饮棍、瓶盖等。
活动过程:
1、唤起先前经验,激发探究兴趣。
(1)师:最近我们在幼儿园里找到了许多的小蚂蚁,谁来说说你在哪里发现了小蚂蚁?
(2)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来捉蚂蚁,我们发现如果用手捉蚂蚁,蚂蚁很容易死掉?为什么?
2、自主探索捉蚂蚁的方法,体验观察蚂蚁的'乐趣。
(1)师:那我们还可以怎么捉蚂蚁呢?
(2)师:你想用哪些工具?
(3)介绍材料: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去试试看能不能捉到蚂蚁?
3、比较捉蚂蚁较好的方法,培养爱护蚂蚁的情感。
(1)师:你用了什么方法捉蚂蚁,捉到蚂蚁了吗?
(2)师:哪种方法捉到的蚂蚁最多?
(3)小结:我们发现用食物引诱蚂蚁就能捉到更多的蚂蚁,但是当我们观察完,就要把蚂蚁给放回家,不然它们就会闷死、饿死,在捉蚂蚁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蚂蚁。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发现、比较事情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干木耳、茶叶每组1盘,杯子每两人1个。
2、用水浸泡过的黄豆、木耳若干。
3、电磁炉、电沙锅、微波炉各1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发现膨胀现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黄豆、木耳,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没浸泡过的黄豆、木耳与它们的区别。
2、观察后请哟额说出它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问幼儿:你还知道哪些食品会变化?
4、做一做:请幼儿用杯子盛一些茶叶,倒入一些温水,发现茶叶遇水后的膨胀现象。
5、教师制作"爆米花",幼儿观察玉米的变化过程。
三、生活中的膨胀。
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利用膨胀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膨化食品真好吃。
幼儿品尝膨化食品,并说一说吃的感觉是怎样的。
五、看画册《有趣的膨胀》
1、让幼儿发现物体膨胀的现象与生活的关系。
2、提问:你知道图上的这些食物是怎样变化的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活动准备:
1.木块,石头,泡沫,铁勺、树叶、纸片(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音乐,小蚂蚁搬豆子
师:我们一起来像小蚂蚁一样搬豆子吧。(师生互动进入教室)
师:你们像小蚂蚁一样都把豆子运回家了,开心吗?幼:开心
师:可是老师却发现了一只不开兴的小蚂蚁我们来看看
(出示小蚂蚁过河的图片)
二、 启发提问。
小蚂蚁要过河我们怎么帮助它?
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方法
师:“你们说要做船,那什么材料能做船帮蚂蚁过河呀?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做船用的材料
三、 认识沉与浮现象。
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纸片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由于纸片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
3. 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
四、分小组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幼儿在操作后进行统计记录 。
1.幼儿认识材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
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就在相应的位置打勾,如果会沉下去,在相应的位置打
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五、教师评价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验证 进行总结
六、音乐《小蚂蚁搬豆》离开教室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3、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4、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及规则
1、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
老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注意在排列时木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推积木时要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木块跟着倒下。
2、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3、规则:每人10快,在垫子上进行
二、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一)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老师辅导,及时给予帮助,并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结束提问:好玩吗?你成功了吗?
(二)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合作
导语: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再想想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三)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小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路线越弯曲木块倒下的速度就越慢,同样路线的.骨牌间隔距离疏的倒下的速度就越慢。
三、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
多米诺骨牌起源于中国,它是一项体育活动,需要人们投入极大的耐心、细心和智慧,观看多米诺骨牌吉尼斯记录的图片
四、观看多米诺骨牌视频
让孩子们感受到多米诺骨牌的神奇
活动反思:
1、教学各环节比较清楚有条理性。在解决力的传递这个问题时引导幼儿探索还不够,因此幼儿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表达。
2、活动时应该让幼儿在地板上玩比较好,首先声音轻,其次利于幼儿的合作。
3、活动中幼儿交流演示的时间安排可以再紧凑一些。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2、简单的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宝宝的生长过程)、《小麻雀打电话》故事磁带、油画棒、小花被一床、小朋友小时侯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谈话:
1、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小时侯的`照片,可互相看。
2、我们很小很小的时侯是什么样子呢:都在干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胎儿的生长发育录像片,请幼儿观察宝宝的生长过程。
让孩子们了解从胎儿到出生到怎样被妈妈养育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刚才,小朋友都看了录像,老师相信你们从中又学到了很多知识,那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小花被:
师: 小朋友,谁能告诉我这床小被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这是一床小花被,是正方形的。
师:小花被都是给谁用的呢?
幼:当然是小孩了。我妹妹就用呢。我来幼儿园的时候,奶奶还给我用小被子盖着我呢。
老师:哦,原来这床小被子用处这么大,那我们现在就听听这个故事里的小花被有什么用,好吗?
3、听录音故事《小麻雀打电话》,
4、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啊?
(3)故事中的老婆婆和妈妈为小姑娘准备了什么?
(4)小麻雀和小姑娘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
5、教师进行。
6、孩子们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
7、哇,小朋友刚刚表现这么棒,那现在用我们的小手把小花被打扮漂亮一些吧!
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花被涂上漂亮的颜色。
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展评并张贴在互动墙壁上。。
三、活动延伸:
1、让幼儿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他们出生前,家人为他们做了哪些准备?
2、让爸爸妈妈给孩子讲讲他们小时侯的趣事,回来在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
四、结束部分:
学习折纸:小花被,并进行装饰。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磁铁能吸引铁之类的物体。
2、让幼儿感悟到磁铁不同磁极的相斥作用。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磁铁若干,幼儿钓鱼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吸铁石。
1.出示不同形状的吸铁石,请幼儿识别——它是吸铁石吗?(是或不是)
2.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吸铁石的作用。(上课时黑板上要用,妈妈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问题:吸铁石能吸住什么?
二、实验操作,体验吸铁石的神奇魅力。
1.出示各种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请幼儿猜一猜它们跟吸铁石相遇会产生什么情况?
2.让幼儿自主验证刚才自己的结论,两人一包材料。
3.让幼儿通过实验,将手上除磁铁外的材料分成两队,并请一名幼儿给大家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老师和幼儿帮他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总结幼儿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相关知识及它的学名——磁铁。
三、玩具里的磁铁。
1.出示幼儿常见的“钓鱼”玩具,吸引幼儿兴趣。
2.与幼儿一同分析该玩具中磁铁的位置及作用。
四、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出示两块有n、s标志的磁铁,演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利用小型的两极磁铁制作磁性小火车,让幼儿体验同极相遇和异极相遇的变化。
3.让幼儿实验,根据同极和异极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车。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了磁铁的哪些新本领。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利用圆环形磁铁和长棍,制作弹簧磁铁。
2.找一找社区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谁找到的多。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查挂历。
2、知道本月是11月,11月有30天,今天是几月几日。
3、对挂历感兴趣,关注本月中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日子。(生日、值日生、消防日等)
活动准备:
XX年挂历一本,11月挂历操作纸人手1份,彩笔
活动流程:
实物导入——观察引导学习查日子——游戏引导学习查星期——幼儿记录值日的日子——回家与佳人一起记录有关日子
活动过程:
1、 实物导入
师:我带来一样东西,你们认识吗?
出示11月挂历:这上面有很多的什么?谁来指,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幼儿认识年月日,在日上面组织孩子认读1号、2号—30号。教师总结XX年11月有30天。
师:老师这里有1本新挂历,是几年几月有几天呢,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
2、 观察引导学习查日子
师:今天是11月10日,谁来查一查?引导幼儿看数字10,用笔圈起来。那明天呢,请1个幼儿圈起来,其他孩子有任务,检查如对了拍手表扬。那昨天呢,11月9日,告诉孩子是119消防日。
任务:帮我们班11月生日的`孩子找生日,做标记。提醒幼儿到时间祝贺。
3、 游戏引导学习查星期
师:帮老师找生日,引导孩子发现周6周日是红色,周一—周五是工作日。
游戏:听指挥。如:老师说11月6号,红色幼儿做休息的动作。
引导幼儿查找今天星期几,看哪里,看什么?
4、 幼儿记录值日的日子
师:今天星期四是哪些小朋友过生日?引导孩子观察1个月有几个星期四,要做几次值日生?来作个值日生的标记。
每个孩子下去操作,给自己值日的日子做标记。
评价,互相检查。
5、 回家与家人一起记录有关日子
师:为什么要做标记啊?(不忘记),还有什么日子也不能忘记的。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挂历上作好标记。
把11月挂历纸送给幼儿,回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值日的日子。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观察并且了解动物与人一样也有家,有自己的生存环境。
2.知道不同小动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动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丛、水的大挂图。
3.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并思考:
(1)课件中有哪些小动物?说出动物的名称
(2)这些小动物有家吗?它们的家都在什么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课件,呈现不同动物居住场所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谁的家?并把相应的小动物送回家。
3.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如:山林——狮子,老虎,熊猫等。
土壤——蜗牛,蜈蚣等
水——鲨鱼,鱼,虾等
4.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回自己的家,再次加深幼儿对不同动物的不同居住环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小动物的家遭到破坏的情境,请幼儿讨论:
“如果小动物们失去了家,会怎么样?”
——动物失去场所,会面临死亡。
——所以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们的家,让小动物们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6.参与操作课件中的交互式游戏,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送给他们小红花,哪些是错误的,及时进行制止。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9-09
科学活动教案10-0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09-11
科学活动教案09-24
科学活动教案(热)11-07
科学活动教案(荐)11-29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8-04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01-08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