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大家已在屏幕上看到了窗,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与窗有关系。先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请你用“窗”、“病房”、“两位病人”、“五彩斑斓”这四个词串联成一段50-100字的短文,要求能反映一个主题。
二、听清楚
我十分惊讶大家的出色能力,能够在如此短时间里编织出一个小故事、小片断而且主题鲜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听听这个窗内发生了什么?(听录音,并放发文章)请大家认真听,用心体会:
1、搜索信息,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2、留意故事最后,能否发现什么问题?
(一)故事听完了,现在检查同学们听的效果如何,请看以下二个小题(大屏幕),请同学给出答案。 描述者 贪欲者
1.故事发生在 一家医院的病房里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靠窗的病人 和 不靠窗的病人 。他们的病情都 很严重 。
融洽
2.开始,两人关系 很友好 ,他们经常 谈天 ,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 窗外的景色 。 不平衡
同伴的描述对不靠窗的病人而言是一种享受。不靠窗的病人因为 嫉妒 ,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 见死不救 。
(二)好,完成得很好,大家听力不错。大家有没有听出来,故事的最后有什么问题?
不错,这个故事没有结尾。是老师特意把结尾删掉了。法国学者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力”。请大家根据小说的内容、情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想故事的结尾。看谁是离神最近的人。
(1)续尾 我真的佩服大家。我也想了几个,大家想不想看?
大屏幕展示:
1、外面的景色果然像病友描述的一样美丽。他高兴极了!
2、他觉得外面的景色并不像病友描述的那样漂亮。他有点失望。
3、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4、可是他什么也没看到。
透露一小秘密:泰格特原作的结尾就在其中,你认为会是哪一个?并简单说明你的理由。
原作的结尾就是第3个,大家记住这个结尾(齐读):“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2)议尾
嘎然而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结尾是极好的讽刺;
小结结尾作用:凸显人物,画龙点睛,收束全文,引起思考。这个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我们曾学到过这样的结尾--欧亨利式的《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的《项链》。
大家可以在以后的作文中借鉴这种写法。“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欧亨利最擅长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亨利式”的结尾:
文章先叙述故事情的正常发展,但对最重要的事实都一直保守秘密,结尾时峰回路转,给人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向读者提示生活的真相和从物性格及作品的意义,使读者在惊愕之余拍案叫绝。
三、读明白
好了,结尾出来了,小说也就完整了。现在请大家跳读文章,讨论以下问题(大屏幕出示): “你觉得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情节?最令你气愤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讨;教师巡视,参与其中,与大家交流。)
(一)欣赏四五段,分析靠窗的病人形象:
1.读
综合这几个同学的表述,我觉得最让大家感动是靠窗的病人给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丽的景色。哪几个段落写了靠窗的病人给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丽的景色?――4、5两段,请大家齐读这两段。
2.想象
现在大家将你的文本反扣在书桌上,闭上眼想象一下。回顾一下这两段写了哪些景物:花草、湖水、野鸭、天鹅、孩子、情侣、网球赛等等。这两段既写了美丽的风景又写了人的活动,画面很温馨,是风景美与人情美的融合。那么结合小说结尾,大家想,当时这种美景存在吗?
3.评价
既然不存在,靠窗的病人为什么还要给他这样描述呢?这不是欺骗吗?
大家表述的不同,但是意思差不多。最难能可贵的是,不要忘记,他也是一个病人,而且病得很严重,他每天上午或下午仰坐一个小时,为他的病友描述这种美景,你觉得他的这种品质怎么样?――很高尚!
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他的心态是乐观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否则,他也不可能描述出这么美好的景象。
(心地善良、品质高尚、乐观向上)
(二)欣赏6-9段,分析不靠窗的病人形象:
如果你是那个不靠窗的病人,你和这样一个病人住在一个病房里,得到这样的待遇,你会怎么想呢?(或者怎么做)
1.找
但是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大家默读6—9段,找出展现他的心理变化的关键句子。(“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 一种享受。”
“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享受――羡慕――妒忌――嫉恨
2.读
并请同学把找到的几句话读一下,要读出他的这种情绪。
3.评价
当他产生这中想法,萌生妒嫉之情之时,他有何感受?――感到惭愧,“惭愧”一词可见这人本质是善良的,可是因不平衡而产生的仇恨与敌意如同一面不断增高的墙,使他由羡慕进而发展到嫉恨。这正如培根所说的,“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他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嫉妒者“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其实危机时刻,救他的病友很简单,“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简直就是举手之劳。可是他却“纹丝不动”“仍然盯着天花板”。固执地重温着自己的想法可见他是个:自私自利、心灵丑陋、冷酷无情。最终他处心积虑的相得到靠窗的床位,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四、悟透彻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呢?――心灵之窗是打开还是关闭。打开:心中有美,才能看到窗外的美。关闭:心中横着着一堵墙。
通过泰格特的《窗》,我也看到了:
高尚者心灵中化幻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而且还把光明播撒到别人的心中,而在卑鄙者眼中,却永远只能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
从这扇窗子,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更看到了人性的卑劣!
高尚和丑陋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扇窗。
嫉妒者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同学们让我们找开心灵之窗,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那么你们的身上可也有描述者、贪欲者的影子?你有过给人阳光却反被人伤害的事吗?你有过妒嫉、仇恨过曾帮助过你的人?后来你们是如何处理的,现在你又怎样看待那件事?
从这些事件中大家感悟到了人与人之间应让爱滋润着、充盈着,老师为你们喝彩!同时我心底也产生了一种感激,感谢大家课认真,感谢远来听课的老师。我更要感激一个同学,因为他曾感动了我。(插入俞益尉教同学做画事件。金均)
同学们,实际上人原本很简单,世界本来简单,只是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复杂。最后送我要送一首歌给这个病人,这着歌歌名是《手牵手》,他们要能手牵手必能战胜病魔。也把这首歌 送给大家,让我们就在这歌声中高声朗读顾城的诗句:
我要在大地上
画满窗户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五、作业
1.类文推荐:欧亨利式的《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
2.展开想像为小说续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同音词,知道同音词音同意不同。
2、让学生了解语气词在句中的作用,并能读出不同语气。
3、引导学生体会引用名言能使富有文采,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4、采用故事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交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认一认”
1、自由读生字“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词语,注意把音读准。
3、自己观察,比较每一组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5、多种形式朗读,积累词语。
6、拓展。除了书上列举的词语,还有哪些同音词?师生共同补充。
二、学习“读一读”
1、自由读句子,想象一下:
一个孩子在说这些话时,分别会是什么神情、什么动作?
2、指名读句子,说说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读出不同语气。
3、多种形式读句子。
三、学习“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由朗读名言,想一想:这些名言和什么有关?
2、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3、请学生仔细描红这两句名言,要求把字写端正、美观。
4、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智慧的名言。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
2、多种形式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3、你想对这个人说点什么?
4、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找其他的成语故事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书上的句子。
2、把句中引用的名言去掉再读一读,比较前后两句的不同。
3、全班交流引用名言在文中的作用。
4、尝试引用名言说一段话,全班交流,集体评议:哪些同学引用得好,好在哪儿?
二、口语交际
(一)看图激趣,提出要求。
1、指导看图,这几个小朋友在讲什么?
2、同学们,平常在生活中你们一定听过很多故事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3、学生交流,倾听。
(二)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我们来举办一个故事会好吗?把你听过的最有趣的故事来讲一讲。
2、学生相互交流,说故事。听的学生要听的认真,能谈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3、教师巡视,适时鼓励。
4、评一评谁的故事最精彩?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综合性学习:
(一)展示资料,交流字谜
1、学生课前搜集字谜,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字谜。
2、小组对抗赛:猜一猜有趣的字谜。
3、教师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字谜是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交流编字谜的方法。
(二)学生可把所有的字谜搜集起来,编一本小集子,发动全班为谜语集设计封面及书名。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运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3、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听歌曲《亲属歌》,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出示亲立字下面一个小是亲。
1、小朋友们,在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2、请你来介绍自己的亲属,好吗?
3、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4、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看书中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
2、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
3、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4、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
6、认读生字。
注意分类识记女字旁的字。
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7、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灯排列好。
8、练习。
三、课后作业
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识记生字
1、随乐曲唱《亲属歌》。
2、认读词语,识记生字。
亲属、伯父、伯母、兄弟、外公、叔叔。
出示亲、伯、兄、外、叔,请同学认读,讲讲识记方法。
二、指导书写
三、练习
1、读一读。
指名读,说说你的发现。
你还能说出哪些带女字旁的字?试着写一写。
2、涂色,会写的写下来。
仔细观察图画,试着读一读气球上的词语。
照样子涂一涂,该怎样涂?
四、课后作业
在虚宫格中书写生字。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在新的一年里,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2、能看图说几句话到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了解图的主要内容,并能看图说几句话到一段话。
教学难点: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有顺序他说几句话到一段话。
三、教学准备
放大挂图一幅、新年老人服饰、礼物袋。小朋友汇报的成绩道具若干。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新年的鞭炮声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新年老人向我们走来了。
(1)出示挂图,练习用下面句式说一句话。
“谁,怎么样地走来,来干什么?”
(新年老人,扛着一大袋礼物,笑眯眯地向我们走来……)
(2)小朋友看到新年老人来了,多高兴啊!会怎么欢迎他呢?
(xx说:“新年老人,您好!”
“欢迎您!新年老人!”
“祝您新年快乐!”
“祝您健康长寿!”
“您好!新年老人。”)
(3)出示课题。
2、看图练习说话。
(1)指导看图。图上有哪些小朋友在欢迎新年老人?(可以给他们取名。)
小朋友们手上拿着什么?他们会对新年老人说些什么?
(2)在四人小组中向新年老人汇报。
(3)想一想,新年老人听了小朋友的话,心里怎么想,他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4)同桌互说。要求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的实际来提。
(5)表演说话
A、先自己准备,你向新年老人说什么?
B、老师扮演新年老人,指明几个同学上台共同表演。集体评议。
C、分小组表演说话。推荐一人当新年老人,其他学生向新年老人说的话不能重复。
D、分组上讲台表演,集体评议。
(6)总结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向新年老人汇报了自己一年来的进步。新年老人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按新年老人提出的要求去做,争取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彤、陪”。会写“彤、霞、陪、扬”4个字。能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背诵诗歌。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太阳是大家的”,感受世界人民是一家。 教学方法设计 1、 诵读感悟法
2、 自主识字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引入新课
1. 配乐朗读课文《阳光》,学生听后自由谈感受。板书:太阳。
2.提问:太阳是谁的?
揭示课题,板书:大家的。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不懂的语句。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朗读,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同桌互读,交流读后感受。
3.指名读,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指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五、朗读感悟,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 交流:从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3.朗读三、四诗节。小伙伴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猜猜她会说什么?先说给身边的伙伴听,再说给大家听听。
4.朗读全文。
六、积累优美词句
1.你对哪些诗句最感兴趣?有感情地读一读。
2.摘抄诗句。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2.读懂诗歌,理解“太阳是大家的”。“彤”字本音读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需重点强调。“陪”字可以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部”字,通过区别形近字来学习。“霞”字同样需要注意上下的比例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下半部分的正确写法。联系“假”字书写。
为让学生理解“太阳是大家的”,并根据教学难点:读中感悟“太阳是大家的”所表达出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愿望。采用以下引导方法:
太阳做了哪些事?说一说。试仿照课文再写几句。
一天中太阳做了好多好事: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
她把,
她,。
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拓展思路,自由填写交流,在交流充分时,师巧妙引导太阳是大家的”所表达出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愿望,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阳光》
2、学生听后自由谈感受。板书:太阳。
3、教师检查预习。
4、教师指导朗读,背诵
5、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同桌互读,交流读后感受。
6、教师指导生字书写
7、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太阳是大家的
撒在鲜花上
照耀着小朋友 小朋友做游戏
世界是大家的 课后反思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歌想象丰富、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学生非常喜欢 ,在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第三、四小节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太阳忙碌了一天,她要到哪儿去?她到别的国家去干什么呢?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去给别的国家的孩子送去温暖,陪伴鸟儿在天空飞翔……学生朗读后再提问:那里的小朋友和鲜花等她,盼她去干什么呢?学生各抒已见,只要不偏离文章的主题,都可以肯定。是啊,由此可见,太阳不只是属于我们的,她是属于大家的,属于全世界的,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课文的含义。 我觉得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给学生宽松的思想环境,引导学生在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学生能说的还有很多,我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 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初步了解泰戈尔其人。
教学重点难点:
1. 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泰戈尔。指名读,齐读。
2. 介绍: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意境优美,趣味盎然。
3. 示题,指导学生朗读注释1。
二、 整体了解
1. 教师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 出示填空:
“我”希望变成___________,悄悄的`看着妈妈_____、______、_______地情景。
三、 学习课文:
1. 你喜欢这个孩子吗?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3. 交流:
4. 指导各种形式地朗读有关小节。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四、 指导写话
1. 你有没有过什么奇思妙想呢?你想过变成其他什么人什么东西吗?你想要干些什么呢?
2. 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3. 评议。修改。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在作品当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领悟作品语言,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
学习重点: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品的内蕴
学习难点:
领悟学习作品独特的语言
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研讨、总结
辅助用具: 幻灯片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出示幻灯片)。照片上的人物大家认识吗?(鲁迅),此学期我们已学过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相信同学们对鲁迅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哪位学生能帮着大家回顾一下鲁迅呢?
几个学生分别从不同方面对鲁迅作了介绍,我们今天就来再次领略一下鲁迅的博大的胸襟与坚强的斗志。打开课本,翻到第六课。(板书:雪 鲁迅)
二、学习文章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解决。(出示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博识、处子、粘结、粘连、消释、褪尽、凛冽、旋风、旋转、脂粉奁)
下面找一位学生来朗读一下这些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
听录音朗读,看看作者共写了几个地方的雪,段落层次应怎样划分。
(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3、理解文章主旨
作者在《雪》这篇文章当中写了江南雪与朔方的雪,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它们进行各自的描绘的呢?又是怎样地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下面我们就具体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运用圈点勾划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每个小组任选一至两题。(出示幻灯片)
(1)诗中所表现的江南雪与朔方雪的美,有怎样不同的特色?
(2)江南雪的“美艳”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从哪些角度表现朔方雪的形态和气势?
(3)关于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样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
(4)写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分析讨论,而后派代表进行发言。
(1)(2)之后:你们能不能把描写江南雪与朔方雪的有关句子朗读一下?
(3)之后:“塑雪罗汉”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谁来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雪罗汉的段落呢?
(4)之后:齐读最后两段。
4、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对江南雪与朔方雪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江南的雪是温润的美,但不长久,相比而言,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既欣赏到了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又从中感受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因此,这篇散文诗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板书:博大的胸襟 坚强的斗志)
三、品味语言,感悟鲁迅的文章风格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语言确有他的独到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感受鲁迅语言的魅力。(出示幻灯片)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第四自然段中的“但是”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所有的文字都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过程当中,也应学习鲁迅的这种严谨的文风,注意语言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
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关于雪的诗歌,请大家回忆一下,说出几句有关“雪”的诗句。
五、课外练笔
学习了鲁迅的《雪》,我想同学们一定对雪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吧。课余请以“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雪(鲁迅)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优美 怀念、向往衬托朔方的雪 独立不羁、壮美 赞美、追求(博大的胸襟、坚强的斗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小学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下册教案01-09
语文《跳水》教案10-04
语文《影子》教案01-06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荷花》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