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名称:语言课
教学范围:小班
教学准备:教具(自备教学画,.教案,课本)
教学目的:让幼儿具有环境保护意识,让幼儿有明辨是非能力
教学内容:1教师提问(公园里有什么?)幼儿回答(花,玩具,小动物,等等)
2教师讲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公园里》小朋友要仔细听老师讲的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一天,小羊约小猴子去公园玩,这一天天气很好,太阳公公早早得出来上班,好及时送给小朋友们温暖的阳光,这时小羊和小猴子俩到了公园开开心心的玩耍着,小羊和小猴子看到天上的小鸟,看到太阳公公在微笑着看着他们,他们和小鸟开开心心的玩耍着,不一会他们来到了花园,小羊和小猴子看到花园里有好多漂亮的花小猴子就摘了两朵,小羊就着急的阻止小猴子,花园里的`话是不能摘得,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那你还能看到漂亮的花吗?小鸟,小羊都说小猴子,小猴子红着脸说我以后再也不乱摘花了,太阳公公听小猴子说玩笑着对小猴子笑着说:“这才是好孩子。”
3图片(小羊,小猴子,小鸟,太阳公公,花园)
4教师提问:a.图片上都有什么?(太阳公公,小羊,小猴子,小鸟,花园)
b.在这幅图片上小朋友能找到天上有什么?(太阳公公和小鸟还有白云)有几只小鸟?(两只)
c.地上有什么?(小羊,小猴子,花)
d.小羊小鸟为什么说小猴子,他做了什么事情?(小猴子摘花园里的花,摘花是不对的)
e.教师.总结幼儿的话,让幼儿更明白小猴子为什么做的不对,为什么要学小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f.让幼儿拿出教科书,以巩固幼儿所学。
教学.总结:让幼儿讲故事,教师.总结,结束课程。
教师要求:讲课时要有良好的教态,讲课时要有激情,让幼儿融入故事当中,教师讲课时要面带微笑,表情丰富,精神饱满。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板书:船长
2、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读文。要求:(1)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想想其意。(3)自己质疑。
2、检查:
(1)出示词语:
(2)指名朗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调遣:调派,差遣。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4)指导书写生字:
(5)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遇险——救援——殉职)
(2)学生讨论、交流分段结果。
(3)概括段落大意。
二、学习课文“遇险”部分
1、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是怎样的可怕灾难呢?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
(1)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朗读“剖”(pou),理解它的意思,想象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刀一样,一下子就把诺曼底号撞开了一个大口子。
(2)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a、理解“涌进船舱”:为什么不是“流进船舱”呀?(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水流的速度——快;水量非常的——大。)
b、“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你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子吗?
c、播放电影《泰坦尼克》片断,感受灾难的可怕与人们在大难临头时的恐惧。(3)、练习朗读,读出灾难的可怕以及它突然降临时人们的惊慌与恐惧。
3、面对如此糟糕的情况,人们的生命安全还有保证吗?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文的3—30自然段。
三、作业:
描红、临写生字,并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6、船长
遇险——救援——殉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4、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在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诺曼底”号上时,人们都惊慌失措。这时,船长哈尔威履行起了自己的职责——迅速组织大家自救。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课文“救援”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好后思考,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可以划划注注。
2、交流讨论:
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我想一定也思考得很深入,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4次)
3、投影出示四次命令: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2)“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抢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3)“快救克莱芒!”
(4)“动作再快点!”
4、在这四次命令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命令是什么?
(1)放大投影第二次命令:“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抢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问:为什么这个命令给你的印象最深?(他在救人时居然下令开枪杀人!)
问: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比较两次下令后的不同情景。)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追问:“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就是因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的威慑作用吗?
出示黑暗中哈尔威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简短有力的对话,让学生进行朗读交流:
a、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
这实际上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大家享有了知情权,就不会为逃生而拼命拥挤,只要有序撤离,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
b、“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这让大家内心得到了安慰。尽管前面他也说“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但谁会相信呢?现在不一样了,有了20分钟作保证,大家不须一窝蜂拥了上去,简直像疯了似的。
c、“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大家都可以接受:前提条件是有了20分钟作保证,作为男人,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妇女与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作出一定的牺牲!更何况,这妇女与儿童中也有他们的妻子儿女!不少男人拼命拥挤正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独身的男人呢,也受到了纪律的约束(敢走在女人前面,就会被开枪打死),他们不敢拥挤了。
有了这三点,大家才沉默了,才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
(2)齐读第22自然段,思考:人们为什么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在理解了上面的问题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能够救大家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所以大家都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他就成了出现在大家上空的“伟大的灵魂”了。)
5、过渡:从这第二次命令中,我们读出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那么第三次命令中我们又能读出什么呢?
(1)第一次:
a理解为什么“吼”?读出“吼”的味道。
b“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关心妇女,关心乘客,并且要求船员尽力尽职,做到先人后己。)
c“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他把自己给忘了”,可能吗?哈尔威船长一生之中不知碰到了多少险情,对于“生死”已经不知想过多少次了,怎么会忘了自己呢?是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发自肺腑的要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做人之道!)
(2)第二次:
为什么要“快救克莱芒”?理解他关心孩子的品质。联系上文“妇女先走”,可以看出他爱护、关心弱小的为人之道。
(3)第三次:
“动作再快点!”他关心每一个人,在与死神抢时间争速度。
6、完整地朗读第3—28自然段,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
三、学习课文“殉职”部分
1、配乐,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望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在“玛丽号”上,得救的人们心潮就如这波涛汹涌的大海,有多少话要对船长深情地诉说啊!
(自由选择下题中的任一个角色)
A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说:“船长啊,船长,。”
B还是个孩子的水手克莱芒说:“船长啊,船长,。”
C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徐徐沉入大海的黑色雕像,我想对船长说:“。”
3、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4、学生练习在感情地背诵。
5、指名试背。
四、学习
五、总结: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慌乱不堪,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舰桥上,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救工作,果敢地下达命令,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而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伟大人性美的赞歌。
六、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作业
1、背诵25—30小节。
2、将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板书设计:
6、船长
一生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感受我们充满快乐的美好生活。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2.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吹 泡 泡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①这一开头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小时候最爱玩儿吹肥皂泡的游戏。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láng)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yì)破裂(liè)。[句导读:这两句点明了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玩儿吹泡泡游戏的原因。][②阴雨时节吹泡泡有什么好处?]
段导读:写了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
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wǎn)里,加点儿水,和[huò]弄和弄,使它溶(róng)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zhàn)上那黏稠(nián chóu)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③上面的文字写出了吹泡泡共分几个步骤?]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shān],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段导读:写出了“我们”吹泡泡的过程。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chè)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④肥皂泡美在什么地方?]若(ruò)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líng lóng)的小球,四散(sàn)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cuì)弱的球儿,会扯(chě)得又长又圆,颤巍巍(chàn wēi wēi)的,光影零乱。 [⑤“玲珑、颤巍巍、光影零乱”等词语写出了什么?]这时,大家都悬(xuán)着心,仰着头,屏(bǐng)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sǎn]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句导读:“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泡泡飞的神态。] [⑥“屏住呼吸”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róu)眼睛,揉出了眼泪。
段导读:写出了肥皂泡的神奇、美丽。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 [⑦为什么强调是“我们自己”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rùn),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dù)过天河,跟着夕(xī)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diān)……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句导读:泡泡很容易破裂,当然不能飞那么高、那么远。这些都是作者美好的想象,寄托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⑧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段导读:写“我们”喜欢吹肥皂泡。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是怎样玩儿吹泡泡游戏的,以及在玩儿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规范、正确地书写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吹泡泡》就是冰心奶奶写的。我想,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们也一定会喜欢上吹泡泡的。
二 学习生字
1.默读全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小组交流。
4.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多音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若:如果。 浮光:表面的光。 清澈:清而透明。 骄傲:自豪。
脆弱:容易折断、咬裂、破碎。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若”,不要写成“苦”。 “夕”,“点”不要出头。
三 朗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看谁读得流利。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吹泡泡这个游戏的过程。)
1.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汉字,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课文中有些好词,如圆润、玲珑、骄傲等,教师要重点讲解。教师可先讲解字面意思再创设情境,通过表演来让学生理解词语。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还懂得了怎样运用。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吹泡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2.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3.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课文插图,投影。
一 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观察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谈话导入。
(1)你玩儿过吹泡泡吗?能说说你是怎样吹泡泡的吗?当时心情怎么样?
(2)《吹泡泡》这篇课文是冰心奶奶写的,课文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得很清楚,也很具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体会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儿吹泡泡。
二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你的体会。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组织讨论。
(1)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理解句子。
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①“圆润”是什么意思?(饱满而润泽。)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体会四个“那么”。
③练习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说话。(五彩池的水五光十色,那么清澈,那么鲜艳,那么美丽,那么神奇。)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请学生分句读这段话,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
(3)请你用上“先……然后……再……”说说吹泡泡的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具体的。
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儿吹肥皂泡。(因为肥皂水是冰心奶奶自己制作的,看着美丽的泡泡飞上天空,她心里充满快乐,所以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儿吹肥皂泡。)
3.练习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1.在教学时,教师可先安排吹泡泡这个活动。课前,教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肥皂块、杯子、吸管等工具。上课时安排15分钟时间让学生玩儿吹泡泡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2.教师在学生吹泡泡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体会泡泡的美丽神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把自己玩儿的经过说一说,写一写。
3.整节课下来,学生在玩儿当中得到了乐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观察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同时,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这篇文章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1.看拼音,写词语。
yóu xì(游戏) xī yáng(夕阳) róng yì(容易) fēi yuè(飞越) fú guāng(浮光) jiāo ào(骄傲)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骄傲―(虚心) 脆弱―(坚强)
潮湿―(干燥) 分散―(集中)
容易―(困难) 美丽―(丑陋)
4.你尝试过用不同形状的细管吹泡泡吗?用不同形状的细管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吗?
提示:不论用什么形状的管,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一 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和自然美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1918年入北平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这种诗体被人们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的成就更高。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二 冰心语录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疏通课文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4、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5、初读课文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6、交流所学,不会的在全班解决
7、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掌握屹、露、耿、穆、谗等5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爱戴艺术家的动人情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记叙要围绕中心,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同学们往往不懂得记的中心一定要通过文章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才能得到落实,体现。忽视了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记叙的中心就有可能被芜杂的内容,繁冗的语句所掩役或冲淡。恰当地根据记叙的中心处理好详略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一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共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l.明确本单元教学重点。
2.检查预习字词掌握情况释词正音
3 据预习题切入课文,理解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
1 启发提问:
(1)已学过的二个记叙文单元,这两个单元的侧重点是什么?(记叙的中心;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如何?
(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 映,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 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就是记叙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 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现的,因此,记叙文的材
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记叙的中心明确、集中。)
(3)记叙的顺序一般有哪些?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上述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时各举~例。
2 指导学生学习单元说明并思考。
(1)处理记叙的材料详与略的依据是什么?
3.检查课前字词掌握情观.释词正音
(l)检查
(2)出示小黑板,释词正音:
屹 凝 蜃 谗 耿 穆 沛 屏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好谗:好险的,挑拨离间的人。
圆润:饱满而润泽。
铿锵:这里形容声音有节奏而响亮。
充沛:充足而旺盛。
4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过戏吗,假如老师要你写一篇关于看戏的记叙文你想写那些较合适
肯定种种构思。并和课文比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5 听课文录音.了解内容
要求学生通读课文
明确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社么戏?谁演? 演的什么戏?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
简介梅兰芳。
6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结合预习题2.(1)分段。(2)写出文章中心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组一部分(第1-2段)启幕前氛围。
第二部分(第3-6段)写看演出的情景
名各三部分(第7段),写现后的感受。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因而看戏有三个阶段:看戏前一看戏中一看戏后。
(Z)中心是什么?结合练习题(三),应选择B。
(3),哪些内容详写?为什么这些内容要详写?
条合练习题(二),讨论。小结: 2、 4、 5、属于详写,因为这些内容正是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内容。
(4)归纳中心与记叙材料的一些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本文详细描述了观众在演出前、演出中、演出后的感受和激情。而正是这些材料表现文章的中心。可见儿能充分表达中心的材料应样写。反之则应写。总结归纳串讲分析学生作文详略处理上存在的问题。
7.课堂练习。理解掌握记叙的详略有关概念;掌握有关字词。
8作业: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练习一、二、三、四、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对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二)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二、1.朗读课文第一节。问:第一节与写看戏有什么联系?先简洁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和地点。并以两个没有、三个静静地着意渲染了露天剧场的静溢气氛。
2.学生朗读第二节,要求学生找一句比喻句?这简直像一个人海这指代什么?这里以整段文字写观众之多(像 一个人悔),写场内天气热 :(如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 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写观众之静(如海在屏住呼 吸)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剧场里人多、天热、人静,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预示这次看戏非同一般。从而激起读者的悬念。
4学生个别朗读第2部分(3-6段)
思考:(1)人海随着剧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平静--膨胀--平静--膨胀)
(2)介绍剧情的重点在哪里?
课文以四个有··,也有的.排比句简介演员所表演的 剧情内容。
(3)第四一六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演员表情?划出有关词语。观众有何反应?
这里课文细致地描写女主角穆桂英扮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强烈反应。作者从台步、唱腔、表情、动作等几方面描述 :
台步--轻盈而矫健;
演员表演 唱腔--圆润、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
观众反响: 雷轰般的掌声;狂暴的掌声;
着魔一样,鸦雀无声;不约而同立起来.
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也是作者描写场是最精彩的物表演和观众的反响充分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4)学生再读第四节。进行背诵比赛。要求全体学生根据板书提示集体背诵。
5.齐声朗读第三部分(第七节)
问,写这一节是否画蛇添足?
文章在此点明艺术家的名字,并简要说明这是一个奇迹,这奇迹又是怎样产生的。把对艺术家和观众的赞叹上升到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由衷赞美,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小结全文提问,由学生回答教师评析。
1.记叙的详略由什么决定?2.本文哪些评写?3.哪些路写?中心是什么?(略)
四、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六。作业本练习七。作业本八--
· 四 课外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小学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下册教案01-09
语文《跳水》教案10-04
语文《影子》教案01-06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荷花》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