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 篇1
Lesson1 Thank you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talk
学习日常用语:Thankyou!You’rewelcome!
2.Let’slearn
学习在不同情景下使用:Thankyou!You’rewelcome!
3.Let’ssing
学唱英文歌曲:Thankyou!
4.Let’sdrawandcolour
为图画涂色,巩固本课教学内容
二.课前准备
教材,小球,贴画
第一课时
1.Warm-up
A.课前播放本课歌曲:Thank you!活跃课堂气氛。
2.Presentation
A.教师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拿东西,并对他/她说“Thankyou!让大家理解句子的含义,引出本课的礼貌用语教学。
B.出示本课的教学挂图,或播放动画,请小朋友边看边听,并请小
朋友猜一猜Thankyou!和You’rewelcome!的含义。
3.Practice
A.师教读,生跟读。
B.同桌练习。
C.分小组,开火车练习。
D.组织小朋友两个一组进行对话表演,可以选择书中的任何一个情景,或创设情境。
4.Game
准备一个小球,或任何安全而且孩子喜欢的物品,站在小朋友面前,抛球,谁接到球就和老师对话,对话结束后,由他抛球,继续抛球的游戏。
第二课时
1.Warm-up
A.唱本课歌曲:Thankyou!请小朋友们慢慢跟着唱。
B.请一个小朋友拿东西,并对他说Thankyou!,请他作答。
C.回忆Thankyou!和You’rewelcome!同桌互相练习。
2.Presentation
A.讨论课本中对话情景,播放动画,学生根据动画和录音跟读。
B.将小朋友分组,练习对话,表演,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好。
C.完成Let’sdrawandcolour。
D.鼓励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恰当选择真实情景,运用本课所学用语表示感谢和回答。
3.Practice
A.看动画,听录音,学唱歌曲:Thankyou!
B.组织学生边唱歌边表演。
C.比一比,哪个组唱得最好。
Lesson2I’msorry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talk
学习礼貌用语:I’msorry.
2.Let’slearn
学习礼貌用语:Sorry!Iamlate.That’sOK.
3.Let’ssing
学唱英文歌曲:I’msorry.
4.Let’splay
完成连线游戏,巩固礼貌用语。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小布娃娃
第一课时
1.Warm-up
A.师生共同演唱上节课歌曲:Thankyou!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B.请几组小朋友到前面表演上一课的对话,复习表达感谢的`日常用语。
2.Presentation
A.请一个小朋友与老师配合,进行情景表演(可使用布娃娃或其他手拿物品),引出I’msorry.That’sallright.
B.看课本Let’stalk,请小朋友猜一猜图中发生了什么。
C.教师领读对话,请小朋友观看动画、听录音并跟读。然后教师和小朋友共同谈论以上对话的内容。
3.Practice
A.请小朋友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并请小朋友到前面表演,
要注意小朋友的发音。比一比哪些小朋友做得好,盖小印章奖励。
Lesson8Icansing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talk
学习句型:Icansing.
2、Let’slearn
学习词汇:sing,write,dance,speakEnglish
3、Let’ssing
学唱歌曲:Ican,Ican.
4、:Lookandtalk用本课句型描述图中的人物。
二、课前准备
教学用图、笔、纸、彩色笔。
三、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A、演唱英文歌曲:Ilikepeaches.调动学生的情绪,为上课做准备。
B、请小朋友依次到前面,使用句型:Ilikeswimming/drawing/reading.描述自己的爱好。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A、教师用手做唱歌状,并为学生唱一首简短的歌。歌曲停止后,教师大声说:“Icansing.”。
B、借助教学图片,请小朋友理解Icansing.的含义。之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C、学习词汇:sing、write、dance、speakEnglish,由老师做动作,请学生猜一猜词意,再进行领读训练。
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3、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奠”字的书写。
⑶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洪水 老汉 村民”等词。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播放洪水视频,感受洪水的可怕。)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⑴默读,找句子画线。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⑵朗读,体会。
⑶汇报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
⑷ 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③ 学生模仿说句子。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⑴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⑵学生自由发言。
⑶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后请学生板书从文中找到的关键词。)
课件出示: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用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5、小结: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下节课再学。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洪水录象,再现危急情势。
二、再读再悟,体会英雄人格
1.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同样请学生将描写老汉与村民不同表现的关键词板书出来。)
老汉 村民
站、不说话 惊慌、你拥我挤
像一座山 疯了、乱哄哄、跌跌撞撞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
5.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质。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结合山的画面,感受山的特征。(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
(2)抓住“乱哄哄”一词,想象当时情景.
(3)对比在山洪暴发时老汉与村民的表现,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体会“他像一座山”这个比喻的丰富内涵。体会老汉的临危不惧,在山洪暴发时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起重要作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
(2)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感受老汉的威严与冷静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引导学生找出体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的词。(突然、冲、揪)
(2)引导体会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上句话进行对比,发现老汉的“矛盾”之举,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引导学生把 “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次深情地朗诵14-2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2)想象: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7.评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我们的话来说说这位老汉,他做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个 的人。(让学生自由说,如:他第一个来到桥边,却没有只顾自己逃生,他是个先人后己的人。)
8.老师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三、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洪水退后……
【设计意图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此环节是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也要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四、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回顾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过渡:这篇文章感人至深,除了内容感人这方面的原因外,其实跟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看看谁的发现多。
2.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老师总结归纳。
⑴ 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⑵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能较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
六、再读课题,探究深意
1.文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老汉)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如:“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主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七、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写一篇读后感或写写你所知道的像老汉一样的人。
【设计意图:文章感人至深,学生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动,让他们拿起笔来写写,这种情感的熏陶会更长久。】
桥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小桥被大雨冲坏了,两岸的小动物过不了河,很不方便。后来,两只大象站在河的两岸,用长鼻子架起了象鼻桥。动物们又感动又惭愧,合力架起新桥。这是一个意在颂扬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精神的动人的童话故事,以小动物为主角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动物王国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小河上曾经出现过三座桥。(课件:三座桥的图片)你觉得哪座桥最特别?
(二)观图、读文并理解“搭”
1、仔细看图,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两只大象的鼻子又是怎么搭的呢?谁来用手演示一番。
指名示范。
3、小结:“搭”就是 “交”或“架”。
4、再看图,大象们在搭的过程中为什么还把鼻子相互绕了一下呢?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5、给这座与众不同的桥取个合适的名字?师板书。
6、从文中第4段中找到依据说明象鼻桥是最合适的名字。
7、出示: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成了一座“象鼻桥”。
齐读。
板书:象鼻桥
(三)理解大象们搭“象鼻桥”的原因
1、为什么两只大象要搭这么一座象鼻桥呢?读2自然段,用“—”划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2、汇报、小结
板书:自私 依赖
3、想像说话:小动物们的自私、依赖都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不方便?
4、小结:是啊,看着因为没有桥,小动物们的.生活如此不便。于是,两只大象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鼻子搭成了一座可供通行的桥。看,有了这座桥,小动物们又可以方便地通行了。
课件:象鼻桥的图片
5、看图并想像说话:他们又是怎么走的呢?走时回怎么说呢?
(四)读文,理解动物们造新桥的原因及动力
1、大象们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动物们都非常感动,感动的同时还觉得——
板书:感动 惭愧
2、理解:惭愧
3、惭愧的小动物们马上付诸行动,它们又是怎么行动的?
4、汇报。
板书:齐心合力
5、可爱的小动物们还给新桥取了个名字叫——象鼻桥。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还会取其他什么名字呢?
(五)小结
其实:这座象鼻桥不但为了感谢这两只热心的大象,它还时刻提醒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自私、以来是行不通的,只有齐心合力、团结起来才能办成大事。
板书设计:
象鼻桥
感动、惭愧
自私、依赖 齐心合力
反思:
1、《象鼻桥》本身是篇选读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理解这个童话故事,能明白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并会学会用。但这篇文章比较长,学生对读通、读流利比较困难。因此,老师的范读原先可以起到很到的作用,可是在课堂上我没能用好。
2、因课件的关系,学生对此兴趣很高,所以就以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引入,本来想以普遍性的桥引入,但感觉不如小朋友所喜欢的更贴切。
3、当叫小朋友取名时,但有五花八门各种答案,说明对整个故事还不理解,或者说理解不深。或许这个环节可以不要设计。
4、最后,通过这次的教学比武,从中也真实反映出了自己在教材处理以及剖析教材、组织教学方面的诸多不足,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教育教学基本功,明确了今后改进的方面,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拨正了方向。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用词要准确。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课时目的: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查字典,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查字典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忆桥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讲段意。
2.重点训练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
3.出示学习方法:
查字典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一节。
(1)指名个别讲。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②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2)小组讨论练习讲。
(3)请两个小组汇报讲。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用摘句法概括节意。
2.“连接”写出了什么?(小桥的分布情况。)
3.“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什么?(家乡的小桥多。)
4.小结:第二节介绍小桥的数量多。作者用两个“连接”写出了小桥的分布情况,又以“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家乡的小桥多。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第三小节,准备填空。
2.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3.分男女生读填空答案。
4.给第三小节分层次,概括层意。
5.按层次指导背诵,学生相互试背。
6.指名试背。
四、布置作业:
1.熟背第三节。
2.熟读第四、五节,准备背诵。
3.完成练习册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课时目的:
1.学习课文第四一六节,并能初步背诵。
2.继续练习体会用词要准确。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思考:这节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桥名多;桥名的由来;桥名字体各异;关于桥的故事多。)
2.轻声读,用“——”划出描写家乡小桥美妙名称的句子;用“()”括出这些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句子。
3.讨论答案
4.男女生分别读“小桥名称美”和“桥名由来”的内容。
5.指名读描写“桥名字体各异”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请石匠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①回顾体会用词要正确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学习法:
7.用三步法理解“相衬相映”,“平添”。
①相衬相映:相,互相;衬,映,衬托。互相衬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课文指在青石上凿就的各种字体的桥名与各种姿态的桥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③“相衬相映”把桥名字体与桥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准确;“平添”把这种景物造成的情调和乐趣表现得很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讲,再小组讲,最后请一个小组汇报。)
8.指导试背第四节。
(二)学习第五节。
1.默读出示课后练习4(2)填上适当的动词。
例:(讲)故事
()篮子()谜语,
()螺蛳()胆量
()毛蟹()小船
2.轻声读,理层次。(总一分结构)
3.出示课后练习3填空,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和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板书:
乐趣多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第五节。
(三)学习第六节。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长时间的回忆)
3.作者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声感情朗读。
2.师小结。
四、作业:
1.填空练习:课后练习3(3)课后练习4(2)。
2.熟读课文三~五节。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多
名称美--来历、形状、字体故事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乐趣多: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亲自实验过程中,认识纸桥的形状不同,承受力大小也就不同。
2、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开展学生独立的探究活动,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重难点:
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桥的承受力大小与桥的剖面形状有关系。
活动准备:
1、 A4纸(每组5张)
2、 直尺、剪刀或小刀、胶水或双面胶或、字典、砝码
活动过程:
一、欣赏导入,创设情境
1、欣赏桥的图片
2、认识桥的组成(板书:桥)
师:看了刚才的图片,再联系我们生活中的桥,想想桥有哪几部分组成?
生:由桥面和桥墩组成。
3、想办法自己搭桥
(1)师:生活中的桥都是用哪些材料造的?可是现在我们没有水泥、石头等材料,你能利用我们现有的东西也来搭一座桥吗?
为什么看似柔弱的纸张能承受这么重的重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搭一座纸桥(板书课题:纸桥)
(2) 师:现在老师先来搭一座纸桥。我拿两个字典做桥墩,这里老师强调一点,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大于15cm。(师量距离)接着我用一张A4纸来做桥面。
4、认识平面桥的力量很小。
师:看,桥搭好了,那这桥怎么样呢?我们来试一试。老师手上有一个砝码,现在我把它放在桥面上,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桥面塌了)
师:桥面为什么会塌?
5、提出问题
师:平面桥真是太不结实了,连一个砝码都承受不了,能承受的重量太小了。但是一座桥最重要的是什么啊?要能够承受足够的重量。(板书:承重)
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不改变桥墩的距离,还是用这些纸,重新设计桥面,让它能承受住更多的'重量呢?
那今天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举行一场纸桥承重比赛,请同学们来做设计师,看哪组同学设计的桥面承受能力强。
二、设计、制作桥面
1、出示比赛规则
既然是比赛,那就要有比赛规则,请同学们注意比赛规则。(课件)谁愿意来给同学们读一读?
(1)用5张a4开纸制作桥面(折、裁、剪、粘、贴)
(2)纸桥跨度不少于15厘米,桥面距离桌面高度不少于4厘米
(3)在桥面上放砝码,承受重物最多者为优胜
(4)各小组给本组的桥面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5)使用小刀、剪刀时注意安全
2、猜想那种形状的桥面承受力最大
明确了而制作要求和比赛规则后,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纸桥来参加比赛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看看谁的想法最奇特,与众不同。
三、纸桥承重比赛
1、各组上台比赛,记录结果
现在我宣布科技兴趣小组纸桥承重比赛正式开始!
请各组代表带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先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介绍完后听我口令开始摆砝码,其他同学一起来为他们加油鼓劲好不好。
2、揭晓比赛结果
经过紧张的测试,我们的比赛结果终于出来了:XX组同学设计的XXXX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夺得了本次比赛的胜利,让我们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3、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刚才的实验结果,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你认为桥的承受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生:与桥面形状有关系。
小结:桥的承受力大小与它的形状有关.
四、联系生活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发现什么?
2、师总结
生活中改变物体形状的做法不光运用在造桥中,还有好多的地方应用了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有很多物体,为了增加承受力,往往要改变它的形状。让我们看几个优秀的作品,(课件)注意看,哪些物体它的哪个部分应用了我们今天学的道理。
只要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就会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奥秘。最后,有一句话,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勉:不断尝试,不断探索,这就是科学发现的魅力。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7-10
《桥》教案12-26
《乌龟桥》教案12-15
象鼻桥教案10-28
精品桥教案10-15
关于桥教案08-13
桥教案范文11-22
奇怪的桥教案11-15
《神奇的桥》教案08-11
关于桥的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