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5-03-15 08:51: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

  寒假我阅读了这样一本书:《傅雷家书》。以前我从未读过以家书为形式的书,所以我对这本书是有些好奇的。

  傅雷,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翻译了许多外国名著。这本《傅雷家书》是1954到1966年这段时间里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一些家信。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书中总是出现着“挂念”、“牵挂”等一类的词语,表达的感情呢也大多是傅雷夫妇对于在国外留学的.傅聪的深深挂念、牵肠挂肚的情感。这也难怪,从古至今,父母对出门在外的游子总是抱着一种思念的感情。这种思念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

  书中傅雷曾经一起床就想着给儿子写信,有时傅聪太忙了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给家里寄信,傅雷夫妇对此也深感担忧,可见傅雷夫妇对傅聪是十分想念的,这种淳朴而又真实的感情实在令我感动。

  杜甫曾说过:“家书抵万金”,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我曾经有这么一个疑问: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几年,如今,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答案:父母对你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总会觉得父母实在太?嗦了,但是当你只身在外,在异乡独自打拼时,你会发现你会怀念这种?嗦,因为这种?嗦是父母对你的爱,对你深深的爱,对你最真诚的爱。

  父母对你的爱是极其珍贵的,无论是多少的金钱也是无法与这种爱相提并论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本《傅雷家书》看似寻常,只是一些无聊的家书,然而当你细细品读时,你会发现这是一本极其温暖、感人的书。家书,不是几张简单的白纸,而是父母对你最深沉的爱。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2

  傅雷的家书体现了傅雷对祖国和儿子深深的爱。首先,信中强调了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应对人生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儿子,要谦虚、严谨、有礼貌;遇到困难不要气馁,拿大奖不要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和人格的尊严,要做一个“德艺双馨,个性出众的艺术家”。同时,傅雷还对儿子的生活给予了有益的指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圈儿爱儿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1954年至1966年6月间给傅聪和傅敏的信的节选。傅雷夫妇是中国的文艺翻译家。

  看完《傅雷家书》,我真的被傅雷对生活的认真和对孩子的关爱感动了。家庭书籍从事业和生活艺术到吃饭穿衣花钱,什么都管。父母可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学艺术的,尤其是学钢琴的,可以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对解放初期到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从对当事人傅雷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书里的话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是指自己。傅雷要求儿子树立三个原则:不要对祖国说对不起,不要对祖国做对不起,不要进入自己的国籍。爱儿子教儿子的精神是感动的。

  这是最好的艺术学徒阅读,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教师文章。傅雷和他的妻子是中国父母的榜样。他们的两个孩子,著名钢琴大师傅聪和英语特级教师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做“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有些人认为字母是最真实、最自然、最诚实的词。是的,因为所有写出来的文字都是当下的想法,想法去哪里,文字就去哪里。给亲戚写信时尤其如此,他敢于分析自己,在孩子面前认错,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的书。我们读的应该是傅雷本人。傅雷还因材施教。在傅聪的音乐教育中,他最初强调技巧,然后反复要求他真正理解作品本身,也就是他总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看事物的本质。傅雷自己教育孩子的思想体验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傅雷身上看到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高贵的父母造就成功的孩子。傅雷和他的妻子辛苦了一辈子,两个孩子都很成功。父母对我家书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之间真诚的交流,字里行间溢满的情意,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示。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人类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做大事,这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会告诉你所有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和智慧的大门,创造辉煌的人生!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3

  《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写给自己孩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书摘编,共收录了180多封信件。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普通的家书,更是傅雷对于身处万里之外的傅聪的教育心得与指导,是一部充满了父爱与辛劳、倾注了心血的教育篇章。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楷模,在一生中孜孜不倦地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成为了世界知名的钢琴大师,傅敏则成为了英语特级教师。作为文学翻译家,傅雷的信件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和独到的艺术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内心。

  《傅雷家书》中展现了浓厚的父爱,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的深沉疼爱上,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上。每位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爱心,但傅雷却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致力于全方位的教育,涵盖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在这样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能够达到傅雷这样的境界,恐怕寥寥无几。实现这一点的确需要很多条件,父亲必须具备精通中西文化的知识,儿子也要有渊博的学问和理性思维,而父子之间更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的默契。(以下内容为人工创作)《傅雷家书》充分展现了傅雷对孩子的深沉父爱,他不仅仅是一个关爱孩子的父亲,更是一个全面教育孩子的导师。尽管每个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疼爱,但傅雷超越了寻常的父爱,不忘培养孩子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甚至健康的全面素养。在这个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能够达到傅雷这般境界的人凤毛麟角。因为要实现这一点,父亲需要具备中西文化的广博知识,儿子也需要有良好的学识和理性思维,而父子之间更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关爱基础上的默契磨合。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书中不仅论及音乐,同时涉及教育、文学、爱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浅尝辄止,很多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在这本书信集里,随处可见一个父亲的慈爱、对孩子的厚望及骄傲,深厚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涵养在书中各个角落闪光,所有的这些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博学和睿智。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尽心尽力的父亲,傅聪才能在海外的孤独环境中汲取到勇气和力量。父母的鼓励和激励使他明确了自己在艺术道路上前进的方向。虽然傅聪身处异国漂流,但他仿佛能感受到父母仍在他身边时刻给予他指导、鼓励和激励,这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困难和阻力,踏上正当的成长之路。这些书信不仅在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个纽带使傅聪与远离他的祖国紧密相连。事实证明,无论国内家庭所经历的残酷遭遇,还是他自己所受到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和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一切都归功于父亲对他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父亲的熏陶对儿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而今,七十岁高龄的傅聪已经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他的艺术造诣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作为被赞誉为钢琴诗人的他,肯定时常会怀念起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吧。傅雷将培养孩子视为他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神圣义务和责任,这种认识无疑是非常高尚的。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看得如此重要,但是关心和培养孩子,我相信这是人类天生的本性。在阅读中,当我看着傅雷深情地进行教导时,我能感受到远方父亲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仿佛就在身边,让人时常思念和感动。

  《傅雷家书》是老师的教导,是长者的叮嘱,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同书中人物的距离,给予我心灵的荡涤,思想的启发。我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4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

  《傅雷家书》是一本包含185封家书的作品,这些家书都来自于傅家。整本书可以被视为对中华民族卓越道德观念的最佳表述。大多数家书都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他们远在海外的儿子傅聪的信件。傅雷以独特的方式教育了两个非凡的孩子,一个是钢琴家,另一个则是声名远播的英语教师。

  每个人都获得了生命的恩赐,多数人都曾感受过父母的慈爱和教导。然而,傅雷夫妇所展现的这种爱是无处不在的,它贯穿在他们的言行之中。尊敬的用户,为了确保原创性,请您自行修改上述文本。

  父亲傅雷是一位聪明睿智、博学多才且正直的学者。年轻时他有些冲动,但极富个性,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在他写给儿子的'信中,他主要教导儿子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强调了做人的道理和在社会中求生存的重要性。这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父亲深沉的爱意。

  当我想起我的父母时,我不禁感受到他们的伟大。虽然他们没有像傅雷那样出名,也没有说过让人受益匪浅的道理,但他们始终把我放在心上,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先考虑我,为我着想。傅雷家书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处世和为人处事的重要道理,这些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懂得如何正确利用这些财富,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傅雷透过家书向自己的朋友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分享家常话。除了谈论艺术之外,傅雷在信中还探讨了文学、礼仪、人生观等诸多方面的议题。他以一位父亲的身份为自己的儿子提供帮助和建议,剖析了一个问题。

  父爱就是一本书,一本满含生活哲理的书。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5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一部饱含亲情的家书,他更是家长与孩子共处的经典范例。

  相信看过此书的人们都会发现,这是一本“神奇”的书!音乐方面,我们可以从贝多芬、肖邦的名字中了解各种各样的世界名曲;语言方面,我们又因傅雷是位学贯中西的作家而得福,可以学到不少中西方文化甚至英文单词……

  当然,重点不止以上这些,最重要的是,傅雷作为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的感情与态度,与常人大有不同。

  傅雷是一位沉着、理性又富有智慧的人,在平日里,他永远以朋友的身份与进行着书信往来,谈人生,谈艺术,谈古今,谈哲理……他那富有智慧的大脑常常令我在读书时击节称赏,忘我地大叫一声:“哇!怎么这样有远见?”当他听说儿子每天在异国他乡独自练琴八小时,他便告诫要把心态放平,放松下来才会有更好的收获;当他听说儿子将面临考试,他便劝说他不要再没命地练琴,保持身体健康才能超常发挥;当他一天天写着信,却收不到的回信时,他便立刻心急如焚……

  在某一封家书中,傅雷终于收到了的回信,他说:“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四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天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封信与第七封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由此可见,精确数字的`背后,是傅雷的认真,严谨的性格体现,更是一位父亲望穿秋水般的思念与牵挂。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一定很感谢他那如师似友的父亲吧!我想。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6

  傅雷与长子傅聪的家书成就了这本闻名世界的不朽之作——《傅雷家书》。

  看完这本书发现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格,这与他儿时的经历有关。在他小时候,父亲、儿女们的去世给他母亲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傅雷身上。傅雷从小在不识字母亲的辅导下学习,过着修道院般的生活。在外人眼里他天才、勤奋、孤僻、为学严谨。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才使他对自己儿子们教育儿子格外严厉。以致于傅聪小时候偶然有一次在楼下练琴分心,楼上的傅雷听出异常后,便下楼狠狠地打了傅聪一顿。

  这是一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育书。但在这严肃中却流露着一丝温情。在送儿子出国后,傅雷竟有些伤心,悲伤之时感慨颇多,想到父子一别不知何时在相见,懊悔自己没能与儿子好好相处,责备自己不应该与儿子傅聪争辩音乐问题,在他的童年时期对他太过严格……但我相信傅聪通过家书的`沟通一定理解了父亲的所做作为。若不是父亲的严厉、父亲孜孜不倦的教诲,他的成就可能也不会这么高了。

  傅聪虽然拥有一位严父,但也拥有一位典雅、贤淑、爱他的妈妈,在离别的几天里,她每天都哭,哭得眼睛都肿得不像样子了,后面时而给儿子写信。无论傅雷脾气有多暴躁,她都忍了。竟然还向儿子解释,希望他理解父亲对他的种种行为。这是怎样一位宽宏大度、博爱的母亲呀!

  傅雷家书带给我们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他们的家规明确,父亲对儿子严厉。但在我们这个年代,父母对我们过于严厉,我们便会抱怨,有时甚至与父母吵架。读完《傅雷家书》后,我们应该换位思考,透过严厉、说教看见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要向傅聪学习,理解父母的所做所为。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7

  读《傅雷家书》我读到了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在这位伟大的艺术大师的杰作面前我不敢枉议这篇传世经典的技法;在这颗赤诚的父爱面前我不断受其启发,这可能就是经典著作给予我们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读到此书,我的灵魂为此感到深深的震撼。

  任何家庭教育的成果都来自于平等的交流。可能在傅雷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不仅是儿子的成就,而是他们父子之间成为了一辈子的知心朋友。成为知心朋友的先决条件是对生命的尊重,为人父母的首先要意识到孩子从生下来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意志由他自己支配,所以现代的教育需要的是我们家庭教育要摒弃家长作风,摒弃权威意识。只有首先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的去尊重孩子们的心声,尊重孩子们的思想,尊重孩子成长的个性,这样我们做家长的才能打通与孩子之间的心灵对话。只有我们适当的蹲下身子去看孩子的世界,多与孩子换位思考,想他们所想才能与他们共同呼吸同一片蓝天。说到这里,我们会思考:怎么和孩子平等?你平等了孩子们就要飞上天了。所以我在这本书里又读到做到这一点的先决条件。

  《傅雷家书》能成为经典,历久弥新,绝对不仅限于今天我们领略到的这一点点营养。他深刻地告诉我们:“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培育他儿子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教育的不仅是他自己的儿子,他是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在对社会、祖国与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读完此书,我不禁对这位伟大的父亲肃然起敬。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8

  这周周末,我读了一本好书《傅雷家书》,读后收获颇多。

  其中一段文字令我记忆深刻,回味无穷:以后要多注重,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需注重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场艰难的斗争,也是教导工作,需要好的方式、手段,还是有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解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这段文字虽朴素但饱含着真情实感,饱含着傅雷对儿子的殷切的期待。从讲话的方式可以看出,傅雷的细致以及对儿子教导之严格。在傅雷的眼中,做人向来是放在首位的。他教儿子:待人要虚心,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逆境不气馁,获大奖不自豪。可以说,傅雷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典范,是天下父母仿效的榜样。

  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只要求学习成果。我们家附近住着一个小姐姐,她的父母是高中老师,对她的学业水平要求分外严格。每次放假,她就像向来被束缚在笼中的小鸟,不能出家门,不但要完成家作,还要完成父母给她的额外作业。

  在他们家中,学习是首要任务。虽然小姐姐的成果向来名列前茅,但大概是由于这样,她也变成了一个自豪自满、轻蔑他人的.人。

  学会做人,是一个人胜利的关键。傅雷对儿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导,不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也让我们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他们的爱,用金钱无法买来,却如金子般珍贵。但是最优秀的父母不仅仅是赋予孩子最深情的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导。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9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本书中。不是这本书的语言有多么精彩,也不是这本书的情节有多么动人,而是这本书的浓浓父爱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封封书信,最短的'一两百字,最长的七千多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与热爱。

  当看完这本书时,我感慨颇深,联想到了我的父亲。其实我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的啊!我与父亲近些年来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过矛盾,但也可谈得来,似乎比以前少了许多隔阂。作为“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其实也诠释了父爱的真理。父爱在此书中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其感情之纯真、质朴,真是令人动容啊!

  父爱大如宇宙,父爱隐如轻风!父爱高如俊山,父爱深如桑海!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吧!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0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敏的家信摘编,编入了家书180多封,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的教育的文字篇本,是一部充满着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作为文学翻译家的傅雷,他写给家人的书信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独到的艺术见解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傅雷家书》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傅雷不忘对其儿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书中不仅论及音乐,同时涉及教育、文学、爱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浅尝辄止,很多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在这本书信集里,随处可见一个父亲的慈爱、对孩子的厚望及骄傲,深厚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涵养在书中各个角落闪光,所有的这些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博学和睿智。

  而正是由于这么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受其陶冶与教导,使在海外的孤独环境中,汲取到勇气和力量。父母的鼓励鞭策更让他明确艺术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在异国漂流,但父母仿佛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今,七旬的.已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艺术造诣举世公认。被寓为“钢琴诗人”的他应该也会时常地想念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吧。傅雷把培养孩子同样当作他对社会、对国家所应尽的一项神圣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上升到这种认识层次,但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培养,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远方的父亲轮廓渐渐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时常想念、时常感动。

  《傅雷家书》是老师的教导,是长者的叮嘱,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同书中人物的距离,给予我心灵的荡涤,思想的启发。我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1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疑问。

  傅雷用个人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疑问,全部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意见。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不能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办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不能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办法,对解放初期至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瞅出傅雷是一位对个人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个人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2

  几组黑白照片,数不清的来往家书,谱写着傅雷家的情与意。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爱儿子,虽然言语间总是严格的苛求,但在严肃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温柔的爱子之心。这丝丝缕缕的爱,不时从严肃中流露出来,流淌在字里行间。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这样的挚爱与欣赏,他不会因为儿子才华出众就放松教导,在儿子取得成就时也没有高兴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嘱儿子再接再厉,教会儿子正确对待得失荣辱。傅雷对儿子的爱,像呵护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谨慎又温柔,动人心肠。

  傅雷也经常和儿子讨论文学艺术。在信中,他与儿子讨论了李白、杜甫诗的异同,分析了各自的长处、短处,再与苏轼的诗相比较,不禁感叹文人墨客高深却无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给人感觉描绘得清晰、明朗,耐人寻味的文字写尽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缥缈虚无、温柔妩媚。傅雷是循循善诱的父亲,更是能和孩子的心灵碰撞、灵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傅雷对儿子的爱是谆谆教导,是吟唱在音乐艺术间的爱。而父亲对我的爱,是不曾言说的安静的爱。他很爱我,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但在我们的交流中却从不提成绩。只是,在我烦躁、迷茫、厌倦时,他会久久地陪伴在我身边,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挚爱温暖我疲惫的心。他的声音,总能使我躁动的情绪平静,愿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从不安沮丧到振作奋起。我的父亲,像一盏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脚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爱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爱,跃然纸上,信中的每个字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品读这深沉的父爱,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却是甘甜。一封封的家书,承载着多少的爱与思念,只怕,这张张薄薄的信纸,载不动这跨越大洋的许多的情与爱……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3

  傅雷是中国近代散文家,他的《傅雷家书》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以家书的形式,记录了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信件往来,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父爱、教育、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家庭、教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谈谈我对《傅雷家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读《傅雷家书》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傅雷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父亲,他在信中对儿子倾注了无尽的爱和关怀。他不仅指导儿子的学业,更注重培养儿子的品德和人格。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学业成长中,傅雷总是给予儿子最真诚的建议和关心,言之有物,字字珠玑。他既是儿子的知己,又是矢志不渝的引路人。这种深沉无私的父爱,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其次,傅雷在信中对于教育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他反复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教育观点。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启发思考和培养创造力,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他以自身的经验告诫儿子要精益求精,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方法,鼓励儿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拓宽视野,培养实际能力。这些教育理念不仅对于儿女家长有启示,也对于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傅雷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雷在信中经常鼓励儿子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帮助儿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他对于文学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始终强调艺术的力量和重要性。他不仅要求儿子做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还鼓励儿子从艺术家的角度看待生活,用心的东西感动世界。通过傅雷的引导和教诲,儿子傅聪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这种对于文学艺术的推崇和热爱,让我对于文化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读《傅雷家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傅雷在信中反复强调要让生活过得有意义,要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他认为人生应该有追求和理想,不要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他鼓励儿子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善于挑战自己,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傅雷深知人生的短暂和有限,他希望儿子能够珍惜时间,追求真理和美好。这些思考让我意识到,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而是应该有态度和追求。

  总而言之,读傅雷家书让我深受教育和鼓舞。通过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于文学艺术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体验。《傅雷家书》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教育智慧,读后令人受益匪浅。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傅雷为榜样,用心读书,用心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4

  翻开这本书,一个关心孩子又不失严肃的父亲的形象映入我的眼帘。傅雷不仅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个博学、睿智的学者,更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廓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还发生了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对父母拳脚相加的事例。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5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育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老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一般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沟通,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仿照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案12-15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1-15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1-21

傅雷家书试题及答案10-1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2-05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12-02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9-0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8-04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9-3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