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实习报告

时间:2024-12-30 15:15:22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气象实习报告汇编七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气象实习报告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气象实习报告汇编七篇

气象实习报告 篇1

  实习目的与任务:

  1、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2、认识东北地区常见植物、昆虫及其所属科目、主要特征并且制作标本;

  3、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学习气象观测站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使用方法;

  4、了解大豆、玉米等常见作物的耕作制度。

  实习内容:由孙阎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植物学的认识实习,孙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将近110多种植物。由李北齐老师和倪洪涛老师分别带领大家进行耕作学和气象学实习。李北齐老师带领大家在田间了解了有关大豆玉米等的耕作知识,讲到中国的粮食问题、土地问题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倪洪涛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野外气象站并进行了小气候的观测。孙元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昆虫学实习,采集并制作昆虫标本,张义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了植物学实习的相关植物。最后分别对在老山林场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考查。实习心得:在帽儿山老林场的实习不仅巩固并验证了大家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让大家学到不少新的知识,四天的实习为大家营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实习时间:20xx年6月25日上午

  实习地点:哈尔滨市国家基本气象站

  实习目的与任务:

  了解地面气象站观测天气以及天气预报的预报和制作过程。

  了解探空器测量各种气象要素的原理以及其软件使用方法。

  学习气象站的建立以及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

  学会各种气象仪器如:通风干湿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浅层地温表和深层地温表等的使用以及其读数方法。

  实习内容

  观测天空30000米到40000米处各项气象因素如; 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等。

  老师把白色橡皮气球充满氢气后系在绳上和一个小的仪器盒(探空器)系在一起,在7点15分时有电脑控制让气球飞起来。气球是用来测得空中气象因素的,探空器分别有温度、湿度、大气压等的感应器,并且用地面上的雷达来定位和传输所测得的数据。而像风俗和风向都是用气球的偏离位置以及偏离距离来经过计算得到的。像这样的测量一天重要进行三次,早上7:15一次,晚上7:15一次,凌晨1;15一次。

  气象观测站正门朝北,规格25×25,仪器摆放顺序从北到南依次按从高到低排列。我们最先看的是风向风速的观测,左边的是人工的右边的是自动的。然后看见一个小百叶箱和两个大的百叶箱,小百叶箱中放着通风干湿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和一个毛发湿度计(人工);大百叶箱中放的是温湿度自计钟,用来自动记录各项气象因素。雨量计:用来记录降水量的仪器。

  分别左边人工右边自动的。人工记录较为准确.地面温度观测有:地表温度计、浅层地温表和深层地温表。浅层地温表共有四只分别是测量5、10、15、20厘米深出的地温。深层地温表有四只分别是测量40、80、160、320厘米处得地温,电脑自动计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工和一个自动的辐射测量器。

  实习心得

  本次实习开拓了大家的视野,使大家了解了气象观测的一些原理、方法和用途。

  (三)实习时间:20xx年6月28日上午

  实习地点: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农作物研究院

  实习目的与任务

  了解黑龙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以及现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了解我国粮食作物布局现在国家所面临的各种粮食安全问题。

  了解土豆脱毒的'原理和目的。

  了解脱毒土豆的整个繁育过程。

  实习内容

  现在我国耕地面积共有18亿亩。我国粮食年产量为每年5亿吨占世界总年产量的1/4,占我国年消费量的95%,其他的5%需要进口,而世界上供流通的粮食量也只有2亿吨。

  玉米是我国现在种植面积最多的粮食作物,全国种植面积共有4.5亿亩,小麦有3.6亿亩,水稻有4.3亿亩,大豆有1.4亿亩(其中黑龙江种植面积为5000到6000亩)。

  玉米起源于墨西哥,500年前引进中国,现在品均单产1200斤每亩,高产田可达到200斤每亩。

  马铃薯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脱毒种植的技术。现在马铃薯脱毒主要采用的办法是:先用物理方法杀死病菌然后通过几次组织栽培得到无毒的种,为了降低土豆种子的成本需要在没有病菌的地方种植若干次。

  甜菜由于成本比较高,在效益上难与蔗糖相抗。

  水稻自花授粉,在南方使用杂交稻,品均亩产可以达到1600斤每亩,而在北方使用自交品种主要因为制种与亩产之间的矛盾。

  大豆是严格的闭花授粉,制种也就是F1代很难产生。

  实习心得:

  本次实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粮食生产与供需现状,认识了粮食规模生产,并了解到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更加清楚我们肩负的责任。

  时间:20xx年6月30日,地点:哈尔滨市农科院

  实习目的与任务:

  1、 认识一些观赏性植物

  2、了解一些新型的栽培技术和新兴的生态型观光农业模式。

  实习内容:

  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些植物,了解了温室繁育以及一些观赏植物的种植,认识了观光型农业的发展前景。来到市农科院看到了巨大的玻璃温室,据讲解人员讲这个玻璃温室建于1980年,是最早的温室。里面种植了多种观赏植物。如:时来运转、南洋杉、龙血树、常春藤、何首乌等等,有的还可以致癌,如海芋等;还有各色各样的花。多数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有采用墙壁式的节省空间,也有采用平板式的,植物根部用岩棉包裹浸在培养液里,供其生长。

  优点:

  1)液层深(6 ~ 8cm)、稳定、缓冲能力大。

  2)能有效解决水、汽矛盾。

  3)营养液循环流动、增加溶存氧。

  4)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多。块根、块茎作物不种。

  5)养分利用率高达90% ~ 95%以上。

  不会或很少污染周围环境。 基质培是利用基质进行无土栽培,主要有沙培、岩棉培、袋培几种形式,比较适宜花卉的繁殖,蔬菜的生产接着参观了瓜廊大道,各种葫芦科的瓜秧都长在这里。

  然后参观了新的温室大棚,在新的温室大棚里栽种的都是一些花卉,采用喷洒水的方式和风扇抽风的方式控制湿度。外部的植物到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

  实习心得:

  农科院里面的花卉很漂亮,一些景观也很具有观赏价值。了解了一些栽培技术和模式使我对农业有了新的认识。

气象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获得气象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雷达原理、雷达操作及相关维护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介绍:

  Xx市气象局是国家基准站,是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站涵盖了所有的气象要素的观测项目,并承担着国家气象局最新研制的仪器测试工作。Xx市气象局负责本市内气象监测、预报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市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负责向市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象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组织对气象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7月19日,实习天,阮台长带我们参观了气象观测场,给我们介绍了Xx市气象局的有关情况,向我们提出了实习的相关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能够按照原定计划实习而是做了临时的调整。在随后的七天我们分别在地面站,气象台,高空站进行了业务跟班实习,参观了雷达站。

  1、地面观测

  地面观测是整个气象预报的基础。需要定时观测数据,观测项目包含云量观测、温度观测、湿度观测、蒸发量观测、辐射度观测、日照观测、气压观测、风向风速观测以及雨量观测。现在地面观测已基本上实现了全自动化,由各种传感器将各种数据自动采集,经处理系统后送至显示终端 ,,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显示,并按时将数据上传至国家局。但为了历史数据的保存完整性,Xx站保留了人工站,每隔一个小时,我们都要去观测场读取一次数据。回来后将读取的数据录入系统并与自动站数据相比较,在每天8:00、14:00和20:00向省气象局人工发报。

  2、高空探测

  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七点释放一次,汛期凌晨一点钟要加放一次。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无线电探空仪由感应元件、转换电路、编码装置、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源组成。可以连续不断地发送气球上升(或降落)过程中所测各高度上的气象要素值。地面接收设备则进行信号接收、解码和资料处理工作,由计算机终端直观显示出来。我们观摩了一次高空探测的全过程,观察了从仪器检查到气球爆炸的全部细节及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并就过程中遇到问题向站长一一询问。

  3、雷达站

  Xx市的雷达是全国雷达布网中重要的一员。它属于C波段雷达,直径11.5米,架设在100多米的雷达楼上,该雷达可以覆盖250公里的区域,主要用于探测降水。值班员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雷达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庞大的机柜,比我们学校的雷达大好几倍。雷达室在不同的角度都装了摄像头,以便随时观察雷达的运行情况,值班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以及雷达日常维护的方法。最后我们来到雷达数据处理中心,这里有三个端口,分别将数据送至市局、省局和国家局。雷达一旦出现问题在任何一个端口都可以检测到,值班员老师还就当前使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向我们做了介绍并让我们亲自操作了一下。

  4、气象预报

  气象台是发布天气预报的重要场所。全市各县区的观测数据汇聚在这里,三个显示终端分别显示着当前时刻的雷达气象回波图、卫星云图和等压线、等温线图。我们每天到气象台就打开气象局的内部数据网,查看着昨晚到今天的天气图,观察着未来96小时内,一张一张的卫星云图、雷达图,一圈又一圈的等压线,五颜六色的'温度分布图、降水分布图,一撇又一捺的高压低压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着“F”的风向图,刚开始的时候看这些图的时候犹如看天书,虽说知道每幅图都有什么作用,但至于具体意味着什么却是一窍不通。只能努力地去请教别人,还得不断上网搜索每幅图、每个名词的具体含义。慢慢地,自己也能看懂这些图,也能够结合所有的图和数据分析天气状况,并能够简单的预测出未来的天气。

  每天下午三点钟,必须准时坐在会议室,参加全省的视频会商。每天选出全省几个地方的气象分析员分析讨论并预报未来一天至一星期内的全省的天气状况,参加会议的人为全省所有城市的气象局工作人员。会议的作用是让全省各地方气象局工作人员以分析员所预报的状况,结合该市的情况进行最后的天气的预报工作。坐在会议室,仅仅通过一个摄像头和电视机,就可以看到全省各个地市的气象局。视频会商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查看分布在各县镇的监测站发过来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内容。

气象实习报告 篇3

  实习目的: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4月2号在邯郸气象观测站观测场进行各种观测仪器的认识和学习;4月3号进行防雷避险常识,防雷避险注意事项,暴雨预警,雷电预警的认识和学习;4月4号的见习包括短期天气预报、短时预报和气象预警系统的观测和实习;4月5号我们跟随那里的气象工作人员学习卫星通讯、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影视制作;4月6号见习参观见习地面要素观测(人工观测、自动观测)、高空观测及人工降雨基地;4月7号我们对这次实习工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巩固此次实习的成果;4月8号根据实习内容如实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

  一、 认识仪器

  4月2号在邯郸气象观测站观测场进行各种观测仪器的认识和学习。

  《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可以记录下每个时间的温度和湿度,河南天气。看自记纸上的曲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天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还可以和人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检测出人为记录的错误。接着观测地面温度,包括0厘米和最高、最低温度。还有地中温度,然后去观测降水量、蒸发项目,广西天气。

  在气象观测场观测完大部分气象要素后,我们就去观测风向、风速。风速、风向的观测仪器是电接风向风速仪。它包括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三部分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感应器安装在气象观测场的杆子上,指示器和记录器安装室内,所以我们就在室内观测。通过指示器观测瞬时风速瞬时风向。记录器的自记纸整理后可以得出任意10分的平均风速和风向。我们今天观测都没有风所以风速记为0米?秒,风向c。

  观测完风速风向后,我们就到地理楼六楼去观测气压。观测室内的气压表是动槽式水银表。使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要进行调节才可以读数。① 观测附属温度表(简称“附温表”),读数精确到0.1℃。当温度低于附温表最低刻度时,应在紧贴气压表外套管壁旁,另挂一支有更低刻度的温度表作为附温表,进行读数。② 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恰相接。调整时,旋动槽底调整螺旋,使槽内水银面自下而上地升高,动作要轻而慢,直到象牙针尖与水银面恰好相接(水银面上既无小涡,也无空隙)为止。如果出现了小涡,则须重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要求为止。③ 调整游尺与读数。先使游尺稍高于水银柱顶,并使视线与游尺环的前后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再慢慢下降游尺,直到游尺。

气象实习报告 篇4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班级:xx级1班

  姓名:李刚德

  学号:10xx26

  指导老师:马保国

  一、实习目的:

  1. 通过对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降水、风、日照、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熟悉仪器的使用,了解这些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

  2.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

  3. 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

  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这是我们本学期第一次的实习,周五上午我们到达中国邯郸气象观测站。有秩序进入观测站后,工作站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邯郸观测站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给我们讲解啦观测站的设施,使我们大致了解各设施的作用与使用方法。而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园内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边讲授边操作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各设施情况。

  三、实习内容:

  1. 自动气象站的介绍及降雨量的测量 当天,经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任务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为积累气候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定时气象观测。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 行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二十四次按表1.2的规定进行人工定时观测。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无人操作,能自动定时观测、发报或记录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有多种类型,其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系统电源、通信接口及外围设备(计算机、

  打印机)等组成。具有实时监测风速、风向、雨量、温度、湿度、气压、太阳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九要素气象参数的功能。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实时时钟、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参数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等功能。并介绍赵苑的气象站是20xx年第一批自动站。

  气象上研究的天气现象有34种,如雨、云、风、闪电、雷等常见的.天气现象和霾、霭等不常见的天气现象。还有一些民间谚语及对应的天气现象。比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是一种卷积云,预示着雨的降临;“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说的是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预示着天气晴好少变;“鱼鳞天,不雨也疯癫”说的是大片层状云,预示着风雨来临。老师还分析了当天的云为透光高积云。

  之后我们进入气象观测场,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自动雨量计包括多种,常见的有虹吸式自动雨量计、翻斗式自动雨量计等。虹吸式自动雨量计能自动连续地把降雨过程记录下来。内部结构如图。其工作原理:与水从承水器流入容器内,期内的浮子随着水面上升,由连杆带动自记笔在附于时钟的记录纸上画出曲线。当容器内的水面升到虹吸管的喉部时,容器内的水就通过虹吸引管排至储水瓶,与此同时,自记笔亦下落回原点,以后再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上升。从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记录纸上,可以确定出降雨的起讫时间、雨量大小、降雨强度等的变化过程,是推求降雨强度和确定暴雨公式的重要资料。工作人员然我们看了记录纸上线,因为这几天都是晴天,我们看到的是几条直线。

  2. 百叶箱测量空气温度与湿度和在地温场对地温进行测量

  (1)、百叶箱测量空气温度与湿度

  介绍完雨水测量后,我们观测啦百叶箱,百叶箱中虽然设备不多但是有很多讲究与说法。首先是读数,先读干球再读湿球,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表。最读数时先读干球的小数部分,再读整数部分。因为在打开百叶箱箱门的时候,温度表感应很快,外界条件会影响温度表。其他温度表也一样,且动作要迅速。观测记录好后要百叶箱的箱门关上,以避免往后时间的数据的错误。观测完这些就去观测自记温度继和自记湿度计。自记计可以记录下每个时间的温度和湿度,河南天气。看自记纸上的曲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天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还可以和人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检测出人为记录的错误。

  (2)、地温场对地温进行测量

  地面气象观测场应为东西、南北向,大小为25m*25m。观测场应平整,场内应保持整洁。

气象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目的

  培养对气候与气象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观测和研究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气候与气象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20xx年5月7日上午9时,在信阳师范学院城环学院副院长刘明华副教授的带领下,20xx级地理科学1班的学生前往信阳气象观测站进行地面气候要素的综合观测,并且近距离观看了测量仪器,与气象站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三.实习内容、过程及完成的任务。

  1.信阳气象观测站简介

  信阳气象观测站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东北方向(北纬32°08",东经114°08"),海拔高度114.5米,建立于1951年1月,为信阳市两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之一,担负着区域和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我国天气气候网中的主体组成部分。 2.地面观测场实习

  在地面观测场进行观测,实时观测并发布即时气象信息,提供进行天气预报必须的气象要素数据。气象站实习报告 总结。气象观测站的主要测量项目包括云量测量、温度测量、湿度测量、蒸发量测量、降水量测量和风向风速测量。这里的观测场设备齐全,自动化和人工化一同发展,由各种传感器将各种收集到的数据经处理后送往终端。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等组成,随着气象要素值的变化,各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输出的电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量被CPU实时控制的数据采集器所采集,经过线性化和定量化处理,实现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转换,再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出各个气象要素值。经过处理的气象要素数据按规定的格式编排,经资料发送装置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传回数据中心,有的是存贮在临时的介质上,由工作人电定期回收。气象站的自动观测项目包括风速和气温,数据采集频率较高,每 分钟采集并存储一组观测数据。 3.气象数据采集处实习

  气象观测站将收集到的地温、草温、气温、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发往信阳市气象台。几台计算机汇聚了信阳市气象观测站历年的气象数据,卫星云图、气压线、等温线等图的各要素的数据、符号都在上面显示、记录。一进去我们就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气象站的内部数据网查看着昨晚到今天的天气图,观察着一张一张的卫星云图、雷达图,一圈又一圈的等压线,五颜六色的温度分布图、降水分布图,一撇又一捺的高压低压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着“F”的风向图,并合所有的图和数据分析和探讨着未来的天气状况。我们虽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显然还不够扎实,所以看这些图的时候才会依然犹如看天书,我们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工作人员获得的实践数据进行了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于气象学的知识的了解。在这里我们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实物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气象采集处的有主要几个工作,分别是各种气象要素的收集;然后是通过交流和自己收集的数据,用专业的`符号绘制各种气象图;接下是分析气象图,进行判断;随后是进行天气数据预报;最后是天气会商。

  四.实习体会

  感谢学院为我提供了这么一次宝贵的实习机会,通过了这次气象观测站实习,我们与气象工作人员进行了零距离接触,他们热情亲切,为我们讲解了很多专业的知识,使我们的气象学知识在巩固中得到了提高,熟悉了气象业务的整个工作流程,对天气要素收集工作的辛苦也深有体会。实习中,看到工作人员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而又熟练的操作,使得众多机器稳定的运转,天气要素有条不絮的收集,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必须的天气预报而努力工作,感到自己的渺小。 使我懂得了气象工作需要必需的重要性和严谨性、科学性。我们也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有更严禁的学习态度和研究精神。

  五.重要数据一览

  信阳气象观测站在1950——20xx年60年观测年间,重要观测数据如下: 气象观测基本要素:温度、气压、湿度 海拔:114.5米 建立:1951年1月

  纬度:北纬32°08",东经114°08"

  风速:最大值—1994年3m/s,最小值—1979年1.5m/s 温度:最大值—1998年16.3℃,最小值—1954年14.1℃ 降水量:最大值—1955年1650mm,最小值—1967年600mm

气象实习报告 篇6

  一、气象要素的观测与气象测量仪器的使用

  1.气温的观测

  气温是由太阳辐射、地表性质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决定的,是一项重要的气象和气候要素,测量结果是研究气候特征的基本资料。通过气温观测实习,可使学生了解基本测温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气温观测的仪器有: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等。实习中需要学生掌握普通温度表的使用和基本原理。

  普通温度表由感应部分和显示部分构成。感应球内装水银液体,显示部分由毛细管、刻度板、外套管等组成(见图5-1)。

  普通温度表用途广泛,一般情况下使用时,垂直悬挂在蔽阴背风处即可使用。

  2.气压的观测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亦称大气压力。气象学中作为气压单位的是毫巴(mb)。世界气象组织决定,气压单位统一使用“百帕”(hPa),亦就是100个“帕”(Pa)正好与1毫巴相等,即lbPa= 1mb。

  测量气压常用3种测量仪器:动槽式(福丁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寇乌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

  普通

  其中空盒气压表是一种轻便的测压仪器,携带方便,多用于野外观测。它是利用金属的弹性形变和大气压力相平衡的原理制成的。空盒气压表可分为三部分:

  (1)感应部分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圆形空盒,内部近似真空,其上下面有圆波皱纹,以增加空盒的弹性,用弹簧片和它平衡。

  (2)传递放大部分由传动杆、水平轴、长杠杆等组成.当外界气压变化时,金属空盒和弹簧片随之压缩或膨胀,通过传递放大,把伸缩运动通过传动杆传给指针。

  (3)指示部分由指针、刻度盘和附属温度表组成F外界气压变化通过传动杆带动指针,指针在有刻度的圆盘面上转动指示出气压读数。

  用观测空盒气压表观测气压的方法:打开盒盖,先读附温,精确到0.l℃。然后轻敲盒面(克服机械摩擦),待指针静止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垂直于刻度面,读取指针尖端所示的数值,精确到0.1百帕。复读无误后关好盒盖。

  3.风的观测。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空气水平运动时,既有方向也有速率。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地面风向用16方位表示。风速是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测风方法主要有目测法和仪器法。

  (1)目测风速通常是依据风力等级表进行算的。风力等级是依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制定的。

  风速和风级的数学关系,其计算式如下:

  式中为N级风的平均速度;N为风的级数,可查表定级。

  风力等级表

  等级及名称

  风速

  陆上状况

  海上状况

  0无风

  0~0.2

  静,烟直上

  海面平静 42

  1软风

  0.3~1.5

  烟随风飘动

  海面起微浪,渔船略觉摇动

  2 轻风

  1.6~3.3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响

  小波,波峰平滑

  3微风

  3.4~5.4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止,旌旗展开

  小波加大,处处起白浪花,渔船渐觉簸动

  4和风

  5.5~7.9

  尘土风起,小树枝摇动

  小白浪颇多;渔船满帆时,可使船身倾向一侧

  5清劲风

  8.0~10.7

  小树摇晃,内陆水面有小波

  中浪,很多白浪;渔船缩帆(即收去帆的一部分)

  6强风

  10.8~13.8

  大树枝摇动,举伞困难,电线呼呼有声

  大波浪开始形成,水花飞溅;渔船加倍缩帆,捕鱼须注意风险

  7疾风

  139~17.1

  全树摇动,顶风行走困难

  轻度大浪,碎浪或白沫沿风向呈条状,渔船停泊港中,在海者下锚

  8大风

  17.2~20.7

  小树枝折断,顶风不能行走

  中度大浪,浪头破碎,形成水烟,所有近海淦都要靠港,停留不出

  9 烈风

  烈风

  20.8~24.4

  风掀开屋瓦,吹倒烟囱

  狂浪,浪头崩溃坠落;汽船航行困难

  10狂风

  24.5~28.4

  树木连根拔起,房屋损坏严重

  狂涛,海面一片白;汽船航行颇危险

  11暴风

  28.5~32.6

  陆上少见,有广泛损坏

  异常狂涛,很少见水烟;汽船遇之极危险

  43

  12飓风

  32.7~

  陆上绝少见,摧毁力极大

  (2)用仪器测定风向和风速

  轻便风向风速表体积小、轻便,适用于野外流动观测,是地理工作者进行野外小气候考察的必备仪器。

  仪器构造由三部分组成(见图):A风向部分(含风向标1、方位盘3、制动小套4);B风速部分(含十字护架、风杯5、风速表6);C手柄8

  仪器使用方法:当压下风速按扭7,启动风速表后,风杯随风转动,带动风速表主体内的齿轮组,指针即在刻度盘上指示出风速。同时时间控制系统也开始工作,待一分钟后自动停止计时,风速指针也停止转动。指示风向的方位盘是一磁罗盘,当制动小套管4打开后,罗盘按磁子午线的方向稳定下来,风标随风摆动,其指针2即指出当时风向。

  观测时应注意:

  A.将仪器带至空旷处,由观测者手持仪器,高出头部并保持垂直,风速刻度盘平面与风向平行;

  B.观测者应站在仪器的下风向。

  C.测风向时首先将方位盘的制动小套管4向下拉并向右转一个角度松手,启动方位盘使方位盘自由旋转,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指针在磁子午线的方向上稳定下来,注视指针2两分钟,取其最多风向记录下来。

  D.在观测风向的同时,待风杯旋转约半分钟,按下风速按钮7,启动测风速系统,待一分钟后指针自动停转,在表盘读其风速示值(m/s),将此值在本仪器风速鉴定曲线图上查出对应的实际风速(取一位小数)记录。

  E.观测完毕,将方位盘制动小套4向左转回,慢慢松手,借助弹簧弹力,小套管弹回上方,固定好方位盘。

  F.维护方法:保持仪器清洁干燥,若被雨雪打湿,使用后要用软布擦拭干净;避免碰撞和震动。非观测时间仪器要放在盒内,切勿用手摸风杯;平时不要随便按风速按钮,计时机构开始工作后,也不得再按该按钮;各轴承和紧固螺母不得随意松动;仪器使用120小时后须重新鉴定。

  44

  5 3 6 1 2 4 7 8

  图4-3 轻便风向风速表

  1. 风向标; 2.风向指针; 3. 方位盘; 4. 制动小套;

  5. 风杯; 6. 风速表刻度盘; 7. 风速按钮; 8.手柄

  4.空气湿度的观测。

  空气湿度是表征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空中的水分是成云致雨的物质来源。因此空气湿度是重要的气象观测项目之一。通过实习,可使学生熟悉观测湿度的仪器,了解其构造原理,掌握观测湿度的方法学会湿度表的查算方法。

  常用的测湿度的仪器有:固定式干湿表、通风干湿表、毛发湿度表、湿度计等。其中通风式(阿斯曼)干湿表(见图4-4)是在野外测定空气湿度的良好仪器,具有携带方便、精确度较高等优点。

  通风式(阿斯曼)干湿表的工作原理:由两只相同型号的温度表组成。一支球部包有湿润脱水纱布的叫湿球温度表,另-支叫干球温度表。当空气中的水汽未饱和时,湿球上的水分就不断蒸发,蒸发消耗的热量从湿球周围的空气中得到,所以湿球温度就低于干球温度。这个差值的大小取决于空气的湿度。如果空气已经饱和,干湿球温度相等。因此根据干湿球温度可以查算出空气湿度。通风式干湿表上有一些特殊装置:一是通风装置。通过上紧发条带动风扇转动,使两支温度表球部有自由大气流过,可迅速测得湿度。二是具有防热辐射的双金属外壳,以便在阳光直射下使用。

  通风式(阿斯曼)干湿表的使用方法:

  (1)选择空旷通风的地点,悬挂好仪器,仪器高度视观测目的而定。在观测前4---5分钟用滴管湿润湿球纱布,然后上紧发条。

  (2)站在仪器的下风向,接近仪器正确读数。若风扇转速减慢或停止,重新上弦后,两分钟后再读。

  (3)若气温低于零度,湿润纱布后30分钟再读数,读数前4分钟再通风一次。

  图5-4 通风式(阿斯曼)干湿表

  1.挂钩;2. 钥匙; 3. 通风器; 4. 风扇;

  5. 干球温度计; 6.湿球温度计; 7. 防风罩; 8;保护管.

  5.云的观测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一定高度的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是重要的天气现象。云的成因不同,特征各异。云的观测包括判定云高等3项内容。

  (1)判定云状云按高度分为低、中、高3族,又根据云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特点分为10属29类。观测时要注意云的连续变化,对照《中国云图》中的图例,从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随出现的天气现象,通过认真细致的综合分析,最后确定出云状。

  (2)估计云量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我国采用10成制。云量观测又分为总云量和低云量两种。空中被所有的云遮蔽的总成数,为总云量;低云量是指天空被低云遮蔽的成数。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就积累了“出门看天气” 、“鸡鸣早看天”的丰富经验。可在实习中安排练习看云测晴雨的内容。主要谚语有: (1)天气晴朗,是个好天气。“天上鱼鳞云,地下晒死人;天气鱼鳞斑,吃过饭上山;今晚花花云,明日晒死人;瓦块云,晒死人”。 (2)午后出现雷暴雨。“鱼鳞天,不雨也风电”。 (3)不久就要下雨了。“天上其棉花,地下踩粥渣”。 (4)有雨的预兆。“天上虾须云,三日雨淋淋。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打人”。 (5)很快有雨。“云掩天边月,雨水跨天渠;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 (6)夏天的早晨,东方如果出现乌云,当天将会刮风下雨。“早上云如山,黄昏雨连连;早起乌云现东方,无雨也有风;黎明乌云拦东,不落雨也吹风”。 (7)会天晴。“云绕山腰天不坏”。 (8)第二天可能有雨。“日落云吃火,明天下雨无处躲”。 (9)有范围较宽广的雨层云。“天上灰布点,细雨定连绵”。 (10)能出现晴好的天气。“日落火烧云、明朝晒死人”。 (11)有可能下雨。“日处红云暗,东风雨即见”。

  二、气象要素测量结果的'分析

  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山地气候特点分析;二是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如日温差、空气湿度、温度、等)。

  (一)海陆风

  在海滨地区,只要天气晴朗,白天风总是从海上吹向陆地;到夜里,风则从陆地吹向海上。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叫做海风;从陆地吹向海上的风,称为陆风。气象上常把两者合称为海陆风。

  海陆风和季风一样,都是因为海陆分布影响所形成的周期性的风。不过海陆风是以昼夜为周期,而季风的风向却随季节变化,同时海陆风范围也比季风小。

  白天,陆地上空气增温迅速,而海面上气温变化很小。这样,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冷而下沉,接近海面上的气压就高些;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轻而上浮,陆地上的气压便低些。陆地上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它上空的气压比海面上空气压要高些。因为在下层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在上层陆地气压又高于海洋,而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到气压低的地区,所以,就在海陆交界地区出现了范围不大的垂直环流。陆地上空气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从上空流向海洋;在海洋上空,空气下沉,到达海面后,转而流向陆地。这支在下层从海面流向陆地,方向差不多垂直海岸的风,便是海风。

  夜间,情况变得恰恰相反:陆地上,空气很快冷却,气压升高;海面降温比较迟缓(同时深处较温暖的海水和表面降温之后的海水可以交流混合),因此比起陆面来仍要温暖得多,这时海面是相对的低气压区。但到一定高度之后,海面气压又高于陆地。因此,在下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上,在上层的空气便从海上流向陆地。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垂直环流的流动方向,也变得和前面海风里的垂直环流完全相反了。在这个完整的垂直环流的下层,从陆地流向海洋,方向大致垂直海岸的气流,便是陆风。

  一般海风比陆风要强。因为白天海陆温差大,加上陆上气层较不稳定,所以有利于海风的发展。而夜间,海陆温差较小,所波及的气层较薄,陆风也就比较弱些。海风前进的速度,最大可达5-6米/秒,陆风一般只有1-2米/秒。滨海一带温差大,海陆风强度也大,随着远离海岸,海陆风便逐渐减弱。

  海陆风交替的时间随地方条件及天气情况而不同。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里,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一般为下午2-3时,这时候的海风最强。此后温度逐渐下降,海风便随着减弱,约在晚上9-10时,海陆温差没有了,海风也就停止了。夜里,陆地温度降得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下降得慢些,因此,在晚上9-10时以后,陆上变冷了,海上反而暖些。海陆温差的趋向改变了,海陆风的方向也改变了。从晚上9-10时的一度平静无风之后,接着微弱的陆风就开始了;这以后,海陆温差逐渐增大,陆风也越来越强;大约夜里2-3时左右,温差最大,这时的陆风也最强。天亮后,陆地渐渐暖起来,海陆温差越来越小,陆风逐渐,减弱;约在上午9-10时左右,海陆温差又消失了,陆风随着终止。

  (二)山谷风

  住在山区的人都熟悉,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叫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这种风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山谷风的形成原理跟海陆风类似。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

  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谷风的平均速度约每秒2-4米,有时可达每秒7-10米。谷风通过山隘的时候,风速加大。山风比谷风风速小一些,但在峡谷中,风力加强,有时会吹损谷地中的农作物。谷风所达厚度一般约为谷底以上500-1000米,这一厚度还随气层不稳定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一天之中,以午后的伸展厚度为最大。山风厚度比较薄,通常只及300米左右。

  在晴朗的白天,谷风把温暖的空气向山上输送,使山上气温升高,促使山前坡岗区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早发芽、早开花、早结果、早成熟;冬季可减少寒意。谷风把谷地的水汽带到上方,使山上空气湿度增加,谷地的空气湿度减小,这种现象,在中午几小时内特别的显著。如果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夏季谷风常常会凝云致雨,这对山区树木和农作物的生长很有利;夜晚,山风把水汽从山上带入谷地,因而山上的空气湿度减小,谷地空气湿度增加。在生长季节里,山风能降低温度,对植物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块根、块茎植物的生长膨大很有好处。

气象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大气候实习使我们掌握各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小气候实习,可使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大气候的各气象要素与小气候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并能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最后所提交的论文要求有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及实习结果。

  二.达到的能力目标

  学生能独立的观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独立的进行数据的处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得出结论,对论文的规范写作进行初步的训练。

  三.实验仪器

  (1)大气候实习: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地温表,净辐射表,总辐射表

  (2)小气候实习:干湿球温度表,光度计,通风干湿表 四.观测内容

  1.大气候实习:

  观测内容:

  1)辐射的.观测:包括净辐射、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

  2) 气温、空气湿度(利用湿度查算表查出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实际水汽压)

  3)土温的观测:包括0cm、5cm、10cm、15cm、

  20cm的土壤温度

  观测时间:9:00点开始观测,每隔半小时观测一次,直至3:00点结束

  2. 大棚内外气温、湿度、光照度的测定(小气候实习) 观测内容:大棚内外气温、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水气压)、光照度的观测以及大棚透光率的计算

  观测方法:

  第一步:在大棚内任意选取三个点;

  第二步:利用通风干湿表和照度计分别测量这三个点干、湿球温度和光照度。(注意:利用通风干湿表测量这三个点干、湿球温度时要距离地面150cm,利用照度计测量三个点的光照度时应在地面测定,并使感应面保持水平);

  第三步:在大棚外空旷地任选一点,测定150cm的干、湿球温度和地面的光照度;

  第四步:利用湿度查算表查出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实际水汽压。

  第五步:计算大棚透光率,大棚透光率=(大棚内光照度均值/大棚外光照度)*100

  观测时间:9:00点整开始观测,每隔半小时观测一次,3:00最后一次观测结束

  注意:利用通风干湿表观测空气湿度时,要求湿球在每个时间点的观测之前湿润一次。例如:9:00观测完之后,9:30开始第二次观测,这时湿球要重新湿润一次。 五.数据处理

  1. 辐射表电流表读数值转换成相应的辐射瞬时值,(包括净辐射、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然后按按时间顺序列表:

  辐射表输出毫伏值(mV)?1000

  净辐射表正瞬时值(w/m)?

  辐射表白天灵敏度辐射表输出毫伏值(mV)?1000

  总辐射表瞬时值(w/m)?

  辐射表灵敏度

  2.将气温、绝对湿度、相对湿 度按时间顺序列表:

  3.将不同土壤深度(0cm 、5cm 、10cm、15cm、20cm ) 的地温按时间顺序列表:

  4.将大棚内外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光照度、大棚透光率按时间顺序列表。

  大气候观测数据

  光照情况;无云 净辐射表灵敏度;9.821 总辐射表灵敏度;10.888

  六.数据分析

  1、 画图分析净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 画图分析气温、绝对湿度、相对湿 度的日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 画图分析不同深度的地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要求将五个深度的曲线画在同一张图上),并分析原因。

  4、 画图分析下午1:30时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5、 画图分析大棚内外气温、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光照

【气象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气象实习报告10-07

气象学实习报告08-23

2022气象学实习报告11-15

实用的气象学实习报告4篇09-01

气象学实习报告合集6篇11-13

【推荐】气象学实习报告三篇01-13

立夏的气象大班教案11-09

大班语言多变的气象教案11-15

《动物气象员》大班教案11-12

《动物气象台》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