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观后感

时间:2024-10-09 06:18: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勇士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勇士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勇士观后感

勇士观后感1

  好久没有泪目过了。

  这是近期看过的让我泪目的片子。并不是感到悲伤,而是被感动。

  斯巴达人跟波斯人对抗的故事。300个肌肉男跟数十万变态物种对抗的故事。

  波斯想让斯巴达人臣服,波斯的国王不仅斩杀了来挑衅的来使,而且带了300精英,直接出征。

  他们停在了一个叫温泉关的地方,开始了浴血奋战。

  整个片子据说都是在室内完成的,但是给观众带来的确是史诗般的效果。

  片子的色调是冷色。只有在送别和回家的镜头,是暖暖的阳光色。

  300勇士们每个人都露着腹肌,穿着小三角裤,披着红色的袍子。

  镜头都十分文艺。即使是战斗场面,都像油画一样美丽。

  开始情节缓慢的甚至我想放弃了。

  没想到后面高燃,为了让周周看看战斗场面,我都倒回去看了一遍。

  斯巴达人的英勇和无畏打动了我。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己的`荣耀,自己的老婆孩子,从不回头,从不投降。

  只有战死沙场的勇士,没有苟且偷生的奴隶。

  波斯兵多得数不清,光是射击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住。斯巴达国王哪能被吓着,他们嘲笑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荫凉里杀个痛快”。

  国王在最后一战,

  丢下头盔,因为沉重的头盔影响了他的视线。

  丢下圆盾,因为沉重的圆盾影响了他的敏捷。

  他对那个叛徒说:愿你能好好活下去。

  这是斯巴达人最为侮辱的一句话,他们的信仰是英勇的战斗,而不是躲避在阴凉下!!!

  最后他投出了他的长矛,刺向了波斯王的座驾,这是对胜利的一种向往,对敌人的一种蔑视和宣告!!!

  但是300人始终还是敌不过万人大军的。经过几轮较量,最后他们都是回归尘土了。

  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的传给了后人。

  永不撤退,永不投降,这就是斯巴达!

勇士观后感2

  影片《勇士》是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生动刻画出红军战士的勇士之魂、勇士之情,以战争类型片的手法展现勇士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口的非凡经历,并以这样的史诗巨片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

  240里路,是用艰辛和智慧走完的。所有勇士一路上被敌人围追堵截,但他们心中始终坚持着一种信念:“跑完二百四,拿下泸定桥!”这种信念就是勇士精神。攀爬铁索桥的艰险是这部影片中最具看点的,也是最令我感动的桥段之一,很多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都掉下了眼泪:生死关头勇士们的刚烈与机智一步一步的击退了敌人的攻击力,那个不幸被炮弹击中的勇士在掉进大渡河的瞬间,时间都凝固了……活生生的死的代价换来的今日美好的生活,足以令人感动泪流。这个勇士用牺牲告诉人们,胜利是需要牺牲的.。

  最后,战斗胜利了。这是全体幸存的和已牺牲的战士们共同奋战的成果。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影片,还原了当年长征的诸多场景和事件。草鞋、铁索、森林穿梭,所有的元素都是课本中文字的真实还原。影片中夺桥团的黄团长,作为一个队伍的领导者,能顾全大局,果断指挥整个队伍的进退,制定明确的作战目标,应有的顽强、果敢、足智多谋和纠结等各种情绪传神演绎,极大烘托出红军勇士的张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她不仅是长征路上千难险阻的高度概述,更是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的真实写照。

  今天,13亿中国人民正在进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我们要继续发扬红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敢于拼搏的长征精神,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早日迎来“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美好未来。

勇士观后感3

  勇士这个题材对我来说很亲切,因为我姥爷就是一名红军。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了会很欣慰吧。八十年前,在我们中国四川中西部发生了一个大事件。红四团冒雨昼行240里,并且靠22个勇士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光辉的一笔,也是数十年来被绘画,评书,大鼓书等多个版本演绎的精彩故事。惨烈、奇迹、热血、悲壮,是这个故事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而对于我们年轻一代80、90后来讲,《飞夺泸定桥》曾经在我们课本中出现过,也就成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大事件。如今,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电影《勇士》就要公映了,有幸可以提前观影,看片后决定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经历过这场战役,但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小时候常听那些爷爷们讲长征时候没有吃的,如何把一条皮带切成小块含在嘴里,不舍得嚼,直到化掉。影片中不时出现1935年,我会不由得想那个时候,红小鬼的他会是在哪个战线上。

  《勇士》确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悲壮、惨烈、热血,没让人失望。一望无际的川西高原,丛林密布,江水绵延,一支叫红四团的队伍正在这里行军。一个腿伤伤到骨头里的`团长(李东学饰),几十个衣着褴褛的战士,一个女扮男装的藏族女孩,一个黄皮国军的炮手阿三,这些人出现在影片一开头,似乎预示着这必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他们接到命令,要赶过两百多里到泸定桥那个方位时,所有观众都沸腾了。接下来几十分钟里即将上演的就是那场惊天大战。只是,要把一个人人都熟悉的战役演绎好确实太难。故事是确定的,结局的都知道的,中间的过程做好看,做合理才是最重要的。果然,当红四团的勇士们成功夺下泸定桥时,众人(包括观众)的心里一块石头都落了地。不负盛名,不负众望。对得起“飞夺泸定桥”。

勇士观后感4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勇士》。这部影片高度赞扬了中央红军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顿时热泪盈眶,涌起千思万绪,对中央红军的精神、行动赞叹不已。

  这部电影讲述了1935年5月红军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拿下泸定桥的故事。当时中央红军攻打敌人防线的路程十分困难,因为他们只有一条船,所以中央指挥官选择了几十位水性好的红军战斗,经过这些红军的努力,终于把敌人的防线攻下了,敌人的堡垒也被田生才炸毁了。后来,中央指挥官接到上级的.命令,派红一、红四团夹岸攻下泸定桥,两个团行走了一天一夜,扎营露宿,半夜,红一团和红四团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必须在后天把泸定桥拿下。接到通知后,红军们都惊呆了,认为一天一夜徒步跑120公里路,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条遥远的路途中,红军紧跟着部队跑啊跑,他们不是因走不动而倒下,就是因中暑而倒下。经过红军的坚持,终于抵达泸定桥。可是,此时的泸定桥上的木板大部分都被敌人拿走了,只有桥头留有几块木板。红军迫不得已,就找了很多铁盆当木板,在铁链上匍匐前进。就当红军快到桥对面时,敌军举起火把向那堆木板中间扔去。此时,桥上燃起了熊熊大火。但战士们不忘初心,不顾一切,越过火堆,向桥对面冲去。田生才瞄准敌人,把炮弹射了过去,红军举起枪向敌人射击,顿时,地下躺着的都是敌人横七竖八的尸体。从这些可敬可爱的红军战士身上,我看到了了“民族”、“成长”、“未来”“信念”

  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都是红军为我们创造而来的,他们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全心为广大人民服务,他们就是勇士!是中国人民的勇士!我们小学生也要学习红军勇士的精神,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让人人都成为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勇士!

勇士观后感5

  布兰登和汤米是一对亲兄弟。父亲是一位拳击手,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因为无法忍受父亲对母亲残暴的殴打和对他们兄弟两的无情,他们和母亲计划好一起离开,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生活。

  但是哥哥布兰登最后选择了留下来,最后在这个地方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弟弟汤米跟母亲去了另外一个地方,过着特别凄苦的生活,汤米当了兵,母亲最后生病去世。

  好多年以后,汤米回来了。也许他是为了原谅父亲回来的,以前那个喜欢酗酒、搏击、好斗的父亲已经老了,戒了酒,没有力气再去搏击,也没有了好斗心。他得知父亲每天都去教堂祈祷原谅,但不是为了对年幼时的他和他的母亲所犯下的错祈祷,他的内心又一次开始倔强、愤怒。

  汤米在服役时,无意中在危机时刻救了战友的命,被其他战友崇拜、尊重;另外一个战友死了,家里剩下老婆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为了战友遗孀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决定去上搏击场,赢得了比赛就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哥哥布兰登是一名物理老师,女儿得病需要花很多钱,几乎让他倾家荡产,房子马上要被收回了。为了增加一点收入,他选择去搏击,尽管妻子责备他、学校想要开除他、教练刚开始也不看好他,但他还是不顾一切想赢得这场比赛。

  最后布兰登和汤米从场场搏斗中胜出,兄弟两个成了最终的对手。

  汤米的身后,是排列整齐的部队战友,为他唱歌喝彩;布兰登的身后,是妻子、学生、上司、教练为他鼓励支持。

  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是“原谅”与“亲情”,所以注定了最后的.赢家是布兰登。

  镜头一:布兰登为女儿们做小玩具、妻子心疼他为了一点钱去和别人搏斗;

  镜头二:父亲因为和汤米决裂般的对话,回到家里听着录音带喝酒发狂,他把父亲放到床上紧紧地抱在怀里,给这个孤独地老人一点点心灵的安慰与关爱;

  镜头三:他和对手搏斗打了平手,对手的教练给对手的是挖苦,而他的教练一直都在鼓励他、支持他;

  镜头四:最后他打败了汤米,却把汤米扶起来,两个人互相支撑着走出了搏击场。

  观后感》

勇士观后感6

  看了勇士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信念”二字。 《勇士》以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为背景,讲述了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天险,穿过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的事。 通过电影,我仿佛看到了红军们身上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正在熠熠生辉。

  红军长征路上艰难险阻,那么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战士们,一次次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呢?是信念,一种不可动摇、坚如磐石的信念。

  红军四团仅用一个昼夜,就跑完了一百有二十公里,按时到达泸定桥。有的战士口吐白沫,当场倒地。是信念支撑着他们,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他们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链勇敢前进,尽管遭受着火烧枪打的痛苦,与落入湍急的危险,他们仍毅然前行。是信念在支撑着他们!

  如今,战士们终于用鲜红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然而红军战士的新年却销声匿迹了。 现在的我们一遇困难就放弃,缺少的就是那份信念与恒心。 古今中外也有很多人信念坚定,取得成功的例子。 越王勾践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国破战败后,越王勾践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忍辱负重,卧柴草,尝苦胆,最终取得”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成功。

  外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在简陋的设备下,仍坚持做研究。那是一种执着追求科学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最终在一次次的试验中获取了镭,荣获物理诺贝尔奖。 勾践和居里夫人都是因为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信念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国古代的常胜将军——项羽,因经受不住战败的打击,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与江边。如果他有坚定的信念,大可卷土重来取得成功。可见没有信念就没有人生的动力,和成功的希望。 我们应有着像红军战士一般的信念。在生活和学习迎难而上,不退缩、不放弃,让信念支撑我们克服困难,战胜艰险,朝着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夺取胜利的桂冠。 信念是一把利剑,可以让你在困境中披荆斩棘;信念是一盏明灯,可以让你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所以,用信念来坚定自己,就像红军战士一样用信念支撑自己前行。不管前方道路有多麽艰难,我们都应该用信念坚定未知的明天!

勇士观后感7

  电影《勇士》,那童年记忆中的课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讲的故事。

  勇士的故事是否能够讲得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明白当时两大阵营的力量悬殊,从而理解红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穿越彝区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后,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是志在必得的战略任务,强渡大渡河就成了敌我双方厮杀的重要一战,也是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红军巧布奇兵,以两个团的兵力伪装红军主力压向大渡河,然后猛然直奔泸定桥。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涌现。一提起长征,我们都觉得非常熟悉,在小学课本、媒体报道、文艺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但是我们往往把长征从大战略、大格局上来讲述,很少有影视作品从细节入手,去表现长征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现长征中某些具体的阶段。而恰恰是这些红军中普普通通的士兵,他们对信念的坚守体现出的人性光辉,铸成了长征创造的人类奇迹。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长征经历的许多事件中,选择哪一段、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来重塑电影《勇士》。毛主席在延安曾跟斯诺说过:“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毛主席这段话说明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飞夺泸定桥非常重要。在《勇士》中,我用6个字回溯这个过程:过河、跑路、过桥。勇士们过的河可不是“妹妹你坐船头”过的河,而是孙营长率领的17位勇士以生命为代价强渡的大渡河;勇士们跑的路可不是今天“跑男”们穿着旅游鞋跑的路,而是勇士们穿着草鞋在崇山峻岭里穿越人类极限的奔跑;勇士们过的桥不是今天的人们开着汽车奔向旅游景点走过的桥,而是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的没有桥板的泸定桥……这6个字的`故事筑起了勇士之魂,我想他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跟随着勇士走进这场世界历史上的经典战役。

  如果说长征精神以气壮山河的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改写了现代中国的历史,给那个时代的国家和民族以强烈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心,那么《勇士》中表现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则是长征途中,甚至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中,最重要的“淬火点”,或者说是“熔点”。

勇士观后感8

  10月1日,我看了部红色电影,名叫勇士连,以下便是我的感想。

  里面主要讲述了1935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经过川西北向陕甘宁战略转移的一次战斗事件。当时中央红军攻打敌人防线的过程非常艰难,并且他们只缴获了一条船,后面上级指令,让红一团和红四团拿下泸定桥,结果没过多久,突然接到上级指令,务必后天拿下泸定桥。也就是说,一天要跑完240里,而且还是山路,可他们就是用行动创造出了奇迹。到达泸定桥,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13根寒光绰绰的铁链,木板早已被拆卸,红军们凭着铁锅来挡子弹,一点一点的爬在铁链上,不少红军战士掉下大渡河。当红军们接近对岸时,他们又放起了大火,但区区烈火怎能阻挡红军的脚步,勇士们最终占领了泸定桥,完成了任务。

  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说,他们勇气可嘉,就算放上木板,普通人也很少敢站在上面,何况是13根铁链,并且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一点,哪怕是一丝丝的害怕,那22名勇士,边向前攀爬,也拿起枪反击,对岸的人也不停的扫射,可就是阻挡不了红军前进的步伐,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果然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勇士连》这部电影,便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脑海里。除了飞夺泸定桥,还有巧渡金沙江等等之类的一些事件。全片电影只有一个词——信念,没有信念,就完不成这么多奇迹,红军有一个信念,就是永远都不会被打倒,哪怕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去拼。这让我想起那四位勇士,手持炸药包,等敌人全部在埋伏地的时候,一点燃,就将所有的敌人送上了天,而这四位勇士,也因此而光荣牺牲了,看到这里,我也不禁感慨,没有他们心血付出,就没有最后的胜利。

  看完《勇士连》,在感慨我们今天度过的欢快的国庆节,不就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平安、繁荣昌盛吗?

勇士观后感9

  电影《勇士》描述的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特别重要的战役——飞夺泸定桥。观此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我经受了一次非凡的精神洗礼,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就是这样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曾在小学课文上学过的故事,当它以血肉身躯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不禁为之感动流泪,心中缓缓升起两个大字——“信仰”。这感觉就像春天里的.野草一样无法遏制,茁壮生长,愈发坚强。

  这是一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战役,只有拿下泸定桥,红军才有继续北上的希望,也才有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当然,在飞夺泸定桥这场战斗中最为世人称道的,也是载入了世界军事史的,便是红军用一昼夜奔袭240里,完成了这个真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成为世界著名的奔袭战例。这其中,步行一昼夜行军120公里,相当于跑了三个马拉松,而且红军还背着枪炮,不要说在过去的生存条件下,即便是在现代,也被认为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了达到这个极限,无数战士活活跑死。这也是电影最感人之深的地方。这场行军简直堪称“神迹”,就是这些有血有肉的人,创造了这段传奇,这段神话!

  什么叫英雄?什么叫惨烈?什么叫舍生忘死?什么叫大无畏精神?烈火与钢刀,大渡江与寒寒铁索,生死之间命悬一线。如果你已经不喜欢现在社会的物欲横流,总感觉时代的信仰缺失,那么返回八十年前看一看——飞夺泸定桥,仅一个战役就会让你对生活重燃希望。多少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才造就今天我们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所以,《勇士》代表的正是这种精神和信仰。因为信仰,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信仰,他们勇往直前。 记得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战士们行军时,会各自背上写着字的木牌,来让大家相互间识文断字,共同学习。在他们身上的木板上,也在那些可爱可敬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勇敢”、“未来”、“信念”、“刚强”、“坚持”、“信仰”……是的,我们也会把这部影片,这个故事,这些词,刻在自己内心的木板之上,时刻警醒着自己,今天的来之不易,明天的更要珍惜。

勇士观后感10

  这是一次历史的重温,也是一次热血的再沸。通过影像的还原和记录,看过惨烈的战争场面,我,对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更加珍惜了!

  《勇士》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大片,但在制作打造上,却颇具商业氛围,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接受洗礼和教育。

  《勇士》导演是宁海强,其最擅长的就是军旅、军事动作影视剧。之前的《弹道无痕》《百团大战》《生死大营救》《中国兄弟连》等影视剧都是他的代表作。

  编剧赵冬苓、赵宁宇也来头不小。主要作品有人所共知的《红高粱》《孔繁森》《赵氏孤儿》等。

  《勇士》的枪炮、爆炸、动作戏份,在内地战争动作大片中,可谓打出了新高度,这离自然离不开动作指导罗礼贤的'功劳。喜欢看动作片的观众,对罗礼贤一定不会陌生。早到吴宇森的《喋血双雄》《喋血街头》,再到成龙的《霹雳火》《超级警察》,再到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以及甄子丹的《特殊身份》,他的动作设计、飞车设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影片火爆的关键因子之一。

  至于演员阵容,聂远、于小伟、李东学,包括宋佳伦等,都是一等一的硬汉型男。相比那些花样美男,鲜肉男神,他们不仅有颜值,更硬朗十足,阳刚百分。影片中,他们化身敢死队队员,冲锋陷阵,临危不乱,上演了一幕幕生死大鏖战。

  林妙可也长大了,在片中扮演一个川籍女娃,最后也成长成了一名红军女勇士。与李东学、聂远、于小伟等大牌对戏,林妙可表现可圈可点。

  为了再现历史真实,《勇士》基本上都是实景拍摄,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不过包括导演宁海强、演员聂远、李东学、于小伟在内的主创人员,都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战争的真实性,从而也带给了观众极大的视觉震撼和心灵冲击。

  与此同时,《勇士》还运用了大量的数字特效技术,进而营造出了最逼真,也最震撼的视听效果。尤其是竹林竹海中的那场枪火戏份,无论镜头语言,还是音响特效,都属于顶配级别。 而最后一幕的飞夺泸定桥,更是在高清极清镜头语言的烘托下,惨烈而悲壮。而在这密集枪炮中,烽火硝烟下,战友情、兄弟情、家国情,情情撼人心,动人魂,暖人体,励人志。

勇士观后感11

  《勇士连》里面主要讲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薛岳指挥的敌中央军企图利用大渡河天险,堵截歼灭红军。中国军委下令突袭安顺场,强渡大渡河。5月24日夜,红一团攻下安顺场,凭着一条木船强渡大渡河拿下东岸敌阵营。红四团则受令从西岸北上,在三日内到达泸定桥。红四团二连作为先锋连,红军突破菩萨岗。刘文辉意识到红军的目标后,加派拦截。红四团不得不加快行程,在29日夺取泸定桥,此时距离泸定县240里,二连智取猛虎岗后,为保主力军稳妥,二连连长廖大珠提出壮士断臂计划,将伤员留下阻击断后。红四团终于在29日上午打到泸定桥,而桥板早被国军拆卸,不得已下二连奉命飞夺泸定桥,最终二十二勇士集结成功夺取泸定桥。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5名勇士生还,牺牲了17名勇士,至今只能找到八位勇士的名字,分别是: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

  在战斗中同志们说的几句话我还深深的记在脑海中:

  1.今天一战,舍命拼,宁可前进一步死,也不后退半步生。

  2.告诉连长,我们刘家三兄弟下辈子还做他的兵。

  3.如果失败,明天将不再属于我们。现在,他们想用13根铁索将我们拦在这里,我要求,你们以必胜的信念,将对面的敌人美梦粉碎,中央军委等待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整个《勇士连》飞夺泸定桥每一个细节我都非常认真的看,每当我们的战士倒下的时候我都会鼻子一酸,眼泪便不自觉地掉了下来,其中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王海云因为英雄册掉了,上面都是为国牺牲的战友们的姓名,他为了抢回英雄册差点丢了性命。这一幕让我深受感动,对中国先辈又多了一丝敬佩。英雄册最终还是被敌人的枪炮打乱了,王海云将满腔的怒火倾泻在敌人的身上,他奋不顾身,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

勇士观后感12

  星期五下午,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电影——《勇士》这部电影讲述了1935年红军战士北上抗日,英勇夺取泸定桥的感人故事。我最难忘的是红军战士英勇夺取泸定桥的场面。为了赶路,红军战士冒着倾盆大雨,一天一夜走了240里路。当他们来到泸定桥边,敌人突然发起疯狂地进攻,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往前冲。泸定桥是一座铁索桥,敌人把桥上的木板都抽掉了,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链。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止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可战士们不惧重重困难,攀着铁链爬着,一边艰难的过桥,一边抵挡敌人的进攻。正当红军战士爬到桥中间时,敌人突然向红军发起猛烈地扫射,可战士们仍然坚强地攀爬着,没有退缩。敌人的子弹穿过了战士们的身体,有的掉进了汹涌的大渡河里不幸牺牲了,有的战士被铁链刮伤了手脚,流着鲜血……经过一天一夜的顽强战斗,红军战士終于夺取了泸定桥!

  观看了《勇士》这部电影,我热泪盈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想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无数的革命战士用宝贵的生命才换来国家的和平与安全!我们每天吃着可口营养的食物,穿着舒适漂亮的衣服,住在舒服的房间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各种知识,和伙伴们开心地玩耍,有父母亲的陪伴与宠爱!多么甜蜜的生活呀!

  我不仅要珍惜美好的生活,还要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精神。我是个任性娇气的孩子,平时很依赖父母,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退缩害怕,受点小伤也会号啕大哭,受点挫折就发脾气……想想战争中顽强勇敢的战士们,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惧任何困难,和他们比,我觉得很惭愧!以后,我会珍惜这美好时光,争分夺秒地学习,努力做个自强、独立的孩子!

勇士观后感13

  父母从小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如何如何的人,我曾经一度认为勇士这一类人而冥思苦想,在八岁的我眼中,勇士就应该像超人一样,拥有超能力,但随着我的成长,深入探索发现,其实勇士也与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会感到悲伤,疼痛,无力,只是不同于常人的是他们有信仰。

  电影勇士讲述的是两党之间的内战中飞夺泸定桥这一史实,体现了共产主义大无畏的精神。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跑完120里,简直是不可能,但是这群勇士们创造了奇迹。即使这途中用埋伏,队友伤亡,依然无法阻止他们前行,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信念,为长征顺利而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当13根铁索摆在面前时,他们临危不惧,因为一个真正的勇士是无所畏惧的`,他能接受这未知的现实,能够为大局着想,宁愿用炙热的身躯做实验,也不愿让队友白白牺牲。当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是,放开手,不拖累队友,即使是面对死亡,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人名的期盼,迫使他们将仇恨转换为前行的动力,只有勇士才能做到这样的包容。并且面对劲敌,也永远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团结一致,拧成一根麻绳,化作一股力量推波助澜,不断前行。其实,在面对严峻的形势前,面对血淋淋的枪口时,那一刻,心中有畏惧,前行也许会生死未卜,但心中有信念告诉他们,现在所受的苦都是为了人民,和平,自由而战,必须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所以一个真正的勇士是要接受一切的艰难险阻,不管成功与否,依然要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即使遍体鳞伤,也要为那矢志不渝的信仰而奋斗。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位勇士,而真正的勇士是永远怀着金子般热忱的心,面对未知无所畏惧,面对恐惧依然前行,这正如书中的一句话;生活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勇士观后感14

  电影《勇士连》,那童年记忆中的课文,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讲的故事。

  勇士的故事是否能够讲得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明白当时两大阵营的力量悬殊,从而理解红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穿越彝区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后,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是志在必得的战略任务,强渡大渡河就成了敌我双方厮杀的重要一战,也是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红军巧布奇兵,以两个团的兵力伪装红军主力压向大渡河,然后猛然直奔泸定桥。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涌现。一提起长征,我们都觉得非常熟悉,在小学课本、媒体报道、文艺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但是我们往往把长征从大战略、大格局上来讲述,很少有影视作品从细节入手,去表现长征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现长征中某些具体的阶段。而恰恰是这些红军中普普通通的士兵,他们对信念的坚守体现出的人性光辉,铸成了长征创造的人类奇迹。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长征经历的许多事件中,选择哪一段、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来重塑电影《勇士连》。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曾跟斯诺说过:“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这段话说明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飞夺泸定桥非常重要。在《勇士连》中,我用6个字回溯这个过程:过河、跑路、过桥。勇士们过的河可不是“妹妹你坐船头”过的.河,而是孙营长率领的17位勇士以生命为代价强渡的大渡河;勇士们跑的路可不是今天“跑男”们穿着旅游鞋跑的路,而是勇士们穿着草鞋在崇山峻岭里穿越人类极限的奔跑;勇士们过的桥不是今天的人们开着汽车奔向旅游景点走过的桥,而是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的没有桥板的泸定桥……这6个字的故事筑起了勇士之魂,我想他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跟随着勇士走进这场世界历史上的经典战役。

  如果说长征精神以气壮山河的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改写了现代中国的历史,给那个时代的国家和民族以强烈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心,那么《勇士连》中表现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则是长征途中,甚至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中,最重要的“淬火点”,或者说是“熔点”。

勇士观后感15

  手机上观看了一部影片《勇士连》,影片再现的是卢沟桥一战。

  知道飞夺泸定桥一事,但不熟悉。原来,这座桥哪里只是桥,是关乎着我们红军的成与败。红军不能过桥,则安顺声渡河至北岸之一师,势必孤军奋战,而南岸之红军主力则必走西康。这样的话红军则极难克服困难。红军成功渡河,自上川陕甘青几生活上均将为红军活动之地区。事实证明,革命胜利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国家,有了现在的和平。可当我看到当初的决绝、艰苦,那种拿身体挡子弹,那种全凭信仰战的场景时,无法不感动落泪。

  大贵一家三兄弟,都死在了战场上,原本哥哥以为弟弟可以活下来,没想到弟弟先牺牲了;一个少年战士拿着海报上的女人说是自己的女朋友,在面临牺牲的时候,他告诉战友自己并无女朋友,决绝而死;无名战士为新加入的少年挡住子弹,自己却牺牲了……和平年代我们无法体会到当年的残酷,但可以想象国家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联想起前两天看的《万里归途》。这部电影里的中国是安全的,强大的,但国际形势同样不乐观。努米来共和国发生内乱,在努米亚的中国公民有着生命危险。影片介绍了我们的外交官空过生死挽救同胞生命的'故事。在内乱的国度,我们无法保证同胞的生命安全,但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带他们回家。而回家便是整部影片的终极目标。

  国来之不易,国强至关重要。无论是当初为政权而战,还是今天为强国富国而努力,每一个都应该当作英雄。死,有谁不怕,享受谁不会?可是就有这样的人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为了他人的安全,放弃了自己,建设了未来。

  成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觉得骄傲、自豪、温暖。国家对人民的呵护让我们心存感恩。没有国,哪有家。想想多少人为了我们的幸福打拼,多少人为了我们的安宁而奔走。我们的生活当然有不如意,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国家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真的不容易。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享受安宁。在这个世界我们从来都不能一人独活,我们需要帮手,需要家人,更需要国家,需要强大的国家。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祖国和平安宁。

【勇士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鱼》观后感03-25

《天河》观后感03-27

个人观后感02-14

交通的观后感02-28

《风之谷》观后感12-22

春晚观后感12-22

消防观后感04-24

茶馆观后感12-11

圆明园观后感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