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5-08-16 10:50: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听说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有一方墓碑,上面刻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几个大字。我想他不是某人的朋友,而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美国第一位在红色根据地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用最真实及客观的文字记录了那段真实的岁月。他也是第一位采访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新闻记者,从而更使我对他产生敬畏之情。

  我怀着无比崇敬之心轻轻翻开这本书,用心灵去静静体会那段艰难困苦、顽强不屈斗争的岁月。他写这本书是没有带着任何的个人感情与个人偏见的。就像他还没有进入共产党根据地之前,他认为“红区”是一个肮脏、传染病流行且破烂不堪的地方。他也一直认为共产党就是所谓的“赤匪”而领袖毛泽东就是“土匪头子”。进入根据地后,他才知道共产党是一支为百姓服务,为解放奴役中的中国而奋斗的英雄军队。

  这部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革命伟人的光辉形象。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更是一位能诗会文的.文学家。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且有卓越的领导指挥才能。周恩来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好总理。他是一个谦逊儒雅的革命者,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待人友善,深受人民爱戴。指的是“三军统帅,人民亲切地称他为“朱老总”。他的部下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整整一个严冬的艰难,而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他的个人魅力。

  在《红星照耀中国》里,有很多章节使我难忘。

  在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本篇记录了童年时代的毛泽东的学习情况“他的中文教员是顽固派,是很粗暴和严厉的,常常打他的学生们,因为这个缘故,他十岁的时候曾逃学。他不敢回家,因为怕在那里被打。他胡乱走向县城去,以为县城在某处的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他的家人找回。他的父亲是一个性情暴躁的人,而且常常打他和他的弟弟们。关于钱这样的东西,从来不给他们,而且给他们吃的都是最不好的东西。他的父亲每月十五日,对于他的工人们,有种让步而给他们鸡蛋和饭吃,可是永远没有肉。但对于毛泽东既没有肉也没有鸡蛋。读到此处我觉得我们今天的生活如此幸福,每天能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身边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如此的慈祥谦和。我们的物质生活更为丰富,鱼肉蛋菜应有尽有,任其我们尝遍所有美食。但这些幸福生活都要感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出的奉献。如描写彭德怀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除了胃口很弱以外,他的身体是完全健康的。彭德怀有一件私人的衣服,这是一件背心,使用长征中射下来的敌人飞机上所得的一把降落伞所做的。我眼前顿时出现了神气的彭大将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长征的一段我的眼前便又出现了爬雪山,过草地,横渡大渡河的危险场面。以及“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欣慰。更让我了解到,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一开始斯诺简要交代了长征起因,包括蒋介石如何组织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如何失败、红军如何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而撤出江西根据地……长征第一次多么伟大的壮举啊!

  一颗红星在中国大地上放着光辉。我相信这是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它不仅照耀着中国,更照耀在全球以及全宇宙,中国梦让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怀揣着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党百年再创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单看《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我的内心是拒绝看这本书的。我以为此书只是向我们普及爱国教育的读物,不料竟是个美国记者所写的,一时就来了兴趣,想看究竟美国人笔下是如何写当时的中国的。

  没有翻开此书之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这些人物离我是相当遥远的。虽然我经常听说这些伟人的名号,却不了解他们真正的为人。就着斯诺的笔迹,我算是真正了解了他们。

  我们的毛爷爷,是爱军爱民的共产党领导人,这是我对他的初始印象。书中让我走进了他的生活,他生活简单朴素、说话平易近人,俨然透着慈祥。一卷铺盖、几件衣物,吃着和大家一样的食物,走着和大家一样的道路。在和斯诺谈话的过程中,他还会松下裤带搜虱子,可以想见他和我们一般,书中是他真实的模样。还有我们的周恩来总理,细心热情,第一次见面就用英语与斯诺打招呼,可以尽情“窥探”他们的生活,可以全面了解他们的为人。

  这些伟人们当时正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朱德曾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过敌人五次围剿。在这样长期的战斗中,他形成了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这是他身经百战所得出来的经验。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与战士讲话时会脱下帽子。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朱德对待战士的用心。为了早日实现革命事业,他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并奔赴在不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路上。即使在柏林参加共产党卫生院五洲运动被捕,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革命事业,他坚定的'信念一直支撑他走下去、干下去。多少革命战士,就是像朱德这般,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直到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的骨灰堆沏一座座堡垒,护卫我们的祖国,坚守我们的阵地。如今,我们应倍加珍惜和平年代的一切。

  革命年代伟人与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斗争业绩,我们要时刻铭记!感谢《红星照耀中国》带来的真实报道,它记录着那百年不朽的一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细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仿佛跟随作者的足迹,来到1936年的陕甘宁苏区。这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他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通过作者斯诺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此前虽有所了解却并不熟知的延安根据地。他用纸笔记录这次习性之旅,并将稿件整理成书,告诉全世界,在世界东方的战场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生的故事。在这里,西北的漫天黄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的硝烟暂时退却,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革命气象。斯诺仿佛是带着一张白纸来到中国,而他笔下的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直至毛泽东本人,都好像是在那白纸上画下的绚丽墨卷。这些此前国民党通缉令上的人物,突然之间活生生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坚定、执着、深邃而不乏快乐和幽默,让人迷醉。这些红军领袖的个人魅力,也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以各种形式去同情或追随共产党,并为之流血牺牲的原因之一吧!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斯诺还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扎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红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在斯诺笔下的`那些小人物,反映出当时苏区的社会情况,折射出苏区人们的精神状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更是对当时的人民、当时的社会一种全新的描述。当年的战争硝烟虽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要知道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亦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亦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高举红军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新的光芒。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却长期以来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现在倡导“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我看可以从斯诺这里得到某些启示:“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媒体的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有直面真实的勇气担当,还要拓展视野,解放胸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本书引导读者通过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还希望读者们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锻炼眼力和提升表达能力。也让读者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在当今信息的时代,让读者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我原本以为《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这本书差不多,但读了之后我才发觉并不是那么回事。《红星照耀中国》的是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

  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急进入红区,解决了世人心中的疑问。当我从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得知当时白区人民对红军的看法时,我不禁会感到不行思议,甚至有些生气,共产党何时抢劫百姓?何时烧毁房屋了?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究竟当时国民党百般刁难共产党,又怎会让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传入百姓耳中。

  虽然陕西的苏区在开创时期特殊艰苦,农夫们被沉重的税钱压得喘不过气,但在陕西解放后,百姓与红军团结一心,这才使得红军得以在国民党的.五次围剿中获得突围,当然,胜利突围的缘由还有红军具体而精湛的作战方案。

  又通过介绍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大渡河与国民党作战的经受,体现了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奋勇拼搏的英雄气概。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红军读书识字了,在当时,日本的飞机随时都会投下原子弹,红军与很多红小鬼却不可怕,他们照样读书,照样写字,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既不需要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也不需要时刻预备着为国捐躯,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肯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保卫祖国出一份力。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书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日本捏造事实的行为使中国人民为之愤恨。埃德加斯诺能在乱世中保持糊涂是多么的难能珍贵,我敬重他本人,《红星照耀中国》传达给我们他的这一种糊涂,真实、生动得使我喜爱。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

  我刚看了一点,就一下子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后,细细咀嚼,不由的感叹起来。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斯诺写的,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体现了大无畏的精神。其中《红小鬼》这一章中说的是有一些孩子才十岁就当上了红军,其后一生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会有一个少年先锋队的模范连,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十几岁的少年。

  我们现在也跟他们差不多的年纪,可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生活条件也很优越。就拿吃的来说吧!在那时,吃的东西很少,经常用树皮和树根来充饥,而现在呢?不管在家还是在饭店,吃不掉就扔,真是浪费啊!在那时红米饭、南瓜汤就是美食了,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在那时,因为革命的信念,每个人做什么事都尽全力去做,没有一点松懈。而现在我们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做事都会漫不经心,马马虎虎。有时正是这一点点的马虎,就会出现失误,事情就会做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当年红军的`奋斗精神。想想在那时的那些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承受了和大人一样的责任,经受了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苦难,很多甚至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年幼、宝贵的生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气概。他们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但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也是红军战士的誓言。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他们那忠诚的爱国之心。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这高贵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面镜子。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记录红军的书。是一位美国人写的。我虽然对外国人有些偏见,但对于这本书的是心怀敬佩的。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记事性强、报道性强的.作品。斯诺真实的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得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向全世界真实的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一个外国人,在一个混乱的国家,深入西境,不远万里来采访中国革命者,这一点是我值得敬佩的。

  我觉得他可以去采访采访蒋介石。让他谈谈对的看法,形象。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认识。全书精致的刻画了红军领袖的形象,细致的描写红军领袖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了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多么不容易。同时还要打小鬼子。可谓“腹背受敌〞啊。这本书写的是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对我们以后学历史有一些帮助。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余,封建千年。始于秦皇,腐于满清。有高祖斩蛇起义,有汉之明君,有强盛之唐,有元之疆阔,亦有昏庸之清皇。如假设不是满清之废庸,人权之不等,怎生会使华夏大地饱受沧桑焉

  人民起义,自有其理。中华大地,千年之余。尔等倭寇,速速退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

  这个假期,我随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

  在这本书里,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地有活力。其中,我认识了“苏维埃四巨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财政部长林伯渠、谢觉哉、萧劲光、徐特立和充满活力的“红小鬼”们。他们每个人都是智慧,英勇,仁义,有血有肉的。

  通过斯诺的笔墨,有如一幅幅画卷展开,不带过重的色彩。我好像进入了那个年代,微风带着理想的气息,路上留下红军们坚定的信念,阳光闪耀着他们高贵纯净的心灵。

  读完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坚韧、团结、友善……或许有很多外界的传言,有很多怀疑的眼光,但他们丝毫不受影响,用行动向人们证明“红军是为人民而战”。

  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我们都应感到幸福,同时也要心怀感激。我们脚下的土地,浸润过先辈的热血,我们呼吸的空气飘荡过战争的硝烟。我们现在有多幸福,过去的人们就有多艰辛。要知道,我们的如今都是先辈用鲜血搭建起来的。而我们故不能辜负了先辈的期望,应当把握当下,努力向上,继续建设我们强大的祖国。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过去那么艰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比起他们,我现在吃的苦又算什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朝着目标去努力,必然是艰辛的。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总会想到过去红军战士们的坚毅、顽强,便咬紧牙关继续奋斗。正如二万五千里长征,过程虽艰难漫长,但结果总是好的。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一次长征?在这条路上,我也会像红军战士们一样,坚定地走下去!两年后的中考。五年后的高考,等我凯旋,我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

  历史总是铭记在心。我会以过去革命的艰辛警醒并鼓励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

  在二十世纪有一支堪称奇迹的,它做出了一件奇迹的事情——长征。

  在一九二七年中国分裂成了两派,一方是共产党,另一方则是国民党双方势不两立,共产党支持无产阶级,而国民党是资产主义,于是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在一九三四年,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是所有“围剿”中规模最大的`,蒋介石——国民党的领袖,动用了将近九十万的兵力来围剿红军,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他们汲取之前失败是教训,他们不再像以前那么鲁莽,他们没走到一个地方,就会在那里修建城墙,碉堡,他们想把红军彻底封锁。

  红军在十月十六日夜晚下达了长征的命令,大部分都战士都参加了长征,剩下的那一部分一直坚守阵地,但最终被敌人杀害他们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们舍弃了自己,换来了的安全,他们每个人都值得我们敬佩!

  这一走,便是两万五千里,用时一年之久他们从江西出发,最终抵达西北部的陕西。在途中,他们战胜了重重困难,他们飞夺泸定桥,大渡金沙江,而国民党也对红军进行了重重阻挠。如果红军在关键时刻失败,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次长征,红军的主力毫发无损,他们穿过了亚洲最危险的河流,最终在陕西建立了苏维埃根据地。

  都说红军是穷人的,但是你有想过为什么农民工和工人会加入红军吗,因为国民党的疯狂杀戮,致使民不聊生,国民党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了都指认是红军,进行屠杀,就想日本的南京大屠杀一样,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的地方都会有死尸,这也是红军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注定会战胜国民党,无产阶级注定会渲染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从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西行漫记,让我看到的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未来不断拼搏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并将激励我们一直向前!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2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炮火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阿!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样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情绪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忙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望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立刻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之后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明白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之后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那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3

  在我即将上初二的这个暑假,我与作者斯诺走完了伟大的红色之路。感受中国的美丽、强大。更钦佩于红色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和伟大!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那红军十万八千里长征,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从1930年起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围剿。1933年五月,蒋介石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采取错误的路线和军事战略,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在这之后中国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过草地,爬雪山,与生死决斗。

  在最困难的时刻,大家甚至吃皮带,扒树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伟大的共产党人仍旧用战士们的血肉拼杀出飞夺泸定桥、四度赤水河的.光辉战绩!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道:“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以为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

  这就红军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心连心,令一种却是把自己与士兵们做了不仅仅是等级上的区分,更是生与死的差别。

  红军的长征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一样的,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但在所有人心中却又不可磨灭!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4

  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因为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他们在为人民打仗。

  ------题记

  一个人手拿号角,仰天吹奏,疾风似箭,猛浪若奔,他却那么坚定地站着,这究竟是一股怎么样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用优美的文笔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其中他也描写了许多共产党领导人的形象:毛爷爷、周恩来、彭爷爷……他们都是很平凡但很伟大的人物,我印象中深刻的应该是周恩来了。

  周恩来出身官僚家庭,这是共产党中少有的,他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了学生运动等等。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放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共产党的事业,组织了工人大罢工,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来到苏区进行艰苦的与国民党的`斗争,在指挥部他精细考虑,为了胜利,细致的从前线到后勤,他都要去关心,这也是为什么他身患重病,书中写道:“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对付作为敌人后援的大城市的所有财力。”尽管当时共产党的武器不足,但他们都十分自信,颇有勇气。周恩来同志从来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保持乐观的心态。作者对周恩来的评价是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生的造反者。我认为周恩来同志既是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也是共产党中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作者斯诺在书的开篇提出了许多未获解答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士兵参加了红军,同南京政府的军事独裁进行武装斗争,这是为什么?

  当时,中国最大的党派是国民党,其次才是共产党;国民党拥有先进大量的武器,国民党能给你钱,让你当官,给你最好的待遇,可为什么共产党最终会胜利?原因就是他们懂民心,有人性,他们爱人民。他们都是将军与士兵并肩作战,他们在冲锋时喊的都是:“弟兄们,跟我来!”;他们在战争途中住进农民家,不拿农民一针一线,还帮助农民种地;他们不杀俘虏的民团,给俘虏的人悔过的机会……因此,得道者多助,农民团结一致,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而他们也用那火一般的爱国情怀,燃起人民的革命热情,带领人民为成立新中国努力!

  如今,斯诺的话得到了印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照耀了全中国,照耀了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读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这位伟大领袖的不凡思想和卓越领导才能。

  他所倡导的人民群众路线,以及他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明智决策和英明领导,深深地感染着我。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这本书是一本珍贵的`历史文献,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会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的优良精神和革命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范文11-2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3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8-11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1-18

《红星中国》读书笔记11-14

红星歌说课稿10-24

红星歌教学反思10-23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06-17

大班教案《谁的红星多》01-18

幼儿园红星歌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