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说是建党一百年了,所以在这炎炎夏日,我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再次体会到八十多年前那颗炽灼的红星光耀的故事。
不光是书,电影也一并看了。不管书中还是电影中,我们美国记者斯诺仍是那般热情、好奇。他以继续第一人称视角的故事为主题,写下这本书,他在这进行了为期一百多天的“红区”旅行。
他见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一些伟大人物,他的报道大程度上改变了外界对“红区”的谣言和偏见。他让西方民族看到这里有一群拥有坚定信念的、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所拼命斗争的红星战士,这些人的使命感、远见卓识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
我在读完之后,有些惊讶,原来那些我们所崇拜的伟人,有这样的如此平常、如此生活性的一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斯诺与毛主席并席共坐,边记录边聆听式地听毛主席讲述自己生平的`那一段。那一段我看的最为认真,毕竟能知晓毛主席生平的机会可是很少的。他的父亲很严格也很吝啬。对小时的毛泽东常常打骂。“但最终这位父亲还是用他一贯的严厉来责骂我,我只要气的离家出走,用斗争的形式去对他,他会宽和些,如果我用宽仁认错的态度去对他,他却只有更多的打骂我”。这使我不得不想起这样一个在如此坏性格的父亲的打骂下成长为革命领袖的毛泽东主席,他的经历是让我震撼的。
这颗照耀中国的红星,是百年来,共产党人的奋斗努力;是红军战士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辛勤的奋斗,这是我们的中华!我相信那颗红星,会一直照耀下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红军最后一定照耀中国!
斯诺用最简单的语言描绘了最真实的中国,当时的中国有丑陋不堪、压迫人民的国民党,也有忧国忧民,为民而战的红军,红军不仅是—一个队伍,而且还是一种精神
我看过无数场关于英雄的`电影,但是我心目。中关于英雄的人选只有一个,那就是_红军,红军为我们中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甚至。付出了生命,他们解放了人们的自由,解放了全中国,在五十年代时,中国面临着被欺压,被压迫,而就在此时,一个叫做红军的部队逐渐发展,他们为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那新鲜的血液最后必定涌入了中国的全身。
斯诺初到中国,看见的是那官兵压迫、人民苦不堪言的状态,还听到了赤匪、土匪等关键字,他不负千辛万苦也要到达那个神秘的政权_苏区,困难向他接踵而来,他丝毫不怯懦,他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主要将领,了解了他们。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伟大革命家毛泽东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可以赋予人丰富的知识色彩。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红军精神。让我们现在拥有了如此安宁的生活。我们现在所获得的一切都是鲜红血液换来的,为了这些,我们不得不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团结一致的胜利。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特别的书,这是一名外国人作为记者的身份写下的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工农红军用用智慧和斗争战胜蒋介石。
让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长征,红军远征的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读了这本书事物的心中充满敬佩之情,同时还有对红军们的同情,他们的食物不足,饿得不行就啃树皮,煮皮鞋,嚼石子…这些都是我们从未经历的,我们不敢想象那艰苦的日子,现在我们衣食无忧,这些事我们不敢做,红军们却习以为常。
红军们的脚上有许多惨不忍睹的血泡和老茧,可见他们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现在的人们一出门就是开车,有几个人脚上还有血泡,有几个人脚上还有老茧,他们在这艰苦的路上,虽然倒下的有很多人,但他们相互扶持,绝不轻易放弃自己的队友,这精神是难得可贵的。
红军们的.乐观,坚持,互相扶持,是他们长征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的成功和吃的苦是成正比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到处是荒弃的田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义……
一九三六年,三十一岁的斯诺,一位孤胆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
从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他用冷静、客观而又带着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他曾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鲁迅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进行深度访谈,在他笔下,一个个生活、战斗场景扑面而来。他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在这本书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高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他们仿佛从书本走了出来,有血有肉,生动丰满。他们那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精神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都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通过这本书,我们得以学习了那些人的美好精神品质,也了解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甘愿牺牲自己,遇到绝境也不放弃的人的存在,中国才得以发展到如此强大的地步。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也要多加学习这些历史,更需要去把握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那些历史名人身上学习他们那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让自己的品质更美好,努力为国家做贡献,让国家变得更富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
九月份,我读了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它描绘了第一个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苏区的故事,并将他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都写进了这本书。
本书用新闻来描写红军战士生活,概括了红军与白军、国民党以及日军的斗争,写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敌,顽强不屈,也大段引用采访中人物所说的话,将所见所闻描述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全书先从作者前往苏区路上说起,讲了火车上一个白胡子老者对红军的偏见,加大了作者对红军的好奇与猜想。了解了更多关于红色中国的故事。后来,作者逐渐深入中国苏区内部,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大人物,了解了国际形势、了解了红军的信仰、宗旨、口号等等,了解了中国内部战争的过程以及结果。作者将这些事连起来,写成了这一部自己戏称为“乱七八糟”的书。
作者介绍了红军的经验与客观教训,那就是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来对抗残暴的`日军。也写了有组织、有武装的民众、工人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抗日战争就很难胜利,他们是一股不可征服的力量。
在斯诺笔下,我们见到了一个红色的战争岁月,一件件真实的事件在我们面前展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红色中国”。在书中,一个个人物,都被赋上了自己的个性,鲜活生动。一个个“红小鬼”,一个个乐观、爱运动、爱和平的红军战士,都被描绘的栩栩如生。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我认为:只有团结人民,发扬红色基因,为社会做贡献,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要紧跟革命先烈,学习红军精神,发扬两万五千里长征红色基因;学习红军的大无畏勇敢、学习红军官兵的步调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等精神;学习他们自始至终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
这本书讲述了,在80年前,一位美国新闻工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某报社工作,他常年跟随红军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红色中国革命,将其所见所闻真实记录汇编成一部纪实性报道作品。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看到它红色的外表就深感沉默,当我读完这本书时,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令我惊心动魄,震撼不已。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领土,敌人残忍的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国难当头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挽救危局……
在笔下,仿佛能听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看到许多杰出的革命前辈们镇定自若,部署着作战计划、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百折不挠的进行着革命工作……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心中崇高的革命信仰!这本书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令人骄傲的历史!
当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新中国的建设,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精神,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让闪亮的革命红星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版至今已经80年了(1937年10月在英国伦敦首次出版),然而时至今日这本书依然在全球热销。
于某个夏日的晚上,我开始阅读起这本书来。
80年前,一名美国的记者,怀着不知道怎样的心情冒死来到陕北,开始了他的纪实创作。他穿过封锁区,躲过白匪的跟踪,经历无数质疑的眼光,然而他如同他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一样,毅然地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将一个当时被掩盖的真实的故事及时地讲给全世界人听,他就是本书的作者,美国人埃德加。斯诺。
80年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苍老了,但是对于一本书,对于书中讲述的故事,今天读来却依然充满着无穷的'力量。
当我以飞快地速度读完前100页时,我不禁感叹,作者讲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就发生在眼前。
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下发生在80年前中国陕北的红色故事(其中有些故事你根本无法从其它渠道了解到这么详细的过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也没有多少写作技巧,更没有阿谀奉承式的辞令,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的陈述,简单的对白和清晰的脉络。作者以这种似在诉说的方式静静地讲述着中国的红色革命和革命中的人物。
文章描写的都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生发生的故事,艰苦的生活环境,艰难的生存条件,然而人们却是满怀激情,斗志昂扬!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乐观?是什么在坚强地支撑着他们?
是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国民党举起屠刀屠杀共产党的时候,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前仆后继!当共产党人辗转于被围剿被消灭的各个战场时,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当红军在雪山上,在草地上弹尽粮绝之时,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战胜一切困难!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共产党人点燃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才能最后取得成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最终站上了世界的舞台。
今天,当我们的神舟飞船穿梭于天地之间,当我们的高铁遍布神州大地,当我们的航空母舰游弋于太平洋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红星照耀中国》中主人公们的信仰已经开枝散叶。
今天,当共和国走过67年的风风雨雨后,我们的信仰依然坚定,那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号角,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信仰!我们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梦将会且一定会实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
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初识《红星照耀中国》,我仿佛变成那字字句句,藏进了它的灵魂。这本小说以斯诺在红区的见闻为线索,通过讲述红军战士和将领的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坚韧和勇敢。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激情。
在红区的所见所闻中,作者通过描写红军与当地人民的交往,展现了军民互帮互助,感人至深的场景。在红军陷入缺粮的困难时期,当地的贫苦农民无私地提供食宿和帮助,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互助精神和团结的力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和互助互爱的伟大精神。斯诺在书中写道:“在那些最艰难的'时刻,是人民的爱和信任,给了红军战士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除了整体上的记叙,小说中还穿插描写了多个红军将领的故事,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这段历史的起因。作者记叙了毛泽东,朱德等许多伟大领袖的性格和命运,以及他们的成长和转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追求。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国革命战争这一段历史有了不止于年代与事件的浅层了解,而是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例如,斯诺描述了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岁月,如何从一个书生逐渐成长为一位革命领袖,他的智慧和勇气,深深打动了我。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奋斗历程,还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勇敢斗争的精神。这部小说唤起了我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也激发了我对于追求理想和信念的热情。斯诺的笔下,那些革命先烈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事迹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在那烽火连天,兵荒马乱的世道,斯诺,一个美国记者,一个本与这件事无关的人,在亲身走访红区之后,写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篇佳作,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还展现出了革命将领的英勇气概。读此书,品此作,我若不爱国,若不为振兴中华贡献一己之力,何以为华夏儿女,又何以报祖国庇佑之恩情?
这本意义重大的佳作通过对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我对中国的革命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深深的意识到,只有不断追求进步和奋斗,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和昌盛。正如斯诺在书中所言:“中国革命的火种,虽然历经风雨,却始终燃烧不息。”这火种,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揭示了中国红军的真正形象以及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坚定斗争。本书收集和记录了作者与革命将领的谈话,以及与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人的谈话。作者斯诺断言道:“这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上丰富而又灿烂的精华。”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紧追不舍,红军不得不做出夺取泸定桥的决定。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沿着火墙密布的铁索,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成功夺下桥头,使红军主力顺利从泸定桥越过天险,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泸定桥水面几十丈高,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索,而大渡河水流湍急,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在这么艰险的环境下,红军战士奋不顾身,不畏艰险,用血肉之躯筑成钢铁屏障,抵挡敌人的密集枪弹,勇往直前,他们这种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报道作品,是一部不朽的名著。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并着笔写下了它——《红星照耀中国》
在书中,作者斯诺以记者的身份通过“白区”,历尽千难万险进入“红区”开始了他的采访。采访对象许许多多,而对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周恩来和徐特立的采访记录尤为细致。对当地的农民、工人、红军战士,还有“红小鬼”一系列的采访中,通过他们的讲述、行动,以及当时的生活环境,斯诺以一名记者的名义向外界宣传真正的“红军状况”,传达红军的思想,使外界消除对红军的不实之词。并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它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一大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斯诺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友谊。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了。在他眼里,毛泽东便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书中对伟大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而恰恰是这样一位喜欢憨笑的人,解放了新中国,成为一代伟大领袖。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2
这本书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曾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介绍了红星长征时的经历、故事。
“红小鬼”大家都应该知道吧!文中的有些孩子才十岁就踏上了长征的路径!几曾何时,十岁的我们仍然是不懂事的孩子,都是少先对对员,而他们已经成为不怕牺牲,顽强博斗的`男子汉!比起他们,我们是幸福的。
在长征的路上,不少的人是饿死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中华人民、为了我们的今天,他们没有半点松懈!我们对这无忧无虑的生活中,条件优越。可是他们,对于他们来说:红米饭、南瓜汤、水就是美味了,他们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我们现在却在浪费 。在饭店里,豪气的点一大桌菜,吃不完的就扔掉。如果这些东西没有浪费,可以送给他们吃,就会拯救很多人,为我国而奋斗
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做,尽力做,不能松懈。那时年纪都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却承受了和大人一样的责任!他们经历了些我们不曾经历的苦难。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幼年的童真,青年的青春。难道我们的幸福不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一章“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3
有一段岁月,荆棘密布却激情燃烧;有一位作家,文笔质朴,追逐真理;有一本书,如一幕幕画卷,徐徐展开,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外国作家斯诺用真诚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解放前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红军长征,公正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红军,这就是《红星照耀中国》,一本有力量,有影响力的纪实性作品。当我怀着无比敬意看完《红星照耀中国》,我深深地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要好好珍惜,更要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作者通过对长征的描绘,赞扬了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不仅是革命精神,更是我们民族之魂!
这种精神,融入血液,代代相传!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们不负青春,不负祖国,成就辉煌。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运动员们像钢铁战士,挥洒汗水顽强奋斗。其中,举重冠军谌利军顽强拼搏的精神犹其让我钦佩。冠军的背后也曾遇到过很多挫折,伤痛的.这个恶魔差点将他击溃,手臂肌腱断裂,让他身心受到打击。但谌利军擦干眼泪,以百折不饶的决心和信念,重回赛场。本次奥运会,他在抓举发挥失误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最终奋力一搏绝地翻盘。这何尝不是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
我是一位有理想爱拼搏的中华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是我的使命,长征精神也鼓舞着我快快成长!踏入中学校园的第一天,我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理想:“我要成为一位勇敢拼搏的中华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中华复兴而奋斗!”暑假里,我变得更刻苦了,每天,清晨的阳光刚刚出现,我已经奔跑在道路上,夜晚,星星眨着眼,我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我开始学会劳动,能独立生活,还会关心他人。我争分夺秒地学习,渴望快快成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更是百折不饶的长征精神。红星照耀中国,红军精神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革命岁月中人们胜利的方向,还照耀着新时代的征程,也照亮着我时刻准备着为中华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4
应该有不少的朋友在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是会把它下意识的认为它是中国人写的。其实不然,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
埃德加斯诺先生,他于1936年在中国抗日最危险的时刻,独自一人冒险穿过了国民党的封锁,独自进入了陕甘宁边区,他是中国历史上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他曾经说过:“在那四个月的旅行,使他一个资本主义的记者,情感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战士和每一个中国人都产生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
当时红军刚完成长征不久,红军三个方面军力加起来才5万余人,他们遭受着蒋介石的围剿与封锁,在外人看来,中国红军在那种情况下,能否坚持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但斯诺先生他并不认同外界的观点,正是因为他的亲身经历,他对中国共产党以及红军政权充满信心,他相信,虽然现在这颗红心的力量很小,但在不久后必将光芒万丈,照亮整个中国。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指挥作战时的英勇神态,小到战士们的一言一语,斯诺先生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共产党,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
虽然有些同学拿现在的中国共产党与之相比较,但我个人认为这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中国共产党他更像是一个传说,他有些孤独,亦是非常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为后人照亮前进的.路。红心重照耀,中华辉煌现!
我敬佩红军,因为他们将任何物质都置身于党和人民之外,他们始终坚信一个没有独立的国家,那么民族前景将黯淡无光,他们用最实际的行动使千万万个人民加入这项伟大而荣誉的事业,他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他们在中国的板块上留下的一抹抹鲜艳的红,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的精神撼动人心。
红心的主要力量来源于联系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所想,为人民谋利。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关于血的历史书籍。它让我们知道了谁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还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红军所遭受的苦难和经历的艰苦岁月,是多少人的鲜血才铸造了我们的今天啊!
先让我谈谈印象最深刻的红军吧。说到红军,首先浮上我的脑海的是他们的热忱和信念。他们永远都是以最温柔的态度和最亲近的口吻对待老百姓,跟老百姓亲切聊天,无论身份的高低,永远都会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相处。据斯诺介绍,红军指挥官始终与战士们同吃同喝同住,与战士们在一起打闹,而且还经常坐在一起谈天说地,非常地和睦,以至于连孩子们都积极踊跃加入他们。
其次就是红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那勇敢斗争的灵魂。斯诺在书中“大渡河英雄”片段中提及,当红军面对敌人的火药炸弹时,面对空荡荡的索桥时,他们从未退缩,而是始终勇往直前!光是这一点,就已然突破敌人的防线。
长征之路,如此的艰难,红军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在漫漫的长征途中,他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是敌人的火药炸弹,还有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面对的不仅仅只是翻山越岭,还有比这更艰难的自然环境,如布满积雪的雪山,那寒冷的温度给人的生存带来了直接且强劲的威胁,甚至将人活活冻死。《长津湖》中一个片段所示,众多战士就在积雪中因酷寒而失去生命。而他们虽被掩埋在积雪中,但却始终保持着稳握钢枪的姿态。仅此一画面,即可感受到红军战士对革命的崇高信仰。
我敬佩红军,因为他们没有把任何物质追求放在革命精神的上方,他们坚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获得独立,那他们的前景一定是黑暗”。他们用实际行动换取了中国农民的信赖,同时激励着中国农民拿起武器去与敌人斗争,为中华民族的奋起而斗争。这也证明了,中国红军对老百姓的影响之大。
红军战士们舍生忘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抹浓墨重彩的红色,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眼中的红军,也是我的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范文11-2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3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1-18
《红星中国》读书笔记11-14
红星歌说课稿10-24
红星歌教学反思10-23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06-17
大班教案《谁的红星多》01-18
幼儿园红星歌教案03-04
读《闪闪的红星》有感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