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有感1
沉沦也罢,豁达也好,每个人都应寻觅生活中的“东坡”。——题记
当代诗人顾城这样评论苏东坡:“炎凉变月影,兴亡催潮升,吹渡八万里,总是大江风”。在作家林语堂的眼中,苏轼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他是中国古代文坛当之无愧、颇受爱戴的霸主。他的诗词文章,刚猛激烈,自然深远,有“春鸟秋虫之声”。他的伟名之所以被千千万万位中国人所铭记在心,不仅仅因为他的作品承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更基于他在苦难之中始终拥有豁达、超然的情怀。
苏东坡一直以来都被卷入到政治的漩涡之中,贬谪的悲哀,颠沛的困顿,好似春季四处飘荡的柳絮,从未过得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但他始终至死不渝,保持着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如一徐清风走完他一生。他厌恶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所以超然、豁达、淳朴的品质荟萃于苏东坡一身。他随时随地吟诗作赋,甚至敢于批判并揭露当今朝政的乌烟瘴气 ,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不计所招来的后果和利害。正是如此,他与他的文化瑰宝化作永恒,至今仍为学者们所津津乐道。
因为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上的不同,他和一干朋友们被迫贬出京师。在辗转迁谪之中,他经历了黄州时期的困苦磨难,却仍然坚守乐天的情怀,那期间,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如流水般在中国诗词文化的江流中淌过。
在黄州,苏轼干脆超然物外,不问政治,过起了安适恬静的田园生活。那是他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太阳洋洋地揉着惺忪的双眼,白云在苍穹中悠悠地飘荡。他手持锈迹斑斑的锄头、穿着衣衫褴褛的农服在东坡上种菜,“草盛豆苗稀”,但脸上洋溢着笑容,还吟诵着自己时不时诗兴大发的词赋,好不自在!抬望眼眸,他的居所是山顶的三间房子。从山顶俯见茅亭,亭下就是小有名气的雪堂。做田务累了,他便“噗通”一声惬意地坐在田埂上,拿起身旁的自酿浊酒,环视着自己经营的农场,开怀畅饮。此时此刻的他,抛下了所有的困扰与烦恼,真正的适应了田园生活,那个天真淳朴、始终不渝的苏轼,也从此成为了名闻历史的`“东坡居士”。
晚年,他遭遇了二度迫害流放到了岭南。这次到海南岛,以身体的折磨加之于老人身上,这才是苦难。面对“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的痛苦与折磨,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却不许他失去人生的快乐。苏东坡曾对他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那种醇美、成熟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神往!
面对繁重的学业和喘不过气来的分秒必争的校园生活,我何尝不是那个精神、肉体遭受折磨的“苏东坡”!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接踵而来,课间本是娱乐放松的黄金时段,可教室里却出奇的静,放眼望去,同学们则齐刷刷地埋头苦干。一次次竞赛考试如一场场风暴席卷我的身心,在我柔弱的心灵深处尽情地肆虐着;但我还来不及叹惋疗伤,老师们马上预告说下一场风暴已经形成,即将席卷而来……
呜呼!每当遭受这样的际遇,我的眼前不由浮现苏东坡的洒脱形象。于是我趁着清风明月夜,走上操场,面向四野,高声朗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年谁与作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读着读着,心境豁然开朗,乐观自信油然而生。于是乎,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宿舍,待一宿酣畅入眠,再次迎接旭日东升。
感谢你,苏东坡,是你教会了我在逆境磨难中保有乐观豁达之心!困难算什么,正如东坡先生诗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磨难,轻装上阵,冲过去!
读《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有感2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是一部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的传记。通过对苏东坡生平的描述和解读,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苏东坡这位历史上的文学巨匠。
苏东坡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却能够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面对困难时勇敢地去面对,我们也能够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是不可忽视的。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至今仍被许多人喜爱。他的散文、诗歌以及书信都充满了人文关怀、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些都是吸引人的`地方。
最让人感动的是,苏东坡对人们的关心和爱护。他在任官期间,关心百姓的生活,积极为他们办事。他还对自己的朋友和亲人非常关心,毫不吝啬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是一部读起来让人感到愉悦的书籍。通过这部传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和思想,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读《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有感】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07-17
苏东坡传读后感08-04
《苏东坡传》读后感08-02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10-08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08-25
读《中年好友苏东坡》有感08-22
读《茅以升传》有感12-27
读《贝多芬传》有感08-14
读《悟空传》有感11-12
读《孔子传》有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