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钓鱼的启示》有感【常用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钓鱼的启示》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1
在厚厚的语文中,我最喜欢的课文就是《钓鱼的`启》。文章是写作者和父亲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是离捕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父亲叫我把鱼放回湖中,我不放,可是在父亲的坚持下,我还是放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事例。有一次,我拿在十元钱兴高采烈地向一家超市,走过去,在店里买了三包,美食,然后把钱付给了售货阿姨,他把钱找给了我,我向门外走去数了数售货阿姨找我的钱,突然我发现阿姨把20块钱当成了五元钱找给了我,我想,太好了!还多找了15元钱给我,可是,我要不要把多余的钱还给阿姨呢?我再那麽犹豫呢一会儿了,最终决定不把钱返给阿姨。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以前的我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我知道了。相信看了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受到启示。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2
今天,我们学习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文中的主人公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自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我一直对文中父亲的做法大惑不解:既然此时无人知晓,为什么还要把这条来之不易的大鲈鱼放走呢?在课堂上学完了课文后,我才明白——道德的价值远远大于一条大鲈鱼价值。这条鲈鱼虽然来之不易、价格不菲,但在道德的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这看似和道德相比不值一提的小便宜,却使一些人为此出卖了最重要的品格——道德。
我们班的王哲靓同学参加过一个演讲比赛,她的演讲题目便是——《道德,让我们前行!》这简单的几个字眼,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无处不在:小到一次考试,大到一次把捡到的钱包归还……这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记得有一次,我和住的比较近的同学一起回家。走过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着,却没有一辆直行或转弯的车辆。等了好一会儿见没有车,同学便大胆的往前走。我上前一把拉住她:“喂!还是红灯呢!”同学有些不以为然地回答道:“没有车辆干嘛不走呀!你看别人都走了。”说完就拉起我往对面跑。“不行不行!不能闯红灯啊!”同学拗不过我,只好等绿灯亮了再走。
一次简单的过马路,却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钓鱼的启示》有这么一句话: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它看似离我们很近,却又遥不可及,只有真正热爱它的人才是高尚的人。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3
今天讲《钓鱼的启示》一课。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让学生感知、体验詹姆斯的心里变化以及懂得将学与行结合起来,遵守规则,这是文章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想到一个切入点:以詹姆斯和他爸爸为线,贯穿全文。
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能抓住文中的词句说一说詹姆斯有着怎样的心里变化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句子找的很准,概括的也很精辟:紧张、激动、高兴——沮丧、不情愿、抗议——悲哀——自豪。我最近看了一些专家的实录和名师的课,静下心来一直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我要给学生什么?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获得只有30%得法于课内,那么我应该给予学生哪些有用的30%呢?今天的课让我明白一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渐渐学会分析和归纳。
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解读第二个问题显然简单多了:画出描写爸爸的句子,想一想爸爸为什么坚决让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鲈鱼?爸爸是怎么想的?学生的回答切合课文内容,可圈可点,有说服力。
我接着又质疑道:詹姆斯后悔了吗?“没有!”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哪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再次让学生从文中的词句中找答案。学生很快便把注意力集中道13至16自然段,其中,我最难忘的是宋沛哲的见解——
“老师,我通过这句话发现詹姆斯没有后悔:‘詹姆斯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条大鱼却经常会出现在他眼前——当遇到道德的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那条大鱼一直出现在他眼前,说明对他影响很大。”他说。
“出现在他眼前的仅仅的一条鱼吗?”我启发他深入思考。
“不是!”
“那是什么?”
“出现在詹姆斯眼前的不仅是一条鱼,而是一种启示,一种做人的道理。”
“好!掌声送给他!”沛哲能读出自背后的意思,这就是语文能力。
到底是一种什么做人道理呢?课上到此答案似乎不难解答,李思谭说:“这件事告诉我们,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不管有多大的诱惑,我们都要遵守规则。”(在其他同学的建议下修改了个别字词)我请他写在黑板上,并找了一只红粉笔,认真地说:“你是红粉笔写,这是奖励你的!”
下课了,我在本子上记下了以下举手发言积极的学生名字:徐浩轩、贺硕、于尚延、刘文涵、陈丁维、王若昕、孟诗涵、李浩萌、李思谭、宋沛哲、张子涵、张淑弈、李卓昊……不发言不代表听课不认真,但是踊跃举手的同学无疑是敢于展示自己且思维活跃的,值得表扬。
这堂课也有很多的遗憾,首先是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少,应该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而我担心完不成课堂任务就省略了,这是个错误的决定,不能抑制学生的探究欲望。再者,我讲的太多,而应该把主要内容放在前半堂课,这样“精讲”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是面对这样的精读课文,时间和内容不好把握。
最后,引用特级教师武凤霞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叙事,也算作自己今天的“启示”吧——
一位语文教师的思考能力决定着他对教材的理解能力。
20xx年3月17日星期二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4
我学了一篇课文叫《钓鱼的启示》,讲的是作者在鲈鱼开放日前一天晚上,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是,离鲈鱼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尽管作者很不愿意,但他听从了父亲的教诲把大鲈鱼放回了湖里,三十四年后,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他在人生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和那条大鲈鱼一样诱惑人的鱼,面对一次次抉择时,他总会想起父亲的教诲。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作者的成就源于付清的教导。那我有没有遇到诱惑人的鱼呢?有!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去上公开课,下课时我在抽屉里发现了一个文具盒,我打开一看,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笔和一大块橡皮,开始我动心了,想据为己有,但是我想起了课文《钓鱼的启示》中,父亲面临到的抉择时的勇气,最终,我把文具盒放在了讲台上。说起来真的挺险的,我差点掉进罪恶的深渊。
从此,我不再贪那一点小便宜,做一个拥有诚信的人!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5
一个寂静的午后,苹果花的香味,弥漫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镇小学的校园里。其中一个班的8个学生,被老师带到了一间很大的空房里。玻璃窗光洁明亮,鸟儿飞过的痕迹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正当学生们强按住内心的好奇,凝神等待着将要发生的一切时,老师领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一脸和蔼地来到孩子们中间,给每个人都发了一粒包装十分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这糖果属于你的,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谁能坚持等我回来以后再吃,那就会得到两粒同样的糖果作为奖励。说完,他和老师一起转身离开了这里。
等待是漫长的,许诺是遥远的,而那颗糖果却真真切切地摆在每个孩子的面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颗糖果对孩子们的诱惑也越来越大,伴随着窗外苹果花的芬芳,这种诱惑几乎不可抗拒。
有一个孩子剥掉了精美的糖纸,把糖放进嘴里并发出“啧啧”的声音。受他的影响,有几个孩子忍不住了,纷纷剥开了精美的糖纸。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千方百计地控制着自己,一直等到那陌生人回来。那是一个比暑假还漫长的40分钟。但陌生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承诺,那些付出等待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奖励。
事实上,这是一次叫做“延迟满足”的心理实验。后来,那个陌生人跟踪这些孩子整整20年。他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他们从不轻易在困难面前低头,总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抵御唾手可得的诱惑,期待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许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照现实生活,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或许就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6
今天,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钓鱼的启示》主要写的是:“我”与父亲在捕捞鲈鱼日的前一个夜晚捕到一条美丽的大鲈鱼,“我”得意洋洋的欣赏着,父亲却让我把鱼放回到湖中,我很伤心,只好依依不舍把鱼放回到湖里。长大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中写道:“……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那个沮丧的孩子,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那天晚上,我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长大后作者不止一次遇到了许多类似诱惑的人或事,但是他都能够正确地对待。在生活中,我也经历过和作者一样的诱惑人的“鱼“,不过我却没有作者做得那样好。就那上次来说吧:我在去上学的路上,捡到了一百元钱,当时感到很高兴,随后又很不安,是交给老师还是交给妈妈呢?思前想后,我还是把钱交给了妈妈。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了自己当时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对呀!作者在艰难抉择的时候,他选择的是把诱惑人的鱼放回到湖里,而我选择的却是自己的妈妈,这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呀!和作者相比,我还存在着许多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把握住道德标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同时也需要来自老师同学和爸爸妈妈们的提醒和监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呀!同学们,你们遇到这样的事情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记住作者的话吧,用自己的行动来落实,做一个新世纪有道德的好少年!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7
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对文中的父亲和儿子詹姆斯都很敬佩。
当儿子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时,父亲划了一根火柴看了看表,正好是晚上十点钟,离捕鱼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于是把目光转向了詹姆斯:“孩子,时间还不到,把它放到湖里吧。”儿子从父亲的表情中清楚的知道,没有可商量的余地。于是依依不舍的把大鲈鱼放进了湖中。
课文中的.父亲,用他那高尚的品德影响和教育了孩子,使孩子一生都自觉遵守法规,最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8
今天我们学习了《钓鱼的启示》,学完之后,我懂了非常多。文中的作者在一个小岛上钓鱼,然而在距此岛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作者好不容易钓上来了一条大鲈鱼。尽管这鲈鱼又大又美,尽管作者和作者的父亲都非常喜欢这条鲈鱼,尽管无人知道作者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鱼的,但作者的父亲却义无返顾地说了声:“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就是这句话,让我想了非常久,感触非常深。
作者的父亲当时说这句话,他也一定会有心里斗争,不过,他在诱人的鲈鱼和自己的道德精神上,他说了不。虽然只是一个字,但这就是一个人的道德观念。正如作者的父亲说的那样,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非常难。也正是这句话,使作者的人生从那一刻开始,步入了正轨。
人们经常都说道德,道德,那么,道德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见到走道上有纸团,将它仍进垃圾篓里,这就是道德,把倒下的告示牌扶正,这就是道德,将钓到的'鲈鱼放回湖中,这也是道德。
老师曾讲过,把不归自己的东西拿走,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些东西有的非常诱人,所以非常多人都会进入“两难”的抉择,包括作者。如果有一个导师对你说“不”,那么我相信,你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你一定会顺其自然地说“不,这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所以,道德必须从小做起。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放弃充满诱惑的,不属于自己的金钱,权利,地位,是每个人非常难做到的,也是每个人必须都要做到的……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9
本文知识丰富,教育意义深远。
文章的内容是:我和父亲去附近的湖钓鱼。后来,我钓到了一只大鲈鱼,但我父亲看了看手表,发现它离捕捉鲈鱼还有两个小时,所以他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但我很不想,但我父亲的话没有讨论的空间。所以我慢慢地取下鲈鱼,不情愿地把它放回湖里。34年过去了,沮丧的孩子成了著名的建筑师,也明白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但很难实践。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如果一个人从小接受如此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这篇文章还告诉我们,一个人很难做好事,但做坏事很简单。因为做好事需要放弃个人利益,做坏事不仅可以获得每个人的利益,而且很简单,而且会失去道德。所以两者很难选择,但作者选择了道德,成为了著名的建筑师。所以警告我们要时刻用道德来衡量自己,不要被金钱、地位、荣誉、一点好处等诱惑。
读完《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我意识到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但很难实践。这个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10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我们就已学到了语文书上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第一课,便是《钓鱼的启示》,这个平凡的小故事,却让我懂得了不少道理……
这篇文章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和父亲去钓鱼,没想到钓上来的竟是一条漂亮、诱人的大鲈鱼,可是距离捕捉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所以爸爸强求 “我”把给鱼放了,“我”被逼无奈,只好很不情愿地把鱼给放了。可当“我”长大成人,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师时,每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确很难”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
很多人都知道要遵守规则,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多少人为了那一点儿小小的利益而去违反规定啊!也许,并不是他们存心想这样做的,但当他们一次次的面临诱惑时,总是心存侥幸,管不住自己。其实,规则,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加有秩序,但是,要想真正达到规定的目的,就需要考每个人的'自觉和执行。好多人在违反规定的同时,总是想着:“就这一次” “反正没人看到”之类的想法。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这么做,哪里还有规则存在的意义啊!
现在这个世界,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只要你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会抵挡不住诱惑的陷阱,这种陷阱,常常让人防不胜防。人生的旅途犹如一道数学难题,你可以用各种方法去解它,如何列式,如何计算……只要你每一步都是正确的,那么,当你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你就会得到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充满道德的一生!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11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为《钓鱼的启示》的文章。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和他的父亲一起去湖中的小岛钓鱼,好不容易才钓到一条大鲈鱼,作者很高兴。但父亲却要作者把鱼放回湖中,因为还没到捕捞开放日,作者只好无奈的'把鱼放回水中。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要有抵御诱惑的能力,要慎独。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由的想起了前几天发生在班上的丢钱事件。那段时间,班上频繁有人的钱不翼而飞。初步统计,这一星期班上丢钱的数目接近100元。
佛家有云:日行一善,功德无量。我想一个人要是没有自控能力,不能抵抗诱惑,他的功德也会每天折损,最后他的功德会变成负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可“犯罪时针”也越转越快。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每天都心惊胆战的,真的好吗?!佛说:百世修德,一世为人。做一回人就应该开心,不能每天胆战心惊。
最后,希望班上、社会上禁得起诱惑的人多谢,让“犯罪时针”放慢些,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生活。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12
自从读了《钓鱼的启示》,深受感动,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严格教育,让儿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这句话的执着。“道德只是简单...
几天前,我们学了一篇叫做钓鱼的启示的课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钓过一条大鲈鱼,但被父亲强迫释放的故事。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时,我不明白我父亲的意图。经过老师的详细分析和反复仔细阅读,我终于意识到文章揭示的真相:人们不能只关心眼前的利益,而不能忍受诱惑。
俗话说:“冻三尺,不是一天之寒。”也许杀人犯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杀人放火,而是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拿着同学的`东西时,他的勇气逐渐增加。他做了越来越多的坏事,成为了无恶的凶手。
在那些日子里,如果作者的父亲纵容他,拿走了鱼,今天的作者可能会坐在牢房里写遗憾书。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善小而不为,不恶小而为。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13
今天,我们学习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捕捞鲈鱼的前一个夜晚,和爸爸去附近的'小岛上钓鱼,没想到竟然钓到了一条又大又肥的大鲈鱼。爸爸让作者把这条又大又肥的大鲈鱼放了,可作者不想放,但是,从爸爸那不容争辩的说话声中,作者清楚地知道,爸爸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面对生活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而这种抉择的勇气和力量需要从小进行培养。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14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课文中,作者和他爸爸在钓鱼开放的前一晚上去钓鱼,作者因钓到一条大鱼而得意洋洋,却被不贪小便宜的爸爸劝说放回水中,“我虽不情愿,但还是依依不舍地按着爸爸说的话做了”。二十四年后,作者“我”才明白:父亲是为了让我以后受益才让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水中。
读完这个故事,我很理解当时小作者的心理,想想他第一次钓鱼就钓到如此大的大鲈鱼,肯定会得意洋洋,喜出望外。但是爸爸却让他把辛苦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么稀罕、这么漂亮的大鲈鱼,谁想放回去?谁有会舍得放回去?于是,作者苦苦哀求爸爸能不能留下来,可是爸爸态度坚决地不同意,作者只好很不舍,很无奈地放回去。看到这里,我对作者的行为表示佩服,佩服他战胜自我的勇气,更敬佩作者的`爸爸,因为他能做好表率,能做到在美丽的陷阱中自由地穿梭,不被眼前的一些小营小利而诱惑,能严格地遵守做人的准则。
写到这里,我也想起我曾经历的一件事,那时我和妈妈正在拥挤的街道上买核桃,看着忙碌的售货员,趁着别人不注意,悄悄地抓了一大把藏进袖子里,我四处张望一下,好像没有人发觉,我觉得好玩,手还藏在袖子里把弄着核桃。直到妈妈付钱要走时,我的内心也在进行斗争,进行选择,最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确的一面,我把藏在袖子里的核桃倒了出来,因为我知道我得到的是核桃,但我丢失的却是我的道德,我的尊严。
我明白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道德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也是一种行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人与人之间是非常讲究礼节的,人们遵守规则的意识很强。现在,我们更要发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会让道德成为我的良师密友,陪我一生成长,好道德,益终生!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15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讲的是“我”和“父亲”去钓鱼,刚放下鱼钩没多久,就钓到一条非常大的鱼。因为还没到捕鱼时间,但只差两个小时了,“父亲”却要把鱼放回去。我从中体会到了做人要诚实,讲信用,遵守规则,不要贪小便宜,会因小失大的。
现在的人许多是不守规则的,今天下午回来的.路上就发生了这种事。有许多车停在路边,车挡住我的去路,我只能从车边绕过去。国家要求市区内只能开到40千米/时的速度,但马路上的车却开到六七十千米/时的速度冲过来,幸好我已经绕过去了,才有惊无险。还有一次,我在走上坡路时,有个人逆行,又没刹车就撞过来,正好撞到我的单车上,还骂我说:“你怎么不长眼啊!”但明明他逆行呀。
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许多地方有人被车弄伤,都是因为他们不遵守规则,假如说大家都这样,那就会关系到许多生命的安全。我希望警察能采取一些方法来阻止这些人,不让社会再这样下去了。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相关文章: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08-28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04-27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11-24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12-21
《钓鱼的启示》教案09-25
《钓鱼的启示》教案范文08-29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03-19
钓鱼的启示教案优秀12-21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