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锦集(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摆渡人》读后感1
这本书是我在书店里发现的,被它的封面和简介所吸引。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透明的包装袋,用手轻轻拍打了一下书页,然后将书握在手中,缓缓翻开。随着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我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
一个名叫“迪伦”的女孩,在寻找生父的途中遇难,她的肉体与灵魂分家,不得不在那个摆渡人“崔斯坦”的指引与帮助下,跨过荒原,去到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但她并不乐意在那个毫无波澜的地方度过自己的余生,也不愿离开崔斯坦,独自生活。所以,在她到达彼岸后,她又独自跨过那荒郊野岭,寻找崔斯坦。在这途中,她变得勇敢、坚强、独立,也发现了所谓“荒原”不过是人心的邪恶。终于,她找到崔斯坦,在二人的努力下,一起回到人间。
慢慢的,我沉浸在了故事里,我好奇迪伦最后是否找到生父;为她在临死之前没有将短信发给父亲而感到惋惜;祈祷她与崔斯坦能够越过重重险阻,平安的活下来……
我开始被迪伦的坚强所感动,在得知自己死亡的真相后,她并未似其他死者一般,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她冷静地控制自己,让自己接受现实,并且跟着崔斯坦一步步地走,一次次地逃离危险,不拖后腿,沉默,安静。
我开始心疼崔斯坦,在十几岁的年纪,便阅过人生百态,他清楚每个人的黑暗,他明了自己不是个人,也不是个神。他是个不知道自己是谁、一次又一次地以命相护着那些贪婪邪恶的'人类、默默坚守职责、沉静而内敛的男孩。
在这本书的版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对于这句话,我有两种理解:一是这句话源自于阿尔瓦雷斯的内心,因为玛蒂娜需要他,所以他才存在于现实与幻境之间的边界处,所以他才引导玛蒂娜前进的方向,所以他才能够陪伴她回到人间。二是这句话是玛蒂娜内心的声音,因为她的心灵需要一个引导者,需要他给予勇气去追寻自己的真相,需要他使她变得坚强、勇敢,并毅然决然地走上寻找阿尔瓦雷斯的道路,需要他……他才存在于玛蒂娜的内心中。
这本小说直击人心,它展现了人类的阴暗的一面——所有人幻想中的荒野、贪婪的恶魔,却也告诉人们,只有打败自己心中的魔鬼——跨越想象中的荒原,才能成功地存活下来。
迪伦和崔斯坦在面对黑暗的斗争中,并非意图改变整个世界,而是希望能保持自己最初的初心而不被世界改变。他们始终相信,尽管力量微弱,但正义是他们最坚强的支撑!
《摆渡人》读后感2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看到它的第一眼,《摆渡人》有些神秘的封面立刻吸引了我。然而,翻开书页,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让我一口气读到了最后。这是一本关于爱,关于勇气,关于生命的故事。
单亲家庭的迪伦从五岁一直到十五岁,都是靠妈妈一个人抚养长大,偶然间得到亲生父亲的电话,但是她还是决定去看望他。十五岁的迪伦鼓起所有的勇气逃课坐上了通向未知的陌生的爸爸的火车,结果火车在隧道中发生意外,她成为了唯一一个不幸者。当她艰难地穿越黑暗的隧道后,后来却得知自己是唯一的不幸者。作为灵魂的摆渡人,他的工作就是带领他要迎接的灵魂穿越高山、湖泊、魔鬼、荒原,最终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他们勇敢的面对路途中的困难,崔斯坦也拼尽全力去保护这个对他来说有些不一样的灵魂。等到将要分别的最后一天。
也许,很多个灵魂都有过想回去,回到那个自己还有留恋的现实世界。却因为胆怯,害怕自己再次遇到和来时一样的困难,害怕最终连灵魂都无法保留。他们输给了自己的恐惧,输给了眼前的相较而下的安逸。而迪伦,因为心中有爱,有着想要回去的信念。爱与信念战胜了对前途渺茫的恐惧,为她提供了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正是这份信念,将一个犹犹豫豫的女孩蜕变成一个坚定的人。最终,她摆渡了自己的摆渡人。让彼此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看到小说的最后,迪伦与崔斯坦彼此说的那句:“嗨,原来你在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不只为了这个美好的结局,也为了这个敢于为爱去与命运抗争的女孩的胜利。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信念与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
读一本好书,也许会留恋与那美丽又有些残酷的情节,也许会尊敬那美好却又并不完美的人物。但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去领悟故事背后人对爱的向往,对远方迷茫却依旧坚定的信念。
信念与勇气可带领我们披荆斩棘,走向那有爱,有未来的美好远方。
《摆渡人》读后感3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一一题记
"摆渡人",初次见到这个书名,不禁疑惑,是船夫吗?可我明白,必须并非如此之简单,定有更深的含义,我就带着这种疑惑和好奇看完了这本书。
单亲女孩迪伦,十五岁的她,世界却是一片狼藉。她总和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里被捉弄、笑话,最好的朋友也因为转学,离她远去,多么可悲的生活。于是,她踏上了去见远方父亲的列车,当她发现火车突发交通事故,而自我就是那唯一的幸存者的时候,眼前已经是一片荒原。她遇到了她的摆渡人一一崔斯坦,命运的交集,使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崔斯坦要引导着迪伦穿过荒原,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他的使命。这个和迪伦年龄相仿,却总是冷漠,孤傲的男孩,确切的说,只可是样貌是这样罢了。在他摆渡每一个灵魂的时候都会变成一个让魂灵容易理解和相信的模样。在这之前,他已经摆渡过成千上万个魂灵了。
慢慢地,迪伦发现自我过了这么久既不渴也不饿,崔斯坦告诉了她真相。而最让崔斯坦疑惑的是,在迪伦明白自我并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受害者时,既没有哭也没有闹,或者是悲痛欲绝,她平静地理解了这一切。这和以往他所见到的魂灵是不一样的,没错,女主人公迪伦异常的,也正是因为她,崔斯坦找回了自我。
在那之后的相处中,迪伦内心深处的爱和关怀感动了他,让他原本因为那些自私、"丑陋"的灵魂而变得冷漠孤傲的性格消失不见。一路上,崔斯坦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关爱着她。两人由相遇、相识到相知、相爱,但崔斯坦明白他不能一向陪着她,他只能细心的守护着这份爱,呵护着迪伦。
崔斯坦带着迪伦长途跋涉,每一天赶在日落之前到达安全屋,仅有在那里才是安全的,能够免受那些自私,凶残的恶魔的袭击和伤害。崔斯坦自信能保护好迪伦,当要穿过那个山谷时,他紧张了,在那里,他以往失去过由他摆渡的灵魂,他害怕失去她。因为在那里,恶魔不需要等到日落,就能够肆无忌惮地发起攻击。迪伦受到了攻击,为了救她,崔斯坦被恶魔袭击,拖了下去,是迪伦声声呼唤,给了他力量,才让崔斯坦活了下来,她需要他!也正是因为崔斯坦的鼓励,才让迪伦要放弃的时候,竭尽全力跑到了安全屋。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谁又能够一向守护在自我身边呢!到达分界线时,崔斯坦承诺会一向陪在迪伦身边,迪伦过了分界线可是他却没能过来,而自我也回不去了,她失去了他。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迪伦,那个悲痛万分的人。
他和迪伦分开后,去摆渡下一个被盗贼杀死的女人时,周围人好像都能看到他了,他的模样丝毫没有变化,无法从分别的伤痛中解脱出来,用的也是原先的名字。而另一边迪伦见到了崔斯坦口中的那个德国兵,极力想了解他的一切,认识他认识的人。冒着可能魂飞魄散的危险,她回到了荒原,是心中的执着和爱庇护了她。孤身一人,战胜重重困难,两人相遇了,阴差阳错,却让那个女人被恶魔抓走了。也许是心灵的救赎,迪伦跑出安全屋,置自我的安危于不顾,去吸引恶魔的注意,让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女孩安全了。
崔斯坦责备迪伦的固执和荒唐,但责备掩盖着的正是对她的担心和宠爱。他们的再次相遇让迪伦更是信心满满,她要回去,回到事发现场,带着崔斯坦也一齐回去。她努力说服崔斯坦和她一齐做这件疯狂的事。他们开始往回走,可她不明白,崔斯坦原先为了就她所受的伤非但没好,并且更加严重。他没有告诉她,因为他期望她的对的,期望能够一向守护在她身边,有自我所爱的人陪着自我,一同冒险,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迪伦回到了隧道,在那个火车上躺回自我的身体上,当她再次醒来,一束强光刺痛着眼睛。她回到了人世,可发现崔斯坦不在身边。她注定失去他了吗?不,一个浅茶色的男孩走过来……
"原先你在那里。"
"我在那里。"
如此简单的问候,却温暖了时光,染醉了心灵。她成功了,我想这是上天对她的善良还有奋不顾身的爱的眷顾吧!他两人之间无畏的爱改变了崔斯坦,他会流血,会受伤,模样也不再变化,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迪伦需要他,两个相爱的人相守在一齐,穿越荒原,有完美、有感动、有艰辛、有磨难,这就是荒原的一生。两人的遇见,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是崔斯坦的使命摆渡了迪伦,也是迪伦的爱摆渡了崔斯坦,从荒原到分界线,再从荒原到人间,只为了那一份爱!
每个人不都向往着那一份纯洁的爱吗?我也如此,愿有人能想你说想,懂你悲欢,一向守护着你,如此就好……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一一后记
《摆渡人》读后感4
《渡轮人》这本书是同学介绍给我的。买回家后,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透明的封袋,用手掸去书,手里拿着书,轻轻地打开。一股浓浓的书墨味渗透到我的鼻腔里,衬托出下午温暖的阳光。我一个接一个地品尝它。
一个叫“迪伦”的女孩在寻找生父的路上去世了。她的.身体和灵魂分开了。在渡船人“崔斯坦”的指导和帮助下,她不得不跨越荒野,去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但她不愿意在那个没有波澜的地方度过余生,也不愿意离开崔斯坦独自生活。因此,在她到达彼岸后,她独自穿越荒野,寻找崔斯坦。在这条路上,她变得勇敢、坚强、独立,并发现所谓的“荒原”只是人们心中的邪恶。最后,在两人的努力下,她找到了崔斯坦,一起回到了世界。
慢慢地,我沉浸在故事中,我想知道迪伦最终是否找到了他的生父;为她死前没有给父亲发短信而感到遗憾;祈祷她和崔斯坦能够克服许多障碍,安全生活……
我开始被迪伦的力量所感动。在得知她死亡的真相后,她并没有像其他死者一样感到惊讶和不知所措。她平静地控制自己,让自己接受现实,一步一步地跟随崔斯坦,一次又一次地逃离危险,不要拖延,沉默,安静。
我开始为崔斯坦感到难过。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他知道每个人的黑暗,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一次又一次地保护那些贪婪和邪恶的人,默默地坚持自己的责任,安静和内向的男孩。
这样一句话印在这本书的版面上,“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我对这句话有两种理解:第一,这句话源于崔斯坦的内心,因为迪伦需要他,所以他存在于阴阳界,所以他引导迪伦前进,所以他可以陪迪伦回到这个世界。第二,这句话是迪伦内心魔鬼的声音,因为迪伦内心需要一个恶魔,需要它鼓起勇气去寻找生父,需要它坚强勇敢地踏上寻找崔斯坦的道路,需要它……它存在于迪伦的心中。
这部小说直接击中了人们的心。它展现了人类的黑暗一面——所有人幻想中的荒野和贪婪的恶魔,但它也告诉人们,只有打败他们心中的魔鬼——跨越想象中的荒野,他们才能成功地生存。
迪伦和崔斯坦与黑暗的斗争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不改变他们最初的意图。他们总是相信,即使力量很小,正义也是最强大的支持!
《摆渡人》读后感5
最近花时间把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摆渡人》看完了,一开始看到标题我还一度以为是国内的作者写的,直到前阵子好奇搜了下才发现:这原来是一本外国名著???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创作的小说,作者从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家这则主题是《摆渡人》所隐喻的一条暗线,仔细推敲不难发现整篇小说围绕女主人公从逃离家到回归“家”,再从逃离“家”到回归家。
通过解析富有浓郁哲理的三重主题,引导读者体会到小说表面上看似乎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其本质上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类自身进行探索后加上自身的见解,对社会和人性的揭露,也是人类情感复杂性的真实写照。
《摆渡人》并没有给我的带来太多的震撼,也许是我并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去感悟,或是现在还不能体味其中的深意。其中爱情与救赎的主题倒是深深吸引了我。
迪伦在现实中是个备受欺凌的'女孩,父母离异,朋友很少,同学欺负,似乎不好的一切在她活着的时候都有。讽刺意味的是,她在死后却遇到了一生都不曾体会的温暖,并且为了保留这份温暖做出自己的一切努力。
与其说崔斯丹是迪伦的摆渡人,我倒突然觉得,真正摆渡迪伦的,是迪伦自己。是她想要留住幸福的执念,让她拯救了自己与所爱之人。
就如封面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6
居然是硬着头皮读完的书,感觉还是有点营销过度,最后的内容,有点味同嚼蜡。
(以下内容有剧透,强迫症慎点)一开始,女主乘火车去见生父,中途在隧道发生车祸,灵魂脱离肉体来到了一片荒原,遇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这个设定,倒是新奇。两个人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要在安全屋之间穿行,期间如果走得慢了,晚上还有恶魔来吃灵魂。两人就在路上、安全屋中,暗生情愫。摆渡人的设定是变成灵魂最容易接受的样子,女主对男主的喜欢,顺理成章。男主作为一个灵魂摆渡人,居然也对女主产生了好感,这与摆渡人的设定不符,在这里,作者借男主的口说女主的灵魂是纯洁的,女主还会设身处地为男主着想,这是以前的灵魂所没有过的,OK,勉强能接受。到了摆渡的目的地,男主的责任和感情,天人交战,他欺骗了女主,好一个因为爱,然后去摆渡下一个灵魂。女主到了那边,感觉几章的.内容写了几个龙套,然后不顾一切重返荒原,要去找男主。
两人的再次重逢,就牺牲了一个无辜的灵魂。之后为了“赎罪”,作者安排了一个剧情,女主贸然跑出安全屋,用自己来吸引恶魔,来救她看不见的其他灵魂。这样子,有什么意义?
还有,不知是原文还是译者的原因,行文略单调,快走永远是“大步流星”,形容第二天早上的壁炉永远是“木炭上飘着的青烟”等。
鉴于此,给了我微信读书的第一个三星。
或许是最近的心情影响了看法吧,如果以后有不同观点,再补充。以上。
《摆渡人》读后感7
《摆渡人》的作者是克莱儿.麦克福尔,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由我与大家来说一说: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见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这个男孩就是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而命运在这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女孩迪伦和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经历了异常惊心动魄的快择之后,终于打破生死界限,有惊无险地来到观实生活中。与此同时,一位摆渡人因为窥探到他们逃离了荒原,也心生向往,渴望来到现实世界里生活,并引发了一场巨变。女孩迪伦与崔斯坦两次穿过荒原,经历了被审判者惩戒,与恶灵的'斗争等磨难后,终于得以在人间生活了。然而,一切并未结束,荒原的裂隙已经产生,无论荒原还是人间,都发生了令人恐惧的变化。
当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你最终的选择?生命再次入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摆渡人》这本书让我懂得了:面对困难,要永不放弃,坚持努力,不能退缩,寻找勇气和信念,确定自己要这么做,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世界的什么地方,都要坚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摆渡人》读后感8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自己久久不能平静。故事的结局让人欣慰,但是这样的结局也只能发生在崔斯坦和迪伦这样的人身上。
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因为生活中太多的活久见,而怀疑真情,怀疑他人,怀疑自己,怀疑世界的时候。这两个人还保存着自己的赤子之心。尤其是迪伦,当她从崔斯坦口中得知自己的死讯,崔斯坦的职责时,她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遗憾抱怨,当意外先于明天到来的时候,她平静的接受了。唯一牵挂的还是父母联系不到自己可能会着急焦虑。紧接着,她竟然想到的是崔斯坦,自己曾经来到过世间,体会过生命中的.悲喜,而作为摆渡人的崔斯坦,他的生命里除了职责还是职责。等待他的只有周而复始的迎接新的灵魂,带领那形形色色的灵魂穿越两个世界之间的荒原。为了保护自己所摆渡的灵魂不被魔鬼所掠夺伤害,他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拼尽全力,面临魔鬼们各种各样的伤害。看到这里,我不仅想到了自己,怪不得《红楼梦》里,宝玉曾经说过:“结了婚的女人,就像鱼眼珠子,活得越久,这珠子就越浑浊”。年少时,觉得宝玉的话刻薄难听,但等到真正的有了些生活经验后,便深深地感受到这其中的心酸与无奈。
在滚滚红尘中,我们与自己所爱相遇,相处,分离。慢慢的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学会了当自己的铠甲。于是再去爱的时候,便没有了年少时的纯粹与不顾一切。我们变得理智,更加懂得权衡利弊。我们变得世俗,更加了解爱的艺术,但是这样的爱很多时候却显得世俗也世故。回不去的曾经承载了我们所有的年少轻狂和少不经事,以及太多生命当中的美好。怪不得在作者的笔下,那些在俗世里生存了太久的灵魂们他们是苦涩的,甚至激不起魔鬼们的兴趣。想想何尝不是,所有的从容淡定,理智优雅无一不是我们用自己的美好青春换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路跌跌撞撞,用太多的泪水与辛酸才换来了自己的蜕变。只是这种蜕变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觉得面目可憎。大抵生活中的英雄就是这样的吧,在成人的世界里,无论前一天晚上我们怎样辗转难眠,怎样痛哭流涕,怎样卑微心痛,第二天当朝阳升起,我们依然会理智洗漱,甚至化着淡妆,满面微笑去面对这个世界。成人的世界里,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心碎停留,生活留给我们太多的责任要去背负。尤其人到中年,光是看似优雅的活着,就已经让我们心力交瘁。
也许生活真的没有太多的道理可讲。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承担好自己的每一份责任,尽己所能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然后在生命的间隙时刻,还留有给自己的一份空间,时不时的还能有一些场景触动我们的心灵,还有一些人物可以唤醒我们的情感。心中有所期待,眼里有所希望,脚下有所行动,如此就甚好!
《摆渡人》读后感9
作者《摆渡人》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看完后,你会思考很多,反省自己,这是我为各位看官整理的《摆渡人1》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文中一开场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令人不开心的学校,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
她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中,母亲琼常常忙碌又唠叨,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关爱。因此,她变得非常内向、自卑、胆怯,缺乏自信。同学们也经常嘲笑她,这使得她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唯一可以倾诉的朋友凯蒂不久前也搬家了。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说,他叫崔斯坦(灵魂摆渡人:他们的职责跟使命是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让他们到达彼岸。彼岸便是心中的家。荒原是灵魂心里的映射,天气的好坏取决于灵魂的心情。荒原中魔鬼跟黑夜都是致命的危险,而安全屋却像是休息的驿站)。崔斯坦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这个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的赶路,到达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屋,在黑夜降临之际尽可能的躲过凶神恶煞的恶魔。
荒原在她面前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她也必须正视那些接踵而来的问题。在与崔斯坦的相处过程中,她渐渐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幸存者,天气的阴晴取决于她的心情好坏;
两人在不知不觉中坠入爱河,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补充一下前面忘记说了摆渡人会根据每一个不同的人变成她信任的样子,每个人都不同,因为爱,崔斯坦的模样没有改变)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摆渡人》读后感10
一本书,在这个独特的世界中,无数个人物亦真亦幻地存在着。一座书架仿佛成为了多维空间,我踏入其中,沉浸于书籍之中,感受着那些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情感。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摆渡人》,这是唯一一本让我流下了眼泪的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迪伦的十五岁单亲女孩的故事。迪伦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困扰,她渴望与自己的父亲重聚。然而,在她前往父亲所在地的'火车途中,发生了一场意外事故。迪伦奇迹般地从火车残骸中爬了出来,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荒野之中。正当她感到迷茫时,她注意到山坡上坐着一个陌生男孩,名叫崔斯坦。崔斯坦主动向迪伦伸出援手,并表示可以带她离开这片荒野。迪伦对他的出现感到好奇,但很快她意识到崔斯坦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路人,而是她的灵魂摆渡人。命运从他们初次相遇起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两人一同踏上了通往灵魂之家的旅程,途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特殊的情感。然而,崔斯坦作为一个灵魂摆渡人,无法违背命运的安排。在一段时间后,他不得不告别迪伦,继续履行自己的使命。这让迪伦备受煎熬,但她明白崔斯坦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请注意,上述内容为原创内容,与之前提供的内容有所不同。
看到这时,我的眼泪便流了下来,是啊!对于迪伦来说,没有崔斯坦的家,只是一座散发虚幻光芒的城堡。而崔斯坦才是迪伦心中真正的光源,而这也是迪伦在没有摆渡人的情况下穿过荒原时的动力,每当她想放弃,她总会想起崔斯坦对她的付出。比如当他们遇到“魔鬼”的时候,崔斯坦总会护着她,即使遍体鳞伤,当迪伦受伤,崔斯坦会第一时间为她疗伤。而迪伦又何曾不是崔斯坦的光源,让他在深知这样是违背命运,可能要面对死亡的情况下,还愿意为了爱拼一次。
这时我的心中流过一股暖流,一股散发着甘甜清香的暖流!
《摆渡人》读后感11
用三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个人觉得小说写得挺精彩,语言流畅,情景引人入胜。像看一部穿越大片。
第一天晚上看了一些,差点吓得失眠,说吓得有点夸张,但的确让人想到死亡和灵魂,心里不免有点心悸,提议胆子小点的女人别看。呵呵,玩笑啊!
这是一场穿越了生死的感情故事,单亲女孩迪伦在去看望父亲的火车上,遇到车祸,当她在恐惧中逃下火车,她以为她是活着的,而她却是火车唯一死去的人。她逃出黑暗的火车隧道,发现除了蜿蜒向远方的铁轨,就是荒野和山脉。她惊恐,迷茫,无措,不明白该如何是好。这时,她发现山坡上坐着一个大男孩,无疑让她心里有了一些依靠。那个男孩带着她向深山走去,当黑夜将近,危险来临,潜伏在周围的魔鬼开始向他们袭击,男孩保护着迪伦到达了第一个安全屋。迪伦对发生的事感到疑惑,在谈话后,她才明白她已经死了,而此刻的她,只是脱离了肉体的灵魂,男孩是引领她的灵魂在无界,安全走过荒原的人。他叫崔斯坦。
迪伦不得不理解这个事实,跟随她的摆渡人穿越危机四伏的'荒原,到达一个个安全屋。
她信任依靠着崔斯坦,在两个人相互接触过程中,彼此产生好感。在与魔鬼的搏斗中,两个人生死与共,情感越来越深。历经了千辛万苦,生死相依,崔斯坦最终安全把迪伦送到了她该去的地方。当两个人来到边界线,深情拥吻。崔斯坦答应迪伦一齐跨越边界,永远跟随她。然而,当迪伦跨过边界线,发现崔斯坦并没有跟过来,他消失不见了。她想回到去,边界线已经成为一道无形的屏障阻隔了她的来路。她痛不欲生,发现自我的生命里,再也不能没有他。
而崔斯坦欺骗了迪伦,他明白他是无法穿越边界线的,他为了让迪伦去她该去的地方,欺骗她,答应永远跟随她。
迪伦看不到他,他却能看到边界线那边的迪伦痛不欲生的哭喊。但他只能悲痛地看着她,然后离开,去接下一个灵魂,护送下一个灵魂穿越荒原。这是他的使命和职责,也是他的命运。
迪伦到了她该去的地方,也是灵魂们生前最想去的地方,但迪伦看到的依然是荒原的景象,象由心生,所以她仍然身处荒原。她在管理人带到一座房子里,看到很多生死簿,还有崔斯坦引领过的千万个灵魂的账薄,每个灵魂都记录在册,被勾去的是一些没有走出荒原的,被魔鬼抓去成为魔鬼的灵魂,还有偷偷想重返荒原回到人间的灵魂。于是迪伦也心生了回到荒原的念头,但她不明白如何穿越回去。
她找到崔斯坦引领过的一个灵魂,他带她去见了一个很老见识很广的女人,她告诉迪伦回到荒原很简单,随便一个门,她都可打开重返荒原,但没有一个灵魂生还。迪伦深爱上崔斯坦,她不想在没有他的世界里孤独永生,哪怕她魂飞魄散,她也要找到崔斯坦。她想逆天而行,她要带崔斯坦回到人间,一生相守。
她打开了回到荒原的门,独自应对魔鬼们的袭击追赶,为了爱,这心中固执的信念,她变得坚强勇敢,她按原路回到和崔斯坦走过的路,最终看到崔斯坦正保护着另一个女人与魔鬼们搏斗,迪伦因内心的一点嫉妒之心,大声呼喊崔斯坦,崔斯坦因看到她分神,松开了那个灵魂的手,以至于那个灵魂落入魔鬼们之手,迪伦深感内疚。
两个相爱的人再次相见,深情拥吻,迪伦要崔斯坦尝试冲破命运的束缚,跟她回到人间,崔斯坦虽然心有顾虑,但为了爱的人,他愿意去尝试。
在安全屋,迪伦要求崔斯坦让她再看看外面那些灵魂们,还有多少在天黑前没有感到安全屋,崔斯坦拗可是她的好奇心,用魔法让迪伦能够看到外面其他的摆渡人和灵魂。她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摆渡人怀里惊恐万状的表情,深表同情,她央求崔斯坦去帮忙那个摆渡人,崔斯坦告诉她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灵魂只能有一个摆渡人。迪伦不忍心看着小女孩被魔鬼们抓走,趁崔斯坦不注意跑出安全屋,引开魔鬼们对小女孩的纠缠。为保护迪伦,崔斯坦身上多处受伤,他发现他本能够很快自愈的皮肤,没有恢复到原先是样貌,而是开始腐烂!
迪伦和崔斯坦最之后到那个火车发生事故的隧道口,他们忐忑前行,不明白结果会是什么?不明白崔斯坦能不能留在人间。迪伦在车厢里不细心绊倒,无意中松开了崔斯坦的手,当她醒来,发现有医务人员,警察,义工都在忙碌,她被抬出了隧道,但她心里十分痛苦和担心,她想明白崔斯坦在哪里,她不能没有他,没有他的人间也毫无意义,就在她内心无比担忧痛苦时,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与其说说崔斯坦是迪伦灵魂的摆渡人,倒不如说迪伦是崔斯坦灵魂的摆渡人,爱是他们相互摆渡的媒介。迪伦的善良,单纯,勇敢,引领崔斯坦走向了新生,他在荒原墨守成规,例行着自我的职责和使命,摆渡了无数人,在荒原存在了或许千年之久,他几近麻木,没有血肉,只是在不停的工作,因为迪伦,他开始复苏,情感在心里滋长,让他拥有了人的情感,生出血肉之躯。而迪伦为了感情不惜自我的生命,勇敢回到荒原,带领崔斯坦回到人间!
当我们应对生死存亡,会是什么给我们力量?你能做的到吗?
我相信人有灵魂,死不可怕,而是死后,你的灵魂也要领受艰难的跋涉,才能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
爱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爱让胆小懦弱的迪伦变得坚强勇敢,让没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躯,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12
《摆渡人》一书讲述了一个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坐火车去找她的生父,但她在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她的呼吸越来越快,她试图清楚地感受到内心无尽的恐惧。眼前的黑暗让她产生了幽闭恐惧,她抓住自己的喉咙,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掐她。现在她一个人,周围都是……是……她不敢想。事故发生后,周围一片漆黑,迪伦很害怕。她无法想象她周围有什么。看到这里,一幅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在长长的火车厢里,一片漆黑,车厢的地板上满是水平、垂直和柔软的受害者尸体。我不打寒颤,继续看。
迪伦爬出火车残骸后,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幸存者,但眼前的景象是荒原。此刻,迪伦看到一个男孩坐在不远处的山坡上。男孩把迪伦带走了事故现场。在路上,迪伦得知自己是事故中逃脱的`人,男孩想把迪伦的灵魂带到世界的另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很快就变黑了。当他们即将到达不远处的房间时,他们遇到了一群吞噬人类灵魂的魔鬼。在群魔狂欢的咆哮和尖叫声中,他的声音几乎难以察觉。现在所有这些东西都冲向她。她能感觉到这些魔鬼穿过她的胳膊和腿,甚至爬到她的脸上。它们触摸迪伦身体的各个部位,就像霜冻金属贴在一起__露出的皮肤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一节的描述很精彩。它描述了魔鬼的凶猛,都冲向迪伦。这也反映了迪伦的弱势。面对这些魔鬼,她别无选择,只能听崔斯坦男孩的话,一直跑到不远处的房间里。最后,迪伦和崔斯坦一起跑到房间里,这是安全的。
《摆渡人》这本书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既刺激又恐惧,却很温馨。这本书很发人深省。我建议你去看看。
《摆渡人》读后感13
今晚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又相信了爱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曾经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
一名小女孩在一场列车意外中死去,她的灵魂被困在黑暗中无法前行。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于是她努力逃离出轨的列车,但找不到任何出路。这时,摆渡人出现了。他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穿过山谷和大海,走向另一个世界。摆渡人对小女孩的问题回避而不直接回答,因为他不想让她感到痛苦。但小女孩在旅途中渐渐发现了身体上的异常,她逐渐接受了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小女孩很快爱上了摆渡人,她对他充满关切和信任,逐渐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几百年来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必须送小女孩到达目的地后就不能再见到她了,因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决定的。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
《摆渡人》读后感14
《摆渡人》是刚读完的一本英国小说,它是克莱尔·麦克福尔写的。
内容讲述的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己的父亲,火车在通过一个隧道时失事。小女孩醒来时发现她是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远处山坡上一直望着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这个荒原。
事实上,小女孩是这场事故中唯一的遇难者。此时,和小男孩相遇的其实是她的灵魂。
小男孩就是灵魂的摆渡者,他的使命是将刚刚去世的人的灵魂从荒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以免逝者的灵魂被荒原的魔鬼吃掉从而被迫进入地狱融为魔鬼的群体。
故事情节颇为惊心动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小男孩一直保护小女孩,两人相依为命产生了爱情,当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却因为留恋小男孩,独自找到回到荒原的办法再次与其相见。当然结局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二人一起从荒漠穿过回到了人间。
这个故事听起来可能与平常我们看过的穿越剧、灵异电影相似,但当你仔细品读时,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思考。
对于死亡:若人死了真有灵魂的摆渡者,那么死亡或许没那么可怕,只是离开了一个现实宇宙能看见的世界到达另一个颠沛流离的世界罢了。在那里,有逝去的亲人,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会到来,死亡只是一个空间的跨越罢了。
这些年,也有同学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离世了,面对他们的伤痛我们无从安慰,一个人在接受亲人的离开时,会有种崩溃的感觉。若他们能将亲人的离开看做是空间的跨越,或许心灵的伤痛会有所减轻。
世界没有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态所为,如果连死亡都不怕了,世界还有什么更可怕的事情吗?世上有太多解不开的问题,比如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到底有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没有人能亲自实践过再回头告诉我们答案,所以大家大可保持好奇心,亦或相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对于执念: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摆渡者,善恶都由自己摆渡,你选择做什么性质的人,行动和意念的支配都由你。消极的情绪,萎靡的状态,自私、凶恶、冲动、没自信等等负面标签你可以往身上贴,最后形成一个糟糕的人,这其实是你自己造成的。我们有权摆渡自己的心灵,完美自信、积极向上、友善宽客……高情商者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看你对生活的态度,你执念于什么,你将得到什么。
摆渡人的方向很广,你将要把自己的心灵摆渡到哪个河岸,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定由你自己决定。
《摆渡人》读后感15
记性不太好的缘故,看了10页左右,才发现几年前读过这本书。用飞机上的时间快速重温了一遍。
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最喜欢的是这个设定:死亡之后的灵魂穿越一片荒原,有机会再次回到躯壳实现复活。
我想这在医学上是可以验证的:一些重症病人陷入昏迷后,他们的思想也应该是游离状态。那些有着坚韧意志的的灵魂苏醒的概率远大于易于放弃意志软弱的的灵魂。
重温的感悟是:每个灵魂都是独特的,但最有趣的灵魂是哪种呢?我想是纯粹的、以及能够考虑他人的`——哪怕知道已经死亡的情况下,也不是一味的悲伤,而是去关心另外一个灵魂。
主人公迪伦就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她会考虑摆渡人的感受,哪怕摆渡人可能只是一团光而非人类。她也是勇敢的,在历经艰险穿越“荒原”后,竟然有勇气原路返回再经历一次。
二读也发现这本书的不足:
1、迪伦与摆渡人之间的爱情,缺乏一些支撑。更多是危难之间的依靠。
2、摆渡人来到现实世界与迪伦相认,需要一个科学的解释与合法的身份。比如这样的设定就更合理:他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复活,改变了外貌,但不变的蓝眼睛让他们相认。
3、那个犹太营的士兵,故事没有展开。那个因为迪伦而泯灭的妇女的灵魂,没有后续补充。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每一个小人物都应该完整,且是宏大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论:摆渡人更像是一部轻松的童话故事。它并不能真的摆渡什么、治愈什么。就像主人公迪伦,她之所以获得救赎,更多还是靠自己的意志,而非摆渡人。所以,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摆渡人》读后感03-21
《摆渡人》读后感02-24
摆渡人读后感02-11
《摆渡人》读书笔记03-16
摆渡人读后感 14篇02-15
摆渡人读书笔记04-21
《摆渡人》读后感15篇03-02
摆渡人读后感15篇03-10
读摆渡人有感04-30
《摆渡人》读书心得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