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1
我们都是崔斯坦,渴望遇见迪伦,重获新生。
崔斯坦在遇见迪伦之前,他和他的工作一样单调枯燥机械,行尸走肉一般。我们社会中的大多数也只是平凡世界的一员,日复一日重复着的生活,渐渐磨损了我们所有的期待,我们恨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断绝所有不必要的拉扯。人对自己最大的残忍大概是斩断对世界的好奇与想象。时间拉扯的越长,我们越来越害怕失败,害怕自己的一不小心亲手断送了现在的安全与安逸,也正因为如此,崔斯坦会对迪伦的大冒险那么犹豫与不信任。
迪伦,我渴望的迪伦,那么相信、坚定,勇敢,无所畏惧,她会怕会怀疑,但是还是选择相信,选择自己的'命运,她是崔斯坦摆渡灵魂中最特别的,给他无趣的生活带来了欢笑与烦恼。我们应该都渴望遇到迪伦,在恋爱成本越来越高、爱无能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不愿将就的时候,我渴望遇到一个这样的迪伦,即使不是恋人,他都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丝光明和希望。她和崔斯坦一点都不一样,她真实,怕苦怕累,他,冷静胆小,即使这样她还是为了爱义无反顾,他还是为了她一步步违抗自己原本早就被安排的命运。
没有谁的命运一早就被注定,也没有哪种生活一早就被安排好,选择权在自己心里。
《摆渡人》读后感2
一年前就很想读《摆渡人》这本书,书名就很吸引人,最近又听说摆渡人的电影上映了,就决定要看了。
当时看书名摆渡人时真的没想到时这样的题材,刚开头的剧情很平淡,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来迪伦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越到后面越是吸引人,直到在百忙之中还是花费一下午的时间把整本书看完了。
看完之后真的很想理清我的感想,虽然在整个故事当中支撑着迪伦走下去的是爱情,但是到最后我读出的更多的迪伦的勇气和那种执着,虽然偶尔她会很固执甚至有些自私,但是在清楚自己的灵魂都有可能失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回头,寻找自己所爱的人。
其实在读的过程当中,更多的联想到的是自己,当她做了重新回到荒原的决定时,我在问我自己会怎么做,我一直都很胆小,所以她的决定很让我震惊,只要足够有勇气,足够乐观,坚定自己的信念,用我们的话来着就是连真主都会帮助你。
看完之后反省一下还是好的,要有勇气,不要畏首畏尾,坚持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情,只是想以这个感想激励自己,总之摆渡人真的是一部很棒的小说。
《摆渡人》读后感3
我十分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世界名著,体会和领悟全世界的文学大家们的文化底蕴,从这些优秀的作家身上学习到知识和营养,而《摆渡人》就是一部我很喜爱的作品。
《摆渡人》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五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去寻找自己的生父,但在途中发生了意外。迪伦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在那儿,她遇见了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人——崔斯坦。他的任务是把迪伦的灵魂安全地送到天堂。在这期间,遇到了许多波折,但最后还是完成了任务。可是,迪伦舍不得崔斯坦,就回去找他……我对书中印象最深的人是——崔斯坦。
首先,他是对爱情十分专一的人。虽然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都不会放弃这份情感,甚至会为了爱的'人舍弃自己的生命。现在社会就缺少这种人。
其次,他也是对一件事尽心尽力完成的人。举个例子吧,要把迪伦送到天堂,沿途要经历很多困难,但他没有放弃,而是费尽自己全部的力气完成。之后,当他接到下一个把灵魂送往天堂的任务,也依旧尽心尽力去完成。
最后,我觉得他一个十分完美的人。对爱情专一,对工作专注。特别是爱情。这让我想到一句话:真爱之路,从无坦途。作者:蒋雨航
《摆渡人》读后感4
阅读《摆渡人》整本书的过程中,我心惊胆战,生怕发生了什么事情会把这样干净纯洁的他们分开。不过还好,还好结局是美好的。
我想作者写本书的'目的不仅在于描写摆渡人摆渡灵魂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更多的是传递着世间的人性美。迪伦对崔斯坦从:最初的不信任,不得不信任,些许依赖却不敢诉说,欣赏爱慕,依恋依靠,愿和命运“赌”一场。
催斯坦对迪伦从:冷淡冷漠,“假”关心,怜惜疼爱,善意的谎言,爱与信任。
在崔斯坦带着迪伦摆渡灵魂到迪伦带着崔斯坦回到她的世界中,面临重重险阻,但他们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也从未有过怀疑,有的只是彼此的信任,给彼此勇气。我想生活中也是一样,只要彼此足够相爱,我相信所有的磨难都可以克服。
那么,谁会是你生活中的那个“崔斯坦”呢?
在充斥着金钱、权势……的现代社会,像这样纯洁的爱又有几分?我承认,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但在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似乎丢弃了一些人本不应该丢弃的品质。看着那些为了金钱、名誉而变得势力、小人、欺诈、冷漠……的人,让人感到不寒而粟……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社会不能变得美好一些,纯净一些呢?
《摆渡人》读后感5
从古自今的爱情故事要么是撕心裂肺,要么唯唯诺诺,要么就是两个人的长相厮守。
《摆渡人》这本书里描绘的却是以不同的题材方式将男女主两人的爱情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我本不是一个爱看小说的人,但当我在书店看到《摆渡人》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我好奇这本书将是以什么样写作的方式将故事呈现给读者,当我打开阅读时我被书里描绘的情节所吸引,它一环扣一环毫无违和之感,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想读下去。
在麦克福尔这本《摆渡人》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是那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为你们的需要。”生命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但生命的长河中摆渡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没有催斯坦今前面对别人的摆渡,那也不能成就他与迪伦之间所发生的事。所以生命的路如此之长,但在这道路上我们却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些什么,因此我们要做好各自生命长河中的摆渡人,迎接那属于自己的一切。珍惜自己的生命,未来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
一千读者便会有一千感受,以上仅是个人阅读之后的感受,如有雷同,请多包涵。
《摆渡人》读后感6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还是有点失望的。
第一方面:作者描写的荒原是死者心理的反映,荒原上所出现的怪物小屋湖水天气等等都是根据死者心情而变化的,作者的立意是死者若要到达一个美好的地方必须通过自身的考验披荆斩棘小怪兽吗还是咋滴?
第二,对纯洁的灵魂的.诠释。书里面这样写的:“任何时候,只要一个进入荒原的灵魂仍是无暇之躯,魔鬼们就会变得更加咄咄逼人,更加凶险。”“它们想要你,特别想要你。对它们来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顿大餐”。所以,纯洁的灵魂=处女?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第三,就是迪伦开始回荒原那段,在这里我看不出女主有哪些方面变化了?按理说从荒原经历这么多到达另一边性格什么的总有些变化吧,可我在她身上只看出少女对摆渡人崔斯坦的情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原谅我不懂爱情。
第四,当然是结局。结局的确很治愈,摆渡人成功被摆渡回现实。以下原文:
“嗨。”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嘿!你的益达。”“不,是你的益达”我当时心中就是这种感觉的。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以,迪伦最后是找到了爱情了吧。
不喜勿喷,纯属个人观点。
《摆渡人》读后感7
我带着疑问和好奇读完了整本书。先是好奇荒原的尽头是什么?迪伦越过结界,我看到那是一个人们向命运屈服,在命运的恩赐下孤独的等待自己想见的人,安然享受的理想世界。接着是好奇迪伦和崔斯坦逆命运而行,命运会给他们什么惩罚?结果令我大失所望,上天并没有大发雷霆,反而从未露面,迪伦和崔斯坦并未遭遇什么就轻易成功了。
没有谁是谁的摆渡人,规则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如若一直相信别人“这是不可能的”,那就永远都是不可能的,自己的命运得由自个儿来摆渡。自古那些集大成者,无一不是千古独步的。
我喜欢这个勇敢无畏,自信坚强的迪伦,因为这些,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崔斯坦的命运。
所有到达成功彼岸的路都不是一马平川,我们必须得上山,下山,越荒野,涉沼泽,踏荆棘。路上,那些贪念,欲望,罪恶就是捕抓我们的魔鬼,它们阻挠我们前行的脚步。那些爱我们的家人,朋友,其他人就是我们躲避魔鬼的安全屋。我们必须得在天亮时走路,才能在天黑前抵达下一个安全屋,逃开黑暗侵袭。
因为不愿意成为魔鬼,所以才在白天里努力奔跑,躲开魔鬼,保有美丽的灵魂。
《摆渡人》读后感8
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心惊胆战,生怕发生了什么事情会把这样干净纯洁的他们分开。不过还好,还好结局是美好的。
我想作者写本书的目的.不仅在于描写摆渡人摆渡灵魂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更多的是传递着世间的人性美。迪伦对崔斯坦从:最初的不信任,不得不信任,些许依赖却不敢诉说,欣赏爱慕,依恋依靠,愿和命运“赌”一场。
催斯坦对迪伦从:冷淡冷漠(只是我的职责),“假”关心,怜惜疼爱,善意的谎言,爱与信任。
在崔斯坦带着迪伦摆渡灵魂到迪伦带着崔斯坦回到她的世界中,面临重重险阻,但他们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也从未有过怀疑,有的只是彼此的信任,给彼此勇气。我想生活中也是一样,只要彼此足够相爱,我相信所有的磨难都可以克服。
那么,谁会是你生活中的那个“崔斯坦”呢?
在充斥着金钱、权势……的现代社会,像这样纯洁的爱又有几分? ?我承认,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但在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似乎丢弃了一些人本不应该丢弃的品质。看着那些为了金钱、名誉而变得势力、小人、欺诈、冷漠……的人,让人感到不寒而粟……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社会不能变得美好一些,纯净一些呢?
《摆渡人》读后感9
看之前有想到过这可能会是在发生车祸的情况下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有可能会因为这次洗礼主人公本身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事实上也确实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本来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本来应该是正常的完成一次属于他的使命,不曾想却因为这次的一个灵魂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相爱了,他们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迪伦不再是那个没有主见的人,她经历过了荒原上的种种,她变得勇于挑战,亦或是因为爱情,有了动力,她才有了改变的勇气。穿越荒原之后的生活是稳定的,至少是安全的,不会再有恶魔来袭击,也不会有各种恶劣环境来影响。但迪伦却选择不这样过,即使所有人都选择了前者,但迪伦还是勇敢地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为了那一丝希望,她置生命于不顾,她的勇气可嘉,她最终也成功了。相信经过这一次摆渡,她在未来的路上会越走越勇敢的,这也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一个反映。有稳定不变的不喜欢的工作,大多数为了稳定不敢寻求改变,也有自己规划的人放弃这些稳定的去创业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能坚定的不顾一切的走下去。
《摆渡人》读后感10
1.本书的名字足够有吸引力: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摆渡人》还是特别想看下去的,会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路上遇见一些什么人帮助自己度过难关,或者给自己指引一条路一样。
2.其中,里面关于一个情节还是特别打动我的,你的荒原是你心境的呈现。当迪伦看到自己的荒原总是各种上坡或者山谷时候,当她生气或者伤心时候,天空所呈现的不好的天气等等这些,这些都是迪伦她自己的情绪和心境决定的。一个人打开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他看到世界的模样,我们先入为主的情绪和思维的偏执构成了我们所需要面对的考验等级。
3.整个故事还是特别完整的,过程不拖拉,能够让人好好的看下去。
4.缺点是这本书的'格局还是不够的,因为主体线条还是写的简单的儿女情长,摆渡人也没有特别的点打动我,除了温柔安静,当然一个人能够温柔和安静已经是不错的品质了,但他作为主角未免少点什么自己的格局和特色了,更好奇的是他怎么会爱上迪伦的,有点奇怪的是爱情在里面大过了一切……是不是稍微有点肤浅了。
《摆渡人》读后感11
这本书看完了,回顾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的主题讲的就是爱情,本来按照灵魂摆渡人日复一日的送灵魂经过荒原的正常流程,摆渡人跟所送的灵魂之间不可能发生任何感情上的投入,结果崔斯坦碰上了迪伦,迪伦不同于往常的.灵魂,她有很多问题,在慢慢相处过程中,由于迪伦的与众不同,崔斯坦对迪伦产生了感情,爱上了迪伦,同时迪伦由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爱上了崔斯坦,这是对正常流程的违抗,崔斯坦答应迪伦一起闯过荒原进入另一个世界,结果崔斯坦受制于摆渡流程的限制,没能陪着迪伦进入另一个世界,迪伦不甘于孤独的在一个世界里活下去,就想方设法的回到了荒原,自己一个人经历千辛万苦最终见到了崔斯坦,并且说服了崔斯坦跟她一起尝试一下反向而行,最终成功的穿越到现实世界。
这是一个爱情战胜教条的实例,同时说明了一件事有情人终会成眷属!这本书描写得很细致,尤其是对人物心里活动描写的入木三分,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去感受那种紧张与刺激,随着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段黑暗时光,同时也可以启示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勇往无前的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完成想做的事!
《摆渡人》读后感12
这本书是我20xx年读完的第二本书。爱让我们变得有勇气,有勇气去做突破规则的事情,有勇气去冒险,拿生命冒险。我是一个风险规避者,每当面对不确定的时候就会很恐惧很焦虑,我的关注点都在最坏的结果上,这或许是我的性格使然,但是面对书中的情景,看看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去放弃一些稳定的东西去赌一把,有时候的赌是主动为之,有的时候却是不得不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迪伦的成长,我被她的勇敢善良深深地吸引。
她和崔斯坦之间的爱情也让我想起了我和某些人,初次表露心意的忐忑不安,得到想要答案的欣喜若狂。只可惜,能够在一起肩并肩的`时间太过短暂。我在想,迪伦爱上崔斯坦是必然,从小缺乏父爱,在校受人排挤,忽然遇到这样一个大男孩,数天的单独相处,亲密的身体接触。而让我没想到的是仅仅这么几天,就可以有这样深的爱。但回想起来,每天24h的密集式接触,接连若干天也是很长时间了。想到我们能陪父母的时间算下来也没有多久,换算成24h制,天数肯定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短。读书在路上,继续下一本。
《摆渡人》读后感13
摆渡人2主要写崔斯坦与迪伦回到人间后的生活,冷了几个世纪的他只能在迪伦面前有一丝柔软,这是别人看不到的。苏珊娜为了追寻崔斯坦,找到想回现实的灵魂就诱惑他,跟他一起返回人间,找她爱着的崔斯坦,无奈崔斯坦的心中并没有他,因为一开始的自私,所以他们之间的纽带是黑色的,迪伦与崔斯坦之间一开始就知道为对方考虑,怕对方受伤害,有任何危险崔斯坦都不让迪伦去,从荒原到现实,一直保护着她不受伤害,这是一个男人对爱人的责任。迪伦在爱情面前无所畏惧,一个人从穿过的荒原回来找崔斯坦,回到现实不顾家里面所有人的反对,追寻着自己的内心,这是相爱的`必然,没有什么能阻挡两个相爱的人,在迪伦的爸爸知道两个人已经分不开后也同意了两个人在一起。
爱情里也不要盲目去追寻,像苏珊娜那样最终的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两个人都陷入更深的地狱生活,她一辈子都无法再原谅自己了吧?爱是无私的,男人的爱是不想她有一点伤害,一丝的风险也不想让她承担,他替她抗起所有,女人的爱是无时无刻的陪伴,不管遇到什么,她还是会站在他身旁。
《摆渡人》读后感14
感觉故事构思的大背景是不错的,但故事走向的逻辑是混乱和有诸多漏洞的。如果把它归为儿童读物,感觉还不错。里面对人性直白的描述我觉得还是很直接的。迪伦的`自我、无畏、独断专行、自我沉浸、还有固执的自以为是都是人性上很直接的表现,每每看她在某件事的自以为是,都让人好生气,但感觉这才是真的16、7岁的女孩子。家庭的不幸福,让他渴望有一个王子的出现。固执的抓紧一个人不放手,不顾一切的坚持自己想要的、无畏前路和未来。其实我是羡慕的。看书名一位是一个又一个小故事,看了简介发现是讲一个女孩死后的经历。看了书,感觉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赖和托付还有两个人的奋不顾身。正本小说都很理想化,削弱了现实和规则的残酷性,重点描述了人们理想只中的精神力量。
故事从起点又回到起点,一个轮回一个故事,不知道作者是否想表达:人生若如初见,万事皆得圆满。的感慨。
好吧,就喜欢封面的那一句:如果我真的存在,那是因为你需要我。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愿现实也能给童话一个故事。
《摆渡人》读后感15
爱与相爱,依靠与被依靠。在爱这个过程中,原本依赖的那一方,转而变得坚强。摆渡人与被摆渡者因为不舍的感情,最终交换了位置。
两者的感情来得好突兀。像是突然之间就有了好感。但是细想之下,就像是最后描述说这种感觉像是“命中注定”一般。有时候喜欢一个人,被他所吸引,就突兀得如此,说不清,道不明。喜欢一个人,就像是被命运决定了自己的取向一样。
摆渡人这样的存在,想来多么的孤寂。也能感受,他们为什么渐渐感情麻木。他的生活中有无数的过客,但是与他并无关联。过客们都想着自己目的.地,又有几人会回过头来看看,与自己相伴同行的人。
于是,他们改变着自己的外貌与名字,只希望在摆渡的过程中,尽量让人信赖,以完成自己的不知何年能完结的目标。直到,有一个人,记住了他的眼眸,记住了他除却外表以外,眼神中的光亮。并历经艰难,回到他身边。最终给予他幸福的救赎,或者是摆渡。
在这个过程中,女孩由一个依赖者,到后来反而转变为了坚强的那一个。摆渡人,反而更像是依赖者。这个转变也很有趣。对于爱的执着,让人破除了心中的疑惑与隔阂。只要不管不顾的去追寻,爱就在那里。
而现实中,有几个人只为爱而活,活得不管不顾?
【《摆渡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摆渡人读后感02-11
《摆渡人》读后感02-24
摆渡人读后感 14篇02-15
《摆渡人》读后感15篇03-02
摆渡人读后感15篇03-10
摆渡人读书笔记04-21
《摆渡人》读书笔记03-16
《摆渡人》读书心得01-07
读摆渡人有感04-30
读《摆渡人》有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