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有感

时间:2024-08-06 13:25: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是说话之道;

  我的说话之道,就是你放在心上。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对蔡康永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他与小S主持的以恶搞八卦著称的《康熙来了》,因为我很少看《康熙来了》,就一直觉得蔡康永是那种讲话很刁专、跟拍档合作无间的主持人而已。直到后来看《奇葩说》,完全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原来康永哥是这样的——睿智、儒雅、幽默风趣,像一位长者……我觉得我应该用一切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他。再后来闲逛书店时,看到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没有任何的犹豫就买了下来。如此一个让人觉得温暖和nice的主持人,他的文字又是什么样的呢?

  全书一共包括40篇精彩的短文,每篇其实都是一个故事,当你沉浸在故事有趣的情节中,末了就会发现在愉快的阅读中已经不知不觉学到了蔡康永的“说话之术”。康永会在书里告诉你,话题卡住了怎么办;问题太尖锐怎么办;也会告诉读者,幽默和讲笑话不是一回事;常用的安慰方法其实并不能起到安慰作用……蔡康永好像就坐在读者对面,肩膀上站着那只向希区柯克致敬的乌鸦,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待人接物的道理,眼里还闪烁着偷笑的光。大概真的没有几个人会像蔡康永,明明总是撇嘴偷笑,满脑袋不安分的坏点子,却还是得到不少人的信赖。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应该就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在书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针见血: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知不知道听你讲话的人想听到什么。卖了这样的一个关子,确实能把人吸引住,引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看来,深谙“说话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浅,很会抓住人心。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会遇到很多采访对象,如何采访他们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翻开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一开篇,康永哥就直接的点出:“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回答的人越省力,他就越有力气和你聊下去。”如此的简洁明了!让你的问题短,让别人的回答长;你问的越得体,别人回答的越自然,你们的话题才能继续下去,采访才能继续进行。并且康永哥还建议了发问的方式:“可以是先问两三个像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具体问题,把对方有兴趣聊的范围给摸索出来,再用申论题往下问。”不管是聊天还是采访,如果一开始就制造出双方都有很想讲话的气氛,对方就会有“怎么跟你有说不完的话?”“和你谈天好轻松”的感受。被你的问题引导的人,其实不太会察觉你在掌控什么,因为气氛很愉快,他的脑中就不会有警铃响起。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样,那么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时,也会少遇一些麻烦吧。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点到这本书的中心观点——把别人放在心上。只要不是哑巴,开口说话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总会有人说的话让人开心,有人说的话却让人难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忙人”,当你和他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心思不在这里,当你问他“怎么样?”时,他往往会说“你刚才说了什么?”遇到这样的人,说话者的心一定会凉半截。因此,将心比心,当我们手头正在忙事情,无暇顾及身边想要向你倾述的朋友时,请及时告诉他“稍等”。但如果这个朋友是个有自杀倾向的人,那就应该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耐下心来听听他的话。也就是说,要么不听,要听就请认真听。对待他人,如何才是真正的为他人着想,不是用一切的礼物就能够做到的,重点是你所为他们做的里面饱含着你的用心。语言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它的美妙在于透过它使得两个陌生的生灵慢慢了解对方,理解对方,感受彼此的存在。真正把别人放在心上的人才是懂得说话的人,才是一个优秀的人。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以待,才能创造世界最美丽的东西,那就是感情,在这个原本冷漠的时代,心中有一份慰藉,一份安宁。

  读罢这本实用诚心的小书,更觉得蔡康永不是遥不可及有着华丽光环的明星,不是学富五车有着渊博知识的长辈,更不是媒体渲染出来的那个高高在上有着显赫家世的公子;他就像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惜,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谦逊真诚,幽默风趣,为你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从他身上汲取源源不竭的能量,不仅是知识方面,更是如何做人!

【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有感】相关文章:

读《自然之道》有感06-24

《自然之道》读后感05-11

自然之道读后感10-16

大鱼之道读后感11-09

《自然之道》读后感08-16

自然之道的说课稿08-21

自然之道说课稿10-17

《自然之道》说课稿10-31

自然之道教案04-29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