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2022-05-14 15:19: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傅雷家书有感集合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傅雷家书有感集合15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1

  《傅雷家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家庭教育好教材。傅雷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一个人遭到了不幸本身是不幸的,但挫折又是一部活教材,可以磨练你的毅志,从而使你坚强起来。所以,不幸就成了幸事。”看到这段话以后我不明白,就问爸爸。爸爸说,这是说事物有两方面,告诉你要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才能成长为一个坚误的人。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明白了。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是在它们面前退缩吗?不是!傅雷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知难而进。

  有一段时间,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总觉得不如别人,就不爱学习了。老师和家长对我寄以厚望,自己却认为不是学习的材料。现在想想,是自已没有正确对待学习。学习成绩不好更要努力才对,谁生下来就会呀?我们到学校就是来学习的,因为成绩不好就打退堂鼓是没有出息的。

  通过《傅雷家书》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读傅雷家书有感2

  20xx年暑期读了了一本令我获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但使我们明白怎么做一个好宝宝,更关键的是使我们明白怎样做人;如何看待人生,,也要我更为掌握父母的心理状态都会惦记着哪些,这让我能更强的和父母沟通交流。另外也应该是作子女的掌握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能够根据这本书认识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够根据这本书认识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作的每字每段早已变成经典,流芳百世的经典。

  从书里能够看得出傅雷是一个对自身规定较为严苛乃至是较为尖酸刻薄的人,这更是他的家世所决策的傅雷在幼时失父,儿时妈妈的严格上门家教。在关键点上修练自身的品行,尽管一封家书中是很多文化教育孩子得话,但具体傅雷本身都保证了,这也就是儒家学说中在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胜于言传吧。自然这和他所遭受的具有儒家思想积淀的儒家学说,又有从头至尾的接纳唯物的观念是离不开的。

  胡雷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感情非常丰富多彩。实际上,大家身边的父母也像弗雷一样平凡而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常常为大家的生活,以便大家的学习培训,以便大家能上一个好的院校,以便大家能有着好的考试成绩,促使她们的秀发都白了,挖空心思了心力,它是真实的杰出,这才算是真实的爸爸!傅雷能够说成千千万万爸爸中的一个优秀的意味着,他的对子女的填满善心的心理状态促使他的子女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

  从这儿边我想起了如今父母针对孩子教育的确令人堪忧,很多小孩的独立工作能力急剧下降,以至于如今的小孩不可以融入社会发展,没办法照顾好自己和干一些有意义的事的事儿,这更是我国父母的可悲,因此塑造一个孩子,最好是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与随意就给与,该使他自身去探险,就要他去。不必太过娇惯,使他自身去承担一些事儿。对他说,他所属的全球,所属的國家,所属的社会发展,及其这一家中等一切一切他应当掌握的物品。始终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也就懂了。这类得话。那般他会不爱惜儿时。沒有最好是。仅有更强。再聊人自身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只有随遇而安。你给与了他性命,有义务。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中,都仅仅临时的心灵的港湾,要启航的船,是终归要启航的,要亲身经历的大风大浪,是终归没法防止的。人生的许多路,很多暗影,只有独自一人去应对,小孩的人生,父母没法去取代,去担负。清华曾解雇了一个学员,缘故是该生校园内竟不知道怎样穿着打扮,绑鞋带。另一篇报道说,一个女孩在学校里不知道怎么煮鸡蛋,只能哭着抱着两个鸡蛋回家,这么搞笑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奇怪吗?不怪异!有那样的文化教育,便会有那样的小孩。

  温室大棚里的花瓣是文文弱弱的,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才可以承受。

读傅雷家书有感3

  “若是澄心净耳听,万籁俱静也是韵。”一沓沓书信带着牵挂与希望远飘洋外,将思念娓娓道来。身处异国他乡,傅聪对父亲的教诲,对母亲的挂念也是格外的感激,那时的他已从少年走向青年,何尝不知道父母的爱之深切呢?

  手捧一封书信,他仿佛看到了父亲写信的样子。头发恍白,长时间因写文章而身体虚弱,但一拿起笔和信纸,他就精神抖擞,仿佛焕发了光彩。刚劲有力的笔迹为他所熟悉,他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晕染了字迹。

  信中,父亲常以商量的口吻来向他指正音乐上的不足,告诉他接人待物的方法,教导他做人的道理。词藻并非华丽,都是面对面的家常话,可他深知这些话犹如明灯一样,为他点亮了前途之光。

  而母亲的文笔确实更加细腻柔和,字里行间中将对儿子的爱流露出来,如清泉一般沁人心脾。是温柔的语句让他回忆起儿时的温暖,是深刻的教导让他终生受益。爱,有时并不是溢于言表,却如同一个无形的盾牌,坚守着内心。

  一封家书,串通了异乡两国的心,连接了浓浓的亲情。家书内容多以谆谆教导为主,教导孩子以做人为主,以做艺术家为次。谈文学,谈音乐,谈做人成了他们一家无形的家风。家风虽为严厉,可这促使傅聪的茁壮成长。

  以情思拖于纸墨,以书信落款,伟大的爱飘洋渡海,终以无限感慨与思念画上句号哦,让游子不生孤独与寂寞之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4

  海鸥依海而生,但也要展翅飞翔;大海随海鸥而广,只为护它一生。——题记

  穿越回那个属于傅雷的50年代,一封家书足以跨越鸿沟,抚平游子心中成麻的万千思虑。家书似一把打开相隔两方空间之门的钥匙,见字如面间,亲人间的温暖,父母对孩子在外打拼的担忧、不舍,对傅聪的种种关心问候,从字里行间中不经意的流露出来,飘进心中。

  《傅雷家书》里更多的是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母亲的信似白月光般的温柔,却又不敢完全给予你爱的光明。她总怕爱孩子爱的深沉,她的孩子会陷入爱的沼泽里,从而失去了展翅飞翔的能力。

  父亲的信却似烈阳般凛冽,不似母亲般的白月光温柔长情。傅雷先生对他的孩子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但他的深邃背后也有温情的一面。傅雷先生曾对他的孩子说过:“我做父亲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厌烦。”父亲是矛盾的,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飞得不高,却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得遍体鳞伤的模样。

  或许有一天你也会飞向蓝天,你的父母就像大海,当你跌落谷底时,你的父母不会责怪你飞得太高,而是为什么自己没有更广的海岸。

  海鸥与海会永远相伴,直到时间的尽头。

读傅雷家书有感5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沟通也越来越少,感情也逐渐淡化。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经常与其儿子傅聪以书信的形式交谈,每一次交谈都那么的亲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在前几章父亲总是懊悔自己之前对儿子那样不好,使得儿子的母亲也日渐消瘦,刚刚醒悟之时,离别也来临了,他曾说“我从来没有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亲情是世界上最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多少时间与距离都无法冲淡和阻隔的情感,这里面包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爱。

  傅雷想要尽力的补偿自己的儿子,他知道,尽管他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对自己的自省,流露出他对儿子愧疚之情,后面也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日趋丰满,既不忍心打扰儿子工作,又想和儿子交谈的那种矛盾的心情,立然纸上,这是多么的符合实际呀!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一个真正有有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我仿佛可以看到傅雷博大开阔的胸襟,善良温厚的精神。

读傅雷家书有感6

  《傅雷家书》一直被中国的家长们认为是教育的宝典,简直是亲子关系的《圣经》。随着时代的变迁,万事万物都在变,但不变的其实只有中国式的教育和中国式的家长。

  傅雷的愿望是让他的儿子傅聪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要超脱钢琴家的境界,成为艺术家。而傅聪本人的愿望,我们就无从得知了,毕竟书里并没有收录傅聪的回信。从傅雷比关心傅聪本人身体条件还要关心他的演出情况和在钢琴学习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傅聪并不想成为钢琴家:起初只是他的兴趣,或者干脆是完全被逼迫的。而从傅雷一封接着一封(我的版本是按信件类型编排的,体现得不明显)的书信和每次有意无意地提起“要给我们多写信啊”的叮嘱中可以看出傅雷完全是一个自私的父亲,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傅聪不喜欢写信呢?如果他太忙而没有时间写信呢?如果是因为他病倒了,才没有时间写信呢?可见傅雷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而是像复读机一样催促。

  傅雷说老舍的《四世同堂》写的不好,“发觉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请问您就写得比他好?我觉得您的家书才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还多一个“又臭又长”。看过《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化人都知道斯诺在开头那一段一长串问题是想吊起读者的胃口,但疑问过多过长,效果适得其反。傅雷也运用了大量如是的疑问段,经常一写就是几百字。我在看那些问号时,我甚至在想傅雷是不是一个被翻译耽误的哲学家——估计苏格拉底都没有那么多问题要问。

  但是也并不能说《傅雷家书》就全是坏的。那种设身处地与儿子共勉的精神值得学习。不过有时候会有点过,帮儿子做决定和打着“过来人”名号的道德绑架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傅聪的未来是傅聪自己的,他的脑子、他的心也只是他的,父母只是充当一个把他接来世上的角色罢了,只有傅聪自己才会做出不会令他后悔的决定。

读傅雷家书有感7

  《傅雷家书》,是八下的必读书目。一开始听说《傅雷家书》的时候,以为挺有意思的,就买了一本看,可是里面的内容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只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孩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而已,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但是当我把整本书看完后,我发现书信中包含着傅雷先生及夫人对两个孩子深厚的爱。

  每个人都感受过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诲,可当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感到的却是另一种不同于大多数家庭的爱与教导。或许是因为傅雷儿时的生活环境,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让他作为人父时也变得如此严厉,但在《傅雷家书》中那一封封书信中,无一不表现出他对儿子的爱。

  《傅雷家书》不仅仅只是一本表达父母对远在他乡的儿子的思念的书,它更是一本教育之术。众所周知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艺术评论家,但在这本《傅雷家书》中,他是一名知识渊博的教育家,或者说,他更像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傅雷先生与其他人的教育方式不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应是深深的烙印在傅雷心中的。傅雷在儿子傅聪幼时,便是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的虐待”。别人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傅雷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后来傅聪出国离别之时,傅雷自责自己对儿子童年时的管教太严。

  在傅雷给傅聪的信中,表现出傅雷对傅聪的关心与思念,但同时也不忘对傅聪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傅雷和傅聪两人对学问的追求是无比的执着和热爱,有一次傅雷和傅聪因一首曲子中的一个片段的重要性而大吵一架,后来傅聪离家出走。在书信中傅雷也对傅聪叮嘱到:“在我一生任何时期,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可见,傅雷对学问的追求是如此热爱,也可以知道,傅雷是一个真正教育孩子的好父亲。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是家人之间传递爱的文字,同时也是亲子教育的典范。

读傅雷家书有感8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子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子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子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子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子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读傅雷家书有感9

  读完《傅雷家书》,不禁被书中展现的浓浓的父子情所打动,同时也看出了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傅聪,一个叫傅敏。而这本家书中记载的大多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书中不仅提及关于儿子事业方面的的建议,也给予儿子生活上的关心和感情上的指引。

  傅聪在七岁半时便开始学钢琴,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笑父亲的期望,更是源于他内心对音乐的热爱。傅聪对钢琴的学很有天赋,却总是贪玩。直到傅聪十七岁时,傅雷才肯定傅聪可以专攻音乐,足以看出傅雷的谨填。之后,傅聪去波兰参加比赛,进一步学习。傅聪在出国后,傅雷一直以书信的形式引导,使傅聪成为一位人格卓越的人。傅雷在家书中常常向傅聪提出音乐方面的建议。他建议儿子每天至少花六七个小时练琴,对于朋友的邀约要慎重决定,敢于拒绝。在比赛之前要熟悉比赛时要用的琴,为比赛做好准备。在比赛临近时要保持身体健康,劳逸结合。在心理上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凡事尽力而为就好。在儿子取得好成绩时,傅雷也不过度表扬儿子,而是提醒儿子未来的路还长,需放眼长远,为未来着想。

  在情感及生活中的小事方面,傅雷也会关心自已的儿子。在傅聪年轻时,傅雷叫傅聪要经得起诱惑,以事业为重,后来便提醒傅聪人生伴侣的重要性,一定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在交友方面,傅雷总是调待朋友要真诚,艺术家总有很强的情感,但仍要用理智控制配自己。

  虽然傅雷早已返去,但他的教子之道永远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读傅雷家书有感10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先生对古今中外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在这部家书中汩汩地流淌,润泽的不仅仅是他的孩子,而且是万千读者。作为教师的我,边读边用卡片摘录其中精华片段,以用来细细品味。如:

  〈一〉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二〉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三〉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四〉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五〉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七〉……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傅雷家书》连同卡片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拿出来翻阅,仍会有新的启迪。我觉得:人是为社会之人,当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傅雷以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为己任,这种走出“小我”的心境值得效法。

  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父母爱子女是天性。自己做了母亲,也真真切切体会了“心疼”一词的滋味,自以为母爱炽热,然读《傅雷家书》而知不足。与一些有“责任心”的家长一样,或期望值过高或急于求成,记得我的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逐渐的凸显,出现偏离的时候,我就小声告诉自己,要冷静,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地交流。这样无数次的下来,我的性情逐渐变得温和,处理亲子关系也变得巧妙。虽然只有周末的陪伴,孩子内心强大的独立学习能力与生活能力令人欢喜。我想这就是《傅雷家书》给与的智慧吧!

  天高任鸟飞,读《傅雷家书》懂得了对孩子既要定位高远,又要量力而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根据孩子的特点,让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器乐。平时不轻易增加孩子课外作业负担,每逢假日,带孩子参观革命英雄胜地,让他对中国历史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开拓视野,并向孩子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提高其文学素养。今年六月孩子已经初三毕业,毕业的同时,发现了他的变化: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做人处事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让我欣喜的是,六年后的他,也将成为我们教师队伍的一员。

  我成为了母亲的同时,我还是一个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十分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要求他们生活俭朴,学习专注,充分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关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恰当的时候,在他们犯错、矛盾、成功、喜悦的时候,我会运用小纸条、小奖励、小短信形式给与鼓励与劝慰,甚至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这些小小的举动,我想都是莫大的欣慰!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有指引人,需要有支持鼓励他的“父亲母亲”。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读傅雷的父亲,我想起我的父亲对我的教导,我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父亲在部队呆过八年,因此在他身上总可以感受到军人所特有的精神与毅力。部队复员后,父亲和母亲共同经营一家生活用品店,也正因为诚信经营,口碑极好。如今商店已经经营有38年了,父亲常年的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打拼的同时,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从小学到初中,父亲对我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做人方面给与我很多的教导,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在那时,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一直以来,父亲的教诲铭记于心,身体力行的去实现。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傅雷家书》是我最为欣赏的一本书。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读傅雷家书有感11

  儿子老师的书信给傅在演奏姿态方面,傅先生曾经把儿子老师的书信写给儿子看,信上这样说道:“倘若他的演奏能更加朴素更加纯真的话……”钢琴演奏如此,写作亦如此。与其对其一些华丽的词句不如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书中最大动人的往往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而是那些独一无二的情怀。

  若是说仅仅有名师似的指点,那这本书仅有肉体而缺少贯穿于中的灵魂。而那灵魂就是傅雷平于常人的深深父爱。

  在书中我常常看到傅雷夫妻嘘寒问暖,“天冷时加衣”“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了”类似于这样的话常常出现。也许这样才是为人父母最普通的关怀。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离家前的阵阵叮嘱和关怀,饭桌上的送菜,家门口的一盏灯……在我的心里留下久久的痕迹。回报父母的方法不是每天对爸爸妈妈说甜言蜜语,而是在劳累之时,送上一杯热茶。我要把诺言付诸在行动上,表明自己的心迹。

  捧着《傅雷家书》,我站在窗口久久张望着,盼望着,盼望着,等待着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不为别的,我只想为他们沏杯茶,捶捶肩……

读傅雷家书有感12

  读完《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的严格教育与音乐上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雷曾说“艺术若是比较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那么我想说“傅聪的修养若是比较美的花朵,傅雷的教育就是开花的树木”。在事业上,傅雷尽力助儿子一臂之力;在生活上,傅雷周到地考虑到了儿子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思想上,父子完全结合成了一体,即使相隔千里.傅雷,他用他的行动,点亮了傅聪傅敏心灵的灯。

  在这伟大的父爱背后,在一封封信的千言万语背后,其实也隐藏着至关重要的线索——故事的背景。在比较开始,傅聪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奔赴外国求学时,傅雷和妻子用温和贴切的口吻,仿佛近在咫尺地在与孩子聊天,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对傅聪的思念,还时而不经意暴露出傅雷因对傅聪的生活和学业太过紧张而显得焦急的口吻。

  这时的故事背景一切都安好,感情也是那么纯真。可是读到1961年5月23日的那封信时,我总会感觉哪里怪怪的,细心摸索了一下便发现傅雷的口吻变了,虽然表面上是一封再简单不过的信,但是在写这封信时的背景是这样的——傅雷被污蔑且被错误批评,还要进行“思想改造”(其实就相当于坐牢)。

  傅雷当时的心境一定是复杂、混乱的,所以这封信也显得迷茫和硬板,傅雷好像另有所思。可惜的是,以傅聪从波兰出走英国为转折点,政治的包袱日重一日,傅雷和妻子朱馥梅比较后选择的结局,总让我心有所戚。

  家书中,充分体现了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儿子无私关爱,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形象;也充分体现了傅聪孝敬父母,热爱音乐,心怀祖国的人物形象;傅聪的母亲朱馥梅在我眼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傅聪还小的时候,她就像家庭的润滑剂,承担着傅雷的冲动怒火。

  傅聪大了,在海外留学,作为爱子情深的母亲,端庄贤淑、温厚善良的慈母形象跃然纸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傅雷家书》以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傅聪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感人至深。

读傅雷家书有感13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题记

  古镜以铜为材,制作精良,但无法较完整反映事物。现镜以玻璃为材,反映事物非常清晰。但要论最好的镜子,那就莫过于傅雷。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最重要是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事实上傅雷确实做到这一点。

  他先通过对自己的写信习惯与傅聪的,让傅聪理解仅仅一件小事,一点细节在生活中是不可忽略的。

  不仅仅在生活,在人际交往,在读书求学,甚至在感情处理上,傅聪都会从傅雷那得到许多,也会以傅雷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对比,发现许多需改进之处。傅雷这面忠实的镜子名副其实。

  对某种事物熟悉久了,便有特殊的情感,傅雷这面“镜子”也不例外。他对儿子的情感,却始终把舔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把做人和艺术永远摆在首位。每封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做人的问题,傅雷以自己为例,教导傅聪: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不气馁,获奖不骄傲……

  傅雷不但拿自己当例子,还列举其它各种名人,如莫扎特,萧邦,巴尔扎克等艺术家,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艺修养,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大奖,还是后来赴各地演出,傅雷如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从什么事件上看,傅雷这面镜都尽职尽责,在傅聪的路上,傅为他打好了基础,并在其身后时时刻刻注视着他。

  以傅雷为鉴,可正傅聪之衣冠。

读傅雷家书有感14

  那天偶然看到了一本书《傅雷家书》,是关于父母写给儿子的家信的。其实看到这本书时,我很惊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这本,人们都说世上最伟大的是母爱,其实父爱也同样的伟大。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又多交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是啊!儿子变朋友,做父母的谁能不高兴呢?有的父母管教儿子很严厉,只把他们当做一个能够带给他们荣誉的人,却没有想过,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而有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很关心,不仅仅是学习上,在生活上都关心的无微不至,会经常和孩子拉拉家常,说说悄悄话,诉说诉说心里的苦。傅雷的儿子应该对他是心存感激吧。如果没有他父亲的话他,或许他不会有接触艺术的机会;如果没有他父亲的话,或许他不会知道什么是钢琴;如果没有他父亲的话,或许他就不会有机会出国留学!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傅雷和他的妻子写给儿子的,他有封信是这样说的,“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在那时,他的儿子在外留学,问他关于时间的问题,而傅雷看到儿子的信后,本来想让妻子写的,可是怕儿子不会理解,就拖着生病的身体,起身写信给儿子,想让儿子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这样也不难看出傅雷对他的儿子的爱,是非常深的。

  傅雷是一位艺术家,他的儿子是学钢琴的,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关于钢琴的学问,傅雷还和他的儿子探讨了老师上课的问题,他和儿子说某某上课不合理,还会和儿子说说英文。在儿子出国留学前,傅雷夫妇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儿子走后傅雷妻子的眼睛都肿了,他没有和儿子说他有没有哭,他只说对儿子有愧疚,我想那是因为他在儿子小的时候是很严厉的对他吧!

  通过严父这个形象我看到:革命先辈为了中国的新一代,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都是革命战士们的功劳!“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原来不知道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国家,是我们共同的,不是个人的,写了这篇,这代表了我的心意!

  中国,我的母亲!您赋予我生命,我没有什么好报答您的,只能通过文章来表达我的情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15

  读《傅雷家书》时,很是为傅雷与傅聪那种亦父子亦师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动。家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对远在他乡的儿子的劝慰和鼓励;二是傅雷与儿子互相探讨艺术真谛和自我修养;三是傅雷作为精神导师,对儿子进行为人处世、德行素养的指导。正如傅聪所言:《傅雷家书》只不过是用文字概括了我从小在父亲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傅雷在家书中,谈做人、谈艺术、谈生活、谈婚姻、谈读书,展示了傅家门风,真实生动。

  这本书之所以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是因为它可以有无数种打开方式:作为一份历史存照、供世人窥探精神贵族之精神风貌;作为古典乐知识的一份父子对谈;作为一本有关修养做人的指引;一份亲情的见证……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傅雷在傅聪1954年出国留学临行时的叮嘱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

【读傅雷家书有感集合1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读傅雷家书有感02-22

读《傅雷家书》有感【荐】02-13

【热门】读《傅雷家书》有感02-12

【热】读《傅雷家书》有感01-31

读《傅雷家书》有感【热】01-31

读《傅雷家书》有感【推荐】01-28

读《傅雷家书》有感【精】01-27

读《傅雷家书》有感【热门】01-09

【精】读《傅雷家书》有感01-06

【推荐】读《傅雷家书》有感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