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2023-08-09 08:27: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傅雷家书》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只为远在海外的儿子学业有成,健康快乐;只为年迈的双亲放下牵挂,安度晚年。

  每一封信都饱含着深深的父子之情。儿子在钢琴前轻敲琴键,将自己所有的青春激情倾注在每一个饱满圆润的音符中,他时而有学术上的疑惑,时而想念远隔万里的故园,他便提笔拟一封家书给父母,或是拿起昔日父亲的家书再仔细研读一遍,以便从父辈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抬眼,望向窗外,看看邮箱中是否有新到的信件,若是几星期都不见来信,他们便整宿整宿睡不安宁。

  傅雷常常将傅聪作为一个讨论艺术、交流音乐的对手。来往信件中常看到父子二人积极发表自己对某个音乐家的看法以及钢琴演奏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两人教育背景不同,年龄也有差距,所以有时看法不尽相同,在双方的交流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东西方文化相交融,傅雷激发出傅聪青年人的感想,让自己也得到了新鲜养料,更让儿子取得了进步。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不要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的确,傅雷除关心儿子的学业外,还十分重视教导儿子的做人,他多次在信中提到要多给旧时的朋友写信,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薄情,傅雷告诉儿子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一道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对于父亲而言,无论儿子是否长大成人,是否早已名满天下,他终究还是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指点和关心,多点“唠叨”“说教”至少可以使他少走些弯路啊。

  在傅雷严格的教育下,傅聪不仅蜚声乐坛,而且自我反省能力也十分强,傅聪在信中多次给父亲详细介绍自己参加比赛的多个细节,谈到自己对其他选手的褒与贬,也有对自己比赛的看法。期间他刻苦勤学,美妙的琴声博得了大多数人的赞誉,但傅聪并不过分骄傲,相反,他总对自己的比赛或演出效果不很满意,在家书中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与父亲商讨方法加以改正。

  事业上巨大的成功并没有使傅聪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和赞美,都没有减少他对艺术的谦卑,繁忙工作中的他,并没有许久不给父母写信,依旧详细地给父母介绍自己的近况,把父母当作最为信赖的人,这些便是他对父母的最好回报,是给予他们爱的回赠。

  即使在傅雷被错划为“右派”之后,他也与海外的儿子保持通讯关系。悠悠岁月,茫茫大海,家书将遥隔万里身处两地的父子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一份家书,承载着浓浓的父子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尤为重要。——题记

  我最近在读《傅雷家书》。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

  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他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这使我非常的感动。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样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成为一名理智的父母。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的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书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对儿子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用音乐译注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出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力,在对祖国社会人类尽自己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抓紧时间”,“最是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我觉得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孩子。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书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是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了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周扬)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子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子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子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子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子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市场麦曾经评价过傅雷的《家书》:是艺术学徒的好读物,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苦心造纸、苦心教学的文章。

  《傅雷家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与儿子交流。我清楚地记得,是傅雷指出他的儿子傅聪说话太直白,在他的生活中不够成熟。他说我自己也经常制造这些矛盾,希望大家分享一下。傅雷和儿子平等地交流和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语气。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傅雷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问题,让儿子更好的接受建议。由此可见,傅雷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傅雷,他在孩子抑郁的时候给了建议。他建议儿子因为抑郁症要冷静,保持心理平衡。他要时刻保持冷静,客观分析,竞争。虽然我们的父亲在我们抑郁的时候会给我们同样的建议,但大多数父亲都是从长辈的角度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像傅雷那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够心平气和,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孩子沟通,有多少父亲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所以我觉得傅雷作为一个父亲,不仅可以用独特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可以让人们虚心接受。

  傅雷在与孩子的通信中并没有直接说明他有多爱孩子,但从他对孩子的劝诫,以及对孩子的忠告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爱从未减少。我觉得傅雷是群众心中的阴影。他们对孩子的爱不会被直接暴露,反而会被刺耳的话语和严格的要求所取代。他们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难道不是父爱吗?

  父爱伟大无私。

  父爱温暖而深沉。

  父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这本书是傅雷及夫人在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血地培养这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傅雷夫妇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傅雷从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做人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文中:“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缺点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进!”或“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这短短的几十个字让我感到些许的震撼,这样似乎是在唠叨一样的句子,也会一五一十地写在书信里,写给远在万里的儿子,而傅聪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学习,用行动尊重理解他们。

  一本好书,就像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波动人心,一本好书,犹如雨后划过天空的一道彩虹清新自然,一本好书,仿佛一台盛况空前的联欢晚会,绚丽多彩......

  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很长,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所看到的,更要去了解、去探究、去挖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在我看来,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在不断学习和深造的过程,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学习时间,虽然很苦,但是书本上的知识绝对不足以让我们开阔眼界,有时间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读课外书,去充实自己。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有乐趣,人生才能更有意义。

  自己走进书本,主动去探索知识,让未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后成“家”,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的镜子’,不论在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艺术的,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的原因,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傅雷家书》讲的是傅雷在他长子赴波兰留学时给他写的信。信中他们聊音乐,聊生活,聊理想,聊恋爱。他们是父子,也是老生,更是朋友。傅雷身为父亲更是对孩子关心有加,几乎是每个月就要通两回信,不论是忙与不忙,回的信长或短。他总是认认真真,逐字逐句的看过去,再一丝不苟的回信。信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着浓浓的爱意。我觉得正是这一份份爱为傅聪成为优秀的钢琴家打下牢固的地基。

  其中的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当时傅聪因出国不得已与初恋相隔两岸,他的父亲立马察觉到傅聪被恋爱所困扰。但他并没有立马让傅聪停止交往,只是提醒他,他的理想和学业的重要性。那孩子自己去明白道理。为了方便傅聪,傅雷花了不少钱弄了两个麻绳方便搬运。一位普普通通的翻译家却为了孩子学习了不少音乐专业的知识。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呀!正如温家宝所说:“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幸运的是,我也有一位这样爱我爱的深沉的父亲。几年前的一个暑假。窗外是辣的太阳毒蛇吐着信子,虎视眈眈的盯着我,真叫人待不下去。此时,在门外站的汗流浃背,满脸焦躁,面红耳赤。心中是数不尽的懊恼和倔强。

  那天,和母亲因一件极小的事大吵了一架,一气之下,我站在门外不肯吃饭。谁知也听见母亲摔门进房间的声音。就这样站在阳光下暴晒,心却渐渐静了下来,却有些不知所措。这时,门开了。父亲把我拉了进来,凉爽的空气轻拂着我的面庞。他没有说话,默默的为我添了一碗饭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着我吃。“以后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不吃饭。”父亲依旧是那样面无表情,眼底闪烁着是不易察觉的'关心呵护。他声音沉稳宽厚,听不出多余的情感,可能声音铿锵有力。穿透了我最后的倔强,心中的委屈与愤怒都随着泪水流了下来。父亲递给了我一张纸巾,欲言又止,终是没有说什么。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转身便去厨房洗碗。哗哗的流水声,宽厚的背影成了我永远的记忆。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却是孩子最依赖最坚固的后盾,他们拥有着世界上最尊敬的称谓——父亲。他们的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他们没有优美的言辞去表述爱意,却用一个个微小的动作去传达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要谈教育,施蛰存曾评价过傅雷的教育是成功的,楼适夷也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这紧固式的教育,又或者说是中国教育,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好教育吗?

  据我了解,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偏激的,能感受到他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他铸好傅聪未来的模型,让傅聪内心自由的.水永远流不出这深不见底的模型。大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一次次要求孩子后,以“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借口一次又一次的安抚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就了囚笼。只要时代在发展,囚笼就一直存在。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会给孩子定下许多规矩,要求孩子执行,自己却很难做到。而傅雷却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成为孩子的楷模,这点我不得不承认做的很好。再对比一下我爸,他总是要求我做事要有一个规划,但是我的规划都藏在小脑瓜里,并不想写出来,为了避免他喂我喝“鸡汤”,我便沉默了,谁想到,他又喂我喝做人要大度的“鸡汤”。久而久之,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让我不满的事情也不断地堆积,“你自己也没有做到”之类的话,到了嘴边,又选择沉默了。所以我喝了很多“不能天天摆个臭脸”“我没有欠你钱”类似的鸡汤。

  好像沉默的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傅雷家书》后段,傅聪回信的次数越来越少。电影《狗十三》中的主人公,不再反驳父母。电视剧《小欢喜》中患上抑郁症的“学霸”等等。家长与孩子的话题只局限于学习上,这又正好是孩子的雷点。每次与孩子讲话都会不欢而散。家长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究竟在哪里。这无疑在囚笼上加固更多的链条。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但人才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中国式的教育是好教育吗?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谈到教育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生活态度,使其以积极地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所以“为了孩子好”“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你什么也做不成”等等类的话,才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使“为了孩子好”和“为了孩子好”达到平衡,双方达成协议,这囚笼便不解自破。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和父母一起生活了很久,和家人书信往来,感受不到距离带来的淡淡的哀愁和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所以看了这本书《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深有感触:“说到不完整……你说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整个生命,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生的追求,历史上很多代人的追求,无非是尽善尽美,却永远无法追求,因为人的理想和幻想是无穷无尽的,……”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镜子,碎成很多块,其中一个想找剩下的来重建原来的镜子。一路上,它因为棱角而慢慢翻滚,从而享受着一路上的美食。当它煞费苦心地找到所有的碎片,“第二次绕”的时候,它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圈,飞快地滚动,一路上的风景瞬间就过去了。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只是我们目前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方面的相对完整。而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

  傅雷的教子以严格著称。我以为他们父子关系不是很好,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他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傅聪出国留学时,他与父亲的联系只能依靠信件,所以父子之间的感情是在一系列信件中透露出来的。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音乐的内涵,交换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母子交流时不需要嘘寒问暖,但是他们之间的默契是不可替代的。

  翻看完之后再回头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在艺术上的造诣之深,傅雷对于理解艺术,尤其是音乐,有自己的见解。这让我觉得在文学上有很大成就的人,在艺术领域的研究也更高,也许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一样的。不同的优秀文学作品读完会有不同的心理效应;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都会带来类似的结果。优美的散文,在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带来愉悦;沉重的小说像哀婉的交响乐一样给人以震撼。幽默的小品文会带来歌剧般的优雅场面和之后无尽的思考。仔细看完这个《傅雷家书》,感觉像是一部剧,给人很好的氛围和回味的空间。

  《傅雷家书》整本书都是一个很有说服力,读起来很友好的父亲。对儿子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父亲特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能和父亲交流几封家书,会是什么样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尽管今日的互联网高度发达,书信往来已不是重要的通讯方式,但书信的内容深度、情感表达,远不是其他通讯方式所能企及的。从古至今,书信所言皆出自肺腑之言,动人深切,诸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无不是如此。而我所读的《傅雷家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充满家国情怀的父亲,对远洋之外的儿子的思念与教诲。

  《傅雷家书》比起《出师表》《曾国藩家书》等,称不上晦涩难懂,相比之下显得简单朴素,但是,字字句句都铿锵有力、斩钉截铁,包含着傅雷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对爱国情怀的深切感悟,可以说,这是一位父亲集毕生智慧所参透的哲理。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傅雷先生的书信中,不乏有这样简单而充满爱意的字句,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无不充盈着他的每一寸心肝,爱子情深实属让人动容,更让人察觉,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身上也投入了不少精力,直抒胸臆的情感让人读起来十分温暖,仿佛父亲就站在面前,孜孜不倦地倾诉着思念。

  当然,如若是单纯表达思念之情,傅雷先生的家书就谈不上深度。我钦佩的是,傅雷先生能够在书信中畅谈人生与理想,思念之余不忘鼓励儿子要做个有担当、有理想、有胆识的人。

  傅雷先生是个艺术家,儿子同样继承了他的衣钵,所以,我们在书中所能读到的是一位老艺术家在向他的儿子灌输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从人格的尊严到国家的荣辱,傅雷先生的见解独到且深刻。我相信,这也让傅聪先生明白做一个德艺兼备的艺术家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可贵。

  他教导儿子,待人处事保持谦虚谨慎,理想要选大而实际,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气馁。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位老艺术家经历人生百般折磨而屹立不倒所领悟出来的深刻思想,同样也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最诚挚的教诲与劝诫。

  最让我动容的是傅雷先生的爱国情怀。他经历过动荡的战争年代,亲眼见到过国家在近代史上的衰落,更能体会到建国的不易与艰辛,也更能理解一个人具备爱国的赤子之心是多么重要。尽管我没有这些经历,但从傅雷先生所写的书信中,我能够深刻理解到他的爱国情怀—祖国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要将个人的价值奉献给国家与社会,传播真善美。

  很少会读到这种感人深切的书信,但读完之后,我的心中也俨然有了一股正气,要有理想,有胆识,也要学会奉献与热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1

  一本书,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寄托人的情感,指引人的前行。

  读好一本书,我们的思想会更加成熟,能从中悟出许多人生哲理,走上正轨,改变一生。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的家书。整本书充满了浓厚的感情,仅仅是简朴的文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无一表现出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怀。

  《傅雷家书》也是充满爱国情怀的书籍。傅雷每次给儿子傅聪写信总不会忘记介绍国内的情况,让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时时刻刻知道祖国的情况,不会忘记自己祖国,更在提醒傅聪在国外代表着祖国的形象,需要谨言慎行。

  《傅雷家书》也是一本哲理性书籍,里面有很多傅雷的肺腑之言。教导傅聪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如何面对困难

  不得不说,傅雷对傅聪的影响特别大,傅雷就是傅聪的.人生导师。

  傅雷与儿子的相处模式是多变的。有时是严厉的父亲与受教的儿子;有时是互相讨教的朋友;有时是对弈的对手。

  读完《傅雷家书》,我发现自己以前犯过很多错误:对学习的散漫、对人的不友善、对父母的不尊敬我意识到自己之失败,我希望时间还来得及,让我改正。

  读完《傅雷家书》,我认识到从容的面对成功的意义。

  傅聪在音乐的道路上不畏艰辛,坚持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傅雷对此,的确很高兴,但高兴归高兴,还是不忘作为一个过来人提醒傅聪——切莫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毁了自己的一辈子。傅聪也能受傅雷的影响,并不为这短暂的成功所迷惑,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初衷,保持着自己一颗纯净的心。

  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这是一句现实生活的写照,傅雷、傅聪传承着这种精神。

  我们生在这漫漫人生路更应该如此。

  这条路有太多的诱惑,容易使我们忘记自己的初衷,迷失自我。我们要从容不迫的面对成功,不让自己止步于眼前的苟且,不让成功的光芒遮住我们的双眼,迷惑我的心智。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2

  指尖轻抚过纸页,透过一个个文字,我仿佛看到灯下那对深邃明亮的眼睛,空气中弥漫的深沉父爱,字里行间跳动的赤子之心。

  远隔千里,忧思纷飞,一对望穿秋水的眼睛,天空中仿佛有滑翔的鸿雁,为远在异乡孤独的傅聪带去了心灵的慰藉与方向。他明亮的眼睛,如同一盏希望的烛台,其中睿智的光芒闪烁在迷茫暗夜中,是如此遥远却又如此亲切,点亮了内心的火花与热情。

  “心酸的`眼泪是你培养心灵的酒浆。”留学生活中的困难一个个接踵而至,年轻气盛的傅聪只能无奈地仰天长啸,他告诉儿子人生的本质,哲学理性的生动语言根植于儿子的记忆之中。

  楼适夷先生曾经说过:“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他,钢琴艺术大师,却不以家长权威自居,摒弃高高在上的传统教育方式,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坐”下来与孩子平和的交流,流露出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真诚坦率,同时表现出对傅聪的关心。

  他非常关心远在异乡的儿子身心健康,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爱使那海外游子感受到来自家中的温暖。

  其中,对儿子的感情问题他几乎每封家书都有所提及。

  爱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生机勃勃的青少年,似乎一张纸条、一瞥目光、一次冲动,都会以为那就是美好的爱情。可是,这朵美丽的花终究会随青春狂热的逝去,而被遗忘,又何必执着于美好梦境而沉溺过去?

  敌人的可怕并不一定在于面目的狰狞,和颜悦色,一腔热情,同样会耽搁我们宝贵的光阴。所以,我们应该把过剩的情感,投入重要的学业中,脚踏实地,向前看。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曾在书信中说过:“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

  难道这颗“星”,就是赤子之心吗?赤子之心又为何物?它是什么样的?

  也许傅雷早已为我解答。

  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也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只要坚强,就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只要坚强,就永远不会孤独,即使孤独也不怕了!

  坚强的心就是赤子之心。

  江声浩荡,滔滔不竭的黄河,长江,敲响了“复旦”的钟声,钟声复起,天已黎明,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爱国的心就是赤子之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从古至今,天底下流传了多少父母对子女的文章、图片、事物。父母不论何形式,对孩子的爱一直在他们的心中。今天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个书香世家,与在外留学的孩子的一封封书信往来吧,让我们一起感悟信中父母用千言万语表达的关心和挂念,以及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和体贴吧!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在外他是声名远扬文学家,在家他却是个节俭严肃又慈祥和智慧的父亲,俗话说得好“望子成龙”。而他的大儿子则真的是人中龙凤,是世界乐坛中活跃的音乐家。这样的家庭怎会不谈论艺术呢?在来来往往的几百封信中有大量的信都在谈论艺术。每一句都把美学诠释的一清二楚,并进行了深度的见解,从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智慧和对孩子的细心教导。在大儿子傅聪结婚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任何不满和劝阻之情,也显现出了傅雷一家的.清高和不攀炎附势,也显现出父母对孩子的选择和自由有信心,对孩子的做法都持有认同,也说明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说明“名师出高徒”,一个好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也是体贴人意,优秀的。

  在傅雷的最后一封信中,傅雷本人面对年幼的孙子流露出了喜爱之情,看着儿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当父母的怎么不会开心呢?虽未见到远在异国他乡的孙子,但对于家人的关爱丝毫不减,这才是一个称职的家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年未见远方的骨肉,但对家人的爱是永恒不变的。父母永远是我们孩子坚实的后盾,让我们对父母心存感激,过好每一天,让我们无愧父母。

  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4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上了一堂好课;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向成功行了一段好路。书是我们一生的导师。——题记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儿子傅聪间往来的书信。不仅是一本充满了亲情的家信,更是一本充满哲理的好书。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亲几乎不近人情的教育与监视中度过的。受此影响,他对傅聪的教育也就沿袭了他母亲的风格,教子严格,家规严厉,加之傅雷脾气暴躁,父子之间的关系极其僵硬。有一次仅为一点小事就大吵一架,傅聪离家出走长达一个月才被接回。

  后来,为了深造,傅聪出国了,傅雷给儿子写了很多的书信,而这些书信最后集结成了《傅雷家书》。在这些信中,我们能够看出一颗深切的父爱之心,即使到现在读来,岁月都无法磨灭那种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关爱。

  在这些信中,最与一般父亲不同的是,一开始傅雷在信中不断地向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愧疚,诉说自己的后悔之情,后悔儿子在身边的时候待儿子太严格、太狠,并说到“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傅雷表现出的知识分子那种敢于反省的优良品质,更体现出作为父亲对儿子的真切的爱。

  随着我对《傅雷家书》进一步的阅读,我越来越感觉到傅雷是一个好父亲,虽然脾气暴躁是他的缺点,但是这一切都是源自于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望子成龙的那种期盼。在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断的思念之中,在一字又一字、一封又一封诉衷肠的信件之中,一种微妙的感情与关系在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产生了—那是一种宛若朋友的父子情。在信中,他告诫儿子与人说话时不要把双手插在口袋中,脱下大衣时要把围巾也一起拿下,还建议儿子专注于学业,将谈情说爱暂且搁下,教他说话要学会委婉,要懂得感恩,要时常与帮助过自己的人通信等等,点点滴滴,不一而足。

  可以说,傅雷把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授予傅聪,希望对他有用。傅雷日日夜夜期盼儿子的来信,那种思念的感情透过书和岁月不断地向我们涌来。对于儿子的来信,我们几乎感受到了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那种珍贵和期待。让人不得不感叹“封封信,涓涓情”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作为在外面求学的儿子傅聪,没有让父亲失望,早早地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音乐家,也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对于我来说,读《傅雷家书》可以说收获颇多,除了书中傅雷说的那些谆谆教诲外,我对于父母亲的那种深切的爱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我深觉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加严格。

  是的,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贤人促膝长谈;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受到一位严师的教诲,阅读的甘露将会伴心田一生。而《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好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11-17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19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3-06

读傅雷家书有感09-30

读傅雷家书有感10-17

读《傅雷家书》有感07-02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2-26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2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