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2021-08-17 08:30: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傅雷家书》有感集合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傅雷家书》有感集合15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1

  最近在备课的时候翻到《傅雷家书两则》,距离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比较能够感受家长的角色了,每每读到父亲挂念亲儿却得不到回应的段落,心里只觉得难受。然而年少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在忙碌工作或学业的同时兼顾父母的爱?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希望和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

  课文只摘录了来往家书中的两则,第一则写傅雷在儿子傅聪遭遇生活挫折时,对他的谆谆鼓励;第二则写傅雷在得知傅聪演出成功之后,对他表达的兴奋与赞美。文中父亲与儿子同喜同悲,傅雷以过来人的身份,理解傅聪的心情,鼓励他面对,支持他发展,更肯定他的成就。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的模样。

  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拥有远大理想抱负、已经展翅高飞的年轻人,在与父母的来往当中,真的就如此“循规蹈矩”吗?

  我很好奇。

  在更多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总是在信中提及,希望傅聪可以多写家书,说说自己近况。而傅聪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一定都与父亲商量。每当傅雷从报上、朋友处打听到儿子的消息,他总是深感自责,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自己老了,意见不中用了,所以孩子才不愿意听?

  可见,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天下之大,却是那样类似。

  孩子长大了,父母的牵挂不会断,无论多远都想遥遥牵着风筝的那一头,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只传回一点点消息,父母为之喜,为之悲。

  而作为孩子呢,渴望自立、独当一面,加之生活忙碌,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父母越推越远。殊不知,父母的心却因为这种渐行渐远无力着,落寞着,放不下,握不住,处处不知如何是好。

  说了这么多话的我,大概是希望孩子们未来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对于父母的唠叨和说教,多一些耐心,甚或是忍耐,不要把他们生生地拒之门外。要知道,天下父母能像傅雷那样把话说清楚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们满载着爱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如人意,却很真,很真。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不断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它还告诉你,不必追。

  只消数一数,你就会知道相处的时间那么那么少。

  我的准则是,凡事不留遗憾。而父母,则是我一生最不愿意对其有遗憾的人。

  ——

  另附阅读时做的摘抄二则: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你波兰第四信和许多照片,邮程只有九日,比以前更快了一天。”

  “耳朵里听的是你弹的音乐,可是心里已经没有把握孩子对我们的感情怎样——否则怎么会没有信呢?——真的,孩子,你万万想不到我跟你妈妈这一个月来的精神上的波动,除非你将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2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尤为重要。——题记

  我最近在读《傅雷家书》。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

  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他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这使我非常的感动。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样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成为一名理智的父母。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的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书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对儿子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用音乐译注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出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力,在对祖国社会人类尽自己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抓紧时间”,“最是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我觉得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孩子。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书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是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了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周扬)

读《傅雷家书》有感3

  父母的心始终念着孩子,孩子从小的一颦一笑一直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渴望孩子能时刻相伴左右,但又希望孩子能在国外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大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矛盾,他们的内心是复杂的。

  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可谓呕心沥血,让我佩服。有人说,傅雷对儿子是“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看了一封又一封书信,确实如此。这样用心,让人潸然泪下。

  书信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这种感情,拨动着我心中的涟漪,让我不时想起爸妈对我的爱。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特殊的书,他不是跟市面上的大多数书籍一样,《傅雷家书》收录的是一位父亲对于教育子女的语言,总的来说,就是一封封的信构建自己对于子女的谆谆教诲,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中傅雷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总告。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诚的心来和自己的儿子进行心灵的交流。

  每一位父亲对于教育自己的子女都会很用心,而傅雷更是对于儿子在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傅雷对于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看出了傅雷与儿子之间的友好关系。

读《傅雷家书》有感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的信中写到对于傅聪习惯的改进建议,例如“手插在上衣兜里比插在裤兜里更无礼貌”,“双手不拿刀叉时要平放在桌面上等。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转化为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在与儿子往来的家书中,很多方面都对儿子提出了好的建议,想尽全力为儿子分担,帮儿子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引领儿子成为一位人格卓越的人。

  在情感及生活中的小事方面,傅雷也会关心自己的儿子。在傅聪年轻时,傅雷叫傅聪要经得起诱惑,以事业为重。在交友方面傅雷总强调待朋友一定要真诚,艺术家总有很强的情感,但仍要用理智控制自己。傅雷总是给傅聪寄自己看好的书,以此熏陶他的思想。傅雷的教子之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

读《傅雷家书》有感5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沉的爱。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有傅雷先生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这就如细雨款款相待;还有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在书中收录的第一封家信中,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梅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信里,傅雷表达了一个父亲真诚的愧疚之情。

  在整本书中,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他以亲身经历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读后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的诸多痛苦。这或许就是傅雷想告诉大家的,生活再苦,也要笑对。

  把自己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自己理想的人物的家庭教育相当危险,可傅雷成功了。

  跟楼适夷说的一样:“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我们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与艺术修养。

读《傅雷家书》有感6

  我在暑假看完了《傅雷家书》,有许多感悟。

  《傅雷家书》是我国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对儿子提出的意见,对青年人都有帮助。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他总是在信中和儿子讨论艺术和技巧,让儿子养成一些艺术修养,十分关心儿子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无论是去波兰学习,还是参加比赛,他总是在不断指点他、帮助他。

  在信中,傅雷对儿子有批评,有夸奖,还有对他提出的一些意见。这些信对儿子有许多作用:1、可以讨论艺术、音乐。2、可以激发他的一些想法。3、还可以锻炼他的文笔和思想。4、傅雷可以做儿子的一面“忠诚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在艺术修养、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随时提出问题和建议,来帮助他。

  这些信对我也有着一些影响:1、可以学习一些傅雷希望儿子养成好习惯。2、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3、提高语文的能力。

  《傅雷家书》是本好书,我要认真读这本书,反复阅读,斟酌它的优点,使其被我完全吸收。

读《傅雷家书》有感7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封家书,凝聚多少诗人的情才,让他如此反复的“拆“封”?一纸纸留言又聚集多少深沉的爱,才让这零碎的傅雷家书编订成册?答案很简单:深似海,宽如天的深情。

  傅雷,一个伟大的翻译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这样深的印象不仅源于他对儿子傅聪成功欣喜的同时教导儿子谦虚为本,更表露在:儿子身处低潮,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去劝诫儿子在困难中学会坚强。当一封封家书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底中时,傅雷严父的形象便在脑海里种下种子,慢慢发芽,发芽的不是严父的“严”,而是严父的“慈”,严父的“情”。

  “父爱如山”,这句话用在傅雷身上,丝毫也不为过,傅雷的爱确是如山沉重。为什么?因为里面包含的太多,有期盼,有欣喜,有忧愁,而更多的则是对儿子永恒不变的“情”与“爱”。“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本是李清照抒发内心忧愁之句。但倘若将“愁”字替换成“情”字,用在傅聪身上,倒也押韵。但给傅聪的“情”却不似李清照的愁,而是厚望与自豪之感了。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若傅雷的家书不是凝于情,恐使我觉得乏而无味,有了情,自然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但是我还得说说。

  “情”一个简单的笔画,却可以拟出很多词,“亲情”,“友情”,也包括当下最敏感的话题------“爱情”,但众情之中,惟“亲情”令我觉得可敬可佩。“血浓于水”,众所周知,其实是古人验证是否为亲生子女的一种方式,虽无科学依据,但这词确确实实体现出亲情的“浓,厚,重”了。

  汶川大地震,是汶川人永远抹不去的伤心记忆,其中感人的画面很多,很多。但我要说的是一个母亲的行为。大地愤怒地吼叫,不幸的她被掩埋在瓦砾下,但她却做了一个令我永生难忘的姿势,她用那柔弱的脊背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最令人泪如雨下的是:当救援人员发现他们时,母亲已然归去,而熟睡的孩子的摇篮的手机中,有一封未发出的信息印在屏幕上--------宝贝,记住,妈妈爱你。正是这句简单的话语让我潸然泪下。这封信息是用母亲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爱换来的。它凝聚着母亲对孩子最真挚的“情”,所以变得珍贵无比。短短数字的一封“家书”不亚于傅雷的《傅雷家书》,换而言之,同样是以“情”相聚,哪有好坏之分?

  无论是简单的几个字,还是苦心孤诣的长篇家书,只要是凝于情,就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他鼓掌欢呼,足以感动天地!这样伟大的爱不是深似海,宽如天,又是什么呢?这份爱,这份情,铭记于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8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读《傅雷家书》有感9

  楼适夷评价它为“这是-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纸家书百镒轻,傅雷先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其爱子傅聪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对于他对其爱子的教育,我要真心地赞叹一声,太伟大了。施蛰存先生曾说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格,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于我而言,我对书中的先生认为如何做人的问题和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感触较深。

  傅雷先生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中第一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我十分赞成先生的这个观点。正是如此,不论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如果一个人他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尊重,道德都没有的话,那么我想这样的人还不具备能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民族和国家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等观点,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缺少的或者说是正在流失的宝贵品质,正是先生口中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现在的素质化教育也正是提倡这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单单只在看中成绩这一-小方面了。

  先生还在一段家信中说道“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正是如此,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的这一辈子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起起落落,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挫折,困境,迷茫而无所适从的时候,但正是生活如死水一般时,我们仍不气馁,不放弃自我救赎,相信否极泰来,相信只要再坚持一点点就能上岸,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不被现实击垮,那么这样一个人才是强大的。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唯一需要记取的,是能否配得上所受的这些苦难。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辛夷坞曾说过“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尝试在泥泞中抬脚,总好过深陷此中不愿自拔。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傅雷夫妇与爱子间的真诚情感流露的载体,它更是-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傅雷虽已去,但家书仍在,思想仍在,它带给我们的爱与精神和力量是永在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10

  心与心本没有距离,距离是由疏远而得到的,而拉近距离比疏远还难。——题记

  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以书信的形式对傅聪、傅敏的谆谆教诲。虽然傅雷在他们童年的时候,曾因傅聪、傅敏的淘气而出手,即使没有使他与孩子们产生心灵上的隔阂,但傅雷还是觉得愧对孩子们,对他们表示出强烈的歉意,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这也使他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加的近,难道这并不值得我们感慨吗?

  傅雷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是让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没有分离,也没有书信,但仍有那种熟悉的感觉,那种爱的关怀。父母对我们的帮助,也是无私的,他们教会了我感恩,细致,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家书记录的,不仅仅是傅雷他们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它教会了我懂得珍惜,珍惜父母给予我的那份爱,因为它只有一份。有时候父母无法给予我们什么,可他们却把什么都给了我。

  天下的父母都是无私的。我诞生在一个与傅雷完全不同的时代,一直以来的幸福团聚让我们缺少了书信的交流,但那份来自父母的细致关怀,那些点滴的爱仍然熟悉在我的脑海里。感谢《傅雷家书》,感谢它使我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对我的关怀,也感谢父母,感谢他们对我的教导,我们要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读《傅雷家书》有感11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两句词写的是李清照等待丈夫书信的场景。我想,傅雷是不是也常常仰望天空,眺望远方,思念着远在异国的儿子傅聪,幻想着天边舒卷的云寄来儿子的书信,又或是映出他的面容。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浮现的便是这样一位父亲的形象,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每一封信,掩不住的是他满满的关心,改不了的是他似乎有点过于严厉的要求,而藏不住的是他焦灼的等待。傅雷的家书虽多以商量的口吻来写,却处处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为人父的魄力自然流露。而傅聪的回信总是不卑不亢,没有半点不耐烦,处处有着对父母的尊敬。他们无话不谈,从艺术谈到人生,从恋爱谈到哲学,他们更像朋友、知己。

  一封封的书信,寄出的是父母对儿子的爱与思念,是殷殷希望。一封封的回信,给予的是父母的骄傲与自豪,是得知儿子一切安好的心安。亲情,在这无数次的一来一往中逐渐蔓延,让人从脚尖暖到了心尖。

  你,是不是也羡慕这样的父子情深。其实,傅聪的父母,只是千千万万的父母之一。每个父母都是这样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啊!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小城市,总向往着一个更大的世界。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中有的会像傅聪一样,远渡重洋,出国留学;有的会去北上广那样的一线城市打拼;再不济,也会去个二、三线城市。心甘情愿留在这儿的又有多少?叛逆的我们总想如何逃离父母,殊不知,父母却在苦苦等待我们的一封书信、一句问候。我并不反对去追逐一个更大的世界,并不想用亲情的枷锁去束缚自己所追求的诗和远方。我要提醒未来的自己,追梦路上,别忘了支持自己、爱着自己的父母。这一点,傅聪教给我的,他在不断追逐理想的同时,没有忘记指引他前行的父母。他们之间的亲情,没有因为故乡还是远方而渐行渐远。

  闭上眼睛,傅雷似乎还在等待儿子的书信,而我,早已想好如何去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12

  傅雷家书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对待艺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生活;家庭等。这三个方面贯穿了傅雷的人生准则和教育子女的方法。

  《傅雷家书》的基本要点,还是强调“做人”这是家书的核心问题。整本家书围绕做人问题,层层展开。他教育儿子要把道德的约束放在第一位。傅雷的这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最高尚,热烈,真诚的爱。对待他人要以城相待,诚恳直白。

  要时刻爱国。在傅聪钢琴比赛获机奖后,他要傅聪首先把这种荣誉看作是新中国的荣誉。

  要淡泊名利,名利是个人利益。傅雷要求傅聪要胸襟开阔,不为名利所累,身外之物只是社会一般要求,与个人的渺小和伟大无关。

读《傅雷家书》有感13

  施蛰存说道:“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强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博雷成功了”。读书求学是人生不可缺的一部分,而艺术便是博聪要走的路,在这条路上,他遇到了父亲,博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不管是博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儿子邮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从诗歌,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中博雷这样一位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之道,铭刻在我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14

  刚翻开《傅雷家书》第一章,我读出的是一种忏悔的语气。“孩子,我不该虐待你,我永远对不起你。”这不太像是一个父亲写的文字。他还说:“在家里对你和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

  这我就好奇了,他们两个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父亲低下头。于是,我查到了一些傅雷的“光荣事迹”。

  傅聪在楼下练琴时,傅雷在楼上监督。一走调,傅雷就会大骂,甚至抓着傅聪的头往墙上撞。5岁时,傅聪在客厅写字,父亲在吃花生,不知何事就火了,“顺手抡过来蚊香盘,击中鼻梁,顿时血流如注。”傅聪向杨绛诉说:“爸爸打我真痛啊!”

  打个耳光不算什么,傅雷还把傅聪绑在自己家门口,让邻居们都看到,以此警告傅聪:不听爸爸的话,后果很严重。傅雷很在意做父亲的权威感,两父子经常因为“乐”见不和而大吵。

  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傅雷勃然大怒,大骂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傅聪转头就离家出走,跑去父亲好朋友毛楚恩家住了一个多月。直到傅雷的姑父去世,让傅雷感慨“人生在世何其短促”,他想通了父子之间没必要这么较真,让小儿子傅敏陪着妈妈一起去把傅聪接回家,两父子才终于和解。

  书中还有一句让我充满困惑的话: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原来傅雷幼年丧父,所以母亲对他的教导也是这般无情的。这大概就能解释傅雷性情有时为什么会比较极端了。

  其实傅聪去国外读书,对这父子二人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距离让二人都冷静起来,理性起来,尤其珍惜用文字进行的有限沟通。书信中的沟通会变得更加有条理,这为后来父子二人的和解奠定了基础。傅雷在书信中反思之前爱孩子的方式,可以说这一封封家书,不但陪伴傅聪走过最孤单的国外求学期,也让傅雷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父亲,成为亲子教育的模范。所以说交流沟通是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好的方式。

  《傅雷家书》给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在字里行间内穿梭的问号。那边的琴还好应付吗?节目单有没有寄来?衣服究竟做了几套?做工满意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串问号。我觉得傅雷与孩子之间心有灵犀,孩子经历过的,他似乎都陪着一同经历,甚至想的比孩子更要周全。这个时候我能体会到的就是一位父亲真挚的关心与无微不至的体贴。

  在我的生活中,好像也经常听到过这种提问:今天的物理课难吗?今天在学校过的怎么样啊?学校食堂今天吃什么了?而当时我的内心反应却是——亲爱的母亲大人,你的问号是否太多了?我正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这么多问题,我哪回答得过来啊!但自己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竟还会觉得傅聪不通情达理。

  傅雷在信中曾说:“你的消息对我们永远是新鲜的。”这大概也是我的父母关心我时的感觉吧。爸妈伴随着我们长大,他们不希望错过我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其实父母的爱总是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就像傅雷一样,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深沉。正是通过这么多的交流沟通,他才与儿子成了知心朋友。

  妈妈也曾是个小女孩,还怕黑,怕虫子会掉眼泪,会笨手笨脚被针扎到,却温柔了我,温柔了岁月。爸爸也曾是一个小男孩,天不怕地不怕,喜欢打打闹闹,还闯祸,却罩住了我,罩住了这个家。我是第一次当孩子,你们是第一次当父母。所以当我面对这些生活中的琐碎的提问时,会认真地、耐心地回答,因为我知道那是父母最真挚的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15

  周末的闲暇时间,我喜欢安静地坐下来,品一杯好茶、弹一首好曲、唱一首好歌、读一本好书......

  ——题记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往来集结而成的。该书是一本充满亲情的家书,也是一本充满哲理的好书。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亲几乎不近人情的教育与监督下度过的,受此影响,他对傅聪的教育与监督也沿袭了他母亲的风格。教子严格,家风严厉,再加上傅雷脾气暴躁,父子之间的关系极其僵硬。

  后来,为了更好的前途和命运,傅聪出国了,出国后,由于父子间的僵硬关系,傅聪并没有往家里写过信。但表面冷清、却又爱子之心强烈的傅雷,由于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担心,最后傅雷思来想去,决定给傅聪写书信。这一写就写了很多封,这些书信的最后合集就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傅雷家书》。在这些书信中,篇篇都能让我们看到一颗深切的父爱之心,即使是时隔多年,也能从中深切地看出字与字之间的所流露出的那种父对子的思念和关爱之情。

  这些信与一般父亲所写的内容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父亲写信都会表达着对儿子的欣慰、自豪、怀念、关心等情感,而傅雷所表达的则是对孩子童年时他的严厉要求的愧疚之情。诉说自己对童年时严厉待子的后悔之情。

  再一次读《傅雷家书》时,我们不免会从中进一步得到:傅雷其实是一位好父亲,虽然他脾气暴躁,但都是源于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望子成龙的那种期盼的心啊......哪位父亲不是这样的,表面上不易接近、冷漠,甚至觉得无情,可背地里所受的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伤,又有谁能体味得到呢?恐怕也只有他们吧。其实,他们是爱我们的,只是不善言词罢了。也许“父爱如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对我而言,读《傅雷家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除了懂得傅雷那些对子的谆谆教诲外,我也为此对父母所给予的爱理解得更加深刻。自此,深觉对自己也应该严格要求,以使自己的父母少费心。

  是的,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圣人谈心;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得到了老师的教诲。阅读,是滋润心田的甘露。而《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好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集合15篇】相关文章:

1.读《傅雷家书》有感

2.读《傅雷家书》有感(15篇)

3.读《傅雷家书》有感15篇

4.读《傅雷家书》有感汇编15篇

5.《傅雷家书》教案

6.读傅雷家书有感700字范文最新5篇

7.《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8.读傅雷家书有感精选700字优秀范文5篇汇总

9.《傅雷家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