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时间:2020-11-26 08:14: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1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最近,我在看《积极心理学》一书,了解了它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再回顾自身的日常教学经验,发现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重点内容的确可以使学生不断的进步与成长。那么,下面,我将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自身的德育经验来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积极引领,促进他们正面向上,更好地面对学习的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积极情感的形成促使学生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下,不仅无法学习,而且要经常处理情绪问题,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对待过去方面,提高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提高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提高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二、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有助于人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心理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物质,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是一方面。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退缩、压抑、文饰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积极、理性地思考问题,甚至导致其出现消极的行为,一厥不振的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努力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学生成熟防御机制的形成,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模式的形成。

  三、积极社会环境的营造促进学生幸福感的产生

  马斯洛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最有可以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肯定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良的行为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点。当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是幸福的,开心的,家人给予的是鼓励与支持,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话,学生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都较为稳定,而且行为方式都会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与帮助,让他能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许多理念与方法都影响着我对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等问题的思考,为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我会继续将不同的方法用于实际工作中,积极引领学生前进,促使学生正面向上,努力成长!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2

  作为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非常“不懂事”的学生,他们有的会经常违反学校纪律,把老师的叮嘱当成耳旁风;有的会在同学交往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显露出自私、不为别人着想的特点;还有的竟敢与老师顶撞,毫无尊师重道之言。这些学生令老师非常头疼,费了很大的劲儿,收效却甚微。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中讲到,“不懂事往往是没有能够将社会规范和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在交往和沟通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人的成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通过社会实践,得到了许多不同体验的过程。那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遵守社会规则,有的就很困难呢?“不懂事的孩子大多是被宠坏了,或者与现实社会过度隔离造成的。”联想一下曾遇到的“不懂事”的学生,的确大多属于这两种情况。

  记得有一个叫小江的学生,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每次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从来都不让步,从不认为自己是错的。个人的自理能力很差,不会擦桌子,不会系鞋带,衣服总是穿得歪歪扭扭的'。后来得知,他上小学之前跟奶奶一起过,奶奶非常宠他,事事以他为中心,所以才养成他不知道考虑别人感受的不良习惯。对于这类学生,他其实本质上并不坏,只是缺少自我控制的训练,在家庭教育中,从没有明确生活中的原则,所以要在生活小事中训练他的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必要时严格执行,强化认识,让社会规范入脑入心。

  还有一类学生与之相反,不是被宠溺过度,而是被隔离过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过于严格,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周围环境产生畏惧、恐惧或者敌意的心理。他们很敏感,一个微笑有可能被理解为挖苦嘲笑,一个动作可以被误解为攻击,他们自我防御机制非常不成熟,常常以攻击性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环境。记得有个学生叫小可,家教很严,在家写完作业,就是随便玩玩,但不允许去别人家玩,也不能带朋友来自己家,如果出去玩,就会招来家长的辱骂。有一次上课时,有位同学冲他笑了笑,课下他就把那位同学打了,问原因,他说是因为他被人嘲笑了。还有一位同学,和同学发生争执,拉都拉不住,嘴里还振振有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两天不抽,皮肉发馊。”对于这类学生,不要指望短时间内就能改变。首先要从家庭开始改变,创设一个安全有爱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孩子有了安全感,便会卸下很多防备。在学校里,要进行规范化要求,让他们在合作交往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继而总结经验,改变之前的错误做法。

  对于“不懂事”的学生,有时真得很上火,也很无奈,但终须要面对的,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不能贴标签,以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方法去获得积极的体验,理解学生独特行为和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3

  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选择的都是校园中最常见的事情,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的原理。

  书中重点研究了23种教育心理现象,却全然没有一般心理学书籍那些枯燥难解的专业术语,没有刻板无趣的说教,读后感觉像是朋友之间的一次倾心交流。首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生动的学校典型案例,使我感觉到就像在倾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然后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学实验,对学校案例进行了深入而浅出的剖析。每每读到作者那些总结性话语的时候,都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除对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还给我们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非常实用易行,简直就是一线教师的管理宝典。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凭直觉判断,我们都认为我们自己是对的。但是我们的想法往往会藏着许多盲点。比如学生犯错违反了学校纪律,我们的做法就是批评,我们也认为这样做肯定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行为主义的“联结”和“强化”的观念。有些学生违反纪律是故意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如果教师给予不痛不痒的惩罚刚好满足了学生的意图,那么倒强化了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还比如,对一个犯错的孩子,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学生自己认错,学生不认错好像事情还没有完,学生态度变好了,自觉认错了,教育也就完成了。其实这里就藏着一个盲点,学生长此下去就会认为犯了错只有认错就可以,有些学生明明没有认识到错,为了逃避教师的批评,就会做表面上的认错。那么教师的行为就是诱发了学生撒谎。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看似普通的例子,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学知识。像书中提到的“破窗户理论”、“旁观者效应”、“虚假的一致”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这本书提到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的,也包括教师自己的,通过读这本书,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的收获,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4

  我一直都觉得,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得益于我在心理中心的工作。直到今日,我对这门学科的感觉任然是讳莫高深。也是因为寒假的闲暇时光,我听了学堂在线慕课《积极心理学》。浅谈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引起我共鸣的地方。

  任何的学科都可以追本溯源,而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可以从人的进化中发现。人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进化,所导致的结果是人的视野的扩大。因而我们现在觉得当抬起头、直起身子走路时要比弯着腰,低着头走路要舒服。其中的科学依据就是人类的躯干的骨骼整体呈现“S”型走向。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躯干由“L”型向“S”的进化。而人类身体最长的一条神经称之为“迷走神经”。当我们挺胸抬头的时候,“迷走神经”在舒张,因而我们会感觉愉悦、舒服。这对我个人来说的指导意义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我发现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弯着腰走路。在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中,对人的要求也是昂首挺胸。我想是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奴性还没有彻底清除。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影响任然没有消除。而作为新世纪新一代的我们,应该挺起腰板。我们祖国的强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去展示大国气象。

  我曾了解过心理中心的理念,大多数都有“助人自助”、“助人为乐”。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在助人的时候,人类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激发我们身体的愉悦感,并且有助于我们思维的开发。我以前曾对“助人自助,助人为乐”的理念产生过怀疑。因为我们为何要去帮助别人。更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熟语。我也曾用“只为初心,问心无愧”来鼓励自己去践行这个理念。可是“好心没好报”的事时常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因而我也曾想封闭自己,可是任就做不到。大多数的女孩都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只对她一个人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种问题上,谁都不可能博爱天下。其实助人也是有针对性的,正如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在别人主动求助时,我们应该去主动别人。当别人需要时,我一定真心实意帮助他。

  人类进化导致了女性骨盆的缩小,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类婴儿的早产。大部分动物婴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比如说奔跑。而人类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除了吃奶、排便等一些基本能力外,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因而女性在选择自己另一伴的时候,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这个安全感,不仅仅是只身强力壮,而是精神、物质的安全感。

  心理学是个极其微妙又特别有用的学科,我将继续学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经验。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5

  闲来无事,捧一本书,煮一杯茶,这算是生活中最惬意的活动之一。最近我在京东书城浏览到一本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作品——《积极心理学》,掩卷沉思、感悟良多。下面我就给大家谈谈自己对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感受。

  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之中,积极乐观的心态似乎都是最经常被提及的话题。积极,说起来简单,就是一种主动性强的、主观努力奋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它往往朝着正向发挥助推作用,被不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认定为文化建设与个性培养的重要内容。

  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工作也可能历尽波折,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让人们在各种情形下保持奋斗精神和前进动力的必要元素。不过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呢?这或许就要从我们自身的心态调节来谈。在《积极心理学》中谈到了要通过愉悦和酣畅的情绪体验来调节积极的心态,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追求愉悦和愉快是人的天性和本能,无论是衣食住行的基础需求,还是更高的精神文化行为,在其本质上都是追求一种愉快的体验。放到实际工作中来,我们如果能发现其中的乐趣,能够乐在其中,也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心态。也许有人会说,千篇一律的工作太枯燥,这是事实。不过如果我们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缺陷和不足,尝试改进和提升,让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和成绩,那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吗?在咱们青银收费站的厚德文化体系中将“厚德载道止于至善”作为核心价值观,这所提倡的其实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

  厚德载道,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技能和经验达到一定的水平,还要在道德水准上达到新的高度,将道德理念、道德行为灌注到收费站管理和服务行为中。作为收费班长来说,就是要以德服人、以德服务,让班组成员尽心尽力工作,让广大司乘享受良好的服务。

  止于至善,这更是对积极心态的直接要求。止于至善,可以理解为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方为终点。这表明我们目前所达到的程度依然有待改进和完善,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再求创新、再上新高。如果让我以止于至善的价值观念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我认为还应当在班组凝聚力、班组工作效率、班组服务能力、班组成员的道德水准和业务素养等方面有所突破,从而达到至善至美的终极目标。

  积极心理学不是个体情绪心理的指南,而是团体学习和氛围构建的导向。我深知应该透彻领悟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和主张,将积极心态作为一种工作氛围来营造,从而在全班组、全收费站、全行业内掀起一场积极心态学习热潮。在今后的班组工作中,我将逐步落实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以求得团队工作有质的飞跃。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1.《进化发展心理学解析》读后感

2.积极心态演讲稿

3.《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

4.工作不积极检讨书

5.积极心态心得体会

6.教师心理学心得体会

7.《数学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8.给员工积极的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