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会责任培养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责任培养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责任培养工作总结1
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是尤为重要的,或许只有在实践时才感觉自己离社会很近,才想起真切地思考未来的路,才知觉到作为成年人该肩负的责任……这个暑假还是在坚持着比较热爱且有意义的家教工作。
可能是学了两年心理学的缘故,本人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且有信心去做得更好。上过的专业课对家教工作很有帮助,特别是《发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咨询》,如果学了《教育心理学》可能更加有帮助。只有在离开校园去工作的时候才感觉理论知识真的很重要,或许在学习的时候觉得理论很空虚不实用,但理论知识确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的做事风格。就像我很受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这次在辅导班代课明显感觉比两年前进步很多,学会了充分去理解尊重学生,懂得了和他们交流。但小学生很难表达清楚他们的想法,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课上课下都要多留心他们的言行举止。只有充分并全面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好他们,因为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他们的会让他们学得又快又好。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又不懂事,大多孩子生性活泼,调皮捣蛋……正因如此,在辅导班代课更辛苦,当然也更加锻炼人。老师于小学生而言,更多时候是教得好不如管得好。
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去体罚学生,当小学生犯了错并屡教不改的时候,说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给予适度的体罚比如打手心不失为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但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年代,体罚越来越不被提倡。学校教育提倡安全为主,学习成绩进步远远没有那么重要了,正因如此学校老师没有任何理由去体罚学生,即使学生犯了天大的错误,再说老师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体罚也是讲究适度原则的,任何的体罚都是为了促进孩子成长,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体罚不是最终目的!近些年不断传出某某学校老师把孩子打得很严重,孩子伤痕累累,还不敢去上学。这种做法不仅给学生肉体上造成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抹上阴影。只能说这样的老师太没师德了。体罚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很有必要,但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还是很管用的。我尝试过体罚和不体罚两种处理方式,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只有罚站才能让他们安静些,打一板甚说十句话。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靠体罚就有效,这也是因人而异。有些孩子怕打,有些孩子靠吓唬,有些孩子可以跟他讲道理。
另外还要给学生很多关爱,把他们当朋友,让他们信任你。也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下多和孩子聊聊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爱着。有时孩子成绩不好并不都是孩子的责任,家庭环境很重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环境对孩子的塑造功能非常强大。孩子出世下来就如同一块白布,而家庭如同染缸,孩子是纯白色还是花花绿绿的取决于这片染缸。很多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完全是家长在其育龄阶段没有做好,在家长意识到孩子问题时要想改正就很困难了。我每天都会跟一部分孩子家长交流,说说他们的学习情况,再问问他们在家里的一些情况。有的孩子挺不容易的,当然家长更不容易。父母一直都在给予孩子浓浓的亲情,亲情无法割断。在他们小时候父母帮他们穿衣,给他们喂奶,拉着他们,耐心地教他们学走路,学说话……一个微笑,一句数落,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啊!等他们长大了,父母年老了,在父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应当给予他们能够达到,限度的亲情!孩子真的应该学会理解父母。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亲情。家长普遍认为现在孩子太难管了,在家里动辄就是打,打多了孩子都没反应了,形成了抗体。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看来,环境对孩子起着决定作用。
暑假的日子还是短暂的,这次社会实践获益颇丰。到学校去还是要好好学习,学好专业课,经常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还要多看书,不论什么学科什么专业,要想教好学生真的需要渊博的知识做后盾。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社会责任培养工作总结2
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在本学期,社会领域小组人员开展了多次的学习会议,研讨和总结了在开展社会领域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一、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幼儿提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幼儿的行为作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幼儿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具体来说有如下几方面:
1、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我们在希望幼儿做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
2、积极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这种环境应当具备如下基本特征:
(1) 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 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
(3) 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
幼儿,要求老师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幼儿体验与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幼儿发展与人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懂得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诚实、守信。多为中大班的幼儿提供表现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初步的价值观。
中大班级在活动室设置了新闻角,请幼儿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趣事带回幼儿,贴在新闻角上,与老师和同伴分享。
二、社会领域教育的主要目标如下:
1、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3、学习理解、尊重和接纳他人的需要、观点、文化和信仰。
4、能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学会质疑、协商。
5、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6、对他人诚实、守信。
7、学会自律和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
8、爱劳动,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必要的生活技能。
三、社会领域课程的组织应注重以下两方面:
1、把社会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把社会教育看作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个层面的教育构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责任培养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企业社会责任承诺书优秀12-19
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01-16
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总结05-20
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05-30
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范本01-06
关于教师的社会责任心得体会03-11
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04-07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03-15
《培养良好的习惯》教案02-26
责任区督学工作总结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