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5-07-27 07:30: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说课稿范文汇总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说课稿范文汇总4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叫xxx, 我说课的题目是《游泳》。本课选自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全 一册的教材,项目选修指南水上运动(游泳运动)。 内容是:自由泳打腿技术动作(第2节课)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营造自主体验、愉快合作的学 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二、教学分析

  游泳是全身运动,任何一个部位的活动都离不开全身的协调配合。从表面上看, 自由泳依靠划水和打腿产生推进力,实际上,躯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首先,躯 干应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腰部如果松软,整个人就像一摊泥一样。其次,身体的 转动能够有效地发挥躯干部大肌肉群的力量,减少阻力,提高工作效果。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男女各30人,共有学生60人(其中百分之十学 生基本会自由泳,百分之九十不会)把男女分开,组成两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 活泼好动,对游泳有着很大的兴趣,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很快,模仿能力强,具有 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但是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弱,认知和掌握技能 的能力尚处于中等水平,自我保护意识不是很强,团结协作意不强。应该加强学 习发展他们的保护意思和团队意思,同时开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品 质。

  三、重点与难点

  授课内容:自由泳打水

  教学重点:大腿带动小腿,脚腕松紧适度,防止屈髋打腿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打腿动作,鞭状打水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基本了解自由泳打腿,知道其动作路线 技能目标:使百分之五十以上同学在本节课学会自由泳鞭状打水 情感目标:使学生身体协调性得到发展,提高在水里面的感觉(即水感)。

  五、教学设计

  1.镜面示范法:教师做出正规动作,同时对动作要点进行详细慢动作和连贯动作 示范。

  2.正面示范与讲解: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使学生能较 清楚地认识到“自由泳打腿的角度与发力着力点”等技术。

  六、教学流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教师集合整队

  2、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

  3、强调纪律和安全问题(防止意外发生)

  (二)准备部分(8~10分钟) 一、进行徒手操8节(4×8拍):

  1 1、头部运动

  2、振臂运动

  3、扩胸运动

  4、腰运

  动5、体侧运动

  6、弓步压腿

  7、 仆步压腿

  8、肩绕环

  二、牵拉训练:

  1、腰部牵拉练习

  2、腿部牵拉练习 目的:徒手热身操和韧带牵拉可使学生身体各关节充分的舒展开,在练习的过程 中不易受伤,使身体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三)基本部分(25~30分钟)

  1、陆上模仿练习:坐在池边,身体宜往前靠,一臀部接触支撑身体,以免影响 大腿的打水,上体稍后仰,脚面伸直,足踝放松,坐直腿和屈腿的打水练习,打 水幅度约30-40cm。

  2、水中扶边打水练习:双手扶入池边,将肩浸入水中,套圈在腰部上,身体保 持平直,髋关节伸展,练习时可要求打腿带动小腿打水,向下打水时稍用力,向 上则放松,可做快速和慢速的交替练习。学习新技术

  (一)学习自由泳腿部技术动作 自由泳打水动作要领:

  五个口诀

  1.打腿带动;

  2.屈膝下压;

  3.直膝上移;4.双 脚轮流;5.交错打水;

  〃⑴打水时,双脚略直,膝盖放松,脚板打平,成内“八字“,双腿活动的角度 在水中上下的距离为30-40cm左右。 〃⑵上举时,由大腿带动整个腿部,小腿放松,抬至接近水面。 〃⑶再由大腿开始下压,膝盖自然弯曲,力量渐渐地传至小腿,带动小腿下压。 〃⑷最后当大腿和小腿呈一直线时,刚好力量传至脚板,即由脚板将力量传至水 中,并马上借此力量的反作用力,将整条腿上抬。 〃整套动作如鞭子在甩动,最大的力量刚好在整条腿的尾端,即打平的脚板,而 两脚交互的甩动,产生一种持续的力量,成内”八字“的脚板恰好将力量集中在 一起,产生最大的推动力。

  2、游戏:组织套圈扶板打腿接力比赛(2组) 游戏目的:让学生体会鞭状打腿技术(从中发现错误技术及时纠正),同时促进 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自由泳的技术要领及常见错误动作,并做示范。

  2、自由泳打腿的陆上模仿练习:坐池边上打腿模仿练习。

  3、水上练习:

  1)扶壁套圈打腿:5组(20次)

  2)套圈扶板打腿练习50米

  要求:在规定的泳道上内完成;教师统一组织进行,用哨音指挥。 组织形式:分组进行练习。安全保护:在浅水地方练习,统一听口令,统一练习。易犯错误:自由泳打腿时成:木鱼式打水;木棍式打水;脚踏车式打水;锄头脚 式打水; 纠正方法:

  1、强调向上打水时脚跟不露出水面。多做趴池边直腿打腿练习,要求身体充分 伸展略成弓形。

  2、多做趴池边直腿打腿练习,要求身体充分伸展略成弓形。

  3、水中练习强调展髋,注意大腿上摆,适当抬高头部位置,利用状态反射帮助髋关节展开。

  4、多做跪压踝动作,发展踝关节的柔韧性。:要求脚掌稍内旋。有意识地绷直脚尖打水。 结束部分 教师组织课后总结学生自评,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述这节课的感受,培养学生良好

  的思考和反思的意识,然后我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运动负荷

  一、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50左右

  二、运动时间为20分钟,密度约为50%。

  场地器材分析:

  本课中的场地为学校游泳池岸上、浅水区池边、浅水区两条泳道。 器材方面:

  陆上模仿练习需要游泳圈30个、扶板30个 【谦语】我的课说完了,请个位教师多多指教。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为了更好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达到读写结合说真话抒真情目。我选择了一则新闻材料:《中国专家谈伊拉克战争》。在读写结合基础上,让学生对伊拉克战争有进一步了解。我们学生和全世界人民一样都在关注着一个焦点。围绕第二次海湾战争,你能说些什么,又由此想到了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生活是写作第一源泉,有了这样生活素材,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

  本节课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二、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读写氛围,更好激发学生写作激情,圆满完成这次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距离,加强师生之间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创造激情。

  2、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发这则新闻材料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地方给以热情鼓励,增强他们成功欲。对于一般文章,指出需要改进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完新闻材料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看法,听取别人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结合在小组中讨论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语言,提高自己写作表达技巧。

  3、学生修改法。个人自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能力。

  4、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谈话,增进师生感情,并导入新课程内容。导入语: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我们听到最多是什么?我们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着什么?那就是美伊第二次海湾战争。此时此刻,那残酷战争还在继续着,那惨不忍睹悲剧还在上演着。对于这次海湾战争,你想说些什么,或由这次战争你想到了些什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海湾。

  (二)发放材料,阅读材料。

  (三)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也可以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可自由结合。以5人为单位。组长由自己组员推荐。

小学说课稿 篇3

  我今天所上的这一课《恐龙》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第21课。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紧扣住文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具体的介绍。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首先,作者介绍了恐龙的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环境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其次,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及形态。这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为了具体说明“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列举了身体庞大,踏步好似雷鸣一样的雷龙;身体很长,走路好像吊桥在移动的梁龙;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有四支利剑一样尾刺的剑龙;以及脸上长有三只一米多长大角的三角龙。作者在第3自然段里还介绍了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鱼龙生活在水里,体形像今天的海豚;翼龙身体的两侧长着翅膀,能展翅高飞。接着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先介绍恐龙吃什么——“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之后,重点介绍了陆地上“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霸王龙。然后介绍恐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恐龙是卵生的,它们先生下外壳坚硬的蛋,当小恐龙破壳而出的时候,会得到老恐龙的细心照料,直到它们能够找到食物为止。最后介绍了恐龙的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综观全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文字,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有关恐龙的知识,读罢能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并用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比较说明:如在介绍雷龙时,作者为了说明“雷龙是庞然大物”,就用了人们所熟知的大象来与雷龙作比较,说“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从而使读者感受到雷龙身体之庞大。又如在介绍恐龙的亲戚鱼龙时,作者把鱼龙同人们熟悉的海豚作比较,说它“很像今天的海豚”,如此说明使读者对鱼龙的外形有了形象的感知。比喻说明:如雷龙“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就用了比喻说明的方法,使读者对雷龙踏步时的情景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又如,梁龙“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也是用比喻说明的`方法来使读者感受到梁龙走路时的有趣情景。再如翼龙“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也是用了比喻说明的方法,使读者对翼龙展翅高飞时的情景也有了一个极为形象的感知。数据说明:如介绍梁龙身体很长时,用了“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说明。又如介绍剑龙的时候,就用了“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和“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来说明的;介绍三角龙时也用了数据说明的方法。正是因为作者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才使读者对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

  基于以上的特点,这篇课文我安排两个教时:

  第一教时,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教时,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那么今天我所教的是第二课时,学生对恐龙比较陌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媒体课件。

  以下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作一说明:

  一 谈话复习旧知引入教学,让学生回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二 精读课文

  第一段使学生明白正因为当时的条件适合恐龙生存,所以恐龙的数量很多,分布范围很广。

  第二段课文的2—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提了一个问题。学生默读小组讨论后再一起理解,在学生回答完前面三个问题“恐龙的种类有哪些,形态各有什么特点,恐龙的亲戚是谁,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它们吃什么”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翼龙和霸王龙,就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找出这些恐龙来,教师逐个点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恐龙的形态,我用了这样的方法,先让学生找出喜欢的恐龙的语句读,重视朗读训练。接着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把课本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体态语言。在讲解恐龙是怎么生育后代时着重使学生理解恐龙这种独特的卵生生育方式,并进行扩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这样的生育方式。教学完2—5自然段后让学生一起朗读引出恐龙在广阔的原野上奔跑、吃食、繁育后代这个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再一次去感知两亿年前恐龙的生活,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为下面第三段中的内容激励学生长大去探索恐龙神秘消失之谜作下铺垫。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旨在激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去探索恐龙神秘消失之谜。为了激励学生这种探索欲望我在上课结束前印发了一份有关恐龙的资料供学生阅读,还准备了一本有关恐龙奥秘的书供学生浏览。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反比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教学了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二、 说教学目标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在教学时就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分为四步:

  a)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重新整合和利用,我从创设观察图形的'变化中“找规律”引入,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出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抽象出关系式,通过对表格的填写、作图象数形结合让学生感到这种变化关系跟正比例关系不同,哪是什么关系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b) 通过对“找规律”、 “游长城”“分果汁”等不同的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在关系式、表格、图象、三种不同的表现形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逐渐领会反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获取新知奠定基础。

  c)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小结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后引导学生讨论情境(一)中不成反比例量的原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消化。

  d) 练习判断生活中的例子是否成反比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五、说作业设计

  作业是“练一练”第1、2题

  作业的设计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11-07

小学体育说课稿09-15

小学音乐说课稿07-16

小学写字的说课稿06-14

小学体育说课稿05-15

小学英语说课稿12-30

小学音乐说课稿11-11

小学英语说课稿01-06

小学教育说课稿06-02

小学品德说课稿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