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范文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的动物朋友》,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动物朋友》是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物家族》第三课。学生通过三年级的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昆虫、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零散知识,同时提出了许多有关动物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随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特别是认知能力的发展,本课把学生引导到探究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学习中来。哺乳动物胎生,以乳汁喂养幼儿,感觉器官发达,尤其表现在高度灵敏的嗅觉和听觉;鸟类是整个动物世界中唯一体表长着羽毛、能翱翔蓝天、体温恒定的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分布广泛,遍及全球,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教材编排合理,生动有趣,对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特征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2)、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
(3)、培养同学们合作意识;爱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
这三个目标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了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的特征,并设计了“游戏热身---哺乳动物---鸟类---知识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一小段视频画面,画面中活波可爱,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科学源于生活,这样的导入既自然、得体,引人入胜,又贴近课文内容和主题,自然使学生产生兴趣,达到让学生迅速走进“动物朋友”的目的。
(二)游戏热身
教师出谜语,请学生来猜猜看,对正确答案予以肯定和赞扬。此环节孩子们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新课标指出“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难度适当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游戏中学会了确定某一种动物的特征。
(三)哺乳动物的特征
首先,我出示了一张图片,画面上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狗让学生倍感喜爱和亲切。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也很熟悉,这样精心设计,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学习,同时以此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归纳哺乳动物的特征“身体表面有毛”也显得自然而然,可以避免目标表述由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交流的弊端。
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充满温情的画面:牛妈妈和牛宝宝在草地上悠闲地散步,这一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课堂巡视。在充分的思考之后,组织交流。学生的发现不外乎以下几处:
*胎生
*小牛宝宝刚出生时吃妈妈的奶长大
*牛也和小狗一样身体表面有毛
*牛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
组织交流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珍视学生的汇报结果,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充分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科学课程的育人潜能。
当哺乳动物特征的轮廓已经凸显时,归纳总结也顺理成章了,这时,强化知识点更是至关重要。“熊猫、老虎、袋鼠”动物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哺乳动物---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
(四)、鸟类的特征
我谈话导入:同学们认识这些鸟吗?随着画面的切入,学生惊奇了,多么美丽的精灵啊!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初步了解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长着羽毛,用翅膀飞翔。这个过程,就是在认知基础上的“放”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中的升华过程。
下一幅图片中刚刚出壳的小鸡,展现了鸟类的另一特征---卵生,由于学生对这一现象很熟悉,经验思维使得学习过程顺利进行,教师请学生来总结归纳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长着羽毛,用翅膀飞翔,用卵繁殖。
(五)、知识拓展
首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些自己熟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这一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注重事实,说话要有依据的重要性。从而大大激发了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成功地兼顾了由课程总目标分解而来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分目标。
接着,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如蝙蝠、鲸、企鹅、鸵鸟等),这一环节不但拓宽了知识面,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我再次出示视频,保护动物宣传片。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激情,此时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制定《动物保护计划》,通过小组互相合作,将探究与记录融为一体,完成一个由“学”到“会”的内化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动物保护和宣传意识。
(设计意图:把和动物交朋友提升到保护动物的层面,眼界开阔了,心胸开阔了,情感升华了,理解更深入了。同时体验情感与知识应用的有机融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延伸。)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和身边的朋友交流有关动物的小知识。这样的作业体现了文本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孩子不同的方式,把保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的心声传播得更远。
四、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教师抓住哺乳动物和鸟类特点,简明扼要地归纳了这两类动物的特征,起到了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总结记录的作用。
本节课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使科学课教学成为孩子们开启科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板书设计:
我们的动物朋友
哺乳动物: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身体表面有毛
鸟类:卵生、身体表面长有羽毛、用翅膀飞翔
保护动物 和谐相处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世界航海。介绍了世界航海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几位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让他们的事迹与郑和相比较,感受郑和的伟大,激发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策略: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
1、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2、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准备用“想不想看看郑和船队出发时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准备“怎样看”,梳理出本课的学习方法:研读文本、丰富自己的认知。
[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精读起航
在这一部分里,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从课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队规模之大的语句和词语,细细品味,这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规定的训练目标。
。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读了文章或观看图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队,或赞一赞郑和,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渲泄的渠道,营造充满自豪的情感氛围。
最后回归文本,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 用“”划出中心句。
4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5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6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2)、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渠道解决的。这一环节用一再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特别是方法的呈现,教师及时点拨,形成共识。
第三步回归到课文的朗读,再次指导朗读这两部分,让情感的积淀更浓厚一些。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学生思考: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总结课文内容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由衷地自豪。如时间有空余,则让学生全文感情朗读。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大量识字是本册教材的一大特点,如何让同学们更好的识记生字呢?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由句到段,层层推进,不断复现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读准字音。并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根据记忆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本课的生字。
学生分析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堂40分钟应该集中高效的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手段理解重点词语,高高兴兴可口光秃秃一棵棵挺拔茂密等,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读教学如何能做到扎实有效呢?而且课文较长,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了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如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吗?春天,几场挺拔的小松树。最后总结学习时,抓住问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咱们把它画出来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事先画好松树,上台贴一贴,通过这样的形式、把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小松鼠的聪明。同时感受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生活在这样的森林里的幸福和快乐。从而领悟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10-13
说课稿06-08
大班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随笔06-20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11-08
半截蜡烛说课稿 《半截蜡烛》说课稿06-24
《赶海》说课稿10-14
《雷雨》说课稿08-05
Breakfast说课稿01-12
《观潮》说课稿02-05
《白杨》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