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5-03-16 08:01: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幼儿园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幼儿园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说活动设计:

  在上周,孩子们都很关注班上每天来了哪些小朋友。点名后,我们老师会和小朋友说说每来幼儿身体状况,在家休息情况等。由此,在小朋友心中产生了相互关爱的情感体验。

  最近,我们两位老师为了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常在节假日打电话给孩子。因此,他们交往范围由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对老师产生了认同感、亲近感。

  本班幼儿有时能用简单的言语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但是,3-4岁的幼儿独白是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利用当前大众媒体中的公益广告,引出“打电话”音乐活动。鼓励强化幼儿想和许多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打电话,亲身体验和许多朋友打电话的的快乐。

  该活动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使幼儿逐步熟悉一些社会交往的技能。

  说活动目标:

  一、三大目标

  1、乐意参与音乐活动,熟悉歌曲旋律。

  2、能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对歌曲活动感兴趣。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

  能唱准节奏,唱清歌词。

  分析:由于此首歌比较简单。因此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既会唱又能善于表现的能力。

  三、活动难点

  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分析:小班幼儿动作学习带有较大的'模仿性,音乐的表现能力尚处于贫乏时期。

  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宝宝和贝贝

  老师以神秘的口吻激起幼儿的观察。如:你们看,今天谁来啦?

  2、欣赏《打电话》情节

  老师表演打电话时讲述的话。

  此环节以吸引幼儿欣赏为主。为目标(1)“愿意参与音乐活动,熟悉歌曲旋律”服务。

  环节二:通过念歌词,模仿动作初步表现歌曲。

  1、运用示范法:

  老师有表情清唱歌词,请幼儿欣赏。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动作,因此我采用示范法能感染幼儿参与模仿。

  2、运用跟唱法:

  随录音机哼唱歌曲。

  由于歌词比较简单,带上动作幼儿情感更投入。

  3、运用集体学习法:

  幼儿模仿动作,边做边念歌词。

  模仿学习是为后面大胆地表现歌曲服务的。因此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有能力进行自我发挥。

  此环节让幼儿熟悉歌词,为下一环节目标(2)“能和老师一起学唱歌词,对歌唱活动感兴趣”服务。

  环节三:通过边唱歌,边做动作,进一步表现音乐。

  1、幼儿和宝宝、贝贝一起唱歌,表演。

  我预设宝宝、贝贝这两个娃娃(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动机)

  2、幼儿听琴声进行唱歌

  老师用琴声伴奏的方法,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此环节是重点,难点的聚集之处。重点的解决主要是运用引导法及节奏动作的表现。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活动教材

  1.设计意图

  2--3岁的幼儿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得还不完全,手脚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爬比较感兴趣,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也很喜欢爬。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运用蚂蚁爬着行走的特点,让幼儿学习蚂蚁爬的动作,我选用了“蚂蚁搬豆”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2.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发展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B.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

  3.本次活动的重点

  练习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4.活动准备

  A.蚂蚁的头饰教师的教具应能激发幼儿尝试活动的欲望.幼儿一戴上胸饰,就能很快展开想象,投入到蚂蚁宝宝的角色当中。

  B.豆豆的卡片来当做幼儿爬行的目的。

  二.活动流程

  首先让幼儿认识蚂蚁,通过认识蚂蚁进入主题,知道蚂蚁是爬行昆虫,出示蚂蚁头饰,教师扮演蚂蚁带上头饰,告诉幼儿蚂蚁肚子饿了,要去找食物吃,为下面的.活动作下了铺垫工作。

  其次教师先讲解示范了一次找食物,告诉他们是要用双手双膝着地爬着去找的,在示范爬到豆地里,告诉幼儿我在这找到了许多豆豆,引起他们的兴趣。告诉幼儿搬不回这么多的豆豆,去找小蚂蚁帮忙。然后请6名幼儿示范,看他们学的怎么样了,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学习蚂蚁搬豆的样子,让他们多次练习爬的动作。

  最后告诉幼儿豆豆搬完了,蚂蚁要回家了,请幼儿和蚂蚁说再见。

  三.活动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小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草地上的空罐头》是选中班语言看图讲述。它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小猴看到空罐头为什么扔空罐头?小猪被空罐头砸到后会怎样?小兔看到空罐头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小乌龟把空罐头当成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其实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就算是我们暂时用不着的东西,也可以找到别的途径发挥它的长处,循环再用。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图片大胆想象,清楚讲述小动物是怎样对待空罐头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认真倾听与大胆讲述的习惯。

  (3)德育目标:懂得要保持环境卫生,合理利用费旧材料。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活动,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述。

  3、说教材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充分利用想象,用表情、动作等表现小猴、小猪、小免、乌龟的心理活动并大胆讲述。

  教学难点,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保持环境卫生,不污染环境。

  4、说教学准备

  为了展示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1、大挂图4张,幼儿两人一张小图片,空罐头若干。木偶

  2、场境布署:草地、空罐头、小兔的家、小河

  二、说教法:

  师生关系不再只是“授”与“学”的关系。《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在

  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控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活动中采用合作交流共同建构方式。

  1、看图讲述:为了让幼儿对小猴、小猪、小兔、小乌龟所处的环境有感性的认识,我选用了挂图,这样幼儿感到形象、具体、新颖、有趣。

  2、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

  我和幼儿一起扮演小猴、小猪、小兔、小乌龟并根据它们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行讨论,让幼儿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中有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3、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儿的喜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了帮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让幼儿讲述小动物是怎样对待空罐头的?引导幼儿运用“如果------就会------”的句式讲述。

  4、创设情境诱导法: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能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活动室布置的到处都是空罐头、纸屑,让幼儿参观,并说说他们的感受。这样既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又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解决了难点。

  四、说学法

  1、操作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边操作图片边讲故事。

  2、自由讨论法: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大家都随意扔空罐头,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怎样?如果你看到空罐头,你会怎样做?引导幼儿用“如果------就会------”的句式讲述。

  3、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通过亲自体验环境的脏乱,感受到要懂得要保持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和废弃物。

  五、说教学思路,

  流程:出示空罐头,设疑、激趣---看图讲述

  交流讨论---木偶演示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要求感受---拓展升华,延伸活动

  1、出示空罐头,设疑、激趣---看图讲述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老师还带来一组图片讲的就是关于这个空罐头的。

  出示挂图:(1)请你们看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2)幼儿自由观察、讲述。

  2、交流讨论---木偶演示

  我用木偶的形式吸引孩子,由于木偶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小猴为什么扔空罐头?

  (2)会用表情、动作等表现小猪被砸到后会怎样?

  (3)小兔看到空罐头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小乌龟把空罐头当成什么?

  3、以境促感---境中生情

  (1)小动物谁做得比较好,谁不好?为什么?

  (2)如果大家都乱扔空罐头会怎样?如果你看到空罐头,你会怎么做?

  4、要求感受---拓展升华

  懂得要保持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和废弃物。其实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就算是我们暂时用不着的东西,也可以找到别的途径发挥它的长处,循环再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那么的美丽,大家应该一起来珍惜爱护它,善用身边的资源,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更加干净、美丽。

  5、延伸活动

  有趣的空罐头:收集各种空罐头,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用空罐头做------”的制作活动。制作后请幼儿向同伴介绍:“我用空罐头做------”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一、说设计意图

  《红叶的旅行》是选自于20xx年9月的《早期教育》的一篇散文诗。它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红叶飘落旅行的故事,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红叶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红叶飘到小河里,蚂蚁把它当小船,红叶飘到大树下,知了把它当被子,红叶飘到窗户上,老鼠把它当窗帘。"这都是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的。《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是以图加文的形式展开的,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二、说目标和准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句式:红叶飘呀飘,飘到***,*把它当**。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歌并制作图书。

  3、乐意讲述,体验创作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看图加文学习诗歌。难点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歌并制作图书。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1、《红叶的旅行》课件、图加文大书。

  2、幼儿人手一份的图加文书、各种动物图片及蜡笔。

  3、音乐:天空之城、寂静山林。

  三、说教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我主要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课件优美的情境吸引幼儿,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慢慢过度到运用图加文大书帮助幼儿理解掌握语言。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边欣赏作品时,边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语言。如:红叶飘呀飘,它又会去哪呢?红叶碰见了谁?它会把红叶当什么呢?教师的.提问给幼儿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

  3、语言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续编环节中:红叶除了飘到小河里,大树下,窗户上还会飘到哪里呢?会碰见谁呢?他们会把它当什么呢?讨论法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四、说学法

  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用一句好听的话说一说"让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图加文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句式。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敢说。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听听、、说说、想想、做做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

  五、说教学程序

  总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中,幼儿跳着漂亮的舞姿进入到活动的场地,再利用直观课件,让幼儿眼前一亮,直接看到了红叶飘落的情境,极好的引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很快的融入到散文优美的意境中。

  第二部分: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配合图加文,主要让幼儿学会语言:"红叶飘呀飘,飘到**去,谁会把它当什么?"这里我是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第一句先让幼儿看看直观课件,结合图加文跟我学习语言,并结合动作,更好的掌握句式。第二句让幼儿自己看完课件尝试用句式学说语言,在这里我是逐步出示大树、知了、和被子的引起幼儿对图加文中出现的事物的顺序有一定的注意,在欣赏第三句时,不借助课件而是过度到直接看图加文说语言,并且我在这幅图中示范图加文制作的方法,为幼儿自己创作图书铺下铺垫,最后出示图加文的大书告诉幼儿散文的名字:红叶的旅行,并且请幼儿能跟着书完整的朗诵散文。

  第三部分:续编部分,我利用书的最后一页空白的图加文引出这一环节,利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幼儿用句式创编,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幼儿来示范制作的过程,纠正错误,为了就是让幼儿掌握制作的顺序。

  第四部分:延伸部分,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动物的图片和《红叶的旅行》图加文的书,让幼儿自由创编,并且把创编的内容和同伴分享交流,加深巩固对散文的理解以及句式语言的掌握。

  我今天展示的就是一节语言活动,在设计活动时,我并没有刻意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而是结合我们中班的语言活动的特色:图加文,重点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出发,扎实的开展语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在制作图书时我提供的材料也是由易到难,也不强求幼儿把书做完,而是根据幼儿自身的水平让他们自己发挥。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一、目标的制定。

  本活动的目标有三条:

  1.理解故事,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尝试用对歌的方式表达对四季的花卉的兴趣。

  3.体会美妙的歌声也是能让世界更美好。

  但从这三个目标看的'话似乎还挺不错!将真个活动看完,回头再来看目标,就发现目标的制定有些不合理。本活动主要是进行对歌的学习,只是将绘本做个影子。因此第一个目标的制定有些牵强了。不是很合理应该去除。目标修订的方向应该是侧重于认识对歌,感受对歌等方面的内容。侧重的领域是艺术领域。不要将其定位综合。

  二、环节的设计。

  环节大致分为:

  1.复习前半个故事内容。

  2.四季开的花。

  3.一件美好的事。

  三大环节很清晰。对于第二环节这个重点环节中:认识区分花卉。有些异议。可否将其去除直接放在课前准备中,把所有的中心放在对歌上,可从认识对歌:什么样的唱歌才是对歌。

  对歌的情绪,对歌方式,幼儿从集体,单人等模式感受对歌带来的美好。第三环节,孩子的感受不深,对于美好的事情只拘泥于小事情上,还谈不到对世界的影响,这也是本次活动中并没有重点的让孩子感受美好所导致,因此也能看出第一目标的不合理性。

  在教授歌曲时有个环节,有些多余,那就是幼儿听歌填充图谱,没有教育意义。又浪费了时间,环节也不紧凑了。

  三、重点的把握。

  重点应该是在对歌上,从整个活动的用时上看也应是这样的,可是就是将一些其他领域的内容加入了进来,觉得内容太多,不好操作,孩子们的兴趣也受到的限制。因此要把握住本活动的重点是什么将其突出深化很重要。

  一次小小的活动,给我的启发不仅这一点点,然我了解到了许多。有可能的话我们的《花婆婆》哦,不对,我们的《花儿朵朵开》继续研讨。

【幼儿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说课稿11-12

幼儿园说课稿11-04

幼儿园说课稿07-23

幼儿园说课稿11-10

(经典)幼儿园说课稿12-07

幼儿园英语说课稿01-05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01-18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12-28

优秀幼儿园说课稿11-04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