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口》说课稿

时间:2024-08-06 06:58: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人口》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人口》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人口》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地理的3号考生。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人口》,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口》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它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首先要认识人口。本册教材编排是以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为主线,科学阐明了“人口”对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主宰作用。先学习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本册教材其它内容的基础,教材这样编排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2、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等地图,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二、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也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对人口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本课的人口分布特征用读图分析法能更让学生容易归纳其特征。用提问法,更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用讨论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掌握主动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我将全班学生按照4人一个小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其次,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方法完成学习活动。这样设计,主要是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开门见山引出今天所学新课《人口》。上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课相关性较强,通过复习导入既可以温故之前所学,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

  1、中国人口数量。首先呢,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知道中国人口总数,然后提问最新人口数据,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数量十年间又有了新的变化。然后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算一算:1、 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2、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通过数据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人口数量的认识,使学生对人口数量的认识不单单存在于数字之上。

  2、学生四人为一组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并分析1850年—20xx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问题二:为什么我国解放之后人口增长如此之快?通过分析学生知道了1950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即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高峰,从而为后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学习进行铺垫。

  3、通过上述的学习,知道了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教师提出人口“多而好”与“少而精”两个论点让学校开展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得出结论:一个国家人口的多少应该与其自身的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顺势引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大屏幕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并提出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学生读图分析,异口同声回答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

  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我国人口为什么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拓展延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额能力。

  (四)小结

  让学生自主总结,老师适当的予以补充。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五)作业

  掌握我国人口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家乡的人口状况进行调査,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把课本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同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个拓展思维。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同学清晰明了的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我的板书进行简单说明。我采用这样的板书,能够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的把握文章内容,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初中地理:《人口》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世界的人口》说课稿09-27

初中地理说课稿05-15

初中地理说课稿15篇11-11

地理说课稿01-09

高中地理说课稿06-15

有关地理说课稿范文地理说课稿一等奖05-20

教师招聘面试《人口的迁移》说课稿01-22

初中说课稿01-30

初中地理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