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增殖说课稿

时间:2024-06-28 07:29: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细胞的增殖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细胞的增殖的教学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增殖”是《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方式;其中对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变化过程及其特点进行了重点介绍。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其中有丝分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有丝分裂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知识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通过观察永久装片、结合动画自主学习细胞分裂过程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对不同部位细胞分裂状态的探究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4、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

  3、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的学习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虽然他们在初中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教法、学法分析

  自学导思法,本节课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出分裂期各时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

  直观教学法,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种媒体工具,同时借助动画,把有丝分裂过程化静态为动态。

  探究法,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观察模式图,分小组讨论并总结归纳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把点评和点拔自始自终贯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同时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所以课前我会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关于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课本是安排了一个模拟探究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但是,实验后的讨论题却有相当的思维力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去分析好实验数据,能够让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通过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在讲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时,我采用了动画逐步演示并结合黑板板图分步讲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这样可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四、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中的DNA数量是一定的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三、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3、染色体、染色单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DNA数量变化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时间十分紧凑,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

  为此,我充分运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法”,尽力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

  本节课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为此,我很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课件逐步演示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很好地让学生感受了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黑板板图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还将模拟实验引入课堂,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模拟方法,更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亲身探究、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景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但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好引导、指导工作,如何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相关文章: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02-19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07-08

《细胞增殖》说课稿12-15

《细胞》说课稿05-23

伟人细胞说课稿07-14

细胞的分化说课稿12-14

伟人细胞教学设计 伟人细胞说课稿06-26

单细胞生物说课稿01-09

细胞中的糖类说课稿07-17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说课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