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说课稿[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设计理念: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通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一切都是自由的,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的快乐的源泉。
本文是略读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作者的写法,并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木瓢、圆滚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说教学实施: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部分:谈话揭题——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园子——再读课文、感悟童年——总结全文、表达情怀
导入部分采用谈话方式,想知道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童年是怎样的吗?激起了学生学校兴趣和读书的强烈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的学习方式,初读时,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品读部分,再次让学生读书,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作者在园子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成两个练习。
1、仿写句子:“在这个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课文中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
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2.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了解作者及出处,激趣导入新课。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2.走进园子,了解园子。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走进生活,感受快乐。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受园子的快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都透露着作者的快乐和有趣,因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我”的重要性。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4.了解花、鸟、虫子、倭瓜等,感受园子里的自由。
学生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鼓励学生交流看看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课堂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在这部分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5.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了解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探究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习惯。
七、说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体现童真的句段。有助于学生深化感情,积累优美的语句。
2.推荐阅读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的童真。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二是作者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1-21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实用[15篇]05-16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说课稿06-01
《祖父的园子》语文说课稿通用05-31
《祖父的园子》教案01-19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4-04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4-05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04-09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1-30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