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说课稿

时间:2024-02-24 07:31: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第五单元是以“精神家园”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人的本性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人性的弱点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品。

  2.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是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况且课文浅显易懂,又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易于理解。本文很长、脉络清晰,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然后复述课文,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教师再点拔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教法设想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朗读 、品读、讨论点拨、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复述为本,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小说教学,读尤为重要。

  对字词的积累,我采用检查预习的办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讨论法。比如“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这一问题上,可以让四人小组先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同学的成果,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路。

  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比如看图片、看动画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通读基础上,自主复述课后,让学生划出表现人物个性的重点词句语句,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可而止加以点拔,只把获得结论的方法途径指导给学生,促其自求,促其自得,从中悟出规律方法,以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从多角度理解主题的目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提出出疑问。

  资源的来源及使用目的:

  1.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下载、自制。

  2.使用目的:体现新课改理念,图文并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通过对上面的分析,在施教时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自主疏通——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一)入景激趣导入:

  1.欣赏有关的图片。(蝴蝶、红彬、秋草)

  2.说一说你的精神家园中的情感元素(亲情,友情,正义……)

  设计说明:放幻灯生命图片,直观,印象深,引出新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出示学习目标。

  4.作者及作品简介。(导航塔)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复述故事情节。

  3、口述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

  1.圈点批注人物描写的语句。

  2.提问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交流,老师可略作归纳。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人,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文章先写帕霍姆的贫穷状况,又叙述她的贪得无厌的事情,最后对这种人进行了评判和嘲讽。

  2.讨论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主要是批判和嘲讽贪得无厌,但也客观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性。

  3.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的贪欲大大膨胀了。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是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直接从巴什基尔人的买地游戏说起,虽一样可以揭示主题、寓意,但可能较为离奇,教化味较重,而采用民间寓言故事或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生活味较浓,且娓娓道来,似拉家常,效果当然好。

  设计说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QQ连线,时空对话

  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设计说明:此环节的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关注社会、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特色

  1.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3)学习勾画、积累关键性词句。

  (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感受文本。

  2.合作的广泛性与交流的充分性

  由于本节课重、难点都需要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加以解决和巩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此搭建了一个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和别人交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说课稿】相关文章:

《需要多少钱》教案07-12

比多少说课稿07-19

比较水的多少说课稿07-20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说课稿07-04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12-16

比多少说课稿4篇11-27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说课稿(通用12篇)05-31

六年级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说课稿12-04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01-13

《防火知多少》教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