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乘法分配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此基础之上学习的乘法分配率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乘法分配率是学生今后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与前提,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已有的学习方法、已有的生活经验三方面着手。
首先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用字母表示数、并初步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其次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是运用能力不强抽象概括能力不够,形象思维占主导,个人思维受定势思维的影响。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这类的实际问题,比如: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的方法,但是没有系统的进行总结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究并了解乘法分配律,并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乘法分配律过程中,体现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你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四、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将采用王教授的和谐教学课堂模式
五、教学方法
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
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验证乘法分配律。这样一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能理解的更透彻。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一条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验证归纳,从感
知中认识乘法分配律的途径,采取“导——扶——放”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设计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树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的把握。
随后PPT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过程得出乘法分配律并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并逐步学会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2、新知导学,合作探究
(一)“温故知新”
PPT出示口算题
125x8=25x4=25x6x4=7x8x5=2x3x50=
设计意图: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的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二)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绿化工人正在给我们的公园种植芍药和牡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壮观的景象吧。通过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青岛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是: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过程,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三)、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
想一想:1.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我板书两种列式。
随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2+8)×9=12×9+8×9
(15+10)×8=15×8+10×8
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交流提出猜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问: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你能想办法验证这个猜想吗?对他们的验证提出要求,随后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并进行记录全班汇报交流验证猜想并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率。我并板书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律吗?
学生尝试我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乘法分配律,学生全程参与该过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想一想,做一做。①236×3+7×236=(+)×
②(125+60)×=125×8+60×8
2.判断:
2×(6+5)=2×6+5()
(25+7)×4=25×4×7×4()
35×9+35=35×(9+1)=350()
4、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学生自主小结,我加以补充。通过小结该过程,学生谈收获,抒疑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对于本节课新知内容起到及时巩固的效果。
5、达标测试,当堂反馈
3×17+5×17(22+44)×30
(18+4)×618×6+4×6
22×30+44×3060×20+60×30
60×(20+30)(3+5)×17
PPT出示达标测试题,做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人人清,堂堂清。
七、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法一:12×9+8×915×8+10×8
法二:(12+8)×9(15+1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这样的板书设计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相关文章: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05-17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05-17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5篇01-31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5篇)02-09
《乘法分配律》教案08-01
乘法分配律教案07-27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5-19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