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3-02-07 12:59: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是中班关于一个颜色变化的探究活动。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蓝天、白云、绿草、图画书,这些多彩的颜色是怎么来的?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来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其中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现象,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

  2、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遵循《纲要》的精神,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相互协商、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从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a、探索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认识绿、紫、橙三间色。

  b、让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的变化;

  3、教学重难点:

  《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本人把"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探索颜色的变化"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把幼儿学会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调配颜色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4、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通过材料的相互作用让幼儿通过动手使其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启发.中班幼儿的思维还具有具体形象性,必须借助丰富的环境材料来获得知识经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和目标,做了以下的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将一杯水倒入另一杯并搅拌的经验。

  2、材料准备:红、黄、蓝3种颜料水;给每组幼儿准备3个透明塑料杯、毛笔一支;图画纸、筷子一支;《幼儿画册》

  3、环境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色彩亮丽大画,供幼儿观察分享交流。

  二、说教法

  1、演示法:

  第一环节观摩小魔术表演,让孩子观察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第二次的演示法是运用在操作试验法,通过直观的操作更好的为孩子做示范,让他们清楚地感知实验操作的方式方法,加深幼儿对三原色两两混合的了解。

  2、谈话法:

  主要体现于实验结果的小结评价。孩子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发生冲突、有的混合颜色时意见不统一需要商量等等,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

  3、观察法在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变化时,本人通过观察,幼儿混合颜色协商分工情况,观察幼儿混合颜色的操作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说学法

  1、观察法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头引题激趣环节,幼儿观看小魔术演示,观察了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继而又观察了教师实验操作示范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幼儿亲手操作奠定了基础

  2、实物操作法:

  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图画纸、塑料杯、毛笔等等进行颜色混合操作,在过程中感知并获得两两混合产生的新颜色知识经验。

  3、讨论法科学教育内容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讨论法主要运用于两个环节,一是幼儿混合颜色的角色分工问题,以及操作探究过程中的交流、探讨;另一处是运用于操作结束后对于混合颜色后对绿、紫、橙三间色的认识与巩固。

  四、说教学过程

  1、小魔术表演,引发兴趣我设计的小魔术表演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看表演、观察其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展示欣赏,认识三原色。

  为了落实活动的重点,本环节我将运用演示法来进行:

  出示三原色图片,让小朋友重新认识三原色:展示拥有三原色色彩的物体图片。教师小结:颜色有多种多样的。每种东西都有颜色,小朋友们会调颜色吗?

  3、教师演示,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

  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操作实验法这种教学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三原色两两混合的了解,是完成活动重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将通过3个小步骤来进行:

  ⑴、介绍操作材料:三原色,水、塑料杯、笔等工具。

  ⑵、教师操作,颜色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

  ⑶、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变化,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4、幼儿操作,亲身感受。

  本环节将作为突破活动难点的重要环节,因此我采用了操做实验法,让孩子通过自己操作调色,亲身感受颜色的变化。

  5、讨论交流讨论:操作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6、结束部分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交流和分享。通过观察请幼儿说说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桌子上有什么颜色?找自己身边相同颜色的物品。猜测魔术师用哪两种颜色变出来的,并对折证实自己的猜测: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7、说活动延伸:幼儿园教育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本次活动的结束只是暂时的,我们将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将活动内容延伸到小画展;找颜色游戏;美工区等等。

  五、课后反思

  和自我评价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学习,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无论导入还是材料的投放都是很充分的,唯有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是很理想,由于幼儿都很想动手尝试,有推挤的现象,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并学习分配的举动。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2

  活动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采访老师、阿姨和同学。

  2。体验关心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小树叶。

  活动重点与难点:

  1、理解故事的内容。

  2、用自己的方式采访老师、阿姨和同学

  过程:

  1、导入话题:

  出示小树叶,引起幼儿兴趣。

  ——“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长在一棵大树上,今天,风儿轻轻地把我带到这里,让我出去找找谁是快乐的,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逐一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出小树叶与他们的对话。

  ——“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小鸟说:‘我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喜欢我,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青蛙:‘小青蛙你快乐吗?’小青蛙说:‘我在河里捉害虫,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小狗说:‘我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

  2、分析讨论,引起情感共鸣:

  ——“为什么这些小动物是快乐的`呢?”

  “你们快乐吗?你知道老师、阿姨快乐吗?”

  3、幼儿现场采访,了解别人的快乐:

  采访问题: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感到快乐吗?

  每位幼儿可以采访别人,也可以接受别人的采访。

  4、幼儿集体分享交流采访结果:

  请幼儿互相交流采访的结果。

  引导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道理。

  教学反思:

  生气是当人遇到不称心、不如意或对不合理现实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来说,生气应该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若幼儿遇事经常生气,而且将生气作为对外界的一种经常性的持久的反应,那就是不正常的行为了。经常生气、发脾气的孩子一般心胸比较狭窄,自我中心相当严重。因此,我设计了"快乐的我"这一活动,通过多媒体、谈话、游戏等活动,教幼儿学会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上了这堂课后,很多小朋友学着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小朋友相处不再任性,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先说一下教材,《各种各样的车》是本阶段开展主题活动《来来往往》,车在生活中与孩子的关系密切:孩子周末游玩需要车,上学较远需要车,大车、小车、公共汽车,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车子。而且孩子对车的兴趣非常浓厚,通过对车子的进一步了解,借助各种车子的模型和图片等相关信息,让孩子对各类车的外形特征及特殊车辆更全面的了解,使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二、说目标:

  目标定位: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预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观察汽车的外形特征与图形的联系,尝试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等图形组合来变现汽车。

  2、体验对绘画的活动的乐趣。

  三、说重难点:

  活动的难点是:尝试用图形宝宝大胆设计各种各样的车。重难点的突破在于孩子是在熟悉各种车辆的外形特征及特别之处,运用所学过的图形宝宝来组合成的车辆。

  四、说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需做以下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并能画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等图形;认识常见车辆的基本结构。

  物质准备:利用汽车图片及模型布置"汽车展"。

  五、说教法:

  教要有法,本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探索法" "讨论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下面我对所运用的教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直观、探索法:利用参观"车展"让幼儿更直观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车,让幼儿通过视、触觉获取有关汽车种类和功能。更直观了解各种各样车的外形特征,帮助幼儿提升原有的经验,又为后面的绘画做好知识准备。

  2、讨论法:幼儿通过交流各种各样的车达到共同学习,通过讨论充分发表对汽车的外形特征及功能。引导幼儿通过自由和集中交流,大胆和同伴、老师对自己所了解的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交流讨论,使幼儿的认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说学法

  为了让幼儿的学习更具有实效性,采用的学法主要有:多感官参与法、体验法

  1、多感官参与法:《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过程和结果。通过引导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学习、探究,增进对各种各样的汽车的认识。

  2、尝试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图形的组合绘画出的各种汽车,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七、说教学程序

  遵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原则,我将沿着自由参观分享交流示范作画讨论作画这了四个环节,来突破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实现活动目标。

  1、自由参观车展

  本环节将带幼儿进入情境,让幼儿带着问题:展览会上的车,你喜欢哪一辆,它是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有什么功能?"让孩子有目的的去观察和思考。

  让幼儿在与同伴玩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车的名称、外形特征以及这辆车的功能。目的是让幼儿围绕教师的问题,与同伴的积极互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对汽车种类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了解各种各样车的兴趣,同时也给幼儿敢说、乐说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2、分享与交流

  幼儿看、玩之后,一定很想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就让幼儿拿着自己认识的模型玩具汽车进行集中交流。帮助幼儿把之前的零碎知识加以整理、整合。因此这一环节需要教师细致地引导,使幼儿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认识的车的名称、外形特征以及车有的功能。同时老师还要把汽车的基本特征加以小结,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的达成主要采用幼儿经验的交流分享和老师的整理、更直观地了解汽车的外形特征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为活动难点做好铺垫。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颜色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辨别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

  2.增进对3以内数的认识。

  3.幼儿喜欢参与游戏并体验母子间的亲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辨别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准备三棵树,树叶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

  2.准备两只篮子,里面放上绿色、黄色、红色三种颜色的树叶。

  3.树叶挂饰每人一个。

  知识准备: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捡落叶,认识树叶的各种颜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方法: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与幼儿一起表演唱《秋天》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辨认树叶颜色的基础上,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颜色。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送树叶宝宝回家”游戏中渗透了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树叶宝宝找妈妈,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认一认、粘一粘来学习找相同物品。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引题激趣。

  (1)播放录音,师幼一起表演唱《秋天》。

  (2)提问:秋天到了,小树叶哪里去呢?(秋天到了,树叶宝宝被秋风姐姐吹走了,小树叶一片片地往下掉,离开了妈妈。

  2.观察墙面,学习颜色。

  引导幼儿观察:瞧,公园里有几棵大树?每一棵大树身上有几片叶子?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游戏,学会辨色。

  (1)教师扮演小树叶的角色引入游戏:“呜呜呜,呜呜呜,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2)指导游戏《送树叶宝宝回家》:引导幼儿把篮子里不同颜色的树叶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分别贴在树上,比一比哪个幼儿最棒。

  4.情境游戏,巩固复习。

  (1)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分别扮演红、黄、绿树叶宝宝。风轻轻吹时,“树叶宝宝”在场地上做摇晃动作。当听到“大风来了”,“树叶宝宝”迅速跑到三颜色“树妈妈”身边。

  (2)师幼一起游戏。

  (3)围绕课题,小结游戏。

  师:“今天,树妈妈真高兴,红、黄、绿树叶宝宝学会找妈妈了。”

  师:“现在,树叶宝宝跟着树妈妈到操场上玩小叶子在空中飞舞的游戏。”

  5.活动延伸

  (1)欣赏歌曲《小叶子》,并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2)在美工区提供印有各种树叶轮廓的图画,供幼儿涂色。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辨认绿色、黄色、红色,而且能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从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并体验妈妈与孩子间的亲情。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

  一、说教材:

  《萝卜回来了》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相互关心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以“萝卜”为线索,将小动物们把萝卜送给朋友分享的一个个情节,串联成一篇充满爱心和喜剧特色的故事。故事采用反复式的结构,类似情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中描述小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既有重复,又有不一样的内容,既易于为幼儿掌握复述,又对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的为幼儿接受。

  故事中所反映的“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主题,正是当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种美好情感,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以及充斥利益因素的快节奏社会生活,让现在大多数幼儿都缺乏“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体验,进而造成了孩子的“霸道”、“自私”,这和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宗旨是背道而行的。新《纲要》中也提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可见向孩子进行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中班孩子,他们的交往热情日趋高涨,并已逐渐学会了交往,这时候,给他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态度,对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都将起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

  结合故事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因此我选择了《萝卜回来了》这个故事为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故事中善良、生动地人物形象来激发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由于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还处在初级水平,倾听能力还需加强,加上本故事内容是很长的,所以我从故事的线索出发,让幼儿来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复述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技能的培养维度出发的,中班的孩子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因此,我以语句的复述学习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讲述能力。同时我们也知道“行动和言语是相互强化的”,因此,我把这句心理描述的关键语句提炼出来,语句的复述也是增进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关爱他人”、“与人分享”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因为故事是语言技能锻炼、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故事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作为活动的教育重点。

  难点: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因为情感的体验是抽象的,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内容、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移情至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起孩子对“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为我的活动难点。

  三、说教学准备: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以下几样物品: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故事中所涉及的动物以及食物。

  物质准备:雪天背景图一幅,大萝卜图片一张,故事录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图片各一张,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打x的嘴巴图片各4个;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角色图,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大萝卜图片和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清晰地表现出了送萝卜的过程,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自己舍不得吃,要和朋友分享”的爱的传递过程。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景促情,丰富孩子的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诱导法:利用背景图片(大雪天),烘托出“萝卜”的珍贵,这一情景也让孩子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体验“关爱他人、与人分享”增加了感情砝码。

  另外,在幼儿情感迁移部分,我也运用了“创设情境诱导法”,以孩子平时和同伴交往的情境照片,来唤起孩子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经验。这是因为中班孩子的记忆是无目的的,因而容易遗忘,所以需要一定的情境来激起他的回忆,促进孩子的情感体验。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孩子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模型等,这个故事虽然内容重复,但是涉及的人物众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孩子对人物形象以及“送萝卜”的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为什么萝卜又回来了?”、“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吃萝卜?”来引导孩子萌发“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意识。

  (二)、学法:

  依据“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孩子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大雪天)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孩子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孩子抓住故事线索,了解故事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孩子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孩子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送萝卜”过程图的环节中,孩子们在明晰角色间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故事内容、语言的学习。

  模仿扮演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描述”语句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模仿角色的心理对话,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愿意与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情境体验法:情感的激发是需要介质的,特别是中班孩子,孩子处在具体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记忆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他们不能把曾今发生的事情带着感情完整讲述出来,所以运用情境体验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图片帮助下,孩子才有话说,有情抒。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重复、语言通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激趣导入,引发疑问。——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1、激趣导入,引发疑问。

  师出示背景图,展开谈话:“这是什么季节?”“雪地里有什么?”“这么冷的天,小兔子出来找东西吃,它看到萝卜会怎么样?”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了解,突出了萝卜的珍贵。同时,在讨论中可能有的孩子会说出“把萝卜吃掉”、“拔萝卜藏起来”等想法,幼儿讨论得出的结论能让孩子在故事倾听过程中产生情感冲突,利于幼儿对故事主题的把握。

  2、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设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小动物有没有把萝卜吃掉?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角色图。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提问法、演示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萝卜”这一线索的发展情况。

  3、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

  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萝卜是从哪里来的?”,“小兔子把萝卜送给了谁?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顺序摆放角色图和箭头和打x的嘴巴图片,并鼓励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模仿小动物的心理描述语句。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幼儿观察“送萝卜”路线图,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言来集体介绍送萝卜的过程。

  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教师通过提问法、直观演示法的教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情节的发展顺序,幼儿通过视、听、讲结合法,模仿扮演法来学习重复的语句,增进对故事情感的理解,“送萝卜”路线图的运用帮助孩子清楚了解了故事发展的顺序,解决了本环节的重点。

  4、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教师提问:“萝卜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最后又回到了谁的手里?小动物为什么都不吃萝卜?”“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通过孩子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知道要关心朋友,有好东西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并顺势介绍本故事的名称。

  接下来是迁移故事主题,通过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是怎么样来关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么样来关心你的?”等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若孩子讲述有困难,教师则可以播放幼儿生活中相互帮忙的情境图片,帮助孩子讲述。最后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愿意与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此环节的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即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教师运用讨论交流法、情境体验法来激发孩子对故事情感的把握和迁移,因为孩子的记忆是无意识的,同时孩子情感表达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体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达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决了本环节的难点。

  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

  1、故事表演;

  2、自制礼物送给朋友。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孩子参与的形式能让孩子较深刻地感悟到这个“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并把情感的理解上升到实际行动中。

  六、说活动反思:

  1、给孩子一颗“质疑”的心。每个环节中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产生冲突中,把握故事内容。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个故事都蕴含一个美好的情感,要让故事唤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应用故事本身的情景创设外,还应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体验过的情感,才能给孩子内心产生共鸣。

  以上是我对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的说课稿,谢谢各位老师!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6

  一、设计意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幼儿最熟悉的东西之一,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玩水,水的透明感、流动性、溶解性等特点使幼儿对水产生浓厚的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从幼儿的身边事物着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分析,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了解水的基本特性,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2.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在:尝试操作,了解水的(三个)基本特性(即透明的、流动的、能溶解物质)。

  三、活动准备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达到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两只鱼缸(一只有(水、)金鱼,一只内有(米、)塑料球)

  2、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一根搅拌棒

  3、每组一份糖、盐、菊花精、

  四、活动过程

  以目标为指导,我吧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出示鱼缸,对比观察。分析讨论,大胆表述幼儿操作,探索解决观看图片,引发思考

  第一环节,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1)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开始部分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两个鱼缸,简洁明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愿望,为下一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大胆表述,感知水的透明感。)老师提问:米里会有什么呢?请一名幼儿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个塑料球来。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能看到鱼在水里游,却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根据老师的提问,先让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随后老师小结提升:水是透明的。)通过两个物体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打破了以往教师给幼儿灌输知识的原则,而是幼儿自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是作为一名引导者

  第三环节,幼儿操作,探索解决,在试试、玩玩中了解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操作实验。流动性实验,幼儿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用来盛水。

  (1)谁来说说看,刚才的小实验你成功了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状况)在幼儿讲述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这一环节,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人翁意识。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提供的都是一些会漏水的材料,因此幼儿就更能充分的体会到水是具有流动性的。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加深了对水的特性的认识。

  2、溶剂性实验,教师给幼儿每人提供一根搅拌棒,每组一些糖、盐、菊花精、刚刚做实验用的那半杯水,教师请幼儿自主选择一些材料放入水中,用搅拌棒对其进行搅拌。

  (1)谁来说说看,刚刚你放了哪些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说水的颜色和实物在水中的变化)(老师小结:原来有的东西会被水溶解。)

  (2)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也是可以溶解的吗?把幼儿在实验中又拉回到了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可溶解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也巩固了幼儿对溶解的含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水溶解呢?回去后再研究研究。老师以一个追问,拓展幼儿的思维,使活动更具延伸价值。)

  第四环节,观看图片,引发思考,在想想、议议中知道水的重要性

  (1)水真神奇,透明的,流动的,还能溶解很多东西。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没有水的危害。

  (2)如果水脏了、被污染了,会怎么样呢?请幼儿观看一组图片:干枯的稻田、渴死的青蛙、盼水的孩子、污水河里的死鱼。观看后请幼儿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3)随后老师小结:水很重要,动物、植物、人都需要他,如果没有了水,或者水被污染了,地球上的一切都不能生存。)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呢?(引导幼儿说说,如节约用水、不乱认垃圾等,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以幼儿为主的操作实验。

  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与材料互动,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二、以教师为导的小结提升。

  在科学活动中,老师的小结非常重要,能帮助幼儿提炼、加深印象。在每一个观察、实验后,我都注意简明地小结,提高科学活动的严谨性。

  三、以情感为续的活动价值。

  本次活动设计不仅注重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注意激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使活动有可续性发展。)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中班科学《有趣的水》的说课内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7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有关“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c

  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匪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幼儿收集到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

  ”“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生活着新奇的生物。它同样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孩子们往往会被这种神秘与新奇所吸引。而作为美术教学,今天要挖掘的是它的绚丽斑斓的色彩。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孩子好奇心强,对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和向往。而且大班小孩子在绘画、泥工、剪贴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对各种形式的美术教学特别爱好。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教学《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贴和绘画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教学,引导小孩子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小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小孩子通过剪贴、绘画的学习教学,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二、说教学目标

  这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激发小孩子对海底探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挥小孩子的想像大胆绘画,同时形成良好的美工教学习惯和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三、说教学准备

  首先是材料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小孩子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教学中,我除了供给彩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小孩子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其次经验准备,在教学前让小孩子知道大海里也生活着鱼,而且是色彩斑斓的鱼,而且掌握了画鱼的基本技能。

  四、说教法:

  在此次教学中,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

  1、引导发现法:在教学的开始,老师引导小孩子欣赏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发现法,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孩子的`引领者,要引领孩子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

  2、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小孩子观察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3、个别指导法:在小孩子进行创作的时候,老师个别指导一些美工基础较差的小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多种颜色,达到有层次的教学的目的。

  4、情景法:教室布置就是一个海洋世界的背景,还有海底世界的大背景图,让孩子置身于海底的感觉。

  五、说学法:

  1、观察法

  2、尝试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我首先出示光碟,引起小孩子的兴趣。然后播放光碟,让小孩子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通过提问和观察图片,引导小孩子想像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几个提问:刚才小孩子在画面里都看到了那些鱼?它们是一样的吗?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在小孩子回答后让小孩子观察各种鱼的图片,了解鱼的种类很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是不对称的。

  3、在小孩子了解到鱼的一些外部特征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可以让小孩子大胆发挥想像的问题:海底里除了鱼还有什么?让小孩子说一说海底的各种各样海洋生物。

  4、隐性示范,小孩子思考

  海底这么美,那把我们的教室也布置成美丽的海底怎么样?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小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在次过程中让小孩子思考怎么布局?颜色怎么搭配?海底有哪些海洋生物?

  5、介绍操作材料,小孩子动手操作

  带领小孩子参观教学室的四面墙,介绍每一面墙旁准备的不同材料,简要讲解不同材料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请小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操作,通过剪贴、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丰富海底世界。老师巡视整个操作情况,适当进行提醒。由于准备充分,材料选择得当,小孩子美术功底较好,又是小孩子自由选材,充分考虑到小孩子的自主性的发挥,所以每个小孩子表现都很出色,特别是集体作画的小孩子,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气。

  6、小孩子欣赏自己创作的海底世界,互相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9

  说教材

  《耳朵上的绿星》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小松鼠想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但它不愿伤害小草与玫瑰花,这种美好纯洁的心灵与没打扮就去参加音乐会的伤感共同构成了一种略带忧伤的温情,让读者不由自主地为小松鼠着急。庆幸的是两只可爱的萤火虫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为了报答小松鼠的善良和好心就悄悄地停在了小松鼠的耳朵上装扮了她,让大家彻悟――美好的东西必定有美好的结局。

  之所以选择其作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童话抒情故事,它还有着引人人胜的情节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善良可爱的小松鼠、柔弱美丽的玫瑰花和小草、知恩图报的萤火虫,作者赋予了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该童话故事中还蕴涵着多领域的价值、体现了活动的多元和整合。(具体见下图)

  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目标定位要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等等。本次活动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制定活动的目标如下:

  (1)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

  (2)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作者的情怀,通过形象和情景的描绘表现出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交融,这就是意境美。而这种优美的意境是由语言的彩线编织而成的,文学作品之美,离不开语言之美。可见,意境美和语言美是故事欣赏的两个重要内容。因此,活动的重点目标定位在“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对于现今的独生子女,帮助别人这一美德离他们越来越远,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定位为本次活动的难点。难点的解决并非通过说教来解决,是在理解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作品所传达出的.美好意境,从而产生帮助别人的美好情感。

  说准备

  物质准备:

  1、场景设置(大森林、美丽的小草和玫瑰花)。

  2、关于童话《耳朵上的绿星》的FLASH多媒体课件。

  3、故事形象的胸饰。

  说特色

  1、注重幼儿的情感激发和迁移,使主题得到拓展和升华。该篇故事始终以情感线索相连,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的情绪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从安静平缓到伤感,再到感动和喜悦。幼儿如果能一步步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也就理解了童话的内容和意境。因此,本次活动没有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词语和句子的学习上,而是通过配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多媒体课件的渲染、孩子的模仿表演等手段让幼儿体会各种角色的心境,引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同时通过情感的迁移:“你会去帮助谁?怎么帮助他?”达到主题的深化。

  2、注重氛围的营造,引领幼儿来到故事情境中。环境赋予人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幼儿的联想能力、进人情境的能力又是很强的。该篇童话故事具有特定的情境,故事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那里有美丽的小草和玫瑰花……如果让幼儿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就能让他们更快地进人作品意境,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为此,本次活动营造了这样一个怡人的氛围,孩子们坐在其中欣赏,与作品情境相吻合,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3、尊重幼儿,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活动中努力体现这一点。从座位的摆放、幼儿自选角色、师生共同合作表演、鼓励幼儿自己评价乃至教师与幼儿身体、目光间的交流都有意识地贯彻这一理念,从而使孩子在学习中专注倾听、动情对话、合理而丰富地想像、积极而主动地学习。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神秘的大衣》选自东方娃娃绘本版。瞧,封面上的胡默尔先生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他的大衣胖的无边无际,领子里居然露出火烈鸟的脖子、长颈鹿的脑袋、兔子的耳朵。胡默尔先生到底在搞什么鬼呢?孩子们在阅读这个故事的同时,就像是神探福尔摩斯在破案。生动、富有悬念的故事情节,会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要知道真相的迫切心情,从而促使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寻找大衣的秘密。

  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富有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和要求。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选择了画面夸张、有趣;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大班绘本《神秘的大衣》。

  二、说目标: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阅读绘本,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致的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以探寻“大衣的秘密”为线索进行阅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猜想。

  3、感受“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和对动物的关爱之情。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感受,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细致观察画面,大胆猜想。

  三、说准备: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神秘的大衣”一件,内侧挂满动物玩具。

  2、东方娃娃绘本《神秘的大衣》人手一册,PPT课件。

  四、说教法:

  为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地吸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观察是幼儿获得新知的最有效途径。PPT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为完成教学重难点奠定基础。

  2、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这也是解决重难点的有效方法。我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获得成功的喜悦。

  3、猜测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表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更好的服务于重难点的突破。

  五、说学法:

  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我将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运用观察、讨论、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获得新知、发展能力、感受快乐!

  六、说教学流程:

  新教育理念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为此,我设计了六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并与教师神秘、诙谐的口吻相结合,使整个活动轻松、幽默、有趣。

  (一)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身穿神秘大衣出场:“看,我穿的这件大衣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丰富词汇:鼓鼓囊囊、又宽又大)2、大衣里面会是什么?猜猜看!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出示“胡先生”画面,介绍其名字,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用神秘的口吻说:胡默尔先生也有一件这样的大衣,这可是件“神秘的大衣”哦!

  2、为什么说它是件神秘的大衣呢?(幼儿自由表达)(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引发神秘大衣的猜想,再次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三)师生共读绘本,猜想表达,理解绘本内容。

  通过集体阅读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猜想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猜想、表达的`能力。这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重要环节。

  1、阅读PPT2——PPT4: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个孩子看着胡默尔先生,心里在想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躲在柱子后面?(带领幼儿做一做三个孩子的动作,突出“悄悄地”。感受三个孩子的好奇。)

  2、讲述前三页故事后提问:三个孩子在听什么?想什么?

  3、阅读PPT5:胡默尔先生有什么变化?他怎么会长高的?(幼儿自由表达)

  4、阅读PPT6——PPT7: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细节(如:露出的水、房子里的影子),从而进一步猜想。

  5、讲述6、7两页故事后提问:后面还有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过渡到下一环节。

  (四)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探寻大衣的秘密。通过自主阅读绘本,培养幼儿理解图意的能力,也潜移默化的告诉幼儿:书中有我们想知道的答案、知识,让幼儿爱上读书,这也是我们进行绘本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

  (五)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1、大衣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带动物回家?你晚上一个人呆着是什么感觉?(迁移经验,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

  2、出示PPT8,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动物们挤在大衣中的夸张场景,感受胡默尔先生关爱动物之多。

  3、出示PPT9,找找动物在胡默尔先生家的中的位置。引发提问:这些动物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胡默尔先生竟然会这么关心他们?(这是此绘本延伸的内容,让幼儿简单了解动物对人类的作用,

  以便充分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从而理解故事的主题。

  4、现在你知道大衣里的秘密了吗?真相终于大白了?心情怎么样?用个动作表示一下吧。(充分体验“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

  (六)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保持兴趣,激发表演绘本的愿望。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绘本,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

  2、出示PPT10,那三个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很胖?你愿意帮助胡默尔先生吗?你会带上什么动物?(教师拿出自己的大衣,请幼儿选一喜欢的动物学三个孩子的样子。)

  3、下次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通过帮助胡默尔先生激发表演绘本的欲望,保持阅读的兴趣)(表演绘本可作为延伸活动,进一步探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可作为延伸活动。)

  七、说效果分析: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教学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会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教学。让我们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一起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评委给予指正,谢谢!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五)延伸活动:

  1、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2、让幼儿为鞋垫寻找朋友并粘帖在墙上为其配对,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这是我园本课程——农村综合主题教育“蔬菜营养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卞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可煮汤、可凉拌、可红烧、可腌着吃,有的还可生吃呢!民间还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美称。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萝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萝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萝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萝卜的情感。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达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知萝卜的有趣,主要是萝卜的特征、用途及生长过程。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萝卜制品,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兔子绒玩具、各种萝卜、篮子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萝卜食品、轻音乐

  3、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

  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对萝卜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萝卜籽,共同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节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词,编成了一首《萝卜歌》,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3、演示法:

  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萝卜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萝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们不断以动作调节自己的分类标准。伴随着动作,幼儿的思维就会灵动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化的分法。通过介绍性评价,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分类面。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萝卜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的萝卜丰收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萝卜丰收”的语言情境和物质(萝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兔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萝卜)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萝卜,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萝卜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萝卜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萝卜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萝卜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萝卜有趣的含义。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分类活动是前一次观察探索活动的应用,而幼儿分类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分类标准(依据)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求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萝卜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由于中班幼儿还不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故分类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标准。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小兔整理萝卜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萝卜送到小兔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和操作分类的目标(目标1),同时目标三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主要是探索态度和乐于表达方面。

  (四)游戏体验(体验萝卜的生长过程)

  幼儿感受知萝卜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萝卜怎样由一粒萝卜籽慢慢长大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编自演了《萝卜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这一环节落实了目标2。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食品)

  在讨论交流萝卜的用途后,大家一定很想品尝了,为了满足孩子嘴馋、控制能力弱等特点,我就及时安排了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的情节,,很自然地引导幼儿进行品尝交流萝卜的吃法,我们在每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腌制的、红烧的、炒的、凉拌的)。大家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多吃萝卜(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在这一过程中萝卜的吃法也全面体会,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到这环节,目标3就自然完成了。

  (六)审美延伸(萝卜小制作展示)

  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萝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玩具,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几件小制作,引发幼儿对萝卜的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请幼儿把小兔和萝卜带走,既是为兔子帮忙的表现,又是为可能进行的制作创造条件,相信孩子会对萝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3

  一、说活动教材

  小鸭找朋友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有利于小班幼儿的理解与学习。故事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有的动物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重复性的动物对话,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但是课程的提示中从另一个角度--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我觉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学的局限圈,是将语言与社会领域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在故事中发展语言,又可以在活动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刚开学时,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朋友”的活动,如:音乐活动:找朋友等,对朋友这两个字眼幼儿们还是很熟悉的,也很乐意做大家的朋友,但在这个活动中我看到“新”的交朋友的方式-拒绝别人时的礼貌用语,这也是我选择此教材的很大原因,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个语言活动倘若能顺利地实施开展,对我班幼儿交朋友方面肯定是有帮助的。

  二、说活动目标

  (1)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及我班幼儿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通过模仿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述能力。

  2、亲近小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3、能大胆运用有礼貌的语言拒绝别人。

  分析:从三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主导目标也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模仿小动物之间的简单对话,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标中体现了这一点。第二条是认知目标,在这个故事中,有的动物会游泳,有的动物是不会游泳的,因此不能下河,让幼儿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第三条目标是情感方面的,与以往的情感目标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婉言拒绝别人的艺术,拒绝别人时我们也要有礼貌,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

  (2)说活动的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

  分析:我们制定重难点时往往是从所定的'目标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所以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重心,通过生动的flash带动幼儿的表达欲望。

  (3)说活动的难点:区分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

  分析:在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有的会游泳,有的不会游泳,这也是每一个小动物的特有习性,让幼儿知道不会游泳的是不能下水的,否则要淹死的。

  三、说活动准备

  1、前期知识准备:我们的第一个主题就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主题中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内容就是和每一个幼儿做好朋友,所以朋友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通过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幼儿们也拥有了很多好朋友,也懂得了一些粗浅地礼貌用语:如老师早,老师再见等。

  2、在活动中的准备:利用电脑、多媒体自制动画故事,并对故事进行简单的改编和加工,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在加上幼儿表演用的小动物挂饰等材料,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增加兴趣。这些材料可以在语言活动后,放在区角里让幼儿进行操作。

  四、说活动设计流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一只正在哭的小鸭子为契入口引起幼儿兴趣。通生动有趣的flash,让幼儿了解故事,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等等,第一环节语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第二个环节是完整欣赏,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及它们的习性,主要针对第二个目标设计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第三个环节是分段欣赏并学说小动物间的对话,主要是为第一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主导目标服务的,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第四个环节是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进行表演,也可以说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和延伸,巩固幼儿已掌握的对话,如未掌握的可延伸到区角。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4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幼儿的一个以眼睛为主题的活动,题目叫《我会保护眼睛》。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眼睛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窗口。然而,许多幼儿都没有深刻意识到眼睛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如今由于各种原因戴眼镜的幼儿越来越多。为了让幼儿能了解眼睛,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保护眼睛的意识和方法,我设计了此次《我会保护眼睛》活动。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了解眼睛的作用以及眼睛各部分的名称。(认知)

  2、创编"眼保健操",体验大胆表达的成功感。(技能)

  3、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情感)

  活动重点:指导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难点:创编眼保健操。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2、物质准备:每人一面小镜子、一副自制的太阳镜,眼睛的结构图、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挂图《眼睛生病了》,上面贴满胶带:幼儿自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

  四、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谈话法

  ②操作法

  ③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相结合。

  五、说学法

  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观察法②游戏法③讨论评议法④感知体验法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五个环节:

  (1)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

  (3)了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4)讨论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5)创编"眼保健操"

  (一)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幼儿戴上自制的眼镜,体验看不见东西时的感受。认识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

  1、谈谈眼睛被蒙住的感受。

  师:在捉迷藏的时候,眼睛被蒙住你有什么感受?

  2、师: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些东西?(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小结:我们的眼睛真了不起,能让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可是你们了解自己的眼睛吗?

  (三)了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1、先让幼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眼睛里面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最中间的小黑点是什么?

  2、出示眼睛结构图,引导幼儿观察。

  小结:眼睫毛对眼睛有保护作用,能遮住眼睛不被强光照射,也可防止尘土落入眼内。眼睛里面像黑葡萄的是眼珠,眼珠最中间的小黑点叫瞳孔。

  (四)讨论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1、师:认识了眼睛,知道了眼睛的用处,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来保护眼睛,应该怎样保护呢?

  2、出示挂图《眼睛生病了》,提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么了?眼睛会生什么病呢?(近视眼、红眼病、沙眼等。)

  3、讨论:眼睛为什么会生病?(如用脏手揉眼睛,看书或看电视时间太长等。)

  4、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保护眼睛?

  (1)举例:看电视时,距离电视2米以上,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看书时身体要坐正,不能趴着或仰着看书,看书时间长了,要休息或向远处看或看绿颜色的植物;眼睛生病了可以点眼药水等进行治疗等。

  (2)出示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如胡萝卜、虾、大豆、猪肝等,引导幼儿每样菜都要吃,食品应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这样对我们的眼睛、身体有好处。

  (五)创编"眼保健操"

  1、教师请幼儿取出小老鼠指偶,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黑猫警长,将指偶呈现在眼前,眼珠随着小老鼠上、下、左、右移动,不让老鼠逃跑。这一过程,轻松达到让幼儿手眼一致、活动眼球的目的。

  2、教师鼓励幼儿随音乐节拍设计、创编运动眼球、放松眼睛的方法。

  3、幼儿分组设计、创编眼保健操。

  5、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眼睛的秘密。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从现在起,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好好地保护我们的眼睛。

  活动延伸

  1、将眼保健操作为一日活动中的常规活动。

  2、进一步开展有关如何保护眼睛的讨论。

  七、活动特色

  这次活动的特色在于首先让幼儿通过游戏了解眼睛的作用,这个游戏很直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幼儿自己发现眼睛的主要作用。接着让幼儿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知道怎样保护眼睛。最后运用小动物的形象,达到让幼儿手眼一致、活动眼球的目的。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5

  一、设计意图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人们已渐渐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垃圾分类制度也随之实行起来。大班幼儿已有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的经验,但是没有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二、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我设计了《小小垃圾要分类》这节社会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通过分类操作,幼儿能够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同时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社会领域内容要求的第三条“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知道生活常见的垃圾分类。

  2.能力目标:能区分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确分类。

  3.情感目标:爱护身边环境,具有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区分四种垃圾分类的标志(将在活动过程中的第四个环节体现出来)

  难点:能按照垃圾分类标志正确区分垃圾种类(将在活动过程中的第五个环节体现出来)

  五、说教法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情景法、游戏法、实际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法、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法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活动总结

  本活动很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情景,也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幼儿兴趣出发,使幼儿在亲自操作的活动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志,积累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干涉幼儿的行为,而是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去引导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励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同时也促进了其社会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七、说学法

  根据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幼儿的学法指导上,整个活动都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提供大量实物,幼儿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分类),玩中做,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八、说活动过程

  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教师设计情景,吸引幼儿兴趣。教师故作神秘状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来自垃圾大王的信,小朋友想听听吗?”激发幼儿阅读信上内容的.兴趣。从而引入课题,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助“垃圾大王”解决问题。

  2.幼儿尝试自己进行分类

  这一环节我运用实际操作法来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对垃圾进行分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幼儿自己的观点去分类,让其有一个试误性的经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但教师不可打击幼儿,说幼儿分类的方式不对。

  3.观看视频,进行初步学习

  本环节教师运用了电化教学法和启发提问法,通过播放有关垃圾分类的视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法来对垃圾分类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与认识。在播放视频时中间可以停顿,通过提问法,教师提问:“红色垃圾桶喜欢吃什么呀?”从而引发幼儿观察与思考。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做出回应与反馈,这一环节能初步达成目标一和目标二。

  4.教师展示幻灯片并拿出标志图,引导幼儿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

  本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法与提问法进行教学,教师将垃圾分类标志图单独展示出来,并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上的标志与图片上的标志,邀请幼儿上来进行配对,并请幼儿说出是如何判断的,教师提问:那你知道这个垃圾桶喜欢“吃”什么吗?同时可以请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讨论想一想做补充说明,这也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关注集体注重个别差异的特点,这样可以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标志,加深对垃圾分类标志的印象。这一环节进一步达成了目标一与目标二。

  5.进行送“垃圾宝宝回家”游戏

  这一环节采用操作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并树立初步的垃圾分类的意识,教师:现在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可以帮“垃圾大王”解决问题了,所以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垃圾宝宝”送回家。教师把四个垃圾标志图贴在黑板上,然后将垃圾图片发给幼儿,教师分组邀请幼儿上来进行游戏,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并思考再进行分类。游戏结束,教师总结整个环节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这一环节达成了目标三。

  九、说活动延伸

  教师在班级里可以设置一个关于垃圾分类主题的区域,创设环境,准备垃圾分类对应的物质材料,幼儿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由此获得经验;同时还可以与家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实行家园共育活动!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幼儿园说课稿06-16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08-26

幼儿园优秀获奖说课稿04-30

幼儿园中班优秀说课稿04-30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04-30

幼儿园大班优秀说课稿08-22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5篇01-20

幼儿园优秀获奖说课稿11篇11-10

幼儿园优秀获奖说课稿14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