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1-04 09:44: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说课稿【热】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说课稿【热】

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白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划句子、朗读重点语句,并自制直观形象的课件,搜索各类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本课的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课文优美的语句,及制作非常生动直观的课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展示作者写这鹅是为了表达自己喜爱的思想感情。

  四、说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利用

  上这节课之前,我精心地备课,查阅了许多教育资源网站,找了许多的有利于本课教学的远程教育视频资源,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媒体的声,形、影像的播放,给学生最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对未见过,未体验过的事物有直接感观。如:在教学鹅的叫声这段,为了让学生对鹅有直接认识,我四处搜索网站,终于找到了视频资源优酷网的鹅的叫声,鹅追咬人的网页。我把这些网页链接到课件中,并播放视频资源,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鹅的高傲,鹅的凶猛尽职,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再如:为了区别鹅和鸭的步态,我也在网络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找到了经济网有关鸭和鹅的步态视频资源。特别是"净角"这一词语是学生平时根本了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称,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我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净角的图片和京剧《打龙袍》,播放给学生看,不仅让学生耳闻目睹了京剧的风采,还很直观地把鹅和净角联系起来,解决了这段教学的难点,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总之,在这堂课中,我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使整个教学达到了直观、形象、便捷、科学、高效的课堂效果。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词语丰富、精彩。在整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合作表演等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教给学生归纳学习的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我按四步来进行。

  1、谈话揭题,引入本课

  在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对鹅的认识,再从旧知识入手,背诵古诗《咏鹅》,引出新课,让学生有个知识的迁移过程。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我布置学生自由读书,在读书前,出示读书要求,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由易到难,逐步上升。重视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同时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并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对课文有个感知。

  3、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这环节中,我让学生多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所写的白鹅的特点。能在自读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时让学生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学习3、4两自然段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学生想像说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理解净角出场进一步理解鹅的步调傲慢,我给学生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不仅让学生耳闻目睹了京剧的风采,还很直观地把鹅和净角联系起来,解决了这段教学的难点,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大胆表演,模仿鸭和鹅的步态,让学生从表演中感受鹅的高傲,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说作业设计

  我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培养学生随时积累,多背、多抄、多积累的习惯。并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后面的习作作准备。

  八、说板书设计

  13 白 鹅

  姿态:伸长头颈 左顾右盼

  高傲 叫声: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根据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我设计简洁性概括性的板书,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语文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们弘扬的。

  2、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二、 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冲动,朗读感悟法,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以及讲授法,点拨法等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说教学程序

  (一) 开门见山,聚焦洪水

  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或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课件出示:略)

  3、通过多媒体情境展示,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并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并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重点词,感悟群众

  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慌乱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人们的惊慌失措。

  (视频对学生留下的情感冲击,会使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势的危急。)

  (三)、熟读精思,步步深入

  1、激情导入,聚焦老汉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拥向那唯一能逃生的窄窄的木桥,危险将在瞬间发生!这时,人们看到--(课件出示课文:略)生接读。(板书:老汉)

  2、透视老汉,深入感悟

  ①、潜心会文自读感悟

  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对话的过程,学生潜心会文是实现三者对话的主要环节。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怎么感受就怎么读,这是对学生自我感受的珍视,体现对学生情感的珍视。因此我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画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动的原因,并读一读,怎样感受就怎样读。

  ②、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以悟代讲,以读代讲,更能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触动情感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悟可能不很到位,我就适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经过自读、悟读、范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从而真正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如在学生感悟到老汉的镇定、舍己为人后,我首先用激情的语言过渡,再引导学生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体味老汉的严格要求,接着,学生加上表情、动作,带上自己的真情实感朗读体会老汉的严格要求,品味老汉焦急、恼火背后的那颗爱民之心。

  3、走近人物,激情对话

  过渡: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在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伴随着那如泣如诉、深沉悲愤、感人肺腑的背景音乐,我沉痛的交代着课文的结尾。 音乐的渲染,老师深情的范读,孩子们的感情是一发而不可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再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想: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儿子曾经站立过的地方,深情地呼唤着她的丈夫,呼唤着她的儿子。老太太会对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说些什么呢?如果老汉能听见老太太的诉说,他会怎么想呢?从而深入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达到情感的升华。)

  (四)、再度释“桥”,领悟深意

  此刻,山涧溪流上,再也没有了那座带给人们生的希望的生命桥(板书:生命桥)。可我们却分明看到有一座桥稳稳地架在了人们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辉,它坚不可摧。你看到了吗?是一座什么桥?学生交流:从而理解这不是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板书:连心桥)

  (五)、拓展练习,情感升华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孩子们在“接受感动”后,有着强烈的倾诉欲望,这既是对课文学习的积淀,更是一种真情的感动在传递和蔓延。因此,我布置了如下的练习:想象写话,祭奠的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四、 说板书设计

  老汉 人们

  镇定 桥 惊慌

  舍己为人 有序 你拥我挤

  严格要求 生命桥 疯了似的

  爱亲人 跌跌撞撞

  连心桥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题眼,直奔中心,达到“高效能、简约化”的功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

语文说课稿3

  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振奋,让尴尬的母语教学走出了固有的蘩篱,走进了一片新天地,也让我们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让尘封的头脑引来了甘泉活水,经受了思想的洗礼。另一方面也让许多一线教师感到迷茫与困惑,禁不住要问“路在何方”,回答当然是“路在脚下”。改革未必带来进步,但进步必然需要改革。

  语文教学曾被“千夫所指”,曾让“举国关注”。那么语文教学的出路既要体现改革的普遍意义,又要显现出自身的特色。这便是回归主体————还权于学生,让位于学生;凸显本体————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炮手》一课对以上观点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炮手》一课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当时,德国军队已侵入巴黎郊外,当将军发令向德军的驻地————一座红瓦白墙的农舍发炮时,炮手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而这座房子却是他家仅有的财产。

  全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贯穿全文,所以主人公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形象地被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的确立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缘于对文章思想主旨的解析,缘于对文章中体现的主要写作特点的把握。

  一方面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体现了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作为一篇充溢着人文气息的文章,留给读者印象最深地就莫过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满带着人性精彩的话语:“那是我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这是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真挚的爱,这份爱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文章讲究语言的艺术美。将人的情感的细微变化准确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又用对比的方法写出当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时,“炮手的前额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些细腻的刻画使一个普通爱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立体化、人性化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综合以上两点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感情朗读中,体会炮手在神态、言语变化中流露出的爱国之情;

  2、结合课外辅助材料,深入体悟神态变化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位于由炮手神态变化的表层现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实质。原因在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以人文性统驾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出路所在。一篇文章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语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里行间洋溢的无形之美————情感体验。人文性是人类灵魂指向的体现,抓住了这一点,即可引发读者的情感共振。与此同时将对形式美的体悟隐喻其中,则证明了这一点:形式为内容服务。

  三、教学流程的设计分析

  基本理念:

  1、创设情境,建立“战地记者”的角色需要展开教学,运用阅读期待,引发学生以研读专题为基点,进行辐射式的自主探究。

  2、回归于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读文中发现问题,在读文中解决问题,同时凸显语文教学的本体,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具体设计:

  (一)、营造情境,定位身份

  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从情境中找自己的身份,更便于学生以亲历者的角度去介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记者这一角色也有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意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回顾大意,体察背景

  学好教材内容,必须引用相关的背景资料作支撑,让学生可以在宏观把握事情背景的前提下,与文章展开对话,且背景资料引入借助于角色需要而显得自然。

  (三)、全景感知,筛选质疑

  在全景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充分提问,但对于所有问题,不必都面面俱到,适当筛选,既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作用,又提升了问题的精炼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单式板块研读,体悟爱国之情

  让学生围绕研读专题,扫描全文内容,借于平时的训练,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里作了一个弹性化设计,更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还权于学生落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写法延伸部分借于学生手中的作文书,使得内外沟通,课内外学习相得益彰。

  (五)、模拟采访,换位感受

  (六)、撰写日记,延伸迁移

  “受之于心,自然要发之于外”以上的两个步骤给学生一个释情抒感的空间,让学生围绕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完整了记者这一角色的职责。

  (七)、作业布置

  第一题的确立主要由于本文中出现了字形上易错的生字;第二题则缘于文章中出现了“?望”“回头看”等词,表示“看”的词语很多,这里借助于练习,丰富学生对于看的了解;第三题则是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语文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写于1901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高尔基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标“阅读”部分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多层次诵读课文,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及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3、了解烘托、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海燕、高尔基、写作背景等资料,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以朗读为主线,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通过多层次诵读,探究课文的深刻内涵。

  3、通过猜谜语、当翻译的活动感受象征手法,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象征、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体会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的初衷,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人文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意图:

  1、“美文需要美教”,本设计力求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个性化体验、艺术性创编等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进训练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2、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圈点批注、仿句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所以我采取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和谐的桥梁,进行平等式对话教学。

  五、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阶段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掌握字词。课文阅读教学两课时。第二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完成作业。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自然地导入新课。

  导语:如果在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们喜欢呆在哪里呢?

  但是有一种鸟却总是很勇敢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呢?(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海燕”的资料)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高尔基唱给“海燕”的颂歌。(板书课题、作者)

  (学生介绍作者)

  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查找课文有关资料的工作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高了学生能力。

  (二)、多层诵读——感知课文内容(24分钟)

  1、播放录音听读。

  要求学生凝神静听,用概括性语言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或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从而奠定本文的朗读基调,营造出一种激昂热烈的课堂气氛。说感受和说画面的环节是学生通过听读之后再创作的过程。

  2、分组合作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完成如下任务:

  A、用——画出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找出暴风雨的变化,并按照“暴风雨”的格式起小标题。

  B、身处这样的险恶环境,海燕的表现怎样呢?请同学们用~~~~~画出直接描写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并补充题目“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鸟面对暴风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圈画出关键词。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用“面对暴风雨,心想:。”的句式说话。

  这是课文研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起标题、补标题和揣摩心理的方法有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找出合适的词句的时候,其实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已经有了一定深度。

  3、指导揣摩精读。

  (1)、验收分组学习效果,指导朗读。完成部分板书。

  (2)、《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你能划分出来吗?

  (3)、思考:暴风雨渐次逼近的险恶环境对于表现海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体会写其他海鸟对于表现海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这一教学环节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通过指导朗读、赏析、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在感悟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的同时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对比反衬的写法。

  4、角色对抗演读。(暴风雨vs海燕vs海鸟们)

  起立诵读的形式,甚有气势,符合本文朗读要求,也是提高朗读效果的创造性方式。依据上一环节的分组,动员学生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语气、节奏和情感上的变化。

  (三)、难点突破——感受象征手法(10分钟)

  1、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海燕》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

  (1)、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背景资料。

  (2)、教师补充讲述发表过程中的小故事。

  应该说时过境迁,学生对诗中“海燕”象征意义的理解颇有难度,而本诗教学时必须得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才能理解“海燕”的意义。在处于困惑不解之时呈现“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顺利地理解了海燕的象征意义。

  2、作者仅仅是在描绘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场景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写到的一些具体事物都代表了什么呢?大家不妨把它当谜语来猜猜。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总结:实际上这里面正是运用了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那就是——象征。

  3、从刚才的猜谜语活动中大家能发现“象征”是怎么回事,又具有什么特点吗?

  (象征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意义。)

  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用直接、机械的讲解,而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探究活动中水到渠成的理解。

  4、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下一个活动:当翻译!把本文的文学语言译成直白的语言。这样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和象征手法。

  (1)、老师作示范:“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可译成:“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前,人民群众还没有觉醒,xxx势力喧嚣一时。革命先驱在顽强自信的奔走呼号,宣传革命……”

  (2)、请同学们选择其他相应的语句进行翻译。

  极富创意的“当翻译”活动,把复杂的枯燥的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行为变成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无穷中不知不觉完成了探究过程。

  (四)、拓展延伸,体验升华(8分钟)

  斗转星移,逝者如斯。转瞬间,一百多年过去了。而今,俄国的革命形势与百年前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就连国家名称也经历了“沙皇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独联体(包括俄罗斯)”的变化,真是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但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让海燕的积极、勇敢、乐观的战斗精神在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1、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下面请大家以“暴风雨”为话题讲述自己的故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遭遇过怎样的暴风雨,又是如何战胜暴风雨并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在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后,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学理念,完成了教学难点。

  2、自主创编——仿句说话: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将对()说(),因为()。

  启发学生可以对课文中的对象说,也可以对现实中的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搏击长空的雄鹰对屋檐下的燕子、青海玉树地震中救援人员对压在废墟下的待救女孩……)

  在处理练习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

  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风云雷电:【xxx势力】

  暴风雨(的变化):孕育—迫近—将临【革命风暴】烘托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唤【革命先驱者】对比

  海鸟们:呻吟、飞窜、恐惧、胆怯、躲藏【假(不)革命者】象征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灭【人民群众的力量】

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4课以及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领会编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揉、漆、辫、”的识记,“喊、笋、唤”的书写。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阅读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学生具有好奇,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对童话故事兴趣浓厚。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人阅读感受,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我通过PPT课件展示笋芽儿、竹子的图片,使学生直观了解笋芽儿与竹子。通过情境朗读,为学生的感情朗读作示范。

  四、说教学程序

  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安排为两课时,本课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本课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第二课时学写6个生字,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笋芽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今天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我将分 环节来完成。(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三)角色表演,体会情感。(四)指导写字,积累语言。(五)放飞心灵,走出课堂。六、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3课笋芽儿,认识了14个生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然后要复习的是: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师:板画:笋芽儿。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播放课件,师导语: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图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我利用课件出示笋芽儿和竹子的图片导入课文,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启发思考: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谁呼唤笋芽儿?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用“——”画出有关句子,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用“~~~”划出有关句子,并用“○”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这样,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⑵反馈

  ①随学生回答,板书:春雨呼唤

  ②相机做朗读指导,如低声的说,说明语气要轻柔,给人“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笋芽的话可让学生做做动作读。

  ③说一说对动词的理解:揉、伸,做动作理解,说一说体会到什么?

  ⑶角色表演,配乐诵读

  ⑷小结学习方法:读——画——议——读。

  【学后对学习方法的总结,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进行下面的学习,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2、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一画,小组内可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⑵反馈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谁帮助了笋芽儿,笋芽生长的过程。

  重点引导第六段

  如:笋芽儿钻出地面看到了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说说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那些句子写出了笋芽儿很高兴?

  (3)朗读指导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说边读,教师相机指导。

  3、感情朗读全文,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1)播放情境朗读,让学生注意听一听范读中的语气,以及声音的高低,停顿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的感情朗读作示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读后,让大家评一评读的好的地方,如果认为哪句读的不够好,就让这个学生或其他学生为大家作示范。

  【通过听、练、听、评之后,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三)角色表演,体会情感。

  【低年级学生入学前接触的多是口语,语言很不规范,他们更需要积累更多的书面语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像《笋芽儿》这样文字优美的文章最适合学生积累。】因此,在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我这样说:“孩子们,笋芽儿多可爱啊!现在让我们走进竹林,当一棵棵小笋芽儿,来体验笋芽儿成长的快乐吧!”这时,教师播放课件,让孩子们看着课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边说边演。(教师和学生边说边演)

  课本剧表演:

  小组内合作,指名前面表演。

  师:你们表演得太精彩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看了这段表演,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笋芽儿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师:是的,成长的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得到别人的帮助你会成长,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笋芽儿在这么多人的帮助关爱下,自己努力长大。

  (师板书:奋发向上)

  【德国有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一环节将语言融入到美丽的景色中,让孩子们在情中演,在动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积累了语言,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露痕迹地突破了本课难点。】

  (四)指导写字,积累语言。

  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生读一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说一说你要提醒同学什么?

  3、教师范写:轰,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字上窄下宽,这样字更稳定,下面的两个双字一定要把上面的车字托住。

  喊:口字旁位置要偏上,不要写得太大。要先写里面的一、口,后与斜钩,撇,点。

  4、生看后抄写生字,学生写字前,我强调,写字姿势。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评一评:学生通过小组内欣赏与互评,评出“小小书法家”。

  【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找找抄抄”。

  (1)自主完成练习。

  (2)同桌交流。

  【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美句。】

  (五)放飞心灵,走出课堂。

  师:孩子们,你们真像小笋芽儿!努力!上进!课堂上表现多积极啊!老师爱你们!谢谢你们!

  师:孩子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能不能向同学们说一说,都有谁帮助过你成长啊?

  师:是的,我们也一样,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亲人的呵护、老师的关心,同学的鼓励。面对别人的帮助,我们要心存感激,学会感恩。

  【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问号中被激荡,不断升华。】

  (六)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画笋芽儿或竹子的画或编一条有关笋芽儿的谜语。

  师:孩子们,你们真像小笋芽儿!努力!上进!课堂上表现多积极啊!老师爱你们!谢谢你们!孩子们,笋芽儿长大以后的故事呢,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还有兴趣,请在课下多收集这方面的知识,你会知道得更多。

  五、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针对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以及笋芽儿成长过程,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语文说课稿6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风筝》。

  一、说教材——突现亲情,把握重点难点

  在对《风筝》进行文本解读时,本套教科书副主编顾之川的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出示)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风筝》是一篇思想内涵很深邃的,由于人生经历、文学修养和时代的不同,不同的读者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他自己的理解,学生也有自己的解读,教师应该肯定、尊重学生的理解。我觉得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应注重现在的学生本身的认识能力和情感体验,父母之爱、同学之情等等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们首先要抓住亲情这一角度,找准文本与学生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去阅读、去理解、去领悟。本文中“我”和弟弟之间少年时代的冲突和误解,中年时代的自省和忘却,可以突现出一种亲情,“我”和弟弟有两颗美丽的心灵:一个严于自责,恳求宽恕自己的过失;一个幼稚纯真,全然忘却别人的错处。弟弟忘却“我”的不好,这种宽以待人的作法,对现在的学生有较好的教育作用;“我”对自己的毫不留情的解剖,这种严以待己的作法对学生而言也未尝不是一种教育。而兄弟间的亲情是很值得我们探究与回味的。

  在对亲情理解之后,学生能较为容易地体会出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由少年时冲突的出现我们也能够认识到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由中年时“我”不幸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可以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

  这样我们对这篇的理解就不是只从一个角度去解读,而是用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此,我对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教学重难点作出以下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不读不为语文)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情感价值目标:

  1、在冲突与误解中感悟亲情。

  2、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学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训练阅读能力,概括内容;初步学  教学难点: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借鉴本文在矛盾冲突中铺设亲情的写法。

  二、说教法——结合学生,优选教学方法

  我一直觉得文本是我们从事教学时的根本,一切应以文本为基础,多媒体等的运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期待、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效率。

  我们应该还原鲁迅作为一位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的一面,他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有批判他人的一面,更有解剖、批判自身的一面。所以我觉得应该以《风筝》这一文本为依据,挖掘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这篇的写作年代离现在的学生较为久远,但亲人之间的冲突、矛盾及宽恕、谅解等等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对此学生是能够有所体悟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的认识能力对文本进行理解与感悟。

  我们的语文教育应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甚至于教师应该“降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能将教师对文本的体验、感悟移植给学生,应该以人为本,以文本为基础,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创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与深化。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预  三、说学法——信任学生,注重学法传授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一文属早期白话文,某些字、词、句子的表达方式可能较为生涩难懂,本身立意丰富而深邃,这些可能是学生学精神。”因此在预  四、说程序——重视能力,优化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的。

  (一)导入课文:家庭生活中你有没有被误解、受委曲的事,说出来听一听。(“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二)探究阅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自由朗读,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自行解决。

  预期问题:

  1。“那里”、“他”、“发见”等不规范用字。

  2。开头部分“惊异和悲哀”的是什么?

  3。开头与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我”的心是否得到解脱?

  (三)品读感悟:朗读课文的重点章节,体会作者如何在冲突中显现亲情,展示“我”和弟弟两个人物形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探究“精神虐杀”的根本原因。(不觉醒、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四)情感体验: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我”或弟弟说些什么呢?(“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学生的发言从兄长的善良、严于反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

  (五)生活链接:以后的生活中,亲人和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误解和冲突,该如何处理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理解要有正确的引导。)

  (六)作业:

  课外延伸,“弟弟”是否真的忘了儿童时的那件事?(还有回味的余地。)

  〔教学小结〕

  《风筝》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蕴含极为丰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其中的一点(亲情)为主,探究一个局部性问题,进而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时的独特感受。很可能学完以后学生仍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能体悟之处,但这应该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激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和单元目标均提到 “运用课文写人的方法,写出人物鲜明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本次习作教学,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构思,合作学习。通过方法指导,从身边熟悉的老师、同学等出发,小组合作讨论与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在提炼写法、选材训练等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富有技巧性,充满乐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欣赏、评改习作,提高学生的评赏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享受到修改习作的乐趣,和看到习作越来越充实、精美的成就感。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习作前虽然只是大概预习了一下《人物描写一组》课文内容,没有进行过随文练笔,但他们已经有了从三年级以来积累的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并非从“零起点”开始学习。基于学生起点和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人物特点内涵理解比较浅显,对人物细节描写掌握不到位。因此,本次习作教学的指导课我采用了“四部曲”方式进行教学:第一部激趣解题,第二部方法指引,第三部片段习作,第四部评赏修改。即先让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个人物的特点,接着结合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方法指导,然后出示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思路,让生在小组内确定一个人物和他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共同完成一个习作片段,最后依托学生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欣赏、点评习作片段。

  三、说教学目标:

  1、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抓住人物的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完成一则习作片段。

  3、通过互动赏评,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依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所以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完成一则习作片段。教学难点为通过互动赏评,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所以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材让学生审读,规律让学生寻找,疑问让学生议论,错误让学生辨析,知识让学生梳理。大纲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合作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和学生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合作法、拓展法、实践法。

  学法:激发兴趣法、讨论法、评议法、举例法、探究法。

  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这就告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广”度上下真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三分钟热身>

  (二)方法指导:

  1、师课件出示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方法指导。

  (1)、师提出任务: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个片段表现了严监生什么样的特点?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应的字或词。

  (2)、师提问回顾所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

  (3)、师提问质疑,引导生结合课文上下文,学会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师板书“合适”)

  (4)、师继续质疑,引导生学会用一件事例来表现人物鲜明的特点。课件出示《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动作词红色字体显示)

  文摘: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三)片段习作:

  1、师课件出示其余素材照片(周勇、彭老师、TF boys、同学等),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人物,抓住一个鲜明特点,举例描述。师播放图片。

  2、小组内讨论,确定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他最鲜明的特点。

  3、小组内合作,结合一件事例,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完成一个人物特点描写片段。(师课件逐步出示要求。)

  4、师巡视,相机指导。(师提示:可以像课文中的片段一样,抓住细节来描写。)

  (四)展示赏评:

  1、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师生共同欣赏、点评。

  a)、先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小组的习作。其余学生自由点评。课堂如果生成好的点评句式,师相机抓出来,黑板上板书,后面小组效仿。

  b)、如果课堂生成不够理想,师相机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赏评习作。

  师课件出示赏评句式温馨提示:

  你用了( )描写方法,表现了XXX( )的特点。我建议( )

  2、教师相机点拨。

  3、师相机课件出示自己的下水片段,请生赏评、修改。

  (五) 继续习作:

  师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语文说课稿8

  一、说课内容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8课《阳光》。

  二、教材分析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单从字面明白这句话的寄义,对付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大概会有肯定的难度。然而,课文以抒怀的笔调,先给我们刻画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盼望与优美──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美丽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确了这统统都是阳光的劳绩。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盼望勃勃的天下,让孩子们充实感觉到阳光的优美与名贵。

  三、教学目的

  1、了解12个生字,了解1个偏旁“阝”。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觉阳光的优美与名贵。

  四、教学重点

  识字和练习朗读。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五、教学难点

  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六、教学关键

  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

  七、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赏读课文,激发情感;

  (四)回归整体,内化语言。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是什么?生:(太阳)。

  师:太阳光有什么作用呢?(生:带来温暖,光明……)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

  2、板题,读题,8.阳光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什么。

  3、看书中图。

  师: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来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通过看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看拼音。

  2、指读语文。

  3、师范读课文。师:字音一定要读准,听老师读。

  4、再读课文。师:再读一遍,看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读得正确、流利。读完后,把课前画好的词读一下。(通过以上四次朗读,不但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随文识字,以便于更好地产生定位联想。)

  5、识字。

  (1)读书中画好的生字词。

  (2)师:我把这些字词请上黑板,看同学们还认识不认识。

  yángxiàngjīnyěgèngmiàncháng

  阳光像金子田野更宝贵河面长长的

  zǎochénlājìnshuí

  早晨拉开跳进谁

  (3)说一说应该注意的字音。(引起学生注意)

  长(cháng)早(zǎo)晨(chén)谁(shuí)

  (4)读不带音的词。(考考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记忆程度)

  (5)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提示,鼓励学生识字方法多样化。)

  (阳→说结构,并教偏旁“阝”,像→形声字,金→一个人,他姓王,兜里揣了两块糖,野→里+予=野,面(面包),早→日+十=早,晨→日+辰=晨,也是形声字,拉→用手拉,进→说结构,区别近,谁,(谁的)。

  (6)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

  (7)师生对口令:师说字,生说书中词。

  6、师:下面自读课文,认字以后,相信同学们定会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词不离句,字不离词。这样使生字从文中来,又回到文中去,始终不脱离语言环境,更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第三个环节赏读课文,激发情感

  1、齐读题目,并找出文中称赞阳光的一句话。

  生: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指读;

  (2)齐读。

  师:阳光与金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金色,宝贵)

  2、师:上文中去找一找阳光比金子更宝贵体现在哪儿?(以课文最后一句话为切入点,提出感悟全文的问题,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师:我们首先来看第一段。

  (1)指生读。

  (2)阳光照向哪里?(板书:田野,高山,小河)

  (3)齐读。

  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阳光给田野,高山,小河都带来哪些好处?

  (2)生1:禾苗更绿了,师板:禾苗绿

  生2:山上小树更高了,师板:小树高

  生3:河面像长长的锦缎了,师板:河面锦缎

  师:这时的小河什么样?(金色,一闪一闪,像缎子),(引导学生看图体会)。

  (3)生选择三句之一来读,读出喜爱之情

  (通过自读,指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内涵。)

  学习第三段:

  (1)指读。

  (2)师:阳光给小女孩带来哪些好处?

  生:带来温暖,送来光明

  (3)指读。

  (4)齐读。

  学习第四段:

  齐读这一段,师:阳光属于万物,万物离不开太阳。

  3、说说阳光的长处和给人类带来的利益。

  灼烁与温暖杀菌,植物生长,动物生存……

  4、用一句话归纳综合。

  齐读末了一段(板:更名贵)

  第四关键回归团体,内化语言

  1、读全篇(男女生接读)。

  2、背诵全篇(写语言)。

  3、演出全文(本身想象行动)。

  (使学生再回到团体,通过背诵、演出,积聚语言,内化语言。)

语文说课稿9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要求。

  1.学习目标:(1)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2)学习目标明确、恰当。

  2.教学内容:(1)教师能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教材,注意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2)积极开发和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作用。

  3.教学方法。(1)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策略和方法灵活多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3)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适时、适度,讲求实效。(4)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4.教师素质。(1)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2)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3)有较强的组织、调控及应变能力。

  5.教学效果。(1)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训练扎实有效,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2)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

  1.改革识字的教学方法,打好识字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借助拼音、部件、熟字、工具书来独立识字。

  2.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1)在一节课的不同环节复习和巩固生字;(2)复习前面课文中学过的生字;(3)复习、巩固生字的形式多样、活动有趣。

  3.识字融入阅读教学中,在语言环境中加深印象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字指导。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本课要会认的字有: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教师在教学生认字的同时,还出示生词卡片认识了相关的生词,其中有:雨点、数不清、云彩、飘落。这时,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前几个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读一读(个体读、小组读、全班齐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样,就将识字融入到句子中,融入到课文中,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读这些生字、词语,发音准确,印象深刻。

  4.相互交流课外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5.根据学生年龄不同,识字指导的重点应不同,有所侧重。加强范写,抓重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6.重视写字的讲评,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二)阅读

  1.重视朗读的指导:(1)要体现朗读的层次性。读几遍,每遍要达到的朗读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太随意。(2)朗读形式要多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3)发挥范读的作用。不主张全篇范读,要抓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长句子、难理解的句子、生字集中的句子。

  2.引导学生质疑,相互问答,适当讲解和点拨。引导学生说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自己的独到的内心体验。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思考价值,激发学生的思维。

  4.注意积累语言:课内外好的词语、句子、段篇。

  三、低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一)整体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发挥汉语拼音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工具作用,加强识字指导和训练,培养朗读能力。

  4.注意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可以借助动作、表情理解词义,可以借助课件理解句子的意义。

  6.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给予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识字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创新识字方法,探索识字规律。

  2.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识字情境,搭设字词和事物之间图文结合的桥梁,使生字和事物建立紧密的生活联系。

  3.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识字,体现识字的层次性,做到玩中学、学中玩。采取的形式和环节有:在课文中借助拼音读一读、离开课文借助拼音读一读、去掉拼音读一读、通过猜谜等游戏活动记一记、回到课文中读一读。

  4.重视课堂教学的书写指导,教师示范要规范。给学生当堂书写的时间,培养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课堂识字和写字做到动静结合、疏密有致。

  (三)阅读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实现低段阅读教学认认、读读、说说、背背、写写、画画的教学策略,进行人文教育。

  2.阅读教学一定要熟读文本,可以要求学生读的浅一点、少一点、迟一点。

  3.以读为主,把讲放在难理解的地方,切忌把精力放在分析理解上。

  4.朗读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学生语言积累丰富,思维敏捷。

  5.积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边读边画,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变。

  四、实施建议

  1.课堂教学符合低段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和特点:姓语、姓低、姓小、姓细。

  2.倡简: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求真:识字、写字的指导、书写训练扎实,朗读面向大多数学生,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个人的认识、体会,哪怕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务实:完成和实现识字及阅读教学目标。

  3.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尽可能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在阅读过程中识字、记字。

  4.教学设计要尽快转变“线性”的单一设计,改为“块状”的开放设计。基于本校和自己班级的实际,从常态课的教学中反思、总结、提高。

  5.课件要少而精,应后置于文本的阅读理解基础上。课件文本尽量用楷体字或宋体字,且为黑色。课件色彩不宜绚丽,过多的画面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缺憾。

  6.写字练习必须在课上当堂完成,与学生课下的减负紧密联系。

  7.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识字教学中知道哪些是会认的字,哪些是要求学会的字。

  8.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平均用力。

  9.关注文本,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看着课本读。

  10.学会倾听,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

  11. 充分发挥单元导读、自学提示、课本插图插语、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语文园地习题的教材编排导向作用

  12.课堂评价多提供展示学生识字和阅读成果的平台,评价语言适时、适度,恰到好处。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建议

  1.要有目的地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大家交流分享。

  2.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好词佳句。注重课内外联系,多做扩词造句,积累运用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句子概念。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从一句话中的逗号、句号到问号、感叹号,要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运用的能力。

  4.要巧用课文插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使我们的教材能活学活用。

  5.选择典型句段,进行模仿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异性,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学生有不同表述。

  6.抓住课文中的留白处,补充延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形式要多样,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7.多做看图写话的练习,从单幅图起步,到二年级学会写多幅图,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写清图意,表达清楚,有条理。

  8.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阅历,主动获取写话素材。

  9.提高课堂写话的有效性,及时交流反馈。注重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交流意见,帮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语文说课稿10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七、测试

  通过测试练习,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语文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山雨》一课。

  一、说课本: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怀散文。作者以奇特的感觉、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天然那份浓浓的喜好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次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寂静而至,刻画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人的雨声,接着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却的绿色,末了写山雨寂静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明白;摹声状物过细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点;寄情于景、景象融会,字字句句婉转动人,极富熏染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的难点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此,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的视频,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此时,教师相机引出课题。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第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将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指导上,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读,多想,多感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在本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如,就描写雨声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体会到山雨的声音动听,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连贯;有的可从领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有的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雨声的,并在多处用了比喻手法,如,“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的随机性是很强的。教师应该特别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有效的合作平台、充分的发展空间。

  第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本课的语言如诗般柔美,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底子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诵下来或誊录下来,积聚柔美的句、段。

  2、交换学生、老师网络的其他“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从中感觉到:要是我们热爱大天然,埋头去看每一处风景都市似人间瑶池,埋头去凝听每一个声音都市是天籁之音。

  3、写话: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你可以用几句话写下来。

  题目不但仅是一个学习内容的完成,而是在总结、反思的底子上又形成一个新的题目。这个关键让学生在说、写当中进一步感觉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时,也到达了课程尺度提出的读写接洽、学用联合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东西性与人文性同一的一个表现。

语文说课稿12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

  我今天要讲的课是古诗《所见》。

  一、 说教材

  《所见》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里的一首古诗。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述了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儿,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刹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诗4行展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句话体现《牧童行歌图》,第二句话体现《牧童捕蝉图》。全诗的最大特色是: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本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但画面上没有画出后两句诗句的画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图画。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的的朗读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还生疏,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要让学生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所以我把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作为本诗教学的重点,把学生引入诗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从古诗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为本诗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I、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根据古诗展开联想,编写一篇小短文。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四、说教法

  l、直观教学法: 2. 图文结合法: 3. 质疑法:4.以读代讲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语言美统一再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五、说教学流程

  1、看图听音乐,领会诗意

  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优美的音乐,教室班画两幅图。为了引导学生埋解古诗中前两句的意思,在学生朗读完古诗之后,我用多媒体展示《牧童行歌图》,接着提问: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画,上面都画有什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他唱的歌怎样?他此时的心情如何?假如你是牧童的话,你会有怎样的心情?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展开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口语能力。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诗中,同时随机埋解"牧童、振、林樾"等词,口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板书这两句诗句,接着范读,小组读、个别读、全体读。从中理解诗意,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2、图音并茂,激发兴趣 我又用多媒体展示鸣蝉,你们听到什么叫声?相机理解“欲、捕、鸣、”的意思,口头说出“意欲捕鸣蝉”之意。为了再引导学生口头说出最后一句诗句的意思,我又设置了这样的提问:你们还听到牧童的歌声吗?这时他的表情、动作怎样?相机理解“忽然、立”。要是你们在场的话,会怎么做?让学生再次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古诗有它独具的音乐美、节奏美;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我先要学生听录音朗读古诗两遍,让学生学习专家的朗读技巧自由放声地朗读,鼓励学生主动起来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朗读。好的给予肯定、表扬,促进他们的上进心,加强他们的荣誉感。让个别学生扮演诗人配乐吟诵全诗,最后全体朗读,把诗人的情感读出来。从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4、古诗联想,开阔阅读 通过让学生从已知的古诗中找出和本文表达的情景相近的古诗,让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意境,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5、拓展思维,语言训练 流畅而有层次的语言表达是语文的训练的重点。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含,加以丰富的联想,最终目的是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

  朗读是语文课不变的主题。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因此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初读--品读--悟读--精读--美读-赏读”这样教学的主线。让学生从读中品悟;在品悟中读出精彩;在精彩的朗读中读出古诗的美;在理解古诗美的基础上去欣赏古诗、品味古诗,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中的美,进而为生活创造美!

  六、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课前我准备了优美的音乐、色彩鲜明的图片以及生动flash动画,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完成板画也让学生深入感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引导学生通过对字的探究和词的挖掘充分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语言美;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配乐朗读让学生带着古诗走入意境,感受音乐来理解古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音乐美;flash动画的播放,使学生一下子走进古诗,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了可爱的小牧童......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在课结尾处我设计了扩展阅读,让学生相互交流体会古诗的“美”。谢谢大家!

语文说课稿1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称象》,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说课,在这里我说的是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称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之上,抓好词句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

  2、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篇课文,我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教学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难点)

  这样设计,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级阶段目标的前提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功能,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我在遵循低年级学生自身情况特征以及语言阶段性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利用朗读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复习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复习字词。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既可以充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又可以为这一节课文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二)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出示大象图片并揭示课题,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图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疑问自由地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大致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解疑释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教材的内容,对下一步突破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个难点作好铺垫。

  (四)读议结合,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摇头的原因。接着学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课年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亲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主题升华。

  “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这样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去大胆构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升华主题的目的——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四、说板书:

  称象

  官员们曹冲

  (有的。有的。也有的。)(把。再把。然后。)

  板书的设计以官员和曹冲解决称象办法的对比,直观的显现出曹冲的睿智。学生还可以根据板书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设计板书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易于分析记忆。

语文说课稿14

  说教材:

  课文《爷爷的芦笛》是苏教版十一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小男孩到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了一个狂风大浪之夜,后来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高潮部分是的7—10自然段,也就是大风大浪的夜晚以及强强在大风大浪的夜晚的焦急与恐惧的描写,结局部分是的11—13自然段,也就是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大”这句话。以“笛声”贯穿全篇,其中爷爷在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清新优美,情节起伏跌宕,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6个生字。

  能力目标: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七至十三自然段。

  情感目标: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  三、教学难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大”蕴涵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说教法、学法

  一、简约的情境创设融化情感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力求简洁、清新,利用图画、音乐来再现、渲染环境,创设情境,融化情感,。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有情有趣是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风平浪静的大海,体会五月海边的迷人风光;学  二、个性化的朗读品味人性

  本文爷爷这一角色在文中至关重要,强强呼喊“爷爷,爷爷。”这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出现了两次,因而引导学生喊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可以以喊激情,以喊促悟,以情助喊,情景交融。并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读出五月大海的风和日丽、夜晚大海的狂怒以及强强害怕的句子,促使学生在读书、读书、再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受到思想启迪,感悟“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深刻内涵

  三、丰富的想象发展认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课题《爷爷的芦笛》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为此,我紧扣课题,围绕“爷爷的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驰骋想象的空间,写下所思所想,引导学生从吸收到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指导学生的写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清的脉络,知道爷爷的芦笛在文里出现了三次,分别出现在强强的想像里、五月的大海边、狂风怒潮的夜晚。并且学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味,忆出美

  a)在强强的想象里大海是怎样的呢?

  b)爷爷的笛声是怎样的?引读第一自然段

  (复  二、入境,读出美

  1、这是笛声的第二次出现,出现在五月的大海边。引导学生欣赏碧海蓝天的美妙画面之后,让学生自学2—6,思考,这是个怎样的五月,找出句子,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这一句话,读出大海的风平浪静、大海的温馨

  2、引导学生第二次想像: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又是怎样的?这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既为学生的创作插上了翅膀,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感悟,读出情

  1、这一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主要让学生感受夜晚的狂风怒潮和强强害怕的心理,读出大海的狂、强强的怕。要求学生自由读7—10自然段,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黑夜,找出有关的句子

  2、重点指导读这样一句话,为了读好这句话,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欣赏狂风怒潮的大海,一边欣赏,一边提问,

  3、看到怎样的大海?那声音怎样?

  4、再让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发怒中的大海、发狂的海风?(配乐)

  (用再现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狂风怒潮中,不仅有助于渲染环境,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更为学生的情感朗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紧接着,要求说说这时候的强强怎么了,一个子怕,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强强怕的句子,重点指导两句话?

  a)强强对爷爷呼喊,引导学生第一次练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喊出自己的理解,演出不同的角色,把文字、情感通过学生的有声语言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强强由勇敢变得胆怯的心理过程,也为学生理解主题“只有锻炼才能健康成长“埋下了伏笔)

  b)理解强强“焦急”的心情,认识一个忠于职守的爷爷

  四、探究,读出味

  这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也是爷爷芦笛的最后一次出现,这时候的强强又变地勇敢起来,再次引导学生第二次练  这时候抓住机会出示的难点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学生定会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同时促进了语言材料的内化,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教者在引用名言、歌词,古诗句进一步揭示的中心,使蕴涵的道理深深扎根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伴随他们风雨人生,让他们走得更远更远

  多么可敬可亲的爷爷,多么难以忘怀的爷爷,想不想有这样的一个爷爷呢,想不想再一次呼唤这样的爷爷呢,最后引导学生再依次全体包含深情地呼唤爷爷

  (最后一个环节“以声传情”,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爷爷的芦笛给了强强勇气、力量,给了强强很多很多,最后引导学生声声呼唤,把学生的情感再次推向了高潮。可谓余音袅袅,感人肺腑,震撼心灵,爷爷这一伟大的灵魂将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刻下深深的烙印)

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小池》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细流”与“泉眼”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五、说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诗的言语与现代文相比,大相径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说话,激趣导入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尖尖角细流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因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

  (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七、说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语文说课稿【热】】相关文章:

【热】语文说课稿01-04

幼儿园说课稿【热】12-21

【热】幼儿园说课稿12-12

【精】语文说课稿01-05

语文说课稿【荐】01-05

【热门】语文说课稿01-04

【推荐】语文说课稿01-04

语文说课稿【精】01-04

语文说课稿【推荐】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