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蜜蜂引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蜜蜂引路说课稿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制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就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读感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此文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不多,课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在课时分配时把写字教学都放在第二课时,目的在于利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感悟道理,解决本课难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是利用什么方法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怎么在传统的基础上,讲出新意,就是我这节课所要体现的。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后,崔峦曾说过:"书一定要在课上读顺、读好。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出读书有长进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字一定要认得,一定要写好。电脑不能代替书写,写字指导要加强示范。要重视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课标对此是重视的,但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理解,要与机械、重复的字、词、句的练习,要与单项的字、词、句的测试区别开来。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安排:
一、通过富有童趣的音乐和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一个"有关列宁和蜜蜂的故事"设计了悬念,在课题的设计方面,我将蜜蜂做成了图片,吸引低年级学生的眼球,并将"引"字进行田字格指导书写,通过写字指导的示范,进一步加强写的练习。并让学生在书上跟写。
二、在自主识字环节,由于本课的生字不多,难度不大,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先是由学生自行领读,然后,让他们说说哪些字需要注意。从而解决了生字的问题,对于进一步的写字训练则放到第二课时。然后进行初步的读课文。
三、进入到了课文的具体学习,我加强了对于字词的理解与课文朗读的指导。比如:在理解"附近"时,我就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说说你身边哪些同学在你的附近,哪些同学在你的旁边,哪些同学在离你比较远的地方。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附近"是指,离自己不太远的地方。从而为了后面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作了铺垫。
再比如:在理解"果然"这个词时,我采取了使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进行理解,通过,重音放置的位置不同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把讲课的主要力量放在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上。他是怎么找到的?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来,然后让学生找句子体会,通过读句子体会,学生还只能找到: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得到验证,这三个方面。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扮演列宁,说说你作为列宁,一边走一边观察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在这里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挥想象。在利用课件辅助,从而再导出: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做出判断--得到验证。当课讲到这里时,学生已经对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有了清楚的认识,可以来完成课后练习:画出寻找养蜂人路线图。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个练习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我将不作重点说明。
对于不太重要的第四自然段,我则采取做动作理解"惊讶"一词,然后,分角色朗读,这了做一个过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就可以导出蜜蜂真的是列宁的向导吗?其实这是作为全文回馈用的。体会出,并不是蜜蜂真的做了向导,而是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得来的结果。
最后,让学生来谈谈学习的收获,将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明确点出,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四、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设计了一个开拓兴趣的作业,让学生去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具有认路的本领。
五、在板书的设计上我一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图画,一部分是由我来总结的内容。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板书设计:
26.路
注意发现列宁---蜜蜂---养蜂人
仔细观察
分析思考小山---花丛---园子-小房子
蜜蜂引路说课稿2
【说教材】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如:有常见的生活小事《玲玲的画》,《玲玲的画》是一篇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课文,通过玲玲和爸爸一起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变好”的道理。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蜜蜂引路》。《蜜蜂引路》是一篇启发学生思维的课文。通过“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的道理。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他是一篇给学生启迪,让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有美丽动人的童话《丑小鸭》,《丑小鸭》是童话故事,其情节很容易让学生感兴趣。通过对丑小鸭的经历感到伤心、可怜,但最后的结局又让人欣喜若狂,这一段故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要正确看待任何事物的发展顺序。读完整组课文,掩卷细思,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认识自己。
《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说目标】
(一)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些3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
3、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2、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3、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4、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5、表演法——对个别词语,让学生模仿、表演进行体会。
二、说学法:
1、自读感悟法——学生通过自渎,说说自己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验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3、表演理解法——个别词语理解时加上自己的体会表演出来。
【说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26蜜蜂引路》)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列宁的家在哪里?(3)他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五)、学习第三段。
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仔细观察
(六)、学习第四段。
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指导朗读此句。
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七)、总结全文。
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蜜蜂引路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启发学生思维的课文。通过“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的道理。《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单元总体目标:
1、 认识38个生字,会些39个生字。
2、 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
3、 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 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重点:
1、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三、 说教法
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2、 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3、 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4、 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5、 表演法——对个别词语,让学生模仿、表演进行体会。
四、 说学法:
1、 自读感悟法——学生通过自渎,说说自己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 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验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3、 表演理解法——个别词语理解时加上自己的体会表演出来。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 18 蜜蜂引路》)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1)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 2 )列宁的家在哪里?
( 3 )他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 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 、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4 、 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五)、学习第三段。
1 、 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 、 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 ----- ”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 仔细观察
(六)、学习第四段。
1 、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 、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 、 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 、 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 、 指导朗读此句。
6 、 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 、 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 、 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七)、总结全文。
1 、 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 、 (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 、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六)说板书设计:
(七)说练习
蜜蜂引路说课稿4
课标要求: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和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说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说难点:
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受到启发和教育。
说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说教法:
读书指导、谈话、讨论、讲授、演示
说学法:
预习、读书、阅读、质疑问难、听课
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情况检查识字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播释疑。
2、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A列宁的住处在哪儿?
B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
C那么,园子在哪儿?
D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2)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一说?
(3)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A(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B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C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D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学习第四段。
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
(1)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
(2)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4)指导读一读这句话。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5)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向导就是带路的人。)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齐)蜜蜂。
(6)但是你们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不能。
(7)列宁是*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四、课堂小结:
列宁是*动脑,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板书设计:
蜜蜂(向导)园子
蜜蜂引路观察思考
列宁小房子(养蜂人)
蜜蜂引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课文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二、说学生
学生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因此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在自学互助中学习生字,培养学生的能力。本班学生爱读书,语感较强,因此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话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会写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
教学难点: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四、说策略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听说读写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有交流资料,铺垫教学;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研读课文,感悟内容;夸赞列宁,总结课文;课后延伸这五个环节。
1、交流资料,铺垫教学。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
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关的知识。上课时我出示列宁的图像,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列宁。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而自己知道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2、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在这一环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自学生字,通过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读长句子来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接着进行写字指导,老师范写后让学生找发现,通过自主学习后再进行临写、评价、欣赏。
3、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我根据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故事的因、果入手,先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在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如在具体的语境中比较“往常”和“常常”的意思,在感情朗读中感悟“惊讶”,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意思。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即引导学生就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质疑: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在这环节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如:回答问题读;一名学生读,另一名学生上黑板贴图(说课教师相应贴图);还有想象列宁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动脑思考的情境轻声读。另外,我还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列宁,大胆练说列宁当时是怎么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动脑思考,最后一步一步找到养蜂人(说课教师相应板书: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在这一环节我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表达,在读书和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想象、以及合作意识。体现整合的思想。
4、夸赞列宁,总结课文。
学完课文后,我适时地问学生:“假设列宁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说完后再让学生写下来。
通过交流,写话,挖掘人物的精神,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让学生在理解与分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同时还让学生进行了写的训练。
5、课后延伸。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设计了下节课续编故事的活动,让学生想象:养蜂人听到列宁说的话后会说些什么?养蜂人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会围绕‘养蜂’说些什么呢?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板书
板书与贴画,总揽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为线索,课文的教学
重点是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本板书按“找”的顺序贴出“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图,既标明了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路线,还直观地“再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我觉得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找”的经过。“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让学生对文章中心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园子图房子图
花丛图
仔细观察,动脑思考
蜜蜂引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些3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
3、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
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三、说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四、说教法:读书指导、谈话、讨论、讲授、演示
五、说学法:预习、读书、阅读、质疑问难、听课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情况检查识字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播释疑。
2、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A列宁的住处在哪儿?
B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
C那么,园子在哪儿?
D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2)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一说?
(3)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A(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B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C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D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学习第四段。
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
(1)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
(2)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4)指导读一读这句话。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5)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向导就是带路的人。)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齐)蜜蜂。
(6)但是你们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不能。
(7)列宁是*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四、课堂小结:列宁是*动脑,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说板书设计:
蜜蜂(向导)——园子
蜜蜂引路观察思考
列宁——小房子(养蜂人)
蜜蜂引路说课稿7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蜜蜂竟然能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本课是课标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教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四、教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1、交流资料,辅垫教学。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蜜蜂和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磁的知识。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2、质疑问难,激趣读文。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上课伊始,我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下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去读。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越,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蜜蜂引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蜜蜂引路》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有一回,列宁想找养蜂的人聊聊怎样养蜂,派去找的人不在,别人不知道养蜂的人住在哪里,列宁亲自去找,列宁边走边发现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蜜蜂,在列宁的眼中却又不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所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去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事不可能办的事也能办成。
这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善于思考,是值得的我们学习的。
二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六个生字,会写讶、谈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方法
在教学法上,根据二年级的实际情况,我直接导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共回来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四、 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1 、直接导入,同学们,但你想法去找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时,你通常会想什么呢?(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
2、板书课题,认识“蜂(fēng)”的字,引路(路)
3、展示学习目标
①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二)学会互动(突出难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的人六个字,找规律,找出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续写,教师有意识的指导难点的字:如:派、蜂的两个字笔画、 笔顺。
蜜蜂引路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训练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中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学生对列宁的了解不多,在教学中只是点到为止,没做太多介绍。而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还是以识字教学和朗读指导为主。
二、教学目标分析:
《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刚才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认读生字、生词,生字包括一类字、二类字共有10个。要做到所有学生会读,能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部分学生能做到口头组词、造句,这也是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基础,生词要会读、会用,理解词义。
第二个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二年级作为第一学段,课程目标对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是本课的重点,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又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第三个目标是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这点需要学生能过课文的认知感悟自己完成。
三、教学方法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做到先学后教,让学生有一个和文本对话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主要运用了谈话法和启发法,教学中还安排了范读环节,用到了示范法。
四、教具:
这节课我用了PPT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及主要语句、段落最后又展示了课文插图,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五、教学流程的设计:
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了导入新课、朗读感悟和课堂总结三个大环节。导入新课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简洁明了,避免了拖沓、低效的课堂导入。朗读感悟又分了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再读质疑三个环节。初读课文为了让孩子们把课文读通读顺,并识记生字、生词,读后对生字词的掌握及朗读课文作了检查。在朗读指导中主要完成了能过找近义词、造句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和对第三、四自然段的朗读指导这两个任务。指导第三自然段朗读时,用图画把列宁边走边看边想的过程呈现给了学生,因为句子比较长,学生读起来可能会吃力,我又进行了范读,再让学生练习。第四自然段是能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把养蜂人惊讶的语气读得更形象一些。随后我又把孩子们带到了课文中,提问:如果你是列宁,你能找到养蜂人吗?谁能夸夸列宁?让学生自己领悟列宁的善于观察、思考,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他们有个回味、梳理的过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是用文字、图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力求给学生最直观、形象的认知。
【蜜蜂引路说课稿】相关文章:
1.《蜜蜂引路》教案
5.《蜜蜂》教案
6.《蜜蜂》教学设计
7.蜜蜂教学设计
8.《蜜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