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10-14 09:59: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教学教材:

  《16、17、18 减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内的退位减法95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15 减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将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16、17、18 减几中来,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也为今后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6、17、18减几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深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从中,让学生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合 作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激起学生回忆,通过迁移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的思维过程。

  一开课,多媒体呈现口算题,说说是怎样算的。然后直奔主题: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16、17、18 减几。通过口算唤起了学生回忆,这样会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本节课中,会让他们感觉到轻松,让课堂轻松愉悦。

  2、创设了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我谈话进入,多媒体一步步呈现例1,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所以我在课堂活动中设计找朋友的活动,一个孩子举起算式卡片大声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孩子举起结果大声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又会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4、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采用了同桌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深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唤起回忆。

  在新课之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孩子口算水平和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通过口算和说算理,唤起了孩子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出了准备。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谈话进入,孩子们,在我们的校园内有许多花和树,它们美化了校园、净化了空气。为了让这些花和树健康地成长,每天老师都让两位小朋友给树浇水。我们一起去看看今天轮到哪两个小朋友了(ppt 出示)。你们看,原来今天给小树浇水的是小华和小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环境进入新课,一方面可以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思考,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 让学生从所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获取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 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感受到计算与 生活联系密切。

  三、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因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15减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我试着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7、18对于17、18减几,学生有了16 减几计算方法的迁移,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交流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提高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活动,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同桌进行:一人出16、17、18 减几的算式,一人口算。

  第二个活动:一个孩子举起算 式卡片大声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孩子举起结果大声回答:你的朋友在这 此环节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六、课堂练习,效果检测。

  完成练习二十1、2。

  七、总结评价。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的这种方式的提问,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八、板书设计

  板书上呈现课题16、17、18 列出的算式:16-9=7,还有例2的两个算式:17-8=9 和18-9=9。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个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一节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这一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掌握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这节课为学生继续学习加减法计算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认识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和模仿,而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运用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具体设计了以下环节:

  温故、知新、巩固、拓展,体现了我校“一二三四”教学模式中的四个步骤,从复习到作业的布置展示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环节。

  五、说教学程序

  引入情境、仔细观察、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式解答、进行小结这样一个流程完成知新这个环节。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我设计了“想一想”、“数一数”、“拨一拨”三项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采用探究、交流的形式掌握新知,突破重点难点。接着设计了闯关活动进行巩固练习,最后一关进行了拓展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六、说反思

  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拖了几分钟;总结计算方法时语言不够精准,忘了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认知感以及思维的逻辑美感,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自我表露技能,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性。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知识点目标: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出多种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7。2.引导学生从依靠操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7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十几减七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1.通过动手操作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出数学问题;2.紧密结合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3.在认知形成的过程中组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提升合作意识。

  聊聊我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诱发情感,导入新课

  这一部分由课前谈话与复习旧知组成。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喜欢动物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参与到小动物的计算比赛当中去。首先出现的是之前学习过的口算题,即复习旧知。然后与学生谈话:狮子王又给动物们出了一道题,可是动物们却遇到了困难,他们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想让你们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激起了他们“想参与”及积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提高情感,自主探究

  1.问题引思:出现动物们感觉困难的题目,即例1。让学生先用小棒摆摆看,

  先拿出1捆又2根,想一想,要从中拿走7根,有哪些拿法?

  2.自学探究,讨论质疑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了以下想法:

  (1)从12根里一根一根拿,拿走7根,就是从12根里减1,减1……一共减了七个1,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1-1-1-1-1-1-1=5

  (2)先从1捆中拿走7根,剩3根,再把另两根加上得5,所以12-7=5。算式:10-72=5

  (3)想:7加几等于12,7加5等于12所以12-7=5。算式:7(5)=12,12-7=5,这是通过想加算减得出的。

  (4)从1捆又2根中先拿走2根,再从1捆中拿走5根,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2-5=5

  (5)从12根中拿走1捆,剩2根,多拿走了3根,用剩下的2根再加上3根是5根,所以12-7=5。算式:12-103=5

  学生每说出一种想法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另外还有一种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新意识。他的想法是用减数7减2得5,10减5得5。所以12-7=5。这种想法在平时教学中比较少见。这时教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和全班一起讨论,得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12-7=102-7=10-72=10-(7-2)=10-5=5

  3.揭示课题,引导归纳

  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7。教师揭示课题:十几减7。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有哪些十几减7的算式,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出示例三。

  教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自己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12-7,打破了以往的“想加法算减法”的唯一思路,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三、增添情感,实践反思

  1.跳一跳,摘苹果

  将教科书第12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放在苹果树的苹果上,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谁回答对了苹果上的题目,这个苹果就奖给谁。

  练习中采用了“奖励法”的形式,学生的参与劲头浓厚,同时又巩固了新知识,并对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2.数学小游戏

  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相关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文具店这一情境并不熟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数。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呀?”小手举个不停,“去公园”,“看动画片”、“逛超市”……一个个稚嫩的回答从孩子们口中急切地蹦出来。

  “老师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去逛超市,好吗?”接着播放同心超市的录象画面,本来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观看着,交流着,我微笑地看着他们,享受他们体验、交流的快乐。

  观看完后,我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洗洁净是怎么摆放的?这样摆放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最后我揭示课题: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方便找寻,就要把它们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物品分类。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

  1、在刚才的讨论交流中体验到生活中需要分类,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一个房间里到处凌乱不堪的物品,有衣服、文具、杯子、玩具等)

  教师简单介绍课件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房间的物品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派代表上展示台操作课件,进行分类整理。随着学生的操作,房间里各类凌乱的物品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紧接着教师提出疑问:“你对这样的整理结果满意吗?”马上有眼尖的学生发现衣物混在一起,还可以进行细分,上衣与裤子应该分开摆放。

  2、实验操作。(细分)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五组物品:铅笔、玩具、茶杯、衣服、鞋子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实物的第一次分类。小组讨论热烈进行着,学生与同伴们交流着,操作着,对同一类物品进行第一次试分类。

  分好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投影台展示自己组整理分类的结果以及分类的方法,请其他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价。

  师:你觉得他们组分的怎么样,为什么?

  (2)师:桌面上的物品经过小朋友们灵巧的双手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寻找,真不错!请大家再想一想,你们手上的东西除了可以像现在这样分,还可以怎么分呢?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动手开始进行第二次不同标准的分类。

  在讨论中,每组学生多找到了好几种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讨论越来越热烈,教室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都为自己能不断有心得发现而兴高采烈,兴奋不己。

  接下来,教师还是请小组派代表上展示台汇报方法,并相互评价。学生们在小组互评中得到启发,又对物品进行重新分类,大大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积极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总结性评介。

  3、教师小结:看,刚才又脏又乱的房间现在变的多整洁多美观啊!主人回来一定会感谢你的,为自己感到骄傲吧!希望你们以后可不要像房间主人一样,要做一个爱干净、会整理的能干的好孩子哦!

  (三)实践应用,延伸知识

  师:同心超市的果蔬专柜里又进了一批新鲜蔬菜和水果,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摆放,好吗?

  展示模拟货架,每个小组分发一袋蔬菜、水果图片,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把手中的图片进行分类摆放,贴到对应的货架里,最后同学间互相评价,活动结束。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

  页到65页《10的认识》。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先是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

  4、教具、学具准备

  Flash课件,为每两个学生准备一张记录纸和十个卡片苹果。

  三、教法设想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四、学法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五、说教学程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课堂,故事主要是说“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课件演示到这,我就让学生来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这么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同学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兴致盎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性高。同时,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块儿就变成“10”,然后就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学习新知的有效平台,在这一环节中,我就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魔术表演情境,让学生边看魔术表演边复习1?——9的数数过程,并体会“9添上1就变成10”的过程。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画面中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可以用“10”来观察,如“画面上有10朵花、10颗星星……”最后让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字娃娃找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教学直尺图这一枯燥的内容改为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数字娃娃找家”。这里先是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到了回家时,其它数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数字娃“5、6、9、10”不会回家,还在走来走去。然后,我就请小朋友帮这些数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数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让小朋友说10以内数的顺序,如:5相邻的前面一个数是谁?这一教学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

  为了巩固学生10以内数的顺序,我还创设了神舟六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的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为了这个伟大的时刻而自豪,为了能够与宇航员一起倒计时而喝彩。整节课的气氛到了高潮时刻,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后的学习态度,这不正是同时和他们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学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吗?

  3、比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课件出示点子图的,着重强调9添上1就是10,让学生比较10与9的大小时,我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填大于号、为什么要填小于号?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维。

  4、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一教学过程我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学习“10的组成”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让学生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抽象思维过程。因此,我就设计了“分苹果”这一手脑并用的活动来冲破难点。活动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朋友,现在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了,果园里的叔叔想请全班同学来帮忙摘苹果,但苹果摘下来以后,要把它们放到这2个筐子里,同学们想想,如果让你来放的话,可以怎么放?”学生以同桌2人为一组,自己进行分工:一个负责写记录表,一个负责分苹果,然后,让学生看着这些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展示,学生说出了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是:看到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最后把10的组成进行板书,学生看着板书很快就发现到: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10”,而且左边的数越小,右边的数就越大,这样安排,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提升了本节课学习的思维性,达到了知识的内化。为了巩固学生们对10的组成的学习,我分别设计了猜糖游戏和对口令游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

  5、10的书写

  在教学10的书写时,我先让学生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比较得出10是由两个数组成的,而且左边的1和右边的0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和“0”写法一样,然后教师范写数字“10”,最后让学生练写。这样设计是遵循了儿童的认识规律,因为写数是一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符号组成的,跟前面写的0——9有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让学生完成了书本第65页“做一做”和第67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老师的提问:今天你认识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学得最高兴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既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延伸。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又便于学生观察,提高教学效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我所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第八单元给“图形找规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只有构建具有创新学习要求的课堂教学策略 ,规范数学教学过程,才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特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的方法。”在这里充分强调了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活动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设计组织好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给学生。 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采用了我们学校提出的自主参与式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诱发学习欲望。

  情境教学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体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诱发主动性,促进儿童发展。这就是我在上课一开始设计了有关春天主体画面的初衷。以动入境。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学习数学知识。

  本环节是一堂课中的主要部分,学生的主要活动是:根据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点拨者、激励者。就此我设计了从生活中发现规律和随数字娃娃走入智慧宝塔两个活动,并努力的从这两个活动中体现以上的理念。

  (三)、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理清知识脉络。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把小组内探究到的结论在班内交流,小组间达成共识。在这个环节中鼓励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记录和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及时发表不同见解,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而且我自己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引导和鼓励。

  (四)、智力闯关,巩固发展——构建认知结构。

  学生在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学会数学知识后,再应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些具有层次性、生活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型、挑战性的习题,最大限度的使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拓展深化,在应用中升华,构建起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老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为此在课堂上,我努力的做到不是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而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让老师的行为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爱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应该说,没有孩子们的活动,就不可能迈出创新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的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比如,我在执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有规律的涂色,让学生观察周围,小组讨论,努力的体现以上的教学策略。

  (三)、和谐、民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交往、关系和谐;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教学情境;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与自由度,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学生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撩起来,灵气得以释放。

  (四)、营造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局面。

  十个指头不一样齐,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情意因素千差万别,教师无法完全把握每个学生瞬息变幻的外在、内在的状态。为此我不单纯从表现效果出发来设计教学,而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引导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要求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心往一处想”,学生各自“劲往需要处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自己的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不是单为教而教,而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但现在想来,在执教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缺憾和不足。

  1、在有规律涂色展示时,我应该让学生到投影前面去指着图片说。

  2、在最后的有规律串气球的活动中,我应该把要求更进一步强调,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注重了操作活动而把气球串成了一堆的情况。

  3、智慧宝塔的第四层我设计的是一道发散性的题目:1个红珠子,1个绿珠子,1个红珠子,2个绿珠子。

  一个红珠子,3个绿珠子,让学生想接下去应该怎么串。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出示就进行了下一步。如果我把它当作一个思考题出示,可能会更好。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6—37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利用“可爱的企鹅”这一学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由于图中第一次呈现大括号的形式,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作适当地讲解,对图中每个符号的出现,都应让他们清清楚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大括号、问号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准确熟练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图片、小棒等。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对猜谜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正在逐步的得到规范,有了初步的数感和问题意识,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具体,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由于本课第一次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学生理解其意义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企鹅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2、发现学习法。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收集、处理信息,进而提出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从熟悉、喜爱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拓展“再创造”的时空,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问题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等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

  3、指导学生学会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

  语文课有文字语言和口头表达的语言。数学同样也有表达的语言。它包括对概念、定理等的文字叙述语言和符号表达语言、解题中的逻辑推理语言、几何中的图形表达或画图语言及列表叙述的语言。所以数学中的文字叙述、符号表达、图表描述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及魅力无比的内在思维形式。所以要学好数学,显然要学会这些语言的表达形式。不但要读懂这些语言,而且还要会表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课件展示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4、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图画应用题,用语言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直观形象入手,动态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想玩猜谜语的游戏吗? 师:“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动物?(企鹅)

  师:你们喜欢企鹅吗? 师: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吗?(南极)

  师:今天,可爱的企鹅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小企鹅吗? (玩猜谜语的游戏引入,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企鹅生活的环境,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师:比一比,看谁今天上课最认真,帮小企鹅解决的问题最多。

  1、教学第一幅图。

  出示第一幅图。

  (课件出示冰山上原来有3只企鹅,又来了6只企鹅。)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原来有3只企鹅,又来了6只企鹅。

  师:那么谁能帮助小企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冰山上一共有几只企鹅? 师:谁能当小老师,把刚才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遍。

  师:在图上怎样表示刚才提的问题呢?(出现大括号和问号。) 现在图上多了什么符号,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教师边指边告诉学生:“大括号”,“问号”。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答出:“大括号”的样子好像要把上面的这些企鹅怎么样?(生:合起来。) 师:“问号”的作用是什么? 生:要求的问题。

  师:对,要求的问题是“冰山上一共有几只企鹅?”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只企鹅,该怎样计算?

  (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并汇报。) 师:哪个小朋来跟大家说说你的算式?

  生1:我的算式是6+3=9(只)

  生2:我的算式是3+6=9(只)

  师:同学们真能干,你们能回答得更完整一些吗?

  生:6+3=9(只),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鹅。

  师:太棒了,就要像这样说得完整、明白。

  师:那么多同学都在帮企鹅解决问题,企鹅们可高兴了。

  2、教学第二、三幅图。

  (1)出示第二幅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鹅)

  师:你是怎么知道有9只企鹅的?

  生:我是数出来的。

  生:我看到大括号下面有“9只”。

  (2)出示第三幅图。

  师:9只小企鹅在一起,真热闹呀!它们在商量着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变化?

  生:藏起来一些企鹅,还有三只企鹅在外面。

  师:谁能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你想提个什么问题来考考大家?

  生: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

  师:老师把你的问题在图上表示出来。课件出示:“冰山后面有?只”这个“?只”是问哪里的企鹅呀?

  生:问我们藏起来几只企鹅。

  师:要想知道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该怎样计算呢?

  (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现:要求的是“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这个问题,要用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来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生4:9—3=6(只),冰山后面有6只企鹅。

  (组织学生讨论图中所呈现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内容,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学生是第一次解决类似的额问题,所以对图中每个符号的出现,都应让他们清清楚楚。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3、比一比,发现规律。

  师: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用加法解决,有些问题需要用减法解决。那么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请与同桌同学讨论一下并汇报。(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从总数中取出一部分就用减法。)

  4、反馈练习练一练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认真观察后,说一说。

  师:谁知道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房子里有几只兔子?

  师:要知道“房子里有几只兔子”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7—5=2(只),房子里有2只兔子。) (这道题本来是练一练的第3题,我把它提前是为了及时地巩固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动手操作,巩固练习

  1、试一试:课本第36页的试一试。

  用学具图片或小棒,两人一组,一个人摆,另一个人根据摆的情况进行填数,再汇报,教师讲评、展示。

  (让学生准备8、9个圆纸片,自己先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情况进行填数,以降低学生练习的难度。)

  2、练一练。

  第1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大括号”和“小问号”,以后做这类题时要认真看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游戏

  猜一猜。把准备好的图片板(9个圆点)任意盖住部分,先请同学们说算式,再逐步减少一个圆点,师生互动进行游戏。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七篇

2.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七篇

3.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七篇

4.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5.关于说课稿集锦七篇

6.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7.关于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8.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9.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