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10-07 10:30: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该组的专题是“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他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就进行调查并摸清底细,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我发现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对话,它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生动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刻画出一个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地方官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品质。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字,能正确读写“管理、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正确理解三个“闹”字的意思。

  3、教学重难点:

  (1)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2)正确理解三个“闹”字的意思。

  二、说教法

  1、探究学习法: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重点。

  2、朗读体会法: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找找、读读等多种方式,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了解课文内容,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了解大意

  1、出示课题: 了解“西门”是个复姓。

  2、简单介绍西门豹。

  (让学生对西门豹有简单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让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词语

  (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3、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以填空的形式)

  (本篇课文较长,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现,降低了难度。)

  三、研读第1-9段

  1、通过研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学习第1段,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在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时,让学生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词语的意思。

  找出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些问题?老大爷又是怎么回答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用划一划的方法找出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些问题,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2、理解三个“闹”字的意思。

  四、做作业本

  (把部分作业设计进去,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五、讲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田地荒芜 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习的第一段的复习,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是我校国学校本教材三年级《千字文》中的第13课《渠荷的历》。这一课仅有32个字,却包含四季景象。这一课中写到了春天的草木,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枇杷树等。除了要了解文中描写的几种景物外,课后还安排了“莽”字的演变过程,《焦尾琴》的故事,古诗欣赏,以及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因教学国学没有以往的教学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教案,因此,在认真研读教材和与同组教师一起研讨之后,将本课主要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步了解文中介绍了几中动植物。

  3、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简单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诵读《千字文》

  2、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新课

  复习背诵《千字文》片断,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读文(由读正确到读流利)

  听视频范读正音,在听读基础上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之后分句指名读,读对跟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读。在读正确后自由练读,要求读通句子,指名读全文并齐读。

  第三环节:借助视频、图片感悟课文

  课上播放视频讲解,要求认真听。听后让学生找找文中讲了哪些景物,并动笔画出来。指名交流时,提示学生按照“从哪句知道了什么”的句式回答,随机将文中讲到的7种景物板书于黑板上。

  借助注释让学生说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荷花、园莽、枇杷、梧桐的,同时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在学生汇报到“渠荷”时,相机引导学生背诵课后诗歌苑中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学生汇报交流到“园莽”时,随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后汉字宫中“莽”的本意。在学生汇报到“梧桐”时,引导学生自读课后故事《焦尾琴》。

  在学生学习理解了前两句后,后两句作为略处理。出示图片,让学生借助图片找到相关句子,读句子即可。

  第四环节:诵读课文

  指导背诵积累时先练背,由出示填空背到借助板书看词背,由易到难降低背诵难度。

  第五环节:拓展说图意

  模仿《千字文》的形式用四字形式描述画面。

  三、说教学反思

  由于《千字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怎样在这节课上很好的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为此教学中采用视频导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件的合理利用,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在听、说、读相结合的学习中,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感悟了文本,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这节课上最大的一个亮点。

  遗憾的是教学中时间划分不匀,课堂调控不及时,导致课堂上没有进行小故事的阅读,拓展说图意用时有些长了。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专题”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秋天的雨》是一篇诗情画意的散文,全文以秋雨为线索,穿针引线,纵情勾连,带领我们投入了秋天的怀抱:饱揽秋天的色彩,惊喜秋天的收获,吮吸秋天的气息,感受秋天的繁忙,享受秋天的快乐。全文5个自然段,按照不同方面写秋天的雨。课标明确提出:中年级应以段落教学为重点,因此,教学时,我会根据课文按照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是由低年级的词句学习向中年级的段落学习过渡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

  本班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疲。进入三年级,部分学生表现出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这对于学习《秋天的雨》这样的写景文章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季节景色的文章,如:《春雨的色彩》,《秋天的图画》等,加之他们的生活实践,对于文章中描写的秋天的各种情景应该是熟知的。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前面提到的“按照不同方面写秋天的雨”是学生首次接触,是学习的重点。这篇课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中这些被艺术化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它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句,丰富积累并尝试运用。

  3.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秋景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涵义深刻的句子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环节:

  本节课将从以下三个环节继续学习课文:

  整体浏览,回顾内容

  潜心品读,赏景悟情

  回归全文,梳理结构

  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浏览,回顾内容

  通读全文,回忆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复现文章内容:

  是钥匙

  有颜料

  藏气味

  吹喇叭

  二、潜心品读,赏景悟情

  此环节从抓“钥匙”,知秋意;抓“五彩缤纷”,赏秋色;抓“气味”,品秋香;抓“小喇叭”,悟秋趣入手学习。

  1.抓“钥匙”,知秋意

  第一自然段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比喻中的暗喻,没有比喻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你用钥匙打开过你家的大门吗?你用钥匙轻轻地打开过你家大门吗?那么秋雨就像你一样,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也许夜里在你熟睡之时,一场秋雨就悄然而至,当你早上醒来,背着书包走出家门,迎面已经吹来习习的凉风。也许凌晨,在你不知晓的时候,一场秋霜静静地覆盖了大地,蓦然远眺,满山的秋叶已经一片殷红。秋雨就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欣然感到秋天已经走近了我们。通过这样的引导再加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句话的涵义就迎刃而解了。

  2.抓“五彩缤纷”,赏秋色。(这是重点,将分四层赏景悟情)

  首先:问学生: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在书上。

  学生交流汇报时,朗读相关词句。教师随机引导:秋天的雨只把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几种颜色送给菊花了吗?(带领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接着问学生:这么多的颜色,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学生会找到“五彩缤纷”一词)。教师追问: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学生就会说出五颜六色;五彩斑斓等词语,借此丰富语言的积累。

  其次:品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让学生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把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读给大家听。

  教师重点指导本段中出现的两个结构相同的比喻句。

  a.你看,它把黄4534535aaa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b.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因为第二句中提到的“邮票”,对于现在很少寄信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同时“一枚枚”这个数量词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抓住“一枚枚邮票”这个短语让学生通过看邮票和枫叶的图片,找到它们的相似点,感受、想像枫叶像邮票一样带着秋天的凉意传递给人们秋的消息。接着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品读另一个比喻句,感受银杏树叶的美,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

  读好之后,让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一句进行积累。接着教师改变句子的呈现方式,将两句话变成诗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你看,它把黄4534535aaa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在这里给学生提供图片,学生选择独立仿写或合作完成。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分层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汇报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写得真好!可是作者并没有这样继续写下去,他又是怎样写得呢?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两个拟人句,进入第三层的学习: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h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五、教学流程:

  (一)收集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同时教师在黑板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习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教师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并请他们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以后发现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请同学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自己或小组合作体会: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谁?他们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兄弟姐妹的心情(高兴)。

  (2)汇报表现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怀疑—感动、高兴)。

  (3)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教师相机进行词句训练(重点理解“沉默不语”和“兴高采烈”)和朗读指导。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和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文,同时辅助说一说,演一演,找一找,议一议,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1、看课文插图,想象金吉娅和援助中心的阿姨会说些什么,同桌的伙伴一起说一说。

  2、品读金吉娅的话。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再读金吉娅的话,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同桌的学习伙伴一起交流。接着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让学生再次看图,想想自己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通过体会“紧紧地拥抱”和朗读最后一段,感受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的心情。

  5、理解“如愿以偿”

  (五)想象写话,拓展升华情感。

  1、小女孩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想给金吉亚姐姐写几句心里话,你能帮助她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a、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1.在“谈话导入”中,交流心路历程,分享彼此的感受。

  2.在“诵读诗歌”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魅力,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在“亲近语文”中,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结构,明确学习任务。

  二、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喜欢上语文老师,也渐渐地爱上语文课。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老师

  1、师简单自我介绍:我姓徐,名新保,我是一位爱读书、爱思考的老师。

  2、初步认识一下学生:能像我这样的,来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3、依次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课前,你心目中想象的语文老师会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课前,你心目中想要一位怎样的老师来成为你的语文老师?

  现在,你初步认识徐老师后,心中想要说些什么呢?

  (二)诵读诗歌,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

  三年级的天空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天

  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从八月的家中匆匆赶来

  来到美丽的实验小学,

  从此,

  踏入三年级明亮的天空

  书写新的传奇。

  2、自由读读,指生读,师生合作诵读。

  3、师:今后,将争取每节语文课,花三分钟时间,来诵读这样的诗文。

  (三)了解大概,亲近语文

  1、认识封面:仔细看看语文书的封面,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2、读读目录:

  认真读读语文书的目录,说说:

  (1) 这本书一共有几篇课文?标*号的有几篇?标△号的有几篇?

  (2) 认真读读课题,你最喜欢哪些课文?为什么?

  (四)提出要求,准备学习

  1、拥有一本新华字典或词典等学习工具。

  2、准备三本簿子:日记本;练笔本;摘录本。

  3、准备一、二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

  4、认真读读“预习”单、“复习”单,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  ……  ……

  (四)布置作业,练笔表达

  在“小练笔本”上,写上二、三段与“老师、语文”内容相关的话,题目自定,也可以是:

  新来的语文老师

  语文《开学第一课》

  我的语文老师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  ……  ……

  【附】

  课后反思:

  语文《开学第一课》,纯粹的语文老师与兼任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有着不同的做法:有的喜欢和学生聊一聊假期里的收获,有的习惯讲一讲新学期的要求,还有的进行一些常规教育……但不管说什么、做什么,老师们都是抓住开学第一课孩子们的兴奋劲儿,呵护他们对新学期的憧憬和热情。

  《小学语文教师》的编者也说:“开学第一课,是我们和孩子们的美妙相遇。小心守护这份美妙,以最具创意的仪式,把最重要的,也是最动人的愿景,融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融进这一学期的每一天。”

  9月1日,是我和实小三(7)班可爱的孩子们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面对实小的孩子们,我内心的压力特别大。我拿什么来让孩子们喜欢上我,爱上我的语文课呢?我长得不够英俊、帅气,我没有动听的歌喉,也没有特别的才艺,教学基本功(普通话,书法,绘画等)素养也很差。我只能靠努力、思考,精心设计出精彩的课堂教学,并用幽默、智慧的语言,来博得学生的欢心,从而,渐渐地喜欢上我的语文课。

  因此,我昨天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思考、设计,制成课件,并于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作为一个纯粹(不做班主任)的语文老师,用心的演绎。从课堂呈现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渐渐接受我,喜欢我,爱上我的语文课。

  一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

  1、有个别学生朗读有问题,在初步朗读诗歌时,摇头晃脑,好似情感全投入进去。

  2、多数学生倾听意识不强,当一学生在交流发言时,多数学生在交头接耳,漠不关心。

  3、有可能自己长期教高段,语速较快,语句较丰富,甚至(对刚入三年级学生)有些生僻,个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或听不太懂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些问题,我得想个法子,慢慢的改变。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知音》。课文讲述了古琴师俞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课文不长,但言辞优美,生动感人。

  结合课文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制订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认识文中11个生字。

  2、自主阅读,在反复阅读中体会人物间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

  3、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三个目标中,第一个识字目标可通过课前预习圈画,读文时特别注意,初读后,单独出示认读来完成。第三个目标需要教师引导点拨,只要求初步了解,第二个目标为本课重点,需要组织学生自主提问,反复读文,在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配合读等多形式多层次读文中去体会,再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同时,本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个难点,就是知音是什么。通过读文,学生们能自己理解的知音只能是一个人弹琴,另一个人知道他的琴声是什么意思,这显然不够,这个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思考,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详细说明。

  我把教学过程细分为五部分。其实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自主提问读书解答。因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应该相信三年级的学生已拥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先来说导入。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习惯于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但对于小一点的孩子,要想在上课伊始把他们那颗刚才还在操场上尽情游戏的心,快速拉到课文中来,要想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尤其是对阅读的兴趣,真没有比讲故事更好的办法了,3分钟时间里,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伯牙学琴》的故事后,孩子们不仅丰富了知识,更对这位认真勤奋,天下第一的琴师充满了敬佩,从而专心进入第二环节:主动质疑,明确目标,在板书课题并齐读后让学生们就题目提问,学生自然提出:俞伯牙的知音是谁?知音是什么意思?……我把问题简写到黑板的一边说: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自由读文,认读生字后进入第四环节,反复读文,理解知音。先指名分自然段读文,纠正一些读音,如,"多好啊"和"多美啊"中两处"啊"发生音变,同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俞伯牙的知音是谁?学生自然轻松回答。我在板书完两个人的名字后,提问"为什么说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呢?"可能有老师要问了:你刚才说本节课设计宗旨是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读文理解,那为什么老师还要提问呢?这是因为我要引导学生找出钟子期赞美俞伯牙的话,通过读这段话理解开始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知音?"在默读划线、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配合读后,我还设计了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想象,如果俞伯牙弹的是赞美森林的曲调,钟子期听了会说什么?如果伯牙表现的是盛开的野花,钟子期又会说什么呢?一方面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另一方面体会知音的第一层含义,最后,教师引导如果一位画家比如徐悲鸿画完《奔马图》一个人看了说:真好!活灵活现。另一个人看了说:真好!栩栩如生!而且这马头高高昂起,四蹄生风,可见画马的人有一颗拼搏向上的心,是个自强不息的人。你认为谁是他的知音?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不但音乐家能有自己的知音,画家也有知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知音,只要这个人怎么样?(引导学生明白知音是知心、知己的意思)同时把知心、知己两个词板书到知音旁,丰富词汇,完成对知音的全面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

  随后,教师以一段充满喜悦和激情的讲述把教学引到最后一环,体会写法,感受真情:俞伯牙兴奋极了,以前自己的琴声无人能懂,只能一个人在花树下,在流水边寂寞地弹奏,今天,在这月明风清的夜晚,终于有一位知音能听懂我的琴声,能明白我的心意了!他立即把钟子期请上船来,两个人愉快的弹着琴、说着话,直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分了手。临别前还约定第二年再相见。时光过得飞快,转眼约定的日子到了。俞伯牙兴冲冲的赶往钟子期家。他多么盼望快点看到子期,和子期痛痛快快地弹弹琴、说说话啊!可是他听到的却是子期已不幸去世的噩耗!他悲痛地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把古琴摆在坟前的石阶上,盘膝坐好,一面弹,一面回忆去年和钟子期结拜的往事,弹出的曲调也越来越悲凄。一曲终了,他突然举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哐啷!"一声,琴身裂成了几段。俞伯牙抱着墓碑痛哭:"子期,你死了,我弹琴给谁听呢?现在我把琴摔碎,一辈子再也不弹它了!"请问:俞伯牙此时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我们写话时也可以这样写。再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最后去掉加点词语,边填空边齐读,既积累词语,学习写法,又表达出对这真挚友情的体会。

  最后,一语总结:你有知音吗?如果有,请一定要珍惜。因为-(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千金易得,知音难求)这里不再需要语言的赘述,繁琐的分析,相信每个孩子都已理解了,更牢记了。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2.【推荐】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3.【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4.【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

5.【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6.【推荐】语文说课稿初中汇编九篇

7.【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8.【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9.【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