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02 22:37: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9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说理念】

  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米”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时候可以积累许多精词妙句,积累许多体式、结构、佳篇,似蜜蜂采蜜,广收博取。人们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其实“死去”的过程就是大量记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最终翻出新意。日常的积累越丰富,我们就越能汲取知识的养料,在运用中便会“心有灵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死去活来”之“活来”——创新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应清楚地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但是单单依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积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也同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还应该是进行积累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在有教师时会学得更好,无教师的时候同样学得轻松。

  【说教法】

  新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自能读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激发创造力。

  大胆地把文章放给学生,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首先学生自主初读文章,要求学会生字、词语,读通课文,不能独立解决的写到黑板上,反馈时共同讨论解决,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过好这一关,为学习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地深入学习文章,教师提供学习小目标,是为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时间的调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础上,提供了学习导向,保证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接着是穿插学习课外选段《中沙落雁》,在介绍新的阅读的方法后,给予充分的时间空间学习,既积累了知识和方法,有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最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选择练习。

  纵观整堂课,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大量积累知识、积累方法,尤其是比较明确地进行了方法的积累:已学背诵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诵方法的学习;通过理解感悟来提高朗读效果的方法的了解;运用文下注解来进行阅读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学生大量进行词、句、篇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提供了他们课外进行广收博取的方法。

  【说教材】

  《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说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说教学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

  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

  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

  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说课堂板书?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教学目的

  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基于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为:

  1、读准生字字音,正确认读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你做过的一件事,父母却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请写在日记里。这一环节的安排,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自主选择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看题目质疑。

  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并且,为学生初读课文指明方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并过渡到下一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爱动脑。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站起来读。

  读的方式的自主选择给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情绪。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的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引出本课时重难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面对孩子的诗,父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说“精彩极了”,一个说“糟糕透了”。此时,你的脑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答)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这第二次质疑,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学生可以自读思考、圈画、批注,也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此环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自主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将读、思、议、写相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交流、点拨,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交流互补。使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五)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六)适时小结并提示第二课时内容:

  同学们是幸运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现在就领悟到了父母那截然不同的评价所饱含的爱。而本文的作者感悟到这一点,却是在成年以后。他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所饱含的爱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教材使这样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以下几点来解决文章重点的。

  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

  3、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在感悟语言上有三个层次:视觉美;韵律美;意境美。我相信班上学生的朗读能力,但也不排除所有同学的水平是一样的,在朗读上出现的层次性就很明显。我就从朗读直观上去感受语言的视觉美:利用小黑板,象诗歌一样抄写文中句段;再通过与白话文的改写比较,感受古典语言的韵律美;通过想象去体会古典语言的意境美。我想通过课文学习后让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有一些个人的认识,或是喜爱上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再通过课外的兴趣阅读与习作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体会古典名著的写作语言特点:

  1、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将人的特点和猴的特点融为一体。

  从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本节课上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本单元的文章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起着领航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还要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与老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説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有的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能发表个人的见解。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长文短教,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老人、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带讲法、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

  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2、认读词语,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

  1、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带着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关系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从以下几方面去体会:

  (1)老人喂海鸥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能够抓住老人和海鸥的动作的词语来体会,在感悟中,注重读议结合,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

  (2)老人呼唤海鸥、谈海鸥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抓住老人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

  (3)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教师补充材料,让学生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3、研读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

  重点研读描写海鸥的三处句子:思考:海鸥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一部分学习,老师无需做多大讲解,因为学生们早已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情厚谊。感受海鸥的灵性。当老人每天都来照顾它们时,它们对老人产生了感激之情,当老人去世时,它们是多么的不舍,它们为老人举行葬礼,为老人送行,正是这些海鸥们悲痛的表现。重点是指导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三、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读懂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

  2.学了课文,大家悟出了一点什么小道理?

  五、作业检测 拓展延伸

  1、把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句摘抄下来。

  2、课外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军犬黑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 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 情切切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五、说预期效果

  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习习惯上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中让学生能抓住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抓海鸥的动作感受出海鸥与老人的情,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在情感上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他们也能真心地去爱护动物。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八单元共有3篇课文。《鲁本的秘密》是该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新编的阅读课文,展示了人间至高无上的亲情,属于亲情教育系列文章之一。在此之前,教材已经编排了《麻雀》、《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歌颂伟大亲情的文章;在此之后的六年级教材中又安排了《荔枝》、《小抄写员》等文章,使亲情教育成为一条完整的体系。此文安排在这里,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材内容

  《鲁本的秘密》一文讲述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鲁本在一家商店橱窗前看到一枚标价5美元的漂亮胸针,便萌生了一种心愿:他要筹足5美元,买一颗胸针,母亲节时送给妈妈,这个愿望就是鲁本的秘密。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艰辛努力,鲁本终于靠捡破麻袋秘密攒够了钱为母亲买了胸针,实现了自己美好的心愿。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

  3、从故事中受到关爱他人,疼爱父母的教育。

  《鲁本的秘密》一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

  实践以上目标需要一课时的教学时间。

  三、学情分析

  “给,永远比拿快乐”,这是高尔基富有哲理的名言。可是现在的学生由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加之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宠爱,他们得到的颇多,奉献的甚少,因而很难体会这句至理名言。这篇文章无论是从语言文字还是故事情节上,都浸透着儿子对母亲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相信通过学习,通过朗读和感悟,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学生心中那沉睡的亲情一定会被唤醒,一定会与主人公鲁本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四、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运用广告启迪学生的亲情,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亲情,播放录相体验亲情,联系生活实际激起亲情。具体做法是:

  1、教师以“导、启”为主,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读”为主要方式悟情,学习“秘密攒钱”这一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鲁本可以用哪些方法筹足5美元”、“你想对鲁本或者他的妈妈说点什么”等问题设计,以“思、说、议”为次要方式动情,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媒体:以媒体为辅助方式激情,配乐朗读,渲染课堂气氛;播放学生生活录相,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把家长请进课堂,学生与家长对话,加剧心与心的交流,,力求把课堂情感推向高潮。

  五、教学过程

  (一)广告引入,创设情景。

  1、教学开始,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大家熟知的关爱父母的公益广告,引入课题。

  2、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

  质疑是对学生“阅读期待”的利用,凸现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地位。

  (二)整体感知,进入情景。

  “鲁本的秘密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朗读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又能顺利解决该问题:攒钱为妈妈买胸针就是鲁本的秘密。(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胸针”图)

  (三)自主合作,感悟情景。

  1、赏读“心愿实现”部分。

  “鲁本为妈妈送胸针”是本课最感人的情景。我的教学采用打破课文描写顺序的方式,直奔故事的高潮。一段教师导语之后,多媒体出示

  “送胸针”的图像,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30-35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全班学生再带着激动、兴奋的感情齐读,体验鲁本实现心愿的快乐和幸福。

  2、精读“秘密攒钱”部分。

  (1、)“给,永远比拿快乐,”快乐的获得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鲁本利用捡麻袋的方式秘密攒钱,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这一部分:勾画使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重点句,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分角色朗读

  “鲁本卖最后四个麻袋”的情节。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感悟鲁本捡麻袋的艰辛和对妈妈深切的爱。

  (四)拓展延伸,体验情景。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当学生深切体验了主人公鲁本的辛苦付出获得了成功,换来了幸福的时刻时,学生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千言万语。我设计了一道拓展思考题:“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对鲁本或他的妈妈说点儿什么吗?”学生即兴发言后,我动情讲述《我的妈妈》的故事。

  新教育理验告诉我们:“学生不做教材的奴隶”。我们应将教材的树干根植于土壤——学生的生活之中。“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都在哪一天吗?你都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在学生动情诉说之后,接着播放一段《我为妈妈献爱心》的实况录相,让学生充分体验“给,永远比拿快乐”的道理。

  最后,教师总结板书,结束教学活动。

  板书设计:

  鲁本的秘密

  爱

  买胸针 捡麻袋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接着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点,最后写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文字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借助图片和音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本课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在教学中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点从内容上讲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彩塑、壁画),难点就是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说教法

  《莫高窟》是继讲读课文《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夜色》之后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泥塑、谈绘画,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借助图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目的是为了后面学生找描写彩塑、壁画的内容打下铺垫。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围绕研究性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探讨,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如果学生不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养成能提问的好习惯。)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随机进入,这样,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尊重学生。)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学生欣赏图片,形象具体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态。)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彩塑的神态。)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情感。)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学生配上动作。(此目的是通过美读、模仿,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6)想像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放幻灯片)

  (渗透学法指导)

  4、自主品读彩塑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领会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理解“结晶”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五)、欣赏影片。

  (进一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激发学生内心对莫高窟的欣赏,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说: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惟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锁定在: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诗所表达的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再现形象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教学中应让学生积极地诵读,在诵读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基于此,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解诗题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关于他的诗,同学们能背多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背诵杜甫的其他诗作。接着引出课题《房兵曹胡马》,学生利用工具书解题,胡马: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马,也就是诗中的大宛马。教师讲解和汗血宝马有关的故事,让学生在学文之前就先认识杜甫笔下的雄健之马,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步感知,明诗意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首先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这一步骤来展开学习。自读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尤其要注意读出诗句的节奏,解决不理解的字词。本诗需要注意的字词有:锋棱竹批峻堪骁腾

  学生采用读读、议议、查查、问问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初步解决后,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理解诗意的情况,教师以学定教、以导顺学,在疏通字意的基础上,感悟诗意,讨论交流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体会马的外形,再抓住“风入四蹄轻”“体会马前进的速度,抓住“真堪托死生”和“万里可横行”体会马的骁勇,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这匹马的外形和它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场面,将诗句在学生头脑中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有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三、细读品味,悟诗情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这匹马有了准确的认识,教师又继续引导,作者的朋友房兵曹骑着这匹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杀敌,报效祖国,假如是你是房兵曹,骑着这匹战马你会做些什么呢?杜甫骑着这样的好马又会做什么呢?教师介绍杜甫写这首诗时唐朝国力强盛,他正处于青年时期,锐于进取,胸怀大志。至此,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马的品格和杜甫的相似之处,诗的意境喷薄而出,在反复诵读、感悟中,营造特定的情境,突破了难点,实现学生、诗人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

  四、拓展延伸,晓诗人

  出示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采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联系老师介绍的杜甫的生活背景,自读感悟诗的意境,巩固学法,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以时间为经线,深入认识伟大的诗人杜甫,感悟古诗独特的魅力。

  说教学反思:

  1、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教师以学定教,以导顺学,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的情怀。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品悟出诗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教学中,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诗句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并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投身于其中,感诗人之所感,想诗人之所想,愤诗人之所愤……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想象的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3、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意,初步进入诗的情境,通过品析文眼,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通过多种诵读方法,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导”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导”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导”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较好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金蝉脱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以及伟人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甚至为之献身的精神,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进而培养出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清晰细腻地为我们呈现出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对金蝉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不同时期金蝉的行为作了详细叙述,在对关键场面中动作的描写都各有特写,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作者对观察到金蝉脱壳过程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神奇的热爱与赞叹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积累一些生字词,了解到大自然中类似金蝉脱壳等现象的神奇,从中得到强烈的震撼,还能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只有观察得认真细致,才能写好文章。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的这种认识,结合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中的10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③(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并体会到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重要性,因此,结合此情况,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掌握金蝉脱壳的神奇过程以及在金蝉脱壳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和教学上谈谈。

  第二、教法、学法

  本课作者观察金蝉脱壳过程认真细致,叙述详细生动,语言极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真实再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进入对金蝉脱壳神奇过程的浓厚兴趣中,展开对本课的学习。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见到过金蝉,却很少有学生见到过金蝉脱壳的过程,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见过的金蝉是什么样子,在教师出示金蝉图片的时候,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金蝉脱壳的视频,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自己观察事物的兴趣并培养认真细致的精神。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由于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因此我把这篇课文设置为一个课时。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借助多媒体等相关手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导入新课:(2~3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新问题来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既概括和复习了旧知识,又通过问题引出新知识,从而展开本课题的学习。这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的导语是这样的:我们之前对《火烧云》的学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体会到只有认真细致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金蝉脱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金蝉吗?见过金蝉脱壳吗?金蝉脱壳的过程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为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大致理解生字词的写法和意思,把握课文大意。(5分钟)

  2.讲授新课:(25分钟)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并对课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出示金蝉脱壳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蝉脱壳的情形。

  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大致归纳出课文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部分写金蝉脱壳。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义务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清朝末年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反映了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分四段,其中第二、三段是重点段,本课的表达方法是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认识过渡句与过渡段,理解它的意义;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这是在第一单元借助中心句进行正确领会中心思想训练的基础上,对中心思想的把握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为第5单元的习作训练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续写文章打下基础。准确地把握了课文之间的联系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教学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具体说来,本课着力于下面四方面的训练:一是训练语言。着眼于篇,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和段落,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发展思维。如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层地叙述的,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理解课文中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帮助詹天佑出主意,看看是否有别的办法,以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三是渗透德育。本篇课文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鲜明,热爱祖国的思想、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些都是跨世纪人才所需要的,所以在教学中着意点拔,相机渗透,实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四是培养能力。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方面:会正确读写11个生字,理解藐视、阻挠等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在认识过渡句、段的基础上,理清段落层次,知道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本课分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2课时,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第3课时,总结课文,领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学习方法和中心思想。

  下面,我着重说第2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细读第三、第四两段,用推敲重点词句和画简图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扩句写段练习。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的内容。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领会中心思想。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重在品析跟中心句关系密切的词句,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标点的品味、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画简图和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幻灯出示口头填空题,回顾本课的中心句与全篇课文内容的关系。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需要复现已知的知识及学法,为新旧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指明学习的目标及探索的方向,让学生从课后题着手,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相应合理的定位。这样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

  (二)细读课文,把握要点,知道课文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表达中心的。

  第三段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讲了三层内容,即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概括要点要准确,这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因此,让学生多读多思,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归纳要点,提高概括能力。

  第一步,指导方法,打开思路。第4自然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然后用几个字概括。(板书:勘测线路)

  第二步,学生练习概括第5、6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书上用铅笔写一写)教师反馈后板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三)品析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表达中心的。引导学生紧扣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部分教学我设计了三个训练点。

  第一个训练点:

  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1.训练目标

  体会詹天佑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态度和爱国思想。

  2.训练过程

  ①读读划划,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他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②做检测题1:为什么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③读读议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前一句写詹天佑的决心,后一句写修不好铁路的严重的后果,一正一反,中间用否则转折。在读读议议中,使学生体会到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勇气和战胜重重困难的动力,都源于他的一片精诚爱国之心。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训练设想

  学生从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验中能够领悟到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国思想。引导学生评价人物,从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动着眼,授之以渔。

  第二个训练点:

  画出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简笔画。

  1.训练目标

  ①理解詹天佑根据两地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以缩短工期,表现出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和智慧。

  ②抓典型、抓要点的写法,使文章精炼。

  2.训练过程

  ①划出写京张铁路在经过居庸关、八达岭、青龙岭时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语句。

  ②画简图,同桌交流。

  边读边想象,把语言文字变成图画。(这样既达到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③在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施工中,集中反映了詹天佑的()的精神。

  (1)爱国(2)负责(3)虚心(4)创造

  ④修筑铁路要开凿的隧道很多,为什么要重点写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工程?

  ⑤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你帮他出主意,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第三个训练点:

  第4段的第二句: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1.训练目标

  联系第二段、第三段,推敲体会这个句子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训练过程

  ①快速默读第4段,思考课后第4题:课文第4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内容,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藐视和回击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通过)这里可以换别的词吗?然后做检测题2。

  ③熟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划划,议议:帝国主义怎样藐视中国,这件事又怎样回击了帝国主义?

  3.训练设想

  掌握中心思想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抓住重点句、段来体会。本例设计把前后三段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话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朗读和品味,理解藐视和回击,让学生懂得词语用得准确,能够牵动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从而准确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有藐视,就有回击。修铁路如此,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如此。所以这两个词语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而且恰到好处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四)选读,让学生把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语句或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扩句写段练习: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一题写,写后交流评议。

  1.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有的说____,有的说____,还有的说____。

  2.如果你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以《我认识的詹天佑》为题写一段话。

  3.看课文插图写一段话。

  这样设计的根据:①读是吸收,写是运用,读写结合对于语言文字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②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提供思维的空间,启发创造想象,身临其境地谈感受,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9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语文说课稿集合5篇

2.【实用】语文说课稿集合八篇

3.【推荐】语文说课稿集合五篇

4.【必备】语文说课稿集合八篇

5.五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

6.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7.五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

8.【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