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1-07-13 16:57: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初中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编6篇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1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伤仲永》。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及纵向对比的写法;

  2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引导学生理解纵向对比的写法;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及媒体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增强课堂的表达效果。

  我的整体教学思路是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疏通文意,感知课文----推究文理,把握目标----小结练习,实践提高

  我的教学环节是: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它启示我们业精德成的关键在于勤奋专心。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论天资多聪敏,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否则将一事无成。现在,我们就从今天的小故事中再次体会一下这个道理。

  这样导入,衔接旧知识,又联系新知识,悬念的设置激起学生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了解作者:

  提示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掌握,准备作一分钟的抢答练习。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锻炼速读速记能力,抢答练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出示教学目标:

  这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于了解字音、字型、字义,对读文的重音、节奏、语气等都有提示。

  四、学生自读课文,每人2遍,教师出示朗读标准:

  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再次感知课文、理解文意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数同学都能活跃思维从朗读中领悟道理。

  五、将学生分组准备疏通文意,并选出两组代表一读一评,给大家示范。然后教师给予评价,并指明重点的词语及用法。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学生理解文章的过程,分组法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更调动了中差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性思维,跳跃性使思维得到全面开发。特殊语句的提示引导学生体会古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坚定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六、指导学生跳读,教师置疑,学生合作,思考下列问题:

  ⑴幼年时的仲永有何表现?

  ⑵我两次“还乡”,见到了怎样的仲永?

  ⑶仲永为何“泯然众人”?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三个问题的设置重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落,熟悉课文知识,增强对课文的分析能力。跳读课文完成问题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问题的讨论深入文言文内部层次,扣准教学目标,增进学生的理解力。问题一步步由易到难,有梯度、有层次,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发表议论之后,我是这样明确的:仲永幼年聪颖过人,天赋超群是“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而当我两次还乡所见的仲永却“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原因在于“父不使学”,这就启示我们:后天的学习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材具有重要意义。,

  七、难点探讨

  作者寓理于事,是通过什么写法揭示文章主题的?

  这一问题是难点的提示,激起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在此处明确答案,并作小结:全文作者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把仲永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段的情况作了对比,即纵向对比,在叙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现,从而阐述了必须重视后天学习和后天教育的道理。

  八、设置分层练习,即基础题和能力题。

  基础题侧重音、形、义,能力题侧重写作和说话。分层练习全面照顾,既重基础,又重能力让各层学生都有成就感,有喜悦感。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环节的安排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特点,听说读写全面照顾,同时体现自读课型,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思维。

  附板书:伤仲永

  幼年:指物作诗立就

  长大:泯然众人-------纵向对比

  原因:不使学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2

  探究

  教学任务:研读课文,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课堂讨论来解释、分析、解决问题;对本文学习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解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学生活动: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逐个解决;最比较困难的问题要学会层层剥开,最终彻底地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但也要在巧妙地评价引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最基本的规律;要努力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解释文本,理解文本的丰厚内蕴,让学生克服架空分析和抽象演绎的毛病;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分享、交流、切磋、以及相互评判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要合理引导,要恰当评价,要有效归纳。

  就本课的教学而言,作为教师要特别善于因引导学生将大问题划分为小问题。比如,我们在讨论别里科夫的现代意义的时候,就可以分解成以下的一些列小问题:

  标题中的“套子”到底是指什么?“套子”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结合文本来做解答。

  全城的人为什么都怕别里科夫?为什么别里科夫能辖制全城?

  课文结尾写到:“我们埋葬了别利科夫,可是还有多少这类套中人留在世上,而且将来还会有多少套中人啊!”这里包含着怎样的深刻含义?

  作品的开头和结尾所写到的村长的老婆马芙拉有什么作用?

  如果把作品的标题换成《别里科夫传》好不好?为什么?

  4.提炼

  教学任务:总结反思,提炼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总结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活动: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自己所学得的东西,学会与同学分享。

  教师指导:关键是要让学生生成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要总结提炼出原理性的指示,方法性的知识,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一定要明白,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教师要力求使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写学习后记或学习反思。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也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策略,让不同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

  比如,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外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性阅读,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或周记):

  别里科夫葬词;别里科夫日记;别里科夫遗书;别里科夫之死;别里科夫祭文。

  又如,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别里科夫性格的现代意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课外思考: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存在“套子”吗?还需要“套子”吗?请您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能提出问题,或者是不能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不能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解,因而对问题的探究也就不具体不深入;

  3.不能结合文本来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

  4.不能通过科学的归纳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

  (二)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根本大法。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要随机应变,相机诱导。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

  1.引导学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从自己没有读懂的、有困惑的地方去提问;

  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受最新鲜、最深刻的地方去提问;

  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让学生谈阅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感受”中去寻找和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来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解释、分析、解决问题

  从分解概念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发现和选择有利于解答问题的材料;

  扣住问题解释和分析材料,以求对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出更具体更深入的分析;

  善于将学生提出的零散的琐碎的问题组织起来,使之围绕主要的核心的问题展开讨论。

  3.引导学生总结提炼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来概括提炼有价值的原理性知识;引导学生从学习策略的教学来概括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分析人物性格,要抓住文本中的具体的细节,要善于把握人物性格的核心,要结合作品分子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人物命运则要注意扣住情节结构来理解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挖掘人物不幸命运的深刻的原因。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3

  一、说教材

  《望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板块第一课。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学习本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为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杜甫的胸襟和气魄,提升学生的人文认知。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感悟诗的意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远大的胸襟抱负。

  教学重难点:背诵诗,感悟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怀。

  三、说教法学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知识内化→拓展深化

  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

  在语文教学中我力求达到让语文回归到学科的本质属性中来,突出其工具性与人文性,让语文学科回归到一种真实和质朴的状态,不花哨,不走形式,不摆空架字。语文应该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是生动的,立体的。更是我们汉语言所特有的美及蕴含的丰富内涵。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真实展现,一种从不会到会的的过程。从教者到学生一节课都不会是完美的展现,而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问题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更引起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继而寻求到一种较为合理的解决手段。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本决定不了读者,那么教师也决定不了学生,而是学生决定教师。因此我渴望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讲解,引导,到放手,梯度式的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从歌曲《我爱你中国》的歌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产生一

  种对于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进课堂,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二)复习:杜甫其人,创作背景。为深入体会内涵做铺垫。

  (三)简要的教学过程:

  讲读第一联,突出写作特点及蕴含感情。

  师生合作研读第二联,体会用字的精妙及修辞方法.

  自主学习第三联,多角度进行赏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问题的能力。深入探究第四联,体会其中的哲理,深入理解作者伟大的胸襟抱负,及伟大的人格。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五、总结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情境感悟中体味诗人的酣畅豪情;在自主探究中构建自己的诗歌鉴赏;在诵读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从而营造出一种较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继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谈谈教材

  《背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以 “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而《背影》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背影》一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三个方面: 首先,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为解决本文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初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

  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给:“请您毫不犹豫地在每一堂课上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出示背影的图片,看与思相结合,“同学们,咱们的父亲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从而进入了学生自由谈,进入了课文,接着顺势而导,“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这样顺利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在上新课之前,我要求学生自己运用网络,搜集作者的生平资料和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首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虽然到了初中,但对生字词的了解仍然是最基础的。 接着,再检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之后,在要求学生运用三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的情况,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讨论结束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分步处理。对于不涉及文章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当堂不为解答,对于能引领全文中心的问题,不急于强解,留到下一集中阅读环节重点突破。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为自己的朗读打好基础。听完录音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

  第二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进行分析理解。 我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别分为四大组,每组自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讨论结束后,在由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全班的相互交流和总结。这四个问题分别是:

  问题一: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它们表达了父亲怎么的思想感情?

  问题二、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问题三、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

  问题四、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地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所以,一方面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探讨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拓展到我们的.课堂之外,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方面: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帮助学生加强对全文的理解。

  2、小练笔。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让我们为他们做点事,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受,并整理成一篇日记.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在家中,使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也完成我们教学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5

  一、关于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其特点。

  《松树金龟子》一文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动物世界”中的一篇说明文。本单元课文让学生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起他们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松树金龟子》一文通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向我们介绍了具有“音乐天赋”的松树金龟子,使我们了解了金龟子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唤起我们对动物世界生存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了解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

  (3)体会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4)探究昆虫界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从观察入手,抓住动物的形态、动作、习性来科学说明。

  (2)一些生物学术语;本文的写作特色。

  4、教材教材处理

  (1)课时安排:两课时

  (2)教学设想:

  本文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学会生字词,了解作者,感知课文结构,熟悉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第二课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婚恋生活,发音原理的相关内容以及体会作者对金龟子的情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激发起他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练习法。教学第二课时,我首先以习题练习形式,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成果。

  2、讨论法。学生限时速读课文相应内容,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再进行小组讨论,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总结得出课文主要内容,再由小组推荐学生作答。

  3、提问法。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关于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内容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提出问题,别人作答,激发起学生参与热情,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理解。

  通过以上多种教法的采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只有对课文内容完全理解了,才能便于指导朗读,朗读时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富有表情。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金龟子的图片,读文后字音词义及文学常识内容的检测,我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插入大量图片、动画素材,使其认识文中所涉及昆虫类更多的伙伴。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地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习以深刻的印象。

  三、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动物世界中的昆虫类),我采用让学生“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学习本课。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金龟子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看看,使学生对其外形有了初步印象。再通过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的教学,深入理解文中关于金龟子婚恋生活、发音原理等内容,最后上升到唤起学习对动物世界生存状态的关注,并积极投身于保护野生动物的人群中去,还可让他们说说自己学习后的体会。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自学生字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了解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

  第二课时:

  检查导入→熟悉新内容→深入理解新内容并能表情朗读→总结全文结构,体会写作特色→拓展性练习→布置作业。

  课文主要内容

  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婚恋生活及基发音原理。

  写作特色:

  1、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抓住事物特征展开说明。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五、教学预期效果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理解掌握并学习运用本文中几种写作特色,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注意它的形态、动作、习性等,写一篇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颜色

  仪表堂堂色泽

  一、外形特征花纹

  流苏的作用—高敏度感觉器官

  折扇的作用—求偶的标志(雄)

  生活习性:夏至露面,像晚上树

  二、生活史婚恋生活

  唱歌、发音大批量、唱歌的原因

  死亡与繁衍

  三、作者发出呼吁,别去打扰它。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饶,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新诗很有吸引力,在小学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格律诗,这首新诗语言美,富有节奏韵律,会给学生们一个全新的感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这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和深刻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牢牢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迸出思维的火花,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的能力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理解、积累痴想、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学会运用;

  3、学习象征的手法。根据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我把本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定为:

  1、学会朗读、品味诗歌语言;

  2、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悟诗歌;

  3、领会诗中“山”、“海”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人生,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2、树立正确的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是:新课标中强调了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本诗的难点是: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写作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为此我特确定本课的关键点是:理解文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二、生情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四、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课文。

  (联系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

  2、出示学习目标。

  3、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4、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

  5、研读赏析。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6、体验反思。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

  7、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精品】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编6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语文说课稿汇编6篇

2.【精品】语文说课稿汇编八篇

3.【精品】说课稿初中范文6篇

4.语文说课稿初中汇编八篇

5.【精品】语文说课稿初中集合六篇

6.【推荐】语文说课稿初中汇编九篇

7.有关语文说课稿初中模板汇编五篇

8.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