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7-11 21:03: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说课稿范文集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小学说课稿范文集合四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我今天所上的这一课《恐龙》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第21课。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紧扣住文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具体的介绍。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首先,作者介绍了恐龙的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环境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其次,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及形态。这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为了具体说明“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列举了身体庞大,踏步好似雷鸣一样的雷龙;身体很长,走路好像吊桥在移动的梁龙;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有四支利剑一样尾刺的剑龙;以及脸上长有三只一米多长大角的三角龙。作者在第3自然段里还介绍了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鱼龙生活在水里,体形像今天的海豚;翼龙身体的两侧长着翅膀,能展翅高飞。接着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先介绍恐龙吃什么——“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之后,重点介绍了陆地上“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霸王龙。然后介绍恐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恐龙是卵生的,它们先生下外壳坚硬的蛋,当小恐龙破壳而出的时候,会得到老恐龙的细心照料,直到它们能够找到食物为止。最后介绍了恐龙的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综观全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文字,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有关恐龙的知识,读罢能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并用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比较说明:如在介绍雷龙时,作者为了说明“雷龙是庞然大物”,就用了人们所熟知的大象来与雷龙作比较,说“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从而使读者感受到雷龙身体之庞大。又如在介绍恐龙的亲戚鱼龙时,作者把鱼龙同人们熟悉的海豚作比较,说它“很像今天的海豚”,如此说明使读者对鱼龙的外形有了形象的感知。比喻说明:如雷龙“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就用了比喻说明的方法,使读者对雷龙踏步时的情景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又如,梁龙“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也是用比喻说明的方法来使读者感受到梁龙走路时的有趣情景。再如翼龙“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也是用了比喻说明的方法,使读者对翼龙展翅高飞时的情景也有了一个极为形象的感知。数据说明:如介绍梁龙身体很长时,用了“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说明。又如介绍剑龙的时候,就用了“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和“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来说明的;介绍三角龙时也用了数据说明的方法。正是因为作者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才使读者对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

  基于以上的特点,这篇课文我安排两个教时:

  第一教时,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教时,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那么今天我所教的是第二课时,学生对恐龙比较陌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媒体课件。

  以下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作一说明:

  一 谈话复习旧知引入教学,让学生回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二 精读课文

  第一段使学生明白正因为当时的条件适合恐龙生存,所以恐龙的数量很多,分布范围很广。

  第二段课文的2—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提了一个问题。学生默读小组讨论后再一起理解,在学生回答完前面三个问题“恐龙的种类有哪些,形态各有什么特点,恐龙的亲戚是谁,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它们吃什么”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翼龙和霸王龙,就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找出这些恐龙来,教师逐个点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恐龙的形态,我用了这样的方法,先让学生找出喜欢的恐龙的语句读,重视朗读训练。接着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把课本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体态语言。在讲解恐龙是怎么生育后代时着重使学生理解恐龙这种独特的卵生生育方式,并进行扩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这样的生育方式。教学完2—5自然段后让学生一起朗读引出恐龙在广阔的原野上奔跑、吃食、繁育后代这个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再一次去感知两亿年前恐龙的生活,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为下面第三段中的内容激励学生长大去探索恐龙神秘消失之谜作下铺垫。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旨在激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去探索恐龙神秘消失之谜。为了激励学生这种探索欲望我在上课结束前印发了一份有关恐龙的资料供学生阅读,还准备了一本有关恐龙奥秘的书供学生浏览。

小学说课稿 篇2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

  本次活动虽是平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

  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主要意义是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一条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使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名字的故事》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辽海版《品德与生活》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节课所处的单元是“我们的新家”,包括两个主题,这是其中的一个主题“我”。在授课时重点从学生看到过的、感受过的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对名字来历的疑问与思考。结合本课特点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名字的来历,感受父母家人的爱和美好祝愿;

  2.情感目标:通过为班级起名字的过程感受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与同学的关系;

  3.行为目标: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教学难点:为班级起名字,感受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与同学的关系。

  (四)课前;隹备

  1、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现代品德教学研究证明: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因而,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情景法:从学生熟悉的街道、店面的名字引出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名字的来历(谁起的、名字的意义,感受家人的爱与希望),由此产生表达的欲望、探究的兴趣。

  3.倾听欣赏法:请学生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引导孩子尊重别人,学会倾听欣赏别人的讲话。在讲述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孩子。保护孩子的积极主动性。

  4.对比法:对比、感受家长为自己起名字和自己为班级起名字的心情是怎样的。由此感受父母的爱、关心、和对自己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给班级起名.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知道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产生热爱自己班级的情感体验。

  5.活动延伸法:讨论确定班级的名字,说出充足的理由和可行的方案。除了课堂,还可以延伸至课后,最终达成活动的目标,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选择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引发儿童的探索欲望。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倾听、欣赏和对比。使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景:

  从学生熟悉的街道、店面的名字引出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老师导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走过的每条街道,路边的每个店面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或许只有两三个字.却包含着深深的祝愿、美好的祈盼。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享关于名字的故事。(配着舒缓的音乐教师娓娓道来)

  板书课题:名字的故事

  (从学生看到过的`、感受过的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对名字来历的疑问与思考,从儿童的兴趣和童心出发,为后面开展讲名字、起名字的活动做好了心理铺垫。)

  (二)全班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

  1.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向自己的父母打听了自己名字的来历。比比看,谁能把自己名字的故事清楚地讲给小组的同学听!讲得好的,由小组推荐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分成六人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言。

  (品德培养不能只局限于课堂40分钟,而是延伸到学生生活的任何时间与空间,时时提醒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自己身边的事和物;同时家长的参与与配合,正是教育所要求的、期望的,为教育一致性的达成所努力追求的。我把教育搬到了家里,把父母、长辈、家庭对孩子的爱也充分调动起来,让爱成为最好的教育。)

  2.师:看到同学讲的这样好,我也来讲讲我的名字的故事,好吗?(老师讲自己名字的来历,同时表达了对父母的热爱。因为这是刚入学不久,学校、老师一切都那样陌生,而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那样神圣、威严。老师通过向大家告白自己,消除了学生对自己的畏惧和紧张,为和同学友好、坦诚、朋友似的相处打开了心灵之门。这也是新课程、新理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

  (三)学生讲述名字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请小组推荐的同学来讲,相信大家讲的会比我好。

  (请学生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鼓励敢于发言的孩子,每个孩子讲述完后,教师做简短精辟的鼓励引导之语。帮助学生分析出取名的几种方式1.根据季节取名。2.根据出生地取名。3.根据家谱取名。4.根据家人的期盼和祝愿起名字。)

  这个活动,目的一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使全班同学在讲述人的叙述中共同感受长辈的爱与期望。

  (四)评选最佳听众

  师问:同学们听了这么多名字的故事.现在评选最佳听众。谁记住了另一个同学名字的故事?(新入学的孩子在课上、课下会倾听别人说话,即影响学习,又影同学之间的交往。倾听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表现。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谈话,会给他人带来温暖,也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成长和学习。)

  (五)给班级起名字

  师问:我们自己都有寓意深刻的名字。那我们生活的一年级一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还没有名字呢?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带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给我们的班级起个名字吧1

  1.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动脑起名字。

  2.交流汇报各小组的情况。师先起个名字“清华班”“快乐天使班”(备课时,我担心学生起不出名字就给学生做个示范。)

  前面的活动学生感受到的是爱,心中充满爱。而为自己班级起名,除了进一步体会爱.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实践爱。爱自己的班级,爱自己的新家。真正体会到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生活,使这次活动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孩子们在为自己班起名的过程中。带着希望、祝福、带着对班级的热爱.也带着对家长爱的体验.亲身感受爱.家人的爱.自己的爱。

  (活动上到这里。已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热爱自己的班级.显现出自己对班级的关心。充满了对班级的希望与祝福。)

  (六)教师总结、学生谈感受

  1.师:说说你给班级起名字时,心情怎样?

  2.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

  3.师小结:是啊!你给班级起名字时的心情和爸爸妈妈给你起名字的心情是一样的。你的名字包含着父母的希望.和对你生命的祝愿。

  (七)活动延伸

  师:为了我们班级有一个响亮的、代表大家共同心声的名字.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讨论.选出大家赞同的名字,我们下一次活动时,表决、挂牌,好不好?

  (学生的感受,教师的总结,并不是活动的结束,而是美好生活的开始。家长对学生的爱,已经延伸到学生对班级的爱。下一节课的最终选定班级名字和挂牌仪式更会让学生期待)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具有以上特点:简明扼要、占题固情,使学生对起名的方式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附:名字的故事

  季节

  出生地

  家谱

  意义

【【精品】小学说课稿范文集合四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2.【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3.【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4.【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5篇

5.【精品】小学体育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6.【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集合九篇

7.【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

8.【精品】说课稿集合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