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池上》说课稿
《池上》这首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接下来,小编把精心挑选的《池上》说课稿分享给大家,欢迎你们阅读和借鉴。
《池上》说课稿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中“偷”“不解”的意思。
2、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课前准备
课件
一、课前导语,揭示诗题。
1.小朋友们,再过不久,池塘里的荷花就会盛开。瞧,多美的池塘啊!你们看到了什么?
2.一天,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被满池的荷花吸引,来到池塘边,他看到了什么呢?
板书:池上。谁愿意读题目?(池上在这首诗中就是指在长满荷花的池塘里。)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先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全诗,生字用红色的字:撑、艇、萍、踪
这些红色的字你能读准吗?谁来试一试?(评:后鼻音读的真准)齐读这些生字,读两遍。
(2)把这些字放到诗句中,谁想读?
3.读诗,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能读出诗的节奏。这首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
4.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你们也想试试吗?(标出停顿符号)给你们一点提示,自己先练练。
5.结合文中的插图想一想,池塘上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小娃偷采白莲)
相机讲解:莲蓬白嫩,可以吃。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
1.诗中白居易这样描绘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男生读。
(1)孩子们,小娃真的是在“偷”人家的白莲吗?
生:绝对不是真的在“偷”,因为他脸上看不出一点紧张和害怕。
生:小娃这么小,这么天真,不会想到真去偷人家的东西。
生:说不定是家里种的的,因为他不但有小艇,而且他还会撑呢!说明他经常跟着父母出入这一片池塘。
生:农村有很多荷花和荷叶,小娃去摘不算“偷”。
师:看来这里的“偷”不是偷东西,而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意思。
(2)小娃为什么要偷偷的采白莲?
生:也许他父母舍不得给家人吃,要留着卖钱呢!可是他太想吃莲子了,怕大人不同意。
生:主要是去练习一下自己撑船的本领。可是父母担心他单独撑船有危险,已经禁止他撑船了。
生:可能是想采摘一点送给自己的同学尝尝鲜的.。可是莲蓬还没有完全成熟,父母不给采摘。
生:他很调皮,就想去玩一下,当然不能让大人知道,还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师:小朋友能将一个“偷”字,读出这么丰富的内容,真了不起!
(3)诗人也觉得小娃不是偷,还很天真可爱呢!恰当的使用“小”字,可以表达内心的喜爱!
(4)此时,你眼中的这个小娃是个怎样的孩子?(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带着喜爱的心情,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2.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展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女生读。
(1)这两行诗,你读明白了什么?
解:知道
藏:隐藏
浮萍:一种水草(出示图片)
诗句:小娃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他哪里想到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暴露了他的行踪。
(2)小娃想到这些了吗?(没)他会怎么想?
生:虽然浮萍一道开,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浮萍又会马上合起来,而且会合得天衣无缝!
生:管他呢,只要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回,即使被发现,也无所谓了,不就打一顿嘛!
师:老师听出来了,即使行踪暴露也丝毫不会影响他的心情。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
(3)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这两行诗。
3.你有过类似“偷”的事情和乐趣吗?
……
四、吟诵积累,总结升华。
1.孩子们,愿意象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先试试。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展现诗句意境的画面,优美的古筝音乐)
2.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谁已经记住这首诗呢?抽生背诵。
3.其实,象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寺徐公店》课后可以找来吟诵。(展示资源中的拓展练习)
4.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五彩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多姿多彩吧!
《池上》说课稿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教师:《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6抽读生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
8齐读全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查字典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讨论: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讨论:从“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给诗配图,加深理解
1给诗配图,师生评价。
2根据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根据自己所画的图背诵古诗。
2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描描写写(课后第3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填空,再读一读(课后第2题)。
3请学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池上》说课稿篇三: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里。我采用了“调动积累,导入新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吟诗炼字,体会意境——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理解诗意、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设计意图:
由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搜集关于诗人的生平和关于荷花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设计意图: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jiao融,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池上》说课稿】相关文章:
池上教学设计09-24
《池上》教学设计06-17
池上优秀教案07-08
《池上》教学反思12-12
《池上》优秀教学设计01-04
《池上》教学设计模板12-04
《池上》教学设计(精选5篇)12-26
《池上》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1-16
《池上》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12-03
《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