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18 16:34: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教材地位

  从教材体系看,第三课讲“企业和经营者”,从微观的层次描述了国民经济的细胞,第四课讲“产业和劳动者”,则要从宏观的层次上剖析国民经济的“经脉”,而本框又是第四课的开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经济结构调整和新产业格局形成是关键性问题,而结构调整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和农业上,所以学习好本框内容可以得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体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大产业、农业和乡镇企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我国农业的地位、现状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农业的忧患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的观念;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办法。

  知识和技能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三大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农业、"两高一优"、乡镇企业。

  方法和过程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归纳、观察、发现问题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我国农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自学,对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仍然偏紧的事实进行形象、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上面的理解,加上学生离农村生活较远,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把本框的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体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引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强烈愿望,难点确立为对如何走高产、优质、高效道路有一定的理解。

  二、 说教法学法构思

  (一)教学设计

  根据本框教材理论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发展为本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开教学,辅之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学法设计

  引导自学,提出疑问。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并提出疑问。这一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质疑能力,及抓住重点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新课:

  曹操有两句名诗:“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凭借着这两句名人的诗句,杜康酒竟得以千年不衰,名扬天下。(学生思考:酒从生产到出售需要哪些环节呢?轻松开场,激发兴趣。)(二)讲授新课

  对于GDP、GNP部分的教学

  展示教材98页“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图”,并补充美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图。我先介绍GDP和GNP的相关知识,可以由“姚明在美国NBA打球的收入”厘清两者关系:姚明的收入应计算在中国的GNP中,或者计算在美国的GDP之中。然后结合图表让学生进行纵横比较,并讨论两个问题:①统计GDP或GNP的意义有那些?

  ②通过比较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两点结论。(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很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对于农业部分的教学

  1、由于这部分知识点多且零散,所以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做到心中有数:①农业的含义和分类、②农业的作用、③我国农业的现状(成就和不足)、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意义、⑤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⑥同时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2、农业的含义和分类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我结合溧阳板栗和螃蟹的生产帮助学生加深对含义的理解,导入农业的作用。

  3、让学生分析教材99页第三自然段多农业作用的描述一共讲了几个层次,师生共同探究后概括出农业的四点作用:一个形象比喻,三个方面切入。“一个形象比喻”是指农业是国民经济这座大厦的基石, 学生讨论:为什么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从我国的现实粮食供给来讨论,假设我国有钱去国外购买粮食去分析,“饭”的汉字构造分析)

  5、多媒体出示美国农场与中国农田在农忙是的情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农业技术设备的落后,从而引出应大力发展农业。用民谣“想的是先富快富,盼的是政策稳定,缺的是资金技术,愁的是没有销路”引出如何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然后通过学生讨论、画图表、创设情景等方法,从政策、科技、投入、产业化四个方面启发引导学生掌握这一内容。

  6、因为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问题是目前的新问题,也是学生比较难以明白的内容,事实材料来帮助学生形象地进行认识,这里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调查报告。并调取相关资料以天目茶场"公司+农户"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7、农村经济“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巩固

  1、先请同学们总结。

  2、教师引导: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刻的理解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农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知道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就非常困难,农业社会就难以稳定,农村经济就难以发展.以致于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年来党和国家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探索农业发展之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总之,“三农”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3、布置两道典型题目,当场巩固。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

  课堂设计说明:

  让学生用学具旋转依次得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使学生体会到在这里所有角的形成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并且把以前学习的角和新认识的角结合起来复习了一遍,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系统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平角、周角的特征,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会在画出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 通过实践操作,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辨认平角和周角,并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平角与周角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活动角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角”,问: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图形吗?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你们以前认识过哪几种角?

  3、你能用活动角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动手操作。

  师:在旋转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旋转与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前面引出了角,紧接着复习角的定义和学过的几种角,过渡自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非常有效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角

  1、出示导学提纲1:

  (1)转一转: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旋转出一个比钝角大的角。

  (2) 想一想:当你把角的两条边旋转到形成一条直线时,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形成了什么角?

  (3)议一议:在小组内讨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

  3、全班交流

  (1)指名演示角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通过旋转,角的两边形成一条直线时,引导学生讨论: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4)指导学生画平角,注意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的画法。

  (5)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摆学过的锐角入手,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平角,但教师不急于告知学生这样的角是平角,而是鼓励学生去怀疑“它是角吗?”,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角的已有经验去判断和讨论,最后肯定它是角,这样就使学生真正认识了平角,理解了平角的特征)

  (二)认识周角

  1、出示导学提纲2:

  (1)转一转: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旋转出一个比平角大的角。

  (2)想一想:当你把角的两条边旋转到完全重合时,此时是不是角?叫什么角?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3)议一议:在小组内讨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

  3、全班交流

  (1)指名演示角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通过旋转,角的两边完全重合时,引导学生讨论: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4)指导学生画周角

  (5)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

  (设计意图:周角的认识是由教师演示得到的,所以这里安排了让学生旋转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得到周角,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旋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周角是怎样形成的)

  三、动手操作,探究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拿出圆形纸片,对折2次,你发现了什么?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一个平角里面有几个直角?(师板书: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到原来的样子,你又发现什么?一个周角里面有几个平角?有几个直角?(生答师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因此在折一折的活动能够主动探索进而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折出一个直角,把你折的直角与同桌折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展示交流,师再进行总结。

  3、折出一个钝角,把你折的钝角与同桌折的钝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展示交流,师再进行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书23页练一练第2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书23页练一练第3、5题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2课——《愉快的春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谈一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从而培养学生对春天对生活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本课正值春游的大好时机,绿色的春天万物复苏,春游中的美景美不胜收,令学生印象深刻,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造的有利时机。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创作空间。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春游的体验和感受、对画面的构思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热爱生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我对本课的教学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春游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创作一幅“愉快的春游”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创作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及春意盎然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在本课中,用绘画等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是重点。

  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贯穿课堂始末,利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快乐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表现力。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对生活感受能力较强,随着他们洞察力的逐步加强,很多学生愿意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美术素养,他们能够通过老师的引领,自主地感受和表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各种学习手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的指导下,本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积极探索实践,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表现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感受春天

  1、歌唱春天:《春天在哪里》

  2、寻找春天:师生交流,春天在哪里

  3、感受春天:用词语或成语来描述春天。

  【本环节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用歌曲导入课题,引入新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二)、引领探究,走进春天

  1、整理行装,走进春天——愉快的春游

  2、探讨分析画面组织

  “春”:风景,色彩—— 画中色彩以“绿”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

  “游”:人物,活动——人物的动态表现,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并能表达愉快心情。

  小结示范,分析画面构图,正确处理人物和风景的关系,学生操作练习。

  3、联系生活,启发回忆。

  出示春游图片,启发学生谈谈成长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春游活动,春游中发生的快乐的场景。

  学生小组交流:愉快的春游

  4、作品欣赏: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春天,表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提供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图片启发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构思与众不同的画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作实践,表现春天

  1、小组交流:进行讨论,综合小组意见,把自己的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反馈给老师。

  2、作业要求:用绘画等形式,表现一幅春游的情景,看哪个小组最有新意。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同学合作,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分组活动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美术体验活动中增强友谊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业时播放儿童歌曲《春游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画面的组织、人物的表现、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四)、反馈交流,互动评价

  1、学生相互展示评价,展示自我,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2、教师带领大家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设计了“交流、互动评价”这一环节,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体现“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注重对学生学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评判能力,同时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生交流: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使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五、教学效果

  整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培养学生的对运动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比较清晰,课堂结构的设置比较紧凑,知识点的渗透也较深入,课题导入、课堂渗透、课堂秩序、学生的互动、多媒体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置,课堂上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我相信一句话:只要教师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说课稿 篇4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牛津英语1AM3U2Inthefruitshop中的Lookandlearn。教学设计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水果为题材,包括了“apple,orange,pear,peach,”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读这些水果,并了解其相应的特征。

  1、有趣的情景创设,紧扣的环节导入。

  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我将迪斯尼乐园里的卡通人物带入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带学生游迪斯尼乐园的情景创设,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fruit)。从大环节处理上,采用总分总的方法:先是香港迪斯尼乐园全景图,再是四个人物的依次引出,辅之以详尽的路线图,接着是到迪斯尼乐园里的水果店里买水果,对上述水果及课外的水果进行整合,最后是告别香港迪斯尼乐园,迎接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到来。线条清晰流畅。

  在小环节处理上,即在教授四个水果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听一听”五种不同方式,使学生通过眼、鼻、口、耳、手各个不同的器官来充分感受这些水果相应的特征,从而自然引出拓展词汇,增加信息量。旅行的第一站是Mickey,通过听录音,导入单词“peach”;旅行的第二站是Winnie,通过“摸一摸”的环节,让学生猜,导入单词“pear”;旅行的第三站是Goofy,通过让学生询问Goofy喜欢哪种水果的方式,导入单词“orange”;旅行的最后一站是Roo,先让学生“听一听”盒子里的水果是什么,再让学生“闻一闻”,导入单词“apple”。每一个水果的引出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丰富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猜谜、配对、儿歌、歌曲、故事等形式,利用一些生动的图片﹑形象的肢体语言﹑有趣的课堂游戏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让学生自编歌曲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怎么编就怎么编,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操练了新单词,整合语言知识,以节奏性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我设计了“Inthefruitshop”的环节,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水果,在分角色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的过程中,进行语段输出训练,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

  4、情感教育体现充分。

  在本课教授“pear”的过程中,我借鉴孔融让梨这个典故,设计了小熊Winnie把大梨让给奶奶吃这个环节,自然引出“bigpearforyou,smallpearforme”,旧瓶装新酒,非常新颖,使学生懂得要从小学会谦让的美德。在本课教授“apple”的过程中引用西方谚语,“anappleaday,keepthedoctoraway.”告诉学生水果有丰富的营养,多吃水果有益身体健康。最后,引用一则时事要闻——上海迪斯尼乐园将要在20xx年开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水果和迪斯尼乐园的喜爱自然而然转化成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整堂课我力求遵循思想性、趣味性、灵活开放性等原则,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说多练,促使学生拓展视野,感触中西方深层次背景文化知识,结合当下的时事要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入耳”,学活了知识,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要点。

  周一潘姜嘉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英语课,牛津教材1AM3U2。我们都知道学生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潘老师的英语课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逐步提高,实施活动教学可以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用英语交流的欲望,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调动学生情绪,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四周事物的显著变化唤起,无意注重占主要优势,因此在教授新知识前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潘老师在课堂准备环节播放了一首动感的歌曲,学生跟着唱唱跳跳,马上消除了紧张的气氛,把学生带入学习的环境。老师顺着歌曲向学生提问Doyoulikeanimals?引出情境DisneyLand中各种各样的动物人物,在学生们兴致盎然的表情中,让他们自由的说一说Whichanimalsdoyouknow?教师只需要提供一个交际的环境,学生看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精神马上集中起来,然后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给予他们单词,句子进行操练就行了

  二、利用各种手段,提高记忆能力

  直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更利于学生记忆。潘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个单词:apple,orange,pear,peach。潘老师非常善于利用实物直观的方法。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实物,通过亲自的观察,亲手的触摸,让学生对知识正确的感受理解。教学orange,潘老师拿出橘子,分给学生品尝,同时询问Smellit!Touchit!Tasteit!Howistheorange?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更紧密的结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潘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孔融让梨,这个创意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准确把握教师的意图,潘老师就利用实物对比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拿出一个bigpear,一个smallpear在生动的声音、形象的实物和夸张的动作下,即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趣,同时又让课堂布满活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运用活动教学法,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是激励学生学好英语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内容善于运用活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Guessinggame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低年级学生对于能够猜对老师的答案,乐此不疲。潘老师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closeyoureyes.Touchit!Smellit!Whatisthis?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虽然没有答对,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令人惊喜的答案lemon,mango说明这些学生扎实的基础,拥有丰富的课外知识。

  四、利用交际活动,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根据交际性是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良好环境,通过大量的交际性活动去总结和把握语言的规律,并在交际中去实现,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潘老师最后的教学重新回到Inthefruitshop让学生展开对话。我认为在相应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活动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与一个学生示范了一组后就让学生进行两两对话,围绕fruitshop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学生完成后,只请了一组进行表演进行反馈。让我觉得意犹未尽,这个活动是整堂课所有内容的归纳和总结,是整堂课的精华和出彩所在。学生的反馈如何直接反应了这堂课的有效性。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需要刻意规定学生说什么和怎样说,只需要所说的语言规范,符合所谈论的主题就行了。进入商店一个营业员一个顾客,把学过的学习用品类单词,打招呼的句型可以全部放进这段对话中,设计分层训练,较好的学生说四个来回的对话,普通的学生二至三个来回的对话,甚至于只要能说出这堂课的句型Howmany……?……也是成功的有效的一堂课。

  这些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讲英语的机会,能使全体学生有机会参与活动,更能促进合作精神的发挥,鼓励学生取长补短,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积极性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试题。下面我从三个环节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研说。

  一、 说课标

  课标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并进行简单的整数两步运算,要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其中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由于是计算教学,所以教材的编排是按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分三段。

  首先安排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接下来安排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教材61页例1,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35+3和35+30,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62页例2,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上册已掌握了计算顺序。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关于“用数学”的编排。穿插在计算中,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2、编写体例: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其中例题是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做一做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另外,老师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课堂上让学生汇报,大家共同解决,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单元的知识结构(知识树):

  本单元知识结构可归结为四大分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是融入到前三步计算中)。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融入到前几部分内容中。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中,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关于用数学的编排,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4、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本册书计算内容有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本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从横向内容来讲是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的范围由原来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扩展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另外,从纵向上整个学段来讲,为下册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到铺垫,同时也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比如借助教材提供的买新书、买玩具等活动资源,教师可以把它做成课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这样把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会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56~57页)时,教师可以做为前置性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场景图和书上相关信息和问题,学生能看懂并解决相应问题,自己思考计算方法,练习说,等到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汇报,可以采取互相提问,互相解决的方法,在汇报计算方法时,学生可能有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有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等等,总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同时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第57页“做一做”)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也正符合生本课堂的要求。

  对教材及处理方式谈两点认识:

  (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2页的例2。

  这一内容是这一单元中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两种摆法,,一是先把4根和9根放到一起是13根,把10根捆成都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成为3捆,再加3根,二是把9根分成6根和3根,24根加6根得30根,30根加3根得33根。从而得到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突出无论是哪种计算方法,都要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例3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会观察图,会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先自己看书,结合书上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去找的其它的信息,然后根据书上的问题去提出其它问题,并试着解决,课堂上,同学们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追问在这个问题中是“谁与谁比”、“怎样比”,让学生在讨论回答中明确比的方法。教学中,还可让学生结合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同样多”的概念,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这时教师就可及时引导学生,反过来看,小数比大数少几呢?这样就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摆的基础上,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无论是算还是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都要特别重视学生对“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等问题的思考,并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尽量让学生说,老师少说,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自己人去理解,去感悟。

  (二)评价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表扬:学生们在汇报中动手操作中,积极参与,表述清楚,思路清晰的,教师要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

  2、运用不同尺度评价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说清解题思路,而且语言精炼,要说完整话。对于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说出正确结果,尽量让他们说出理由。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垦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正。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中心话题的,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又位于第二课,有利于学生小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3、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4、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5、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二、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山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 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三、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 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释下列词语:踌躇、 蹒跚、 琐屑、 颓唐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设计意图:反馈、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分析第二课时内容:

  1、重点研读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紧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文中形容词、动词的作用,通过讨论、筛选,教师点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如何进行细致描写。)

  (2)作者为何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又为何赶紧拭干了泪?(突破:让学生联系上一课时分析的家庭背景,紧扣上面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体会理解父子深情。)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轻松似的”?(突破:让学生联系文中的句子“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结合上面的词语来理解,进一步体会父子深情。)

  (4)第五段中父亲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体会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突破: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父母亲对他们的关爱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1)—(4)都是紧扣父子深情来设计的,让学生体会、理解朴实语言中的父子深情。)

  2、关键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到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疼爱之情呢?找出句子来说明。“唉,我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3)练习(幻灯)(设计意图:通过启发性的设问方式,让学生带着理解自主找出关键句、思考,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作业,理解其中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深沉的情感。)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1)2、3段去掉可不可以?(突破:放幻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2、3段的作用)

  (2)第四段为何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突破:通过幻灯中的图例,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三)小结: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伴以板书,加深学生对全文整体结构的掌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细致的描写)

  (四)作业:

  (1)“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对文中的知识进行迁移,激发他们热爱家庭、体谅父母的情感)板书设计父子情深难忘背影——点题家境:祸不单行、父亲疼爱儿子描写背影别前:细心关照,儿子体谅父亲买橘子(黑、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体贴周到再现背影——思念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是教科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中的第一个课时,这课时是学习好第三单元的前提。是对学生很好的道德教育课。

  2,课标要求

  知道 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 解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了解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及其生 活 状况。

  能力目标: 掌握讨论合作的方法 ,学习观察研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 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敏感性,让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培育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4,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生存状况,教学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了解体会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在学生了解与体验中拓展其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是本课的难点,不仅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温暖,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能为弱势群体做些什么。

  二,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法,问题探究法等 。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法等。

  四 , 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 , 说教学过程 :

  一,引入:看看他们

  1,播放一组反映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照片。

  2,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3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人确实处在困境之中,他们是生活中的弱者,需要他人的尊重与帮助 , 其实 , 他们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和关心 , 是全国人民想方设法帮助的对象 , 国际上为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弱势群体”,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情况。 (目的:通过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弱势群体。)

  二,什么是弱势群体 (阅读课本第 46 页 ) —重点

  1,弱势群体的概念。

  2 、弱势群体的特征。 (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可明白。师生谈话就可完成。)

  三,我国的弱势群体 —重点

  1,在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2,这些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弱势群体存在什么困难?

  列图表帮助学生学习(先幻灯呈现空表格)

  弱势群体的类型

  形成的原因

  存在的困难

  农村贫困人口

  交通不便 , 经济落后 ,

  文化水平低

  解决不了温饱

  农民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远离家乡 , 举目无亲 , 遇到困难无人关照 ; 工资待遇比较低 , 生活条件艰苦 ; 缺乏医疗保障 , 就医困难 ; 离开户口所在地 , 子女入学受到限制等.

  身患疾病和残疾的人

  身患疾病和身有残疾

  一些身患重病而又没有医疗保障的人,因付不起医疗费而要忍受病苦的折磨;一些患有特殊传染病的人,不但要忍受他人的歧视,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对于一些残疾人来说,除了病痛之外,最大的痛苦是就业,他们往往因为无法就业而生活没有着落.

  遭遇灾祸的人

  自然灾害 , 意外事故

  抵御灾害的能力很弱,生活很困难。

  城市下岗失业工人

  技术不高,企业倒闭等

  难以维持生计

  ( 本部 分 采用小组合作 、问题探究和 讨论交流 的教学法完成,有三个问题都是重点,通过表格,学生可以很好地合作,学习效果明显。)

  四,感受祖国和人间的温暖

  教师:国家和人间为弱势群体做了什么(幻灯呈现)

  国家 :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 “ 两免一补 ” ,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建青藏铁路,帮助灾区人民及灾区的重建,制定保护弱势群体的有关法律,等等. 只要有弱势群体的地方就有国家的关爱!

  人间 :

  1 、集体:春蕾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安康计划,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等。

  2,个人:时代先锋 ——— 姜丽娟 爱人天使 ——— 高耀洁 好人 ——— 丛飞等等

  五,身边的弱势群体

  教师:讲姜丽娟等事迹,问 : 听了这些你们什么想法?

  教师:我们虽然没有姜丽娟等人那么大的力量,但我们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问: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弱势群体吗?

  教师:你会怎么帮助他们(同学间说交流再告诉老师)

  教师:一起看看别人是怎样帮助身边弱势群体的(幻灯呈现)

  (四、五环节重在突破难点: 在学生了解与体验中拓展其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分别从国家、个人与身边激发学生关心他人的 情感和价值取向 。)

  六,拓展与升华

  教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播放《朋友别哭》 ( 由弱势群体图片合成的视频 )

  七, 教师总结

  弱势群体确实需要我们关注和关怀,所以我们要走进弱势群体,和他们成为朋友,帮助他们走向自立、自尊、自强。

  八 , 作业

  为身边的弱势群体做一件事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范文七篇

2.【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3.【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4篇

4.【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

5.【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6.【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7.【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8.【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