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11 16:02: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

  二、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2、三年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掌握组合动作(三)动作名称和顺序,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上步搂手马步击掌、弓步双摆掌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四、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大胆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示范法、镜面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

  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

  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五、场地设计与组织

  如要借班上课,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缺少了解,配合不够默契,所以在上课和练习队形上不会进行大的调整。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自由结合、散点为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3′)

  1、师生相互介绍(抱拳礼)问好。(1′)

  2、小游戏:“模仿秀”猜猜是什么动物。(3′)

  组织形式:

  (1)教师模仿动物的体态,让学生猜。

  (2)让学生上前模仿,有其他学生竞猜。

  (3)大家都来模仿,你能模仿几种动物?

  设计意图:

  利用教师憨厚的表演,充分调节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此安排“模仿秀”目的主要是,为课堂后半部分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及时鼓励猜中的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大家都来模仿表演,既可以达到愉悦学生的身心,有可以起到做准备活动的作用。

  3、热身运动(4×8)(3′)

  (1)肩部运动(2)腰部运动(3)踢腿运动(4)劈*练习(5)燕式平衡

  设计意图:

  学习、演练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热身时,重点做好腿、腰、肩的活动,防止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

  4、欣赏短片(屠洪刚:中国功夫)(4′)

  设计意图:

  利用片中悦耳的歌声和英姿飒爽的武术动作表演来创设情境,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体验中华武术的真正含义。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兴致,为后面更好的上好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5、语言导入(2′)

  同学们,短片中的画面主要是以什么为主?画面中的精彩表演给你怎样的感受?想不想学武术?(宣布本课内容、出示动作图解)武术这项运动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展开(24′)

  1、教师示范表演(2′)

  (1)上步搂手马步击掌

  预备式:并步站立。左脚向左侧上一步,上体左转90度;左手向左搂手握拳,拳背朝下。上动不停,右腿前上一步成马步;左拳收至腰间,右掌向前推击的同时、上体向左拧转90度,目视右掌。

  (2)弓步双摆掌

  右腿伸直,上体左转45度成左弓步,右拳变掌向下经腹前向右摆,当摆至与左掌同高时,两臂同时向上、经头向左摆至与肩同高成立掌,右掌贴附于左肘内侧,目视左掌。

  设计意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示范应使学生为之一振,激发起习武的兴趣和欲望。以教师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我很想学”这些武术动作的欲望。使学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2、学生尝试(19′)

  (1)教师做镜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3′)

  组织形式: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设计意图:

  武术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一势代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先模仿上肢,再模仿下肢,最后整体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用语言提示,以强化学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2)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5′)

  组织形式:让学生(3—5人)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

  在学生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纠正动作。此时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这个环节可多次重复。

  (3)自由体验(6′)

  组织形式:让学生自己在充裕的时间里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自由学习空间,自己琢磨动作、看图解学习动作、观看教学录像体会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重点提示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的阶段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改变方向练习,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集体练习,汇报表演。(5′)

  组织形式:

  (1)学生列队练习。先分解再整体,先慢后快。

  (2)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激励掌握动作速度慢的学生。

  (3)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上前表演。

  (4)学生相互观察、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

  (2)充分发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

  评价,学生间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以完美的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

  4、游戏活动:斗智(3′)

  场地准备:空地和垫上均可。

  设计意图:

  调节学生身心,培养机智,发展腿部力量。

  游戏方法:

  (1)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面对面站好,每对之间相隔一米。

  (2)教师发出“预备”的口令后,双方蹲成马步,以直臂向前推掌、掌心相触为双方的距离。

  (3)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双方根据自己的战术(以双脚不移动为原则),可用推、拉、拔、拧、闪等动作,迫使或诱使对方失去重心。

  规则:

  (1)对抗时,只许用掌、勾,不许用拳打。

  (2)任何一只脚移动,就算失败。

  (3)先移动重心者为失败。对抗中,双方同时移动,判双方失败。最后胜的次数多者为胜。

  (三)放松,师生道别(3′)

  1、放松运动(伴奏:萨克斯音乐)(2′30″)

  组织形式:学生微闭双眼,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缓慢地反复舒展刚刚掌握的武术动作。

  设计意图:

  既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2、师生“抱拳礼”道别(30″)

  设计意图:

  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说课稿 篇2

  课前播放《左手右手》歌曲。

  (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歌曲《左手右手》,引出“手”。

  师:课前老师播放的歌曲,小朋友听过吗?

  你在哪里听过?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板书:手)

  或:

  师:刚才的歌曲,唱的是什么?

  这是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电影插曲,歌名是《左手右手》。(板书:手)

  反思:课前播放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插曲,一是调节他们紧张的听课情绪,二是悄无声息的引出课文的线索——手。考虑到《左手右手》是一支新歌,所以我预设了两种不同的对话,以便灵活处理。

  2、请一名胖学生起立,举起小手。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手呢?

  生:胖乎乎的小手。

  师:除了“胖乎乎”,还可以说是一只怎样的手?

  反思:这一设计旨在积累 “肉乎乎”、“肥嘟嘟”、“白胖胖”、“红润润”等词语,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锻炼口头造句能力。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手,共同来写课文题目。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板书:胖乎乎的小手)

  3、学习生字“胖”。

  师:看着课题,老师出个字谜考考你,十五天,什么字?

  (生思考片刻后,一个小男生道出谜底并简单说出理由,齐读课题)

  反思:这个环节教师言语表述不够严谨,因为每月天数不同,“胖”,谜面应该为“半个月”。细节之处不容忽视呀。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粗知大意。

  师:小朋友,老师告诉大家,读课文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齐读和自由读。齐读,就是大家一起来读。自由读,就是小朋友自己读自己的,读的不熟练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下面,我们来自由读课文,听明白了吗?

  读完以后,请用你的姿势(坐端正)告诉老师。开始吧。

  反思:课堂上常有这种尴尬,教师不同形式的读文要求往往被孩子们的齐读代替。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避免尴尬出现,同时森头学法。课堂效果很好。

  2、读后交流:

  师: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课文写的是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生:写兰兰的小手。

  (师板书:兰兰)

  反思:读文检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学会归纳。

  3、检查生词

  课件:

  胖(pàng)乎乎一张(zhāng)画(huà)贴(tiē)墙(qiáng)上 看(kàn)了又看

  笑(xiào)着(zhe)说等(děng)一等刚(gāng)才拖(tuō)鞋(xié)

  帮(bāng)忙喜(xǐ)欢高兴(xìng)变(biàn)大学会(huì)

  (1)借助拼音分行读。(指名读第一行,生齐读。以下类同。)

  (2)高低声轮读。

  (3)去调拼音齐读。

  (4)巩固练习(字卡)

  反思:多种形式,不同方法的练读,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分行检查,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调控课堂。

  (三)再读课文,感悟爱心

  1、通读课文

  师:生字宝宝是个调皮的孩子,一眨眼,他们又藏到课文中去了,小朋友还会读吗?

  师:下面请聪明的小朋友再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兰兰的小手会做什么?

  反思:带问题再读课文,教会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同时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读后交流,梳理内容。

  师:兰兰的小手会做什么?

  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生:兰兰的小手替爸爸拿过拖鞋。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带动作读)

  师:你能用“兰兰的小手会 ”说一句话吗?

  课件:

  兰兰的小手会 。(板书:替爸爸拿拖鞋)

  同样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课件分别出示: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兰兰的小手会 。(板书:给妈妈洗手绢)

  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兰兰的小手还会 。

  兰兰的小手会 ,会 ,还会 。(出示答案)(板书:帮姥姥挠痒痒)

  反思:说话练习,尤其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是一年级教学的.又一重点,用“兰兰的小手会 ”的句式练习,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又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课件:逐句显示,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全家人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师:兰兰的小手太能干了,让我们来夸一夸吧。

  生:兰兰你可真能干!

  生:兰兰你可真勤劳!

  生:兰兰你太能干了,我要向你学习!

  师:我们的小手也可能干了,它还会变魔术,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

  课间小游戏:

  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毛毛虫呀爬爬爬;

  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小白兔呀蹦蹦跳;

  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小花猫呀喵喵喵;

  四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花蝴蝶呀飞飞飞;

  五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大老虎“啊-呜-”。

  反思:课堂组织教学在低年级很重要。学习至此,长时间高度集中让孩子们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疲劳。课间手指操,可以很好地缓解、调节学习情绪。

  (四)课外延伸,感化心灵

  师:听到亲人的夸奖,兰兰的心里美滋滋的,她也明白了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这张画。

  师:兰兰说的这句话该怎么读?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高兴、自豪的语气。)

  (课件出示句子:

  她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师:当我们还是小婴儿时,爸爸妈妈就悉心照顾着我们,陪我们一起在灯下读书,带我们去郊外游玩,生病时,背我们上医院。爸爸妈妈,你们太辛苦了!

  (课件逐个出示课后题,练习说话:

  我替爸爸 。

  我给妈妈 。

  我帮老师 。

  我为大家 。)

  反思:情景再现,感悟亲情,既进一步巩固说话训练,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师:课下,请小朋友亲自给长辈做一件见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中结束。)

  课后反思: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亲人服务的意识。《胖乎乎的小手》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习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体味字里行间包含的融融亲情无疑是教学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个人的生命体验,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最终达到语言学习与人格教育的双获益,成了本课力求突破的关键。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手”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分析:

  “笛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内容以“名人小传”为主题,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比喻、排比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能进入课文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知道他们想什么、追求什么,了解他们,走进他们。

  “笛声“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课文围绕课题“笛声”,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开篇,先用老木匠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后重点记叙了聂守信沉醉于这种音乐中,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打动老木匠,开始学笛的过程。最后仍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为结尾,又一次营造了一种人间美景。文章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真实自然。所以我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想想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在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一些基础的学习任务:独立识字,查词义,读课文等。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词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生对“聂守信”知道的较少,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难度。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差,不善于从课外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学生朗读中,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朗读表达出来的同学不多,“如何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体验人物情感”,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我想在教学中找准训练点,开展扎扎实实的语文阅读尤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思想

  一是、乐曲导入,初读课文

  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二是、简介聂耳、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引读,体会这三个词语描绘的是不同的笛声,这是对聂耳所听到的笛声的总的概括,通过提示性引读,体会三个词语的并列关系。

  在理解“啼啭”、“喧噪”、“啁啾”这三个词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笛声的出神入化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尝试通过让学生聆听如小鸟般鸣唱的笛声,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那时而清脆婉转,时而热闹灵动,时而此起彼伏的美妙笛声,在化解难点的同时,通过诵读,感受聂耳对音乐的悟性。

  三是、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关于聂耳向老木匠学吹笛这一内容,课文只有一句话:“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上下文有较大的跳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通过组织学生想象他们的对话,来补充文本的缺失,丰富文本的内容,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聂耳对笛声的迷恋,对吹笛的向往,进而理解在共同的志趣中一老一小成为了知己,成为了知音,成为了莫逆之交。

  把课文中优美的语段串连起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读优美句子,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脑海里浮现的必定是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富有灵性的画面。无数次与文本的感悟和对话,语言和精神在朗读中积淀,情感在朗读中迸发飞扬。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两课学生已初步对岩石的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的基础上,以花岗岩为例指导学生认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并通过课文资料初步了解不同的矿物在形态、性质方面有着差异,从而引发学生对岩石的组分——矿物的关注,为下面的两节观察矿物特性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科学概念:

  1、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2、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3、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以及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特征。

  2、资料了解一下矿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观察花岗岩,认识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教学难点:观察花岗岩中三种矿物的形态、并把它们和三种矿物晶体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面:

  本课教学,我的主导教学方法是“引探—合作”教学,并同时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根据材料独立进行探究,能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参与课堂教学,自己去获得信息、经历过程。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和预设,打算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谈话导入;观察花岗岩;观察研究物;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来展开。

  (一)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你想过没有,不同的岩石颜色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岩石的组成。板书课题。

  联系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探求新知的欲望,自然地引申到新课的教学中。

  (二)观察花岗岩

  教师为学生每组提供一块岩石,问:认识这是什么岩石吗?学生辨认这块岩石是花岗岩。

  教师提问:请你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看组成花岗岩的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教师指出,这三种颗粒都是矿物。利用课件播放石英、长石和云母的矿物标本,谈话:请大家观察比较,花岗岩中的颗粒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

  学生比较、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花岗岩由云母、石英、长石三种矿物组成。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对多种岩石的观察,得出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这一结论,显得更科学。利用对照、比较,学生对矿物的观察更为细致,这为后续的研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说课稿 篇5

  今天听了同事的一节信息技术课,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体验网络学习》,把课本上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课本的《搜索网络信息》提炼为《体验网络学习》,我认为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也更能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服务。

  林婉老师的课件做得特别好,我记得以前学习过一篇文章,谈到演示文稿的制作不是简单的复制文字,二是要提炼出有力量的(Power)要点(Point),一页不要超过五行字,字体至少要60以上等等。现在林老师很好地示范了如何做一个精炼、吸引人的课件。

  一开始,“现在最需求的10种工作岗位,在20xx年还根本不存在。”“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当大学生学习到第三年时,他们在第一年所学习到的东西有一半已经过时。”演示文稿上的视觉效果和系列数据让同学们震惊,更突出了主题“我们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并引出主题“网络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真是先声夺人,振聋发聩。

  接着,观看视频,大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学习各种知识技能,让学生们了解网络学习的同时,也起到了标杆示范的作用。真是一箭双雕。

  老师及时总结网络学习的优势,自然引入“如何进行网络学习”,并以“学做一个蛋糕(拿手菜)送妈妈”为目的,上搜索的技巧。层层推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渐掌握如何进行网上搜索和知识归纳。课程结束时及时点题,“每一天你都在学习求知的步伐在人生从未停歇”“愿你学有所获!”

  不过,教学的主体部分我觉得还有些值得商磋的地方,

  第一, 网上搜索是网络学习的一部分,但网络学习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内容。网络学习是自学的一部分。这个关系应该给同学们解释清楚,或者列表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除了解释网上搜索之外,应该略微介绍一下网络学习的现状等相关内容。同时强调自学中资源的获取,除了网络,还有其他途径。这样避免了网上搜索与网络学习概念上的混淆。

  第二, 以“做一个蛋糕送给妈妈”为例,我觉得在后续的操作上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没有实际条件为妈妈做蛋糕呢?即使使用电饭锅等替代烤箱的工具,购买材料制作的过程也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所以,如果真的想结合感恩教育进行教学的话,我觉得未必需要采用这个例子。应该有更多可以选择的主题,让学生易于操作,也能体验父母的辛劳。但具体可以采用什么主题,我现在也没有想到,留一个悬念,等我找到相关资料再补充本文。

  此外,课堂上有些用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地方,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有限,有时会有问答时其他孩子没认真听的情况,我觉得如果用论坛主题发布讨论的方式,可能效率会更高一些。

说课稿 篇6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合作意识。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和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给定的条件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是:

  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中所要用到的铅笔、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体课件是本节的教具和学具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设疑诱导法以及直观演示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主动与我同行,我准备从学生身边寻找数学,创设了一个我们班中各小组分别有多少人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并借助投影仪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我准备设计一个矛盾冲突,告诉学生这样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看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怎么办?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设计,不但复习了旧知识,检查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准备。)

  第二环节:主动参与,构建新知。

  我先让学生数出本组的男女生人数各有多少,并根据学生所汇报的数据填入事先设计好的复式统计表内,然后组织学生根据统计表,分别绘制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并鼓励学生借助投影仪展示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讲解这种统计图的画法。

  为了让学生深入学习新知识,我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把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组合起来,画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而我则深入学生当中,发现容易出错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直观地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而且边操作边进行重点讲解,并让学生边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及提出并回答的问题。从中生成新知识。

  为了让学生体会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我又让学生把这两统计图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以及我的适时引导,不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变灌注知识为主动脉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题是填空题:表示我校各年级学生人数应该画( )式条形统计图。

  表示我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应该画( )式条形统计图。

  第二题是看图分析题:我将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某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边看图边进行简单地数据分析,并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三题是看表作图题:我将出示东江源小学二到四年级男生、女生1分钟平均跳绳数量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边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及提出并回答的问题。

  (层次分明的练习设计,步步深入,环环紧扣,让学生在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加深印象。

  我准备用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不但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而且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穷澳妙。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只把学生根据本班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作为我板书的内容,这样直观、易懂。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印章篆刻设计稿评选》。

  我从五个方面说明:

  一、依据现状说选题。

  现代人匆忙的生活节奏及粗浅的国学知识,已很难领略到篆刻的美妙之处。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会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实现篆刻艺术进校园,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篆刻艺术展览评比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学生们对篆刻有了粗浅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师生讨论后确立了活动课题——《印章制作我最行》。

  二、关注发展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因为本节课是中期交流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水平,我整合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设计印稿,能用摹印法设计印稿,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小组中,能协助老师组织策划合作探究活动;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班上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印章的制作方法,形成持久、稳定的工艺制作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和责任感。

  重点:通过竞赛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印稿设计在印章制作中的重要性。

  难点: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创作,合理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三、讲究策略说方法。

  《综合实践实施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关系。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难点的提出,整节课我以情境体

  验,竞赛探究法为主,赏识激励等多种教法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体验中学、探究中学,欣赏和感悟相互渗透,合作探究贯穿始终。

  为追求显著的教学效果,我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四、求实求活话流程。

  下面我详细地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新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小孩子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那样,它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有奔头。在播放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印章图片时,激发他们想一较高下的兴趣,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们比较比较。这样的导入,既引出了课题,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各抒己见做评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本着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各抒己见做评选。展示本次竞赛活动的规则及要求。明确的目标会引领学生有效的完成任务,为后面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评选开始时,先在本小组内对本组成员的作品进行评选,让学生们在小范围里互相交流,提取不同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竞稿评比。每组推选出的优秀作品通过展台展示给大家,学生们由小组赛稿时的竞争对手转变成评委。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创作的想法,评委们也要谈谈对作品的想法以便大家共同提高。在这期间我对小评委们没有指出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加以指导。最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了班级最佳作品。对在评选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我将自己刻制的印章制成书签分赠给各活动小组,以资奖赏和勉励,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活动,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小组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得以碰撞,方法得以交流,在这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能力目标得到了层层递进的落实。

  五、纵观全课说总结

  纵观本次活动,我和学生一起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求知路。活动中,我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并积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活动,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相信有了孩子们那份求知创新的心,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发扬光大,更加辉煌。

  我的说课结束了,在我的说课中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

  说重难点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描写,让读者去猜,因此,文章的重难点就是了解“我”是什么?

  说教师的教

  依据教材的内容及本课的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为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意识,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设悬念,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这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通过同学们自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猜猜“我”是什么,在变化过程中,“我”都变成了什么?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时,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学生汇报,并指出读得好与不足之处,针对读得不好的地方请同学再读。通过读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重点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通过询问:汽、云、雨、雪、雹子的变化都与什么有关系,初步揭示谜底:水。并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水的哪些变化。最后,看一段关于水的变化的片断,来真实感受一下。(课件展示)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同桌讨论学习,自读课文,找出表示动作的词。为加深理解,请同学起立,边读边加动作。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四人小组讨论学习,边读边找出两组反义词,并理解这两组反义词之间的关系。(温和、 暴躁)、(好事、坏事),并请同学们通过课外查阅的资料说说水都为我们人类做过哪些好事和坏事。利用多媒体出示水对人类破坏的资料,引起学生共鸣。最后请同学们讨论:为了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人类应该想出哪些办法来治理他?(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不乱倒垃圾等)

  课文结尾时,根据教材拓展延伸,讲述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给人类做出了许多贡献。联合国有关专家指出,21世纪是“淡水世纪”,这说明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并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

  说学生的学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给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学习情绪。

  1、激趣学习法

  有了学习兴趣,便有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而良好的愿望和主动性是达到目标的最好动力。讲解课文时,以“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这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时,通过学生的比读、赏读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边做动作边朗读来理解课文、找反义词来理解课文等方法来不断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2、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

  查阅课外资料的方法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汽、云、雨、雪、雹子”的形成过程,单靠教材中的一点点知识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同学们课下查阅许多资料,找到相关有用的内容,这些资料对学生弄清“我”是什么很重要。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水既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

说课稿 篇9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首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2. 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3. 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其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第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本堂课使用朗读带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情境。

  那么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必须说明,这节课是我上的满井游记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将的字词意思及的脉络大体串了一遍,并且布置学生将其中的写景第二段改写为现代文。)

  一、回顾上节课、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普遍问题(学生在赏析写景时都只是照字面分析),从而导入新课,介绍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具体过程,介绍“四步赏景法”

  1. 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通过配乐朗诵(班得瑞ne da in spring),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艺术形象

  2. 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发言,说说对第二个步骤的了解,再由教师补充,加深他们的理解。让学生描绘第二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感受如何将静态的画面动化起来。

  3. 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使他们能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4. 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要求学生在三个步骤之后再次回顾全文,归纳景点,理清层次,对有个总体的把握。

  5. 对这四个步骤作个简单的小结

  三、课堂练习

  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让学生再次重温《湖心亭看雪》,利用所学的赏景方法赏析西湖雪后奇景,力求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满井游记(详案)

说课稿 篇1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该组教材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既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本篇课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易懂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学,所以这节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因为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在这一前提下,本课教学我试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力争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拓宽视野。

  说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导读、问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美读。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初步的质疑和探索能力。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出示一幅野外的风景图片,

  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小朋友,然后问学生:“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语“慌张”并做到理解。同时通过故事情节过渡,适时板书 “天然的指南针”,告诉生是“天然的指南针”帮助男孩走出森林,引起学生对“天然的指南针指什么?”这一个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主导性问题的思考,接着顺势导入课文。

  2、自学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针、忠、盏、稠。强调“盏”字的读音。

  (2)指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给生字扩词。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3、展示朗读。

  (1)小组内读课文,想读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2)推荐小组组员,展示朗读,并说说推荐原因。

  (3)全班交流。(正音)

  4、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问题“你认为文中的男孩有可能是借着什么指南针的指引走出了森林?”为线索,带领学生学习“太阳”“大树”两小节。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另外两种指南针的结构都与第二小节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感知这两小节,引导学生结合图画交流读懂的内容和不不懂的疑问。主要解决“忠实的向导”指什么?太阳为什么就是忠实地向导?以及大树为什么长成南稠北稀的样子?这些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考虑到孩子们对小组学习的方法把握不好,我出示了小组学习的方法帮助,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另外两小节,主要学习思路是先读、再交流读懂的,然后讨论疑问。这样的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

  “积雪怎么辨别方向”是全文的难点。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没有在开始就直接带领学生用折叠的书方法演示,而是通过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的填空的形式,当学生对答案产生分歧的时候,让他们真正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找出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5、纵观全文、 了解结构

  诗歌的写作是很明显的总分总关系,通过单独朗读首尾两小节,让学生发现 两小节写作上的特点,初步感知这种常见的写作结构,为学生的背诵提供了帮助,也为他今后感知作品、亲自写作初步打下基础。

  6、书写生字

  7、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向导: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2.【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3.【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4.【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5.【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6.【推荐】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8.生物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