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10 10:02: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日葵》是湘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本课是以“色彩与感情”为主要取向的课程。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景物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本课只要内容是感知颜色的应用及色彩对人类感情的表现。

  2、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是绘画语言之一;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表达能力,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2)、方法与过程:

  1)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感受现实颜色的美。

  2)在赏析中,感知颜色的美感。

  3)在创作中,训练色彩的表现能力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同学对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艺术。

  3、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的重点:学会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教学的难点:如何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感情。

  4、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

  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强化巩固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实践,都会思考如何表达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实践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引出学习任务,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所设计的环节上要注意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上课前准备好一盆向日葵,上课时带到班上,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向日葵的注意。由此来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此设计的目的是:运用大自然的产物,让同学们耳目一新,避免了纯书卷的乏味,多了一些清新,让同学先被这一活物吸引,渲染气氛,再走进课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课堂。

  第二环节:(16分钟)初步感知:

  1.向同学们讲述向日葵的基本知识,比如生长方式,为何向阳等.借此介绍色彩的有关知识,让同学们对向色彩有基本的了解。

  此环节通过老师提问,同学回顾,进而老师进行总结,并播放相关的小短片,让同学们了解到相关的色彩知识(8分钟)

  2.出示凡?高的《向日葵》,让同学进行讨论,先看看他们对艺术家的作品是怎么理解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从作者的用色用笔方面进行分析,并捎带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再出示几幅作品进行分析,让同学们从多方面进行了解?? (8分钟)(板书作者及其作品)

  此环节的设计为的是:让同学们学习色彩的基本东西,让同学更好的了解艺术家的平生跟他的作品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学会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第三环节:(25分钟)乐中体验,主动探究:

  播放音乐,让同学们闭着眼睛跟着旋律进行想象,让他们去探索自己心中的向日葵是怎么样的,并用自己的感觉画下来,注上自己个感想,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感受,发现色彩的神奇力量。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把理论应用与实际,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

  让他们懂得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同学拿到一把开启艺术家神秘面纱的钥匙,使之可以不再是盲目的去“读”艺术。

  此环节对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注意所用的色彩,让它尽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并注意颜色之间的对比(板书这一要求)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分钟)

  尝试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比如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板书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第3课 向日葵

  一、凡·高的《向日葵》

  二、听音乐,画下自己的感觉

  注意:所用的色彩,让它尽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并注意颜色之间的对比

  三、作业:

  尝试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比如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简谐运动的实例应用,是高考的常考点,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又是教学重点。

  2. 学情分析

  此时的高中学生同已经形成了一定抽象思维过渡,而本节内容又主要以抽象的理想化物理模型来进行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老师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单摆;

  2.理解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3.知道单摆的周期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单摆的教学,知道单摆是一种理想化的系统,学会用理想化的方法建立物理模型;

  2.通过单摆做简谐运动条件的学习,体会用近似处理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3.通过研究单摆的周期,掌握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情况,激发学生发现知识,热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善于发现,勇于创造。

  4.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知道单摆的回复力;

  2. 单摆的周期公式。

  难点:1.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或等于5°时的振动;

  2.单摆振动的周期与什么有关。

  突破的方法:通过课堂实验和课件演示以及巩固练习来突破重难点,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 教法和学法

  本次课主要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配以活动参与创设情景、旧知回顾温故知新、最后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学生的学法主要为游戏活动法和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首先复习提问:

  什么是简谐运动?物体做简谐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后面理解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接着由生活实例引入:

  吊灯被风吹后,会如何运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悬挂起来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往复运动,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从实际问题引入,再通过联想、建模,使学生感到物理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客观世界。

  过渡:如何把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呢?

  现在研究一种简单的情况。——出示单摆装置

  (二)实际分析 新课教学

  在引入过后,提出单摆模型,通过构建理想建模,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

  [演示]单摆振动。通过演示实验和课件展示,让学生从观察和思考中去归纳出单摆振动的特点,从而对单摆振动的规律有一些定性的了解。同时观察单摆运动,思考单摆运动具有什么特点?

  引出单摆做机械振动,必然受到回复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单摆的回复力进行分析。得到F=-k x,并在里得到这个前提是偏角小于或等于5°,这里采用近似思想,并告诉学生这种思想运用到很多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这种方法。突破了第一个教学难点,及第一个教学重点。

  接着探究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

  首先给学生演示奇妙的摆浪,让学生观察思考摆浪呈现不同图案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到周期与摆长有一定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单摆与摆长之间的关系,即测量不同摆长的单摆的周期并绘图得到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为周期与摆长的二次根成正比,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再让学生思考,单摆的周期还有什么有关呢?接着讲述有什么关系呢?物理学家惠更斯经过研究,在大量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推导和证明得到,单摆的周期还与g的二次根成反比,并给出单摆的周期公式为:

  突破了第二个教学难点及第二个教学重点。

  (三) 学以致用 课后延展

  在学了以上知识后,向学生提问:不改变摆浪上的任何东西,将摆浪从我们现在的位置拿到拿到g不同的地方会怎样?

  (四)温故知新 课堂小结 先组织学生回顾小结,以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接着让同学完成书中“练习与评价”环节的例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内容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体验意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并且喜欢学习数学。

  (3)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具备一定的数感和运算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实践探究法为主,提问法和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5分钟)

  首先投影出示不同长宽比的故事书、科学书,请学生根据书本下方的长宽比数据写出比例,顺势揭题。

  (二)交流讨论,探求新知(20分钟)

  1、教师讲授,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多媒体课件出示比例:2、4:1、6=60:40,然后向学生讲解: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向。

  2、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你能发现内项和外项之间的关系吗?”,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这就是比例的性质。

  3、同桌交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字母表示形式

  思考: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

  (三)巩固提升,深化知识(7分钟)

  基础题:判断课件显现的数据中哪组可以组成比例。

  提高题:根据乘法算式:2*4=1*8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5分钟)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我将布置以下两项作业:

  1、分层作业

  2、实践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1、6 = 60 : 40

  外项 内项 内项 外项

  写成分数形式:2、4/1、6=60/40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ad=cd或cd=ad

  图文搜集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说课稿 篇4

  一、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们也主张“快乐数学“、”轻松数学“(在活动中努力探讨设计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生活活动,建构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模式,促进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杜威曾说:“教育应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儿生活的本体,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一方面要努力寻找幼儿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题材。另一方面要把数学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习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设计背景:

  指南中提出,学习活动的内容应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即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在一次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中,因为小老鼠的粗心,导致打错了电话给小猫,而紧张万分,而在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们对其中用数字组合的电话号码十分感兴趣。他们在猜测小老鼠的好朋友的电话号码的种种可能。有的认为,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数字发生错误,有的说可能这串电话号码上的某些数字的位置弄错了。对此,他们对数字的神奇功能感到十分好奇。孩子关注的热点,往往是与他们的兴趣、需要密切相关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通过这样一个集体活动,目的是希望能够进一步帮助幼儿分享、梳理和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分析 :

  1、本次活动就以孩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通过综合化的形式、游戏化的过程,生活化的内容、经验化的讲述让幼儿发现、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并让孩子们学会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在生活中运用数字。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通过寻找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时钟、邮票、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让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理念:

  让活动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缩影

  3、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数字与人的密切关系

  四、实践过程:

  [活动前小调查]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数宝宝,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宝宝,请小朋友们从家里、教室里、学校里和平时的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问一问、想一想、记一记,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到过数宝宝?它们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的不同用途。

  2、通过简单的数字组合,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教具:0——9数字卡若干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我的名片”,水彩笔等。

  2、拍摄生活中有数字的场景录像资料:如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电梯、公平称、车牌照。。。。。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室里的数字

  1、发现“数字乐园”里有哪些数字?(出示0——9的数字卡)

  2、在咱们的活动室里,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这些数字?

  二、猜一猜:了解数字的用途

  1、 猜猜活动室里的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幼儿结合具体的物品,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猜猜这些物体上数字的用途)

  师小结: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数字,小朋

  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2、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像,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物体上的数字,还把它们拍了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说说你们看到过这些地方的数字吗?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① 幼儿再次发现、寻找并思考:数字的用途。

  ② 交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

  图片。

  4、小结:原来,数字的用处还真多呢!它们有的用来编号,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来表示商品的价格,说明物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数字的用处还有好多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吗?

  三、探讨数字的组合

  1、我的座号

  为了方便管理,老师在花名册里也给小朋友编了号数。你们知道1号是谁呀?2号呢?……我们班有没有42号的小朋友?说明我们班只有41个小朋友。

  请个别幼儿上来寻找自己的座号。

  2、发现问题:两位数的幼儿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号数?

  3、导出数字的组合。

  发现两个数字合在一起,就能够组合成自己的座号了。如:1和0可以组合成“10”……

  4、想一想:数字的其他组合法

  ▲除了可以组合成号数,我们还可以用这几个数字组合成哪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如:“1、1、0”可以组合成“110”,用“1、2、0”组合成“120”。。。。。

  ▲你还能找数字的其它组合吗?有何作用?(初步了解)

  小结:数字的神奇组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够用的到,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有很多的数字组合,我们可以在分区的时候继续去发现。

  四、做一做:《我的名片》。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学习在“名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家庭电话和姓名。

  师:这是一张空白的名片,现在请小朋友用数字组合的方法,填写出你们的号数、生日和能够找到你的家人的电话或手机,并粘贴在墙壁的《我的名片》上,用于你们的好朋友很清楚地知道你的生日及联系电话,便于在你们生日的这一天,为你们说上一句祝福的话。

说课稿 篇5

  《掌声》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因生病落下残疾后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从而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5小节与第1—3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小节,通过自由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验小英的内心世界,认识得到掌声前小英的性格特点。然后以“可是,现在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5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自卑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三环节::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细读描写掌声的两个重点句,品字词,谈体会,再读重点段,这样层层深入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保证读的时间,丰富读的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再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掌声在小英内心深处发生的神奇力量,深刻感悟掌声的内涵。

  第四环节:填补空白,发展内涵

  用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小英边走边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孩子们与小英对话,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会给她掌声吗?为什么给小英掌声?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些什么?”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接着,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掌声》的录像片。问学生你认为哪些人需要掌声,为什么?现在你认为掌声是什么?(鼓励、是赞赏、是尊重、是关爱……)。进一步发展了掌声的内涵。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课文学结束后,我设置了让孩子学写诗歌,用一两句诗的语言写出自己对掌声的认识,内化掌声。然后,点明掌声就是一种爱,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爱的表达方式,水到渠成,升华了主题,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学会表达爱。最后的作业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你曾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把它写成一段话。”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迟到》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8课。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课文共16自然段,可分五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交代父亲既疼“我”,又对“我”管教很严。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我”有赖床、上学常迟到的坏习惯,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了铺垫。第三部分(3至12 自然段)详细叙述“我”赖床不想上学而遭到父亲痛打一事。第四部分(13至15自然段)写父亲在“我”挨打后来到学校看“我”,为“我”送衣服,并给“我”两块钱。第五部分(16自然段)写“我”从此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变成一个早起、勤奋的学生。

  文中的第三、四部分值得品味,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发怒打了“我”;二是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送钱。这两件事很鲜明地刻画了一个严厉又慈爱的父亲形象。因为父亲的爱,也因为作者对这份爱的理解,所以才会改掉迟到的习惯,才会有了将来的所为。

  根据上述课文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3、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说设计思想:

  (一)注重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有机结合。

  《迟到》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导读明确指出:“学习本单元课文,认真品味有关词句,体会中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我紧扣这一目标,适时引导学生品读体现父亲严爱与疼爱的词句,从中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引导学生品读心理活动的语句,从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a) 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质疑是“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前提条件。年段目标提出“继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以及高语组的小课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策略研究”,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1、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质疑问难。如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是本文的中心句。通过品读这一句,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既疼“我”又对“我”管教很严的父亲。我因势利导,问:“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我相信我的这一“石”定会激起“千层浪”,学生围绕这句话一定问:“父亲是怎么疼我的?”“父亲是怎样严厉管教我的?”“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父亲到底有多严?”等等。

  2、引导学生抓住难点质疑问难。通过对第三部分的学习,学生都明白“我”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可到第五部分时,父亲又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送钱,爸爸的这一举动肯定会在学生心中打下大大的问号。针对这点,我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不解。

  (三)透过重点词句品味,引导学生读进去,体会情感。

  抓住重点词句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在设计中,紧抓表现父亲生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方面的字眼,还有“竟”和“居然”两处句子和相关段落进行品味,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住重点词。帮助学生逐步感受父亲的严厉,为后面体会“严中有爱”作铺垫。

  (四)注重朗读指导,体现语文特色。

  以读为本为学生真实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在设计中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突破难点的细读,升华情感的引读,以读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了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

  (五)阅读中要注重评价。

  阅读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独特个性体验的评价,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评价的方式要多样。不仅要有语言性的评价,还要有非语言性的评价。因而在设计中我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相关的预设评价,不仅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而且想以此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六)注重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不是框定一个僵化的路线,而是以人为本,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进行穿插变化。这集中体现在研读课文的第3至10自然段中具体体现父亲严厉那几句话的教学设计上。

说课稿 篇7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②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③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④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等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2.问: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7个草莓,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2、交流汇报摆的结果,并说发现。

  3、引导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算式。

  4、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动手摆一摆。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五、课堂总结,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师:看来,在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

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徐徐如生的插图。课文那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是读好稳重的问句。

  四、 说教法

  小动物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所以学生学起来一定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是难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设计中,我设置各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以此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五、 说学法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词、识字、说话、读书、写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 说教具准备

  1、 课件:文中动物出场的情境图,文中生字涉及到的词语、生字,牛、马、燕子的图片,田字格中的“云”。

  2、 准备好投影设备。

  3、 文中六种动物及尾巴特点词语的图片。

  七、 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认识“猴、松、鼠、公、鸭、比、尾、巴”,认识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指导读好问句。随文认识“短、把、扁、最”。

  3、 巩固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 再读课文,理解文意,完成板书贴图,背诵课文。

  5、 拓展运用:观察、说说牛、马、燕子尾巴的特点。

  6、 学写“云”字、比较、评价。

【【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2.【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3.【必备】说课稿合集九篇

4.【必备】说课稿合集4篇

5.【必备】说课稿合集六篇

6.【必备】说课稿合集10篇

7.【必备】说课稿合集9篇

8.【必备】说课稿合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