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30 19:30: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⑴ 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⑵ 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⑶ 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⑷ 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⑸ 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⑹ 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

  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立足于学生的预习,鼓励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学生可就某句话、某个词谈自己的感受,也可就全文谈感受,可谈文章在写法上的特色,也可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品析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特色。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说文章的大意。

  二、师生交流读书感受,体会“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重点词句品析:

  1、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1)理解“身先士卒”、“拒绝”的意思,体会叶欣以工作为重,高度的责任心。

  (2)指导朗读。

  2、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

  (1)引导学生抓住“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注射”、“监测”等词句,感受当时的紧张气氛,表现了叶欣护理技术的娴熟。

  (2)指导朗读,要求语气连贯,读出节奏,体会叶欣精湛的业务技术。

  3、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1)抓住“拖”字,体会叶欣当时的极度疲惫,但为了病人却又坚持下来的情形。

  4、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1)抓住“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永不疲倦的机器”等词语理解叶欣工作的辛劳。

  “高风险”侧重于治疗非典工作的危险性。

  “高强度”侧重于治疗非典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高效率”侧重于治疗非典工作完成的工作量大,效果好。

  (2)指导朗读。

  5、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1)理解“斩钉截铁”,体会叶欣当时为了病人和同事的生命安全,面对危险和死亡时勇敢和坚毅的大无畏精神。

  (2)指导朗读。

  6、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心甘情愿!

  (1)理解“声色俱厉”、“心甘情愿”体会叶欣对同事真切的关爱以及献身精神。

  (2)指导朗读。

  7、病魔终于没有放过他。

  体会叶欣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三、教师进行课文总结。

  四、作业。

说课稿 篇3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和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是人类最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反映。今天,我就以一节《儿童团放哨歌》与各位老师探讨在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首先我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爷爷故事多》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旨在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生活,通过音乐活动了解革命歌曲的风格特点,加深学生对革命战争年代音乐风格的感知和认识,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本单元可以分为四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包括:1、歌曲《儿童团放哨歌》2、音乐游戏3、听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歌曲《儿童团放哨歌》是一首进行曲,歌曲节奏鲜明、格调明朗,形象生动。歌曲以“X.XXX”的节奏型贯穿其中,造成一往无前的气势,表现了儿童团员机智灵活、坚定勇敢的品格以及向红军学习的决心。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定首先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突出“以人为本”,中年级的学生在培养其音乐兴趣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要求,并能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其次是强调课程目标的整合,由原来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依据新课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目的对新课标的理解,我以以下三点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唱《儿童团放哨歌》,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能用自然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了解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以及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听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了解儿童团与少先队的关系,进行思想与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

  3、在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节奏感得到强化,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歌曲的学习,学生能用坚定有力、富有弹性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因为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教学中只有通过成功的艺术实践,才能产生美好的艺术形象,从而培养学生审美、创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于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正确把握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及唱法。歌曲开头的八分休止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童团员机智灵活、坚定勇敢的品格。

  教育学家梅贝尔·詹姆斯说过:“学生是通过音乐方案来学习的。”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并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听、唱、动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各方面得到综合的锻炼。为此,我把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四大模块。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第一模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采用了影片导入法,直接把学生带入影片的情境中去,再设以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如“你知道什么‘鸡毛信’吗?”“那时侯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联络的,你能来模仿一下吗?”等等,为歌曲的学习作了很好的情境铺垫。

  第二模块:游戏体验,巧析难点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以后,采用了游戏体验的方式来解决歌曲教学难点。我以穿越“时空隧道”的方式,扮演红军大队长,以发展儿童团员为目的,把学生分别分成“暗号”和“刺杀”两队,分别给他们分配任务,这些任务就是歌曲中的一些难点节奏,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游戏的同时轻轻松松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为下一环节歌曲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教学效果也十分有效。

  第三模块:听觉感知,综合实践

  马克思曾把具有音乐感知能力的耳朵称之为是“音乐的耳朵”。根据课标要求音乐课必须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因此我在歌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感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听、去感受,首先我让学生在完整聆听的同时,以踏步的方式来感知歌曲的情绪,从而渗透进行曲的概念;接着我让学生在复听的同时寻找前面游戏中出现的熟悉的暗号节奏以及操练口号,用不同的色块表示出来后进行旋律的模唱以及填词唱,这样一来,整首歌曲的教唱变得简单而有效。在歌曲处理中,我巧妙地把八分音符作为好朋友的身份请来帮忙,并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唱法,这样既有童趣又能让学生一下子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最后,我还为歌曲增加了衬词和二声部,使歌曲更加丰富而具有立体感。这种逐渐加深的教学方式既有效地解决了歌曲重难点,同时也始终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了互动的师生关系以及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符合了我们教学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第四模块:拓展延伸,激发热情

  在这一模块中,我仍利用“时空隧道”一词让学生的角色从“儿童团员”转变回来,在多媒体的配合下,用配乐朗诵的方式介绍了由“儿童团”——“少先队”的发展历程,这一环节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对革命传统又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当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时,我以激昂高亢的声音呼唤同学们全体起立,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整堂课划下圆满的句号。

  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同时也使音乐教学具有深度、广度与厚度。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为儿童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养料和机会。”

  最后,说说我的教学启示:

  由于三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同时歌曲题材比较传统,因此,我在课堂结合两者特点,采用生动的语言启发诱导,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多彩的内容巩固运用,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永无止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心和慧心。我相信,身后每一个脚步都代表了我每一次的成长!在此,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熊猫百货商店》这一则故事,情节重复又有变化,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学到一些颇有特色的词:如“很长很长”、“很大很大”、“很粗很粗”。《熊猫百货商店》虽然是一则老教材,但根据《纲要》精神,通过这则故事有助于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学习交往、合作、分享等社会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则很好的社会性教材。

  我在学习新纲要后,注重培养幼儿探索学习、创造学习,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纲要》为指导精神,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二、说目标

  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目标一是情感目标:理解故事内容,从中感受熊猫伯伯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目标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思考和语言描述,进一步掌握长颈鹿、河马、大象的主要特征。

  目标三是认知目标:学习量词,只、顶、双、条、件,学习用常用语进行交往。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熊猫伯伯助人为乐的情感。

  因为,现在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太阳,父母包办一切,社会交往能力较差,通过这则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词:顶、双、条、件、只等。

  因为根据班级实际,我班的幼儿年龄偏小,家长又忙于工作,家庭教育跟不上,幼儿在正确使用词汇上误区很大,所以教幼儿正确使用量词,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教学具这一理念,所以我用废旧的挂历纸、皱纸等材料,布置了一个小型的百货商店,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采用提问法、游戏法、图片教学法,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语言进行交往。

  四、说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设置悬念,通过提问“三只小动物为什么不高兴了呢?”,引起幼儿积极思维,使幼儿在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活动中。

  第二环节:幼儿围绕这一悬念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气氛活跃,教师对幼儿的讨论结果不予评价,以此引出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对故事的理解,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之所在。分三个步骤:

  1、讲述故事前半段,揭开悬念。并通过动作模仿来学习词“很长很长”、“很大很大”、“很粗很粗”。

  2、讲述故事后半段,体验熊猫伯伯帮助小动物解决困难的美好情感。

  3、教师小结,体验熊猫伯伯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此环节我在分步实施中把握重点,克服难点。

  第四环节:完整听故事录音一遍,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情景表演)

  1、教师扮演熊猫伯伯,幼儿当顾客来买东西,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一起跳只舞,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表演力,学习环境轻松、愉快。

  2、邀请自己的伙伴一起购物,从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分享快乐的情感。

  今天这节课,是我一次语言教学的尝试,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直盯着葫芦,叶子长满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习题,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 ,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间的学习。两个人互相读一读画的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多媒体),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 藤 盯邻 哇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盯着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读。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4个自然段)

  2、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5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每天都去看)

  (4)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感叹句)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

  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板书:落了。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反问句)有几个蚜虫不用怕,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师生交流进:“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五、 朗读练习: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我还用问这句话吗?————

  2、这个字你能不会写吗?————

  3、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吗?————

  六、布置作业

  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绿色的叶子————蚜虫,不治————落了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贾平凹的《风雨》。

  首先,说一下教材分析

  《风雨》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了解作者及作品,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把握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是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2是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其次,我说一下教法学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由(唐)李峤的《风》导入新课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与《风雨》这篇课文类似,全篇写风,但20个字没有出现一个风字。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检查预习也是督促学生的一个必要手段。

  (四)、导学达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初读课文:明确本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

  3、精读课文:明确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明确作者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风雨,并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4、合作探究:设置三个问题,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指导学生探究解决明确文章主旨。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我是大朗崇文小学教师,。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下面我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分以下几点说课: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使他在鼓励中,在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也让巴迪明白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蕴含着共同点,那就是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这篇课文,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一些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二、根据文章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下了教学目标:

  1、研读15—17自然段,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2、联系实际,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使我们在成长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三、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导—读—悟—练—拓”的教学模式。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快速浏览课文

  回想课文主要内容。

  2、小时候的巴迪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吗?长大之后,巴迪理解了吗?当巴迪长大之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呢?请同学们默读15—17自然段。

  【这一环节设计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俯视全文,把整篇文章主要内容装在心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并直奔本节教学重难点】

  (二)精读15—17自然段,以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划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并把体会写在书上。

  (2)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处处与文体进行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1)感悟以下重点句:

  a、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b、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c、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d、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教师给予引导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关联词语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让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警告式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学生就在读、悟、议、联系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3、小结(出示巴迪资料)

  【通过出示巴迪成就资料,加深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让学生受到熏陶,情感受到升华。】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给我们鼓励和警告之外,还有谁也会给我们鼓励和警告?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过类似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然后再说一说。(出示小练笔)

  【课标要求,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本环节时,我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增进体验。】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父爱,就在拐弯处》

  2、好书推荐:《爱的教育》

  【向学生推荐美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在板书的过程中,我通过用线段把关键词相连,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也让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附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慈祥 严厉

  (鼓励)(警告、提醒)

  K L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2.【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3.【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四篇

4.【实用】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5.【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6.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7.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8.【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