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8 15:30: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上课的题目是《塑丝毽子》,它是科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活动运用了剪和扎的技术,经历一个典型的“研究——制作——创新”的实践过程。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剪刀制作的一些基本技能;从生活经验来看,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毽子已经很熟悉,所以本课以贴近学生课外生活的毽子为主题,学生一定很感兴趣。从中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愿意合作,乐于制作,并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通过观察研究,明确制作方法,学会制作塑丝毽子,在寻找其他替代物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研究——制作——创新”的实践过程,了解制作毽子的方法。

  3 、 制作中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

  其中,学会制作塑丝毽子是本课的重点。 再创作出几种其他类型的毽子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我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教师课前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塑丝毽子的范作,学生6人一组,准备好剪刀、梳子、塑料绳和垫圈等材料,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上课开始,我提问学生课间活动,学生有踢毽子的。从而再引导到塑丝毽。学生很感兴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制作塑丝毽子。

  二、 自学探究,自主制作

  请学生仔细观察塑丝毽子的范作,想想需要些什么材料,然后通过播放视频的方法去发现制作毽子的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制作步骤:拉直塑料绳,对折-----穿入垫圈,打结-----重复打结-----修剪整齐齐-----梳散整理。

  1、 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说说制作时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通过以上环节的分析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塑丝毽子的制作方法。因此我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向小组同学请教或者向老师求助。制作中教师巡回辅导,注意个别指导,帮助制作速度较慢的学生。

  三、 作品展示,品尝喜悦

  组织交流、展示、评比等活动,作品完成后我让学生进行踢毽游戏,体会自己制作的乐趣。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创新设计,联系生活

  在完成了塑丝毽子的制作后,我让学生学习用包装纸,进行创作,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以上是我对本活动的一种教学预设。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 说设计意图

  《指南》强调“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老鼠娶亲”是汉族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有关它的故事、曲艺、歌谣等遍及各地,而以老鼠送嫁为题材的年画、剪纸、窗花等更是吉祥图案的保留项目。本次活动是在了解这一故事的前提下,让幼儿通过欣赏有关老鼠娶亲的剪纸艺术并亲自动手尝试剪纸来增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二、 说目标

  1.通过欣赏有关老鼠娶亲的剪纸艺术激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前提性目标/情感目标)

  2.引导幼儿欣赏剪纸艺术的设计和形态之美,能用语言将自己美的感受与体验进行表达。(关键性目标)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能模仿老师给出的样品剪出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中人物,进而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剪纸创作。(产物性目标/能力目标)

  三、 说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熟悉《老鼠娶亲》这一故事;了解这样一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了解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并有过使用剪刀的经历;参加过婚礼仪式。

  2. 物质准备:《老鼠娶亲》视频;背景音乐;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剪纸作品若干;剪刀;彩纸。

  3. 环境准备:在活动室或相应的区角贴上喜字、窗花等娶亲所用的剪纸作品;播放背景音乐。

  四、 说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老鼠娶亲》,回顾故事内容并引导幼儿感受视频中娶亲的快乐、喜悦之情,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2.通过视频播放与故事讲解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的特点。

  3.进行剪纸艺术作品的欣赏,让孩子们感受剪纸作品的设计和形态之美。

  首先,在分析人物特点后继续引导孩子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的老鼠爸爸和女儿、太阳公公、风婆婆,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

  其次,公布答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出示剪纸小老鼠、太阳、风、墙等。

  接着,继续吸引孩子们注意,出示一系列剪纸作品,让孩子们观察欣赏剪纸作品。

  4. 在出示剪纸作品的同时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他们关于剪纸的美的感受与体验。如:美、像、逼真、传神、栩栩如生等。

  5. 老师示范剪纸的步骤与方法,出示几种简单的剪纸作品让孩子们进行模仿,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或者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进行剪纸创作。

说课稿 篇3

  《藏羚羊的故事》是西师版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整个第二单元都是生活中富含深意的文章,通过对与我们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的描写,阐明做人做事的道理。

  《藏羚羊的故事》是一个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故事。老羚羊冒死截车,跪拜车前求救的无奈,科考队员主动救助受伤的小羚羊的举动,父子团聚的喜悦,都令我们刻骨铭心。文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感情真挚细腻,耐人寻味。全文共10段,围绕老羚羊和小羚羊父子深情,科考队员关爱藏羚羊这两条情感线索展开。老羚羊冒着生命危险截车,跪在车前求救,并带领科考队员看望受伤的小羚羊,目送小羚羊安全离开,又迎接康复的举动,无不显示出伟大的父爱。年长的科考队员的警觉性,让我们佩服。大家救助小羚羊的举动:拿矿泉水给小羚羊喝,给小羚羊处理伤口,体现科考队员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待小羚羊伤愈后再放归自然,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阅读“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我拟定了如下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重点语句的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珍视动物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其中,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环保意识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体现语文课书声琅琅的特点,我采用了“以疑导读、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便能领悟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同时,朗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朗读指导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理解关键句,重在引导学生的朗读要处理好关键词的朗读。

  为此,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复习导入唤起新知

  由于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开课时,我便让学生回忆:“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温故而知新”,这一简要环节中有利于梳理学生的旧知,同时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自主阅读初悟关怀

  本文主要围绕关怀这一情感线索展开:老羚羊对小羚羊的关怀,科考队员对小羚羊的关怀。这一环节中,学生根据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的学习要求:“用()勾出体现老羚羊关爱小羚羊的句子,用[]勾出体现科考队员关爱小羚羊的句子”,以疑导读,自读文本,边读边勾出重点语句,品味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间的关怀,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

  合作研读深悟关怀

  肖川曾说:学习方式决定生存方式。新课程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意在将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成果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同时,进一步研读,讨论对于重点语句的感悟。实现生生互助,生生对话的过程。此时,学习困难的学生便能通过其他学生的交流有所收获。

  品读交流深悟关怀

  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否难点。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采取让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如学生汇报到老羚羊迎接小羚羊康复时,教师便相机出示相应的语句,并引导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大胆谈感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同时,既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要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通过抽生读句子——谈体会——指导读——评读——齐读等反复朗读的形式,学生能体会真诚而深厚的情感。重点感悟的语句腻味:冒死截车、跪拜求救、目送离去、迎接康复、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放归自然而两次流泪。其中目送离去和科考队员流泪送归是感悟的难点,我让学生揣摩老藏羚羊和科考队员的心理,以此突破难点,感悟真情,深悟关怀。

  深入探究品悟关怀

  通过学生再度品读文中印象最深的语句,交流感受,加深理解体会,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目的。

  拓展练笔内化关怀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环节,意在通过感悟文本这个“例子”,让学生用简短的话写出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环保的理解内化于心,从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行为。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我立足文本,忠实于新课标理念,努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通过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

说课稿 篇4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第88—9页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情况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生已掌握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进行教学的,同时又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采用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不少于20根) 卡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流程是:分四个阶段将进行;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内化新知——>精心设练,乐中求新。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又是操练口算的时间了,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9+1+4=的计算过程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并板书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二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一)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麦当劳吗?()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麦当劳新推出4款儿童套餐(课件)

  A 汉堡/冰淇淋 B汉堡/麦辣鸡翅

  9元 5元 9元 8元

  C薯条/冰淇淋 D 麦辣鸡翅/薯条

  7元 5元 8元 7元

  2.老师想买A款套餐送给我的小外甥,买A款套餐一共 需要多少元钱?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生:列式 9+5=14 板书: 9+5=14

  [这里通过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来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9加5到底是不是等于14呢?请每一位同学都帮老师算算,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帮忙.一会儿比一比哪个小组汇报的方法简洁,

  3.小组汇报 (鼓励多种算法,重点强调凑十法)

  (1) 数一数-----(2)把9看成10 10+5=15 15-1=14------(3)凑十法把5分成1和4,先9加1凑成10,再10加4得14------(4) 把9分成4和5,先5加5凑成10,再10加4得14。

  4.这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凑成10,那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凑十法

  5.9+5=14,谁知道 5+9= 为什么? 板书小结学生的几种算法板书: 9+5 5+9 [使学生在流程图的帮助下,了解凑十法的特点:先看大数分小数 凑成十加剩数。]

  6.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再结合多媒体的演示:

  把5分成1和4,先9加1凑成10,再10加4得14。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经历 “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算法整合,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计算学习,也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学习8、7、6、加几)

  1.把9凑十需要1,你知道把8凑十需要几吗?把7凑十呢?

  2.你们帮助老师买走了A款套餐,剩下的三款有你们想买的吗?请同学们在组里商量一下,从B、C、D三款中选出你们组最喜欢的一款套餐,用凑十法算一算需要多少元钱?

  (1)师:商量好了吗?买B款套餐的有哪个组?买C款套餐的有哪个组?买D款套餐的有哪个组?

  (2)小组汇报:哪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教师及时演示板书)并说一说凑十法的特点凑十法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更难的题,你们敢做吗?

  (1)出示: 6 + 5 = 快和组里的伙伴说一说计算过程。

  生说计算过程 ,师板书: 6 + 5 = 11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进一步巩固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四、精心设练,乐中求新

  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基本层 综合层 发展层

  1.基本层。

  你们真聪明。

  9+7 7+9 8+4 4+8 7+5

  学生先计算,再引导学生议一议:不管大数放前面还是小数放前面,两种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先凑十法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剩 数

  [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凑十法的特点: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的计算方法。] 2.综合层。

  2.配对连线

  [这样让学生先连一连,再找一找来完成计算练习,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科学小知识,增添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3.发展层

  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在大屏幕上用多媒体显示文具商店一些文具及价格:剪刀5元,彩色铅笔8元,转笔刀2元,铅笔盒7元 ,笔筒4元。你喜欢哪三件玩具呀?如果要买这三件玩具,你能算出一共要多少钱吗?

  [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也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2.【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3.【精品】物理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4.【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5.【精品】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

6.【精品】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7.【精品】说课稿合集五篇

8.【精品】说课稿合集6篇